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交替利用下土壤某些物理性质的变化
CSTR: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江汉平原是长江中游的主要粮棉生产基地。在长期棉麦套种耕作下,旱地土壤的板结加重,肥效减低,杂草与病虫害加剧,有碍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成本。长期肥稻稻的水田土壤发生滞水,有的则产生潜育化危害,致使肥效下降,产量难以提高。在总积农民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曾进行过水旱轮作(即稻棉轮作)的试验,无论棉田种稻,或是稻田植棉,只要经过水旱轮作,都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在双三制的稻田上,实行水旱轮作,还收到了改善土壤渗透性的效果。一九八四年以来,在研究水旱轮作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光远,吕国安.水旱交替利用下土壤某些物理性质的变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6,(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