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7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低pH条件下纳米硅矿化沉积对豌豆根尖和根边缘细胞耐铝性的影响

      2025, 44(1):137-147.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5.01.015

      关键词:豌豆铝毒纳米硅生物硅化根边缘细胞
      摘要 (6)HTML (11)PDF 3.18 M (27)收藏

      摘要:为探究不同pH铝环境条件下纳米硅矿化对豌豆根尖及根边缘细胞保护机制的影响,通过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 PEI)诱导硅静电吸附形成纳米硅壳进行仿生矿化的方式,解析不同pH(pH 3.5、4.5、5.5)条件下纳米硅对豌豆根尖及根边缘细胞缓解铝毒的生理调控机制。结果显示,各pH的铝处理都降低了根边缘细胞活性,而加硅处理后细胞应对铝毒环境的细胞活性显著提高,加硅处理细胞内的铝含量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低于缺硅处理且加硅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上升;铝毒抑制了豌豆根尖伸长,在pH 3.5铝处理条件下加硅缓解根尖抑制作用的效果不明显,但pH 4.5、5.5条件下根尖伸长量显著增加;随着铝处理pH值升高,根尖铝含量降低,且加硅处理后根尖的铝含量都高于缺硅处理;硅使得细胞壁上更多带负电的官能团参与抗铝胁迫,降低了细胞壁各组分(包括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等)的吸收峰值;pH 4.5和5.5铝环境条件下细胞表面形成纳米硅壳,硅铝在细胞壁上沉积形成铝硅酸盐。结果表明,低pH条件下纳米硅在细胞上的矿化沉积能够缓解铝离子毒害作用。

    • 二烯丙基二硫对大白菜自毒作用的缓解效应

      2024, 43(5):82-90.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4.05.009

      关键词:大白菜根系分泌物自毒作用连作障碍二烯丙基二硫
      摘要 (74)HTML (25)PDF 2.21 M (584)收藏

      摘要:为探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 DADS)对大白菜自毒作用的缓解效应,以大白菜品种‘金麒麟’为试验材料,利用水培试验设置6组处理:CK1(1/2 Hoagland营养液)、CK2(重茬液处理)、D1(1 μmol/L DADS+重茬液)、D5(5 μmol/L DADS+重茬液)、D10(10 μmol/L DADS+重茬液)、D15(15 μmol/L DADS+重茬液),每个处理设置12个组培瓶,每个培养瓶培养4株幼苗,共48株幼苗,测定不同处理下大白菜幼苗生长性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施用不同浓度DADS对自毒作用下大白菜幼苗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以5 μmol/L DADS缓解效果最好;与CK2大白菜重茬液处理相比,D5(5 μmol/L DADS)处理大白菜幼苗的地上与地下部鲜质量分别显著增加19.42%和23.40%,根系活力显著增加45.29%,总根长和根尖数也随之增加,减轻了自毒作用对根系结构的损伤;同时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与CK2处理相比,大白菜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明显增加,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分别增加30.75%、27.44%和17.68%,MDA含量显著降低20.58%;组织学染色显示,D5处理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的积累明显减少。综上,外源施用DADS可通过降低氧化胁迫,促进根系生长,从而有效地缓解大白菜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以施加5 μmol/L DADS的缓解效应最显著。

    • 甘蓝型油菜耐铝极端品种筛选及耐铝生理机制初步解析

      2023, 42(6):154-163.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6.019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酸性土壤铝毒两步筛选法极端品种耐铝
      摘要 (517)HTML (318)PDF 3.82 M (813)收藏

      摘要:为筛选不同铝敏感性油菜品种并探究油菜对铝毒的耐受机制,以997份甘蓝型油菜自然品种为材料,采用土培初筛和营养液复筛的两步筛选法,以地上部鲜质量和相对根系伸长率为指标筛选获得甘蓝型油菜不同铝敏感性品种,解析油菜耐铝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997份甘蓝型油菜自然品种苗期在酸性土壤上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从中筛选出142个不同铝敏感性极端品种,含77份铝耐受品种和65份铝敏感品种;进一步利用营养液培养体系在加铝和不加铝处理下对142个油菜品种进行复筛,通过聚类分析发现,97个品种在2个培养体系中具有较好的生长一致性;经过多次表型重复试验最终确定2个铝耐受品种(806和985)和2个铝敏感品种(482和811)。在铝毒处理下铝敏感品种(482和811)生物量相比不加铝处理下降约45%,根系生长显著被抑制,而铝耐受品种则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铝敏感品种,铝耐受品种在铝毒条件下根系中积累的铝更少,活性氧含量更低,且根系中抗氧化酶(CAT和POD)的活性相比无铝处理显著增加,这可能是油菜耐铝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

    • 植物耐受铵离子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2, 41(6):152-159.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17

      关键词:铵态氮根际酸化质外体酸化铵离子耐受铵毒
      摘要 (509)HTML (594)PDF 900.86 K (2113)收藏

      摘要:为探究植物耐受铵离子毒性的机制,从植物内铵态氮的来源、产生铵离子毒性的原因以及耐受铵离子的生理及分子机制三方面综述近年来研究进展,指出铵离子吸收和同化引起的根际和质外体酸化是造成铵毒的一个主要原因,植物可通过自身的机制以及外源添加其他养分等缓解铵离子毒性,同时对未来研究耐受铵离子毒性机制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作物耐受铵离子毒性和高效利用氮素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 硼诱导植物耐铝性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0, 39(3):1-8.

