2022, 41(6):118-127.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13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室内香蕉穿孔线虫侵染寄主的致病性测定体系,本研究在(25±1) ℃ 下,通过室内试管石英砂培养的方法,以金丰1号番茄为寄主,以不同接种量和接种处理时间接种不同种群,检测线虫繁殖率、根系病害严重度和植株生长量,以分析不同种群的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以50、100、150和200条/株分别接种4个不同种群雌虫(HN6、SZ-FZ、GJ-LY323和DBSR)至30 d苗龄植株上,在接种9、16、23和30 d后进行观察分析,发现香蕉穿孔线虫主要侵染番茄根系的皮层细胞并在根系内发育繁殖;不同接种量和接种时间对番茄的致病存在差异,线虫繁殖率、根系病害严重度随接种量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植株生长量则减少;在以150条/株接种23 d后,各项指标差异最显著,能区分不同种群间的致病性;对香蕉穿孔线虫8个种群以150条/株接种30 d苗龄植株23 d后,发现其致病力从大到小依次为SZ-SWK>HaiN-YJ> HL-XY>SZ-FZ≥GJ-LY323>DBSR>HN6>ML-HG。以上结果表明番茄是香蕉穿孔线虫的良好寄主,在室内以150条/株接种量接种30 d苗龄的番茄,在接种23 d后分析线虫繁殖率、根系病害严重度和植株生长量3项指标可以评估不同种群的致病力差异。
2021, 40(1):93-98.
摘要:从湖北潜江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经过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琼脂扩散法检测该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通过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发现,该菌株具有与肺炎克雷伯菌一致的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测序和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分离株与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相似度达到99%以上,因此将该菌株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通过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仅对头孢噻肟和多粘菌素B敏感,为多重耐药菌株。
2021, 40(1):99-104.
摘要: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内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对分离株进行了鉴定;测定了分离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抗菌药物与天然化合物联用后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发现,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与摩氏摩根菌基本一致,进一步通过测序和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与摩氏摩根菌的基因相似度达到99%以上,因此该菌株鉴定为摩氏摩根菌。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新霉素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中等敏感,对多西环素、链霉素和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此外,联合抑菌试验发现多西环素与二氢辣椒碱联用后具有协同抑菌作用。以上研究表明,本次从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分离的细菌为耐药性摩氏摩根菌,可选用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新霉素或二氢辣椒碱和多西环素的复方制剂进行治疗。
2021, 40(1):112-119.
摘要:在18℃和25℃ 2种温度下,对克氏原螯虾注射剂量为20 μg/kg的恩诺沙星药液,分析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和残留规律。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在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回收率80%~110%,检测值日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6%,检测限均在0.01 μg/mL(μg/g)以下。18℃时恩诺沙星在克氏原螯虾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的Tmax分别为0.0830、0.3447、1.9335 h,25℃时恩诺沙星在克氏原螯虾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的Tmax分别为0.0830、0.2634、1.1658 h,温度提高加快了克氏原螯虾中恩诺沙星的吸收。消除半衰期T1/2β大小顺序为肝胰腺(55.7403 h)>肌肉(52.7437 h)>血浆(18.6087 h)。以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作为残留标志物,25℃时恩诺沙星在肝胰腺的消除期为311.47 h,18℃时恩诺沙星在肝胰腺的消除期为417.77 h,根据本试验结果,以国家标准0.2 μg/g为残留标准,建议恩诺沙星休药期为32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