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丽
张冰雪
乔光
刘涛
彭志军
王彬
蔡永强
文晓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60256、31260464)和贵州省重大专项(20126006-01)
以9种基因型火龙果组培苗为材料,探讨低温胁迫对组培苗冻害率、冻害指数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供试种质的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火龙果耐寒新种质。结果表明:-3 ℃低温处理48 h后,不同种质的冻害率与冻害指数差异较大,2个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耐寒性表现最好的是B7,冻害率为31.14%,冻害指数20.67,其次是B,冻害率为38.40%,寒害指数22.10,最差的是B2、B4和ZY;各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种质间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及POD活性与种质的耐寒力相关性不大,SOD、CAT活性和脯氨酸、丙二醛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种质的耐寒性呈极显著相关,可作为火龙果种质耐寒力鉴定的初选指标。耐寒顺序依次为:B7>B>紫红龙>红龙果>红宝石>红龙>B2>B4>ZY。
Comprehensively evaluating the cold tolerance of pitaya germplasms
高国丽,张冰雪,乔光,刘涛,彭志军,王彬,蔡永强,文晓鹏.火龙果种质资源的耐寒性综合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33(03):26-32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