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灰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THE EUCOMMIA GREY NOETUID POLIO SP.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杜仲灰夜蛾(Polia sp.)系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害虫。该虫在湖北省一年可发生2-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幼虫共分五龄,五龄前为害杜仲嫩叶,五龄至入土化蛹前啃食杜仲经环剥后再生的新皮。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根据该虫的生活习性,可对其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胶环阻隔,在杜仲环剥处的上下方各涂刷一圈粘胶剂,可阻碍或粘死该幼虫。2、铲除越冬蛹,对树干1.3米以内进行林地垦复。3、铲除蜜源植物,切断成虫的营养来源。4、用糖、醋、酒诱杀或灯光诱杀成虫。

    Abstract:

    The Eucommia grey noetuid(EGN), polio sp. h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Productionof Eucommia, one kind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It was first found in central ChinaTwo or three generations our every year in the mountain areas of Hubei Province. Thepupae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沈聆苏,杨明星,童建梅,吴志利.杜仲灰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8,(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