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稻-鸭-虾”模式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
    吴玲云 马天桥 张万洋 汪金平 李小坤
    录用日期: 2025-03-12
    [摘要](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探究“稻-鸭-虾”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于2022-2023年采用田间试验和取样测试分析的方法,比较了“稻-鸭-虾”种养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水稻收获后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简单线性评分法,综合评价了两种模式下的土壤综合肥力。结果显示:“稻-鸭-虾”模式种养2年后,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降低了53.27%;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以及微生物量碳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pH值、速效氮、速效磷、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均无显著差异。与水稻单作模式相比,除了微生物量氮含量,其它指标均呈不同程度降低的趋势。从土壤肥力角度来看,“稻-鸭-虾”种养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均无显著差异,但“稻-鸭-虾”种养模式稻田土壤肥力指数呈上升趋势,增幅为7.94%,而水稻单作模式土壤肥力指数降低,且2023年“稻-鸭-虾”种养模式土壤肥力指数比水稻单作模式高3.03%。结果表明,两年种养条件下“稻-鸭-虾”模式稻田土壤肥力无显著变化。
    不同成熟度莲蓬组织力学特性试验
    王洪昌 杜弟壮 潘睿 任泽栩 张国忠 曾荣
    录用日期: 2025-03-11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探究鲜莲蓬破蓬脱粒方式,以实现高效低损机械化莲籽脱蓬,该研究以太空莲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成熟度莲蓬开展了含水率、外观特性及力学特性试验研究,重点探究了剪切、拉伸以及穿刺三种加载方式下莲蓬组织的破坏规律。结果表明,莲蓬中莲籽含水率最高,莲蓬表皮含水率最低,且随着莲蓬含水率降低,莲蓬表皮含水率下降最明显;莲蓬表皮剪切与拉伸表现为明显各向异性,加载方式对剪切及拉伸破裂力影响较大;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莲蓬表皮横剪破裂力与轴向拉伸破裂力逐渐增大,纵剪破裂力与横向拉伸破裂力无明显变化;加载速度对莲蓬表皮剪切及拉伸破裂力无显著影响;纤维组织完熟期平均拉伸破裂力较大,乳熟期与蜡熟期平均拉伸破裂力相差不大,加载速度对纤维组织拉伸破裂力无显著影响;莲蓬蓬面与表皮穿刺破坏不受各向异性的影响,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蓬面穿刺破裂力逐渐减小,表皮穿刺破裂力逐渐增大;随着探头直径的增大,蓬面穿刺破裂力与表皮穿刺破裂力均增大;表皮加载破裂力影响为加载方式>成熟度>加载速度;综合上述力学特性分析结果可知,可先施加穿刺载荷,再施加拉伸破裂力实现撕扯式破蓬。上述研究将为鲜食莲籽剥蓬脱粒机具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XMem-SimAM的半监督猪只视频分割方法
    周明彦 徐迪红 陈萌放 黎煊 李国亮 刘小磊
    录用日期: 2025-02-28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猪场复杂环境和猪只动态生长导致的体型变化等问题给猪只精确分割造成困扰,视频对象分割因其能够利用视频序列中的时序信息,对动态对象有较好的处理能力。为此,本研究以种猪性能测定过程中动态采食和生长过程的猪只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包括234个视频序列的猪只视频数据集,提出了基于XMem-SimAM的半监督猪只视频分割方法。通过引入SimAM注意力进行多尺度特征融合,提升模型在不同尺度下对时序信息的提取能力,捕捉猪只动态移动的时序特征;利用空间-通道注意力模块,强化模型对时序语义特征的权重提取;优化多尺度特征融合策略和上采样模块,充分利用视频序列中的时序关联信息,从细粒度层面提高视频中猪只分割精度。经过测试对比,XMem-SimAM模型在猪只视频数据集上的区域相似度Jaccard、轮廓准确度F-score、平均度量J F和Dice系数分别达到96.9、95.8、98.0和98.0,优于MiVOS、STCN、DEVA、XMem++等视频对象分割方法,显示出卓越的分割性能;在推理阶段,处理速度达到58.5FPS,内存消耗为795MB,实现了处理效率与资源利用的良好平衡。结果表明该研究可为猪场复杂环境下动态生长猪只分割提供新方法。
    密闭式笼养蛋鸡舍秋季热环境数值模拟与优化
    周健伟
