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3(5):297-302.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4.05.033
摘要:为深入研究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LRR)在机体先天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模式生物,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CrLRR-1蛋白的二级结构、亲水性及免疫原性等理化性质,人工设计并合成特异性肽段,与钥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偶联后免疫新西兰白兔。结果显示: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效价达到1∶512 000,将抗血清依次经Protein A和抗原亲和纯化后得到CrLRR-1蛋白多克隆抗体;利用免疫印迹与免疫荧光检测制备的抗体,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莱茵衣藻内源LRR-1蛋白,且CrLRR-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结果表明,成功制备CrLRR-1蛋白多克隆抗体。
2021, 40(4):177-181.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21
摘要:为研究L蛋白在乌鳢水泡病毒(snakehead vesiculovirus,SHVV)增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扩增SHVV L基因的前900个碱基,将其克隆到载体pET-32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L,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设置不同温度、IPTG浓度及诱导时间,选择最佳的表达条件。通过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蛋白,并利用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观察L蛋白在SHVV感染斑点叉尾鮰卵巢细胞(channel catfish ovary,CCO)中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纯化的L蛋白分子质量约42 ku,与预期大小相符。制备的L蛋白多克隆抗体可以与 L蛋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且L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表明L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成功。
2017, 36(1):86-92.
摘要:采用原核表达的方法得到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组织蛋白酶B基因的重组蛋白。以日本囊对虾卵巢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双标签(GST和His)的方法,用带有Eco R Ⅰ和Not Ⅰ酶切位点以及6×Histag的特异引物扩增Cathepsin B的开放阅读框,并连接至表达质粒pGEX4T2中。将重组表达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中,在30℃条件下,用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isopropyl 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诱导5 h得到最佳诱导量,His亲和柱进行纯化,纯化蛋白依次于8、6、4、2、1、0 mol/L尿素缓冲液中梯度透析,得到复性后可溶于水的重组蛋白,经SDSPAGE检测,得到单一条带,其分子质量约为63 ku。取冻干后的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达50 000, 经Western blot检测,同样可在63 ku处得到该条带,表明制备的组织蛋白酶B(CB)多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该抗体可特异识别CB蛋白。
2015, 34(6):108-113.
摘要: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洪湖碘泡虫,经反复冻融、液氮研磨提取可溶性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得到多克隆抗体,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对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特性进行分析。间接ELISA法测定多抗血清的效价为1∶25 600;IFAT荧光定位显示洪湖碘泡虫的抗原主要位于极丝、孢子壳瓣的四周及底部一特定位置;Western blotting印迹分析显示该多抗血清与洪湖碘泡虫可溶性蛋白中约10条带发生反应,该可溶性蛋白中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分子质量大小分别约为180、130、78、75、62、52、42、36、34、28 ku。该多抗血清与碘泡虫属及单极虫属的一些粘孢子虫种类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
2014, 33(05):80-84.
摘要:根据GenBank中猪SIRT1 mRNA序列设计引物,使用杜大长商品猪大脑RNA经RT-PCR扩增得到猪SIRT1基因全长表达序列,通过Ω-PCR将SIRT1蛋白末端抗原表位序列插入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得到45 ku大小的蛋白,以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并制备出抗体滴度达212的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可以特异性识别猪SIRT1蛋白的抗体。
2012, 31(2):171-177.DOI: 1000-2421(2012)02-0171-07
摘要:将拟南芥CesA家族基因的高变区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GEX-4T-3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AtCesAs,在大肠杆菌JM109中经IPTG诱导表达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蛋白(GST-AtCESAs)。采用GST亲和层析法纯化GST-AtCESAs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ting 检测表明,抗体Anti-CESA4和Anti-CESA7存在明显的交叉反应,Anti-CESA1、Anti-CESA3、Anti-CESA6、Anti-CESA2、Anti-CESA5、Anti-CESA8 均能在拟南芥原生质膜上检测到特异免疫条带,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拟南芥纤维素合成机制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1, 30(4):393-397.DOI: 1000-2421(2011)04-0393-05
摘要:纤维素合酶是参与纤维素β-1,4-葡聚糖链延伸的主要催化亚基,为进一步研究水稻中纤维素合酶的作用机理,采用DNA重组技术,将纤维素合酶基因CesA1、CesA2、CesA3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3,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JM109中,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了3种纤维素合酶的融合蛋白,通过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纯化系统获得融合蛋白,以此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出效价高、特异性强的多克隆抗体。
2011, 30(5):631-634.DOI: 1000-2421(2011)05-0631-04
摘要:利用斑点叉尾鮰卵巢细胞增殖斑点叉尾鮰病毒,然后将经过超速离心纯化的病毒免疫4周龄BABL/C雌鼠。每2周免疫1次,第4次免疫2周后,经眼眶采血,分离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抗体效价,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与病毒孵育试验检测所制备多克隆抗体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ELISA效价为1∶25 600,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该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同时与病毒的孵育试验证明该多克隆抗体具备中和活性,能够有效阻断斑点叉尾鮰病毒对细胞的感染。
2010, 29(1):59-62.DOI: 1000-2421(2010)01-0059-04
摘要:泉古菌Sulfolobus islandicus中PCNA有3个同源类似蛋白,本研究选取PCNA1作为研究对象,为获得可溶性表达的PCNA1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深入了解PCNA1基因的功能,将PCNA1基因片段克隆到组氨酸标签融合的表达载体pET30a中,利用IPTG诱导,金属螯合亲和层析进行纯化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大部分可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纯化蛋白的纯度可达90%以上,浓度约为2 mg/mL。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可达1∶10 000以上,Western印迹检测证明抗体特异性良好。
2010, 29(6):764-767.DOI: 1000-2421(2010)06-0764-04
摘要:为获得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ORF6和ORF10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成功构建pET-32a-ORF6和pET-32a-ORF10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后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制备多抗,通过Western blot证明ORF10的抗体具有特异性,且ORF10为病毒的结构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