      关键词:铝毒; 硼; 外部排斥; 内部耐受; 有机酸; 结合位点; 区室化
      摘要 (1785)HTML (0)PDF 2.47 M (174)收藏

      摘要:酸性土壤中铝(Al)毒害已成为世界性关注问题,且硼(B)在耐铝毒方面广有研究。为更清晰探究硼如何提升植物耐铝性的机制作用,本综述主要从植物外部排斥机制和内部耐受机制两方面介绍了植物耐铝毒机制,探究出硼对植物铝毒害的缓解机制主要包括:(1)诱导有机酸的分泌;(2)调控根系pH的改变;(3)降低细胞壁铝结合位点;(4)调控抗氧化酶及抗氧化剂系统;(5)促使液泡区室化;(6)调控植物生长素的应答,综合以上几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酸性土壤中硼肥施用提高植株耐铝性提供理论基础。

    •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酸性铝富集红壤毒性缓解效应的差异

      2019, 38(2):73-80.

      关键词:改良剂; 小白菜; 红壤; 活性铝; 铅毒缓解效应
      摘要 (1005)HTML (0)PDF 1.31 M (1808)收藏

      摘要:在红壤中添加外源铝并种植作物,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酸性铝富集土壤的铝毒缓解效应差异及潜在机制。采用酸性红壤做盆栽试验,添加外源铝,并施用土壤改良剂腐殖酸(HA)、生物炭(C)和生石灰(CaO)种植小白菜,设置CK、HA(0.3%HA)、C(2%C)、CaO(0.3%CaO)、Al(1 mmol/kg Al3+)、Al+HA(1 mmol/kg Al3+ +0.3%HA)、Al+ C(1 mmol/kg Al3++2%C)、Al+ CaO(1 mmol/kg Al3++0.3% CaO)共8个处理,分析腐殖酸、生物炭和生石灰对铝富集红壤不同形态活性铝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毒会显著降低小白菜的出苗率和鲜质量,提高小白菜铝含量;而施用改良剂能缓解铝毒对小白菜的抑制作用,改善小白菜的生长状况,降低小白菜铝含量,Al+HA、Al+C和Al+CaO处理小白菜鲜质量较Al处理分别增加86%、775%和1 014%。添加外源Al较CK处理土壤pH降低0.17个单位,活性铝总量显著增加,而添加改良剂后活性铝总量减少。此外,Al处理交换性Al3+含量较CK 处理上升11.17%,Al+HA、Al+ C和Al+ CaO 处理交换性Al3+含量较Al处理分别下降11.81%、59.63%和87.82%,而单聚体羟基铝离子Al(OH)2+和Al(OH)+2含量却上升。因此,在土壤中加入外源铝显著降低土壤pH,加重酸化,且交换性Al3+增加,抑制小白菜生长;施用改良剂腐殖酸、生物炭和生石灰后交换性Al3+含量降低,小白菜生长状况得到改善,其中生物炭和生石灰还能有效增加红壤pH。因此,改良剂通过对土壤 pH、养分含量和交换性Al3+含量产生综合作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

    • 放线菌AF1代谢粗提物对无乳链球菌的抗菌活性

      2018, 37(2):83-88.

      关键词:放线菌AF1; 无乳链球菌; 抗菌作用; 急性毒性
      摘要 (1415)HTML (0)PDF 1.52 M (2598)收藏

      摘要:为了确定放线菌AF1代谢粗提物对无乳链球菌的抗菌效果,试验采用分光光度计和平板计数法确定菌株AF1代谢物对无乳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并与几种常见无乳链球菌抗菌药物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放线菌AF1代谢粗提物对无乳链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为38 μg/mL,对无乳链球菌的杀菌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关系。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作用后的无乳链球菌细胞壁严重破裂。静态法测得放线菌AF1代谢粗提物对斑马鱼的LC50为27.44 mg/L,拌饲喂食法测得LC50为35.44 mg/L,急性毒性表现为低毒。放线菌AF1代谢粗提物对无乳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该研究可为无乳链球菌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

    • 乙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细胞Sl-1的细胞毒性比较

      2016, 35(4):36-41.

      关键词:乙醇提取物; 泰国植物; MTT法; 斜纹夜蛾; Sl-1细胞; 细胞毒性; 线粒体膜电位
      摘要 (1167)HTML (0)PDF 4.16 M (2376)收藏

      摘要:用MTT法测定20种泰国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卵巢细胞系Sl-1的增殖抑制作用,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表明:5种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高良姜(Alpinia galangl (L.)Willd.)、印楝泰国变种(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 var. siamensis Valeton)、姜黄(Curcuma longa Dennst)、泰国青柠(Citrus hystrix DC))乙醇提取物的细胞增