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作物与槎地作物的观察试验小结
CSTR: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Ⅰ)緒言……1950年五六月間湖北各县雨水失調,发生旱災,稻田有未能插秧者,作者当时在孝感应山一带查看災情,了解到农民对于救荒作物种子,如蔷麦泥豆(当地名小黄豆泥面豆或泥巴豆)等需要頗切,而当时可以迟播的玉米种子,买價奇貴,如应山金桥区一升本地玉米种子,需一斗五升麦子兌換。礼山一升玉米种子,买價需一万二千元,(旧币)粟种也买到三四千元一斤。当时当地政府为了解决买不到种子或种價太貴,这一問題,自河南郑州买回玉米种子,但河南玉米又不适合当地生長,又适于救荒,并有发展前途的馬鈴薯,在江汉平原亦少試种,故于1950年夏秋间在武昌珞珈山农場开始进行本次观家,以期了解救荒作物种子的适应性及其栽培法,并承中南农科所列为合作項目。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胡仲紫,楊惠元.救荒作物与槎地作物的观察试验小结[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56,(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