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不同群体结构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Ⅱ.光合生产及产量变异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供试品种“细叶绿”在1000—2500蔸/亩种植密度下,随密度增加,叶片的比叶重增加,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速率有降低的趋势,在三季麻的生育后期都表现比较明显,高密度群体在光合速率日变化中具有优势。三季麻的单茎干物质积累分别表现出对数增长、直线增长、抛物线增长。收获时的地上部干物质分配,叶占50%左右,茎占46—56%,其中皮骨几乎相当。三麻时生殖器官占4%左右。日照辐射强时,叶的分配率增加。在1000—2500蔸的范围内,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提高新麻园的纤维产量和质量。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胡立勇,杨曾盛.苧麻不同群体结构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Ⅱ.光合生产及产量变异[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6,(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