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41(6):118-127.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13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室内香蕉穿孔线虫侵染寄主的致病性测定体系,本研究在(25±1) ℃ 下,通过室内试管石英砂培养的方法,以金丰1号番茄为寄主,以不同接种量和接种处理时间接种不同种群,检测线虫繁殖率、根系病害严重度和植株生长量,以分析不同种群的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以50、100、150和200条/株分别接种4个不同种群雌虫(HN6、SZ-FZ、GJ-LY323和DBSR)至30 d苗龄植株上,在接种9、16、23和30 d后进行观察分析,发现香蕉穿孔线虫主要侵染番茄根系的皮层细胞并在根系内发育繁殖;不同接种量和接种时间对番茄的致病存在差异,线虫繁殖率、根系病害严重度随接种量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植株生长量则减少;在以150条/株接种23 d后,各项指标差异最显著,能区分不同种群间的致病性;对香蕉穿孔线虫8个种群以150条/株接种30 d苗龄植株23 d后,发现其致病力从大到小依次为SZ-SWK>HaiN-YJ> HL-XY>SZ-FZ≥GJ-LY323>DBSR>HN6>ML-HG。以上结果表明番茄是香蕉穿孔线虫的良好寄主,在室内以150条/株接种量接种30 d苗龄的番茄,在接种23 d后分析线虫繁殖率、根系病害严重度和植株生长量3项指标可以评估不同种群的致病力差异。
2017, 36(6):39-46.
摘要:为揭示传入中国的香蕉穿孔线虫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分析其亲缘和进化关系,明确中国香蕉穿孔线虫的来源和传入途径,分别扩增了多雌繁殖群体和相应种群的单雌繁殖群体后代rDNA-ITS,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其遗传变异,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其亲缘和进化关系。结果表明:供试香蕉穿孔线虫20个种群的rDNA-ITS序列大小为705~713 bp,序列同源性比较高,相似性在95%以上,序列变异率为0~7.5%;各群体ITS1和ITS2序列大小分别为273~276 bp和151~152 bp,各种群间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98.58%和98.35%以上;单雌繁殖群体与相应的多雌繁殖群体的序列相似性非常高,有8个种群的2个繁殖群体序列相似性达到100%,其他种群的2个繁殖群体序列相似性达97%以上;基于ITS序列构建穿孔属线虫的系统发育树说明,所有香蕉穿孔线虫聚在一个大枝,分成4小分枝,其中寄主为红掌的RsW种群单独聚为一枝,遗传距离较远,寄主为绿宝石的RsH遗传距离相对其他种群也较远,寄主分别为天鹅绒竹芋和孔雀竹芋的RsP和RsS种群的遗传距离则相对较近,这说明传入中国的香蕉穿孔线虫种群可能直接来源是欧洲的竹芋科和天南星科观赏植物,而前者的最初来源可能是苏丹的香蕉,后者的最初地理来源较复杂。
2015, 34(6):49-54.
摘要:利用从进口观赏植物上截获的相似穿孔线虫6个种群,采用胡萝卜愈伤组织长期培养和温室盆栽的方法,观察不同培养方法对相似穿孔线虫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长期培养和在寄主植物上接种复壮后的相似穿孔线虫均对红掌有致病性,但致病力有差异并发生变化; 接种线虫后红掌根部发病率最低的为24.40%、最高的为90.00%,繁殖倍数最低的为0.20、最高为2.80; 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长期培养后6个种群的致病力降低,在寄主植物上接种复壮后致病力会增强,但至少要连续复壮2代致病力才能稳定。
2008, 27(5).
摘要:采用线虫通用引物D2A和D3B对9个香蕉穿孔线虫种群的核糖体DNA 28S大亚基的D2/D3区进行了扩增,获得的片段长度约为780 bp,克隆测序后使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9个线虫种群D2/D3区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9.13%,其中8个群体的序列与越南报道的香蕉穿孔线虫近源种(Radopholus sp.7B VietNam)的D2/D3区核苷酸序列(DQ328712)相似性为97.46%,说明香蕉穿孔线虫D2/D3区具有较大的保守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SHN12r、RSSH、RSHL、RSHK、RSLZ、RSSZ、RSHN13、RSHN12p等8个种群聚为一类,亲缘关系很近,RSHN3群体与以上8个群体亲缘关系较远,说明RSHN12r、RSSH、RSHL、RSHK、RSLZ、RSSZ、RSHN13、RSHN12p这8个香蕉穿孔线虫种群可能来源于同一地理种群,而RSHN3种群可能来源于另一个地理种群.
2008, 27(1).
摘要:采用胡萝卜片愈伤组织接种培养法,在室内条件下对供试香蕉穿孔线虫10个种群的耐寒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2℃和10℃低温下分别处理15 d、25 d、35 d后,供试香蕉穿孔线虫各种群生活力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繁殖能力;而在8℃时,各种群生存能力明显下降,有些种群无法在此温度下存活.8℃处理15 d后,Rs6种群无法存活;处理25 d后,Rs 2种群亦无法存活;处理35 d后,Rs8、Rs4种群无法存活.Rs1、Rs3、Rs5、Rs7、Rs9和Rs10等6个种群在8℃低温下处理35 d后仍然能够存活.
2006, 25(1).
摘要:运用PCR技术,实现了对相似穿孔线虫单条虫ITS区域的扩增,通过基因测序以及与GenBank中rDNA序列的比较,结果显示GFCh、HANh、GZll和GZlbs 4个种群的序列与GenBank中Radopholus similisThrone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聚类分析表明,这4个种群可能有着不同的地理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