    录用日期: 2025-02-27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优化秋季纵向通风模式下的密闭式笼养蛋鸡舍热环境,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模拟了当前蛋鸡舍的温度场、相对湿度场及空气流速场分布状况,对数值模型进行准确度验证,并通过17组正交仿真试验求解通风设备参数(前山墙隧道进气口导流板夹角、侧墙隧道进气口夹角、末端单个负压风机的通风量)处于3个不同水平时鸡笼区域的平均THVI(temperature-humidity-velocity index)(温度-湿度-风速指数)及变异系数CVTHVI(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VI)。结果显示:笼间通道设置的24个验证点的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38%、0.52%、4.62%,数值模型准确度较高;而通风设备参数分别取值10°、90°、42 000 m3/h时,鸡笼区域气流场平均THVI和变异系数CVTHVI分别为25.65和1.64%,相较原通风方案分别下降1.61%和23.93%,有利于提升蛋鸡舍鸡笼区域的热环境适宜度及均衡性。
    四类食用菌中RNA病毒的检测和种类分析
    王鑫 刘莹莹 肖俊博 李华平 李鹏飞
    录用日期: 2025-02-27
    [摘要](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明确生产中不同食用菌中的病毒种类,为防控食用菌病毒病提供参考,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3株侧耳属(Pleurotus spp.)和10株灵芝属(Ganoderma spp.),以及17株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和12株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的菌株中的真菌病毒进行了检测,对新发现的可能新病毒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在序列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在92个四类食用菌菌株的高通量测序结果中,经BLASTx序列比对分析,共有51条contigs可注释为41种病毒,通过RT-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共鉴定到13种可能的新病毒,包括在侧耳属菌株中发现7种,在鸡腿菇中发现3种,在金针菇中发现1种、以及在灵芝属菌株中发现2种。这些病毒分属于+ssRNA病毒、-ssRNA病毒和dsRNA病毒,分布在8个病毒科,包括Barnaviridae、Botuoviridae、Deltaflexiviridae、Mymonaviridae、Partitiviridae、Phenuiviridae、Phlegiviridae和一个未分类的Bunyavirales病毒。研究结果表明:四类食用菌中存在较为丰富的真菌病毒,其中在鸡腿菇和灵芝属菌株中首次发现其携带真菌病毒,这些新病毒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控食用菌病毒病害提供一定的参考。
    植物非组培遗传转化体系及其应用
    冯梦琦 王若雨 司马璐 姜楠 翟晓巧 赵振利 范国强
    录用日期: 2025-02-26
    [摘要](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植物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基因功能解析和分子育种的重要技术支撑,然而组织培养体系不完善严重阻碍其在诸多植物尤其作物中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建立了不少高效的非组培遗传转化体系。本文着重综述农杆菌介导的非组培遗传转化体系,包括花器官侵染法、切-浸-芽(Cut–dip–budding, CDB)递送法、依赖再生活力的活体注射递送法(Regenerative activity–dependent in planta injection delivery, RAPID)、种子侵染法、发育调控基因(Development regulatory, DR)辅助转化法和病毒递送法在植物中的应用现状、转化效率影响因素和基因编辑应用;总结了不依赖农杆菌的花粉管通道法、粒子轰击法和纳米递送法在植物中的应用,为更多物种建立高效、简便、基因型不依赖的非组培遗传转化体系提供参考,助力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和分子育种实践。
    基于电容法的溜管式颗粒物料质量流量计设计与试验
    路开新 赵延辉 曹清 雍淦文 王田彬 刘静 牛智有
    录用日期: 2025-02-25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实现溜管内颗粒物料质量流量的在线自动测量,根据颗粒物料与空气介电特性的差异,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容法的溜管式颗粒物料质量流量计。该装置以STM32单片机、电容数字转换芯片AD7746和以MT8816为核心芯片的极板转换电路搭建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八极板组合旋转激励传感器电容信号的有效获取。搭建质量流量计试验台架,以玉米、小麦和颗粒配合饲料为试验材料,标定质量流量与累计电容值之间的关系,构建3种颗粒物料的质量流量预测模型,其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 4、0.993 9、0.987 9。溜管式质量流量计精度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在溜管倾角分别为15°、25°、35°、45°、55°,玉米、小麦质量分别为30、50、70 kg,颗粒配合饲料质量分别为30、50、65 kg时,玉米、小麦和颗粒配合饲料测量的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3.11%、3.76%和3.55%。研究结果表明,将电容法应用于溜管输送颗粒物料过程的质量流量在线测量具有可行性,可以实现颗粒物料质量流量的在线自动测量。
    黑斑蛙普通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张昱泽 董靖
    录用日期: 2025-02-25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从患病黑斑蛙的脑、脊及肝肾中分离纯化一株致病菌B20200824,经过生理生化测定、16S rRNA序列测序、以及进化树构建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利用纸片扩散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该菌株的敏感性和最小抑菌浓度。经鉴定,发现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特征与普通变形杆菌一致,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研究发现该菌株与普通变形杆菌有较高亲缘性,基因同源性达到99%以上,因此将该病原菌鉴定为普通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诺氟沙星、阿莫西林和恩诺沙星等6种药物耐药,对多西环素、红霉素2种药物中介,对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和氟苯尼考等5种药物敏感;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硫肥用量对雪茄烟叶产质量及燃烧性的影响
    孙敬国 常怡飞 郑小妹 乔保明 樊友伦 田辉文 陈涛 柴利广 翟霖顿 孙学成
    录用日期: 2025-02-24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茄芯品种楚雪14(CX-14)为试验材料,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硫肥(0,60,120和180 kg S/hm2)用量对雪茄烟生长农艺性状、产质量及燃烧性的影响,以确定雪茄烟适宜的硫肥用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硫肥相比,硫肥施用可提高生育期雪茄烟株高、最大叶宽、叶长、有效叶片数和SPAD值,提高产量和上等烟率从而提高产值,其中120 kg/hm2硫处理产量和产值最高,60 kg/hm2硫处理上等烟率最高;硫肥施用有提高雪茄烟叶总糖、还原糖、还原糖占比和粗蛋白质的含量的趋势,进而有助于烟叶内在品质的提高;与不施硫相比,60 kg/hm2处理通过增加烟叶燃烧过程中的活化能,降低烟叶燃烧起始温度,减少灰分,其最大热流率温度和总热释放量分别增加10.9%和6.3%,烧过程中的频率因子减少43.7%,从而提升了烟叶的燃烧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雪茄烟叶适宜的硫肥用量为60 kg/hm2,过量的硫肥施用(120和180 kg/hm2)虽然能增加雪茄烟叶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但不利于烟叶燃烧性能的提升。因此在雪茄烟种植过程中,可以考虑适当减少硫酸钾肥的施用,而改用碳酸钾等钾肥替代,以减少硫肥用量过大对烟叶燃烧性能以及土壤酸化的消极影响。
    四川水稻主栽品种抗胡麻叶斑病评价及抗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李文韬 贾燕 罗秀梅 彭安春 吴春先 王学贵
    录用日期: 2025-02-24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明确目前四川水稻主栽品种对胡麻叶斑病的抗病性及生理生化抗性机制,采用盆栽抗病性鉴定方法评价了20种四川水稻主栽水稻品种和5种对照品种对胡麻叶斑病的抗性水平,测定了不同抗性水平品种叶片的5种防御性酶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抗病和感病品种中水稻幼苗叶片的次生代谢物质。结果表明,‘渝香糯1号’和‘浙粳优4号’为高抗品种,而‘浙粳优1578种等5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品种,其余品种均为感病品种;抗病水稻品种和感病水稻品种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5种酶活性均为先升高后降低,但抗病品种的酶活性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总共得到18种次生代谢物,其中核糖醇、D-葡萄糖、苹果酸、2,3,4-三羟基丁酸等4种代谢物在水稻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以及同种品种接菌与不接菌处理的含量均差异显著。因此,水稻抗病品种可通过提升5种防御性酶的活性与4种次生代谢物的含量来抵御胡麻叶斑病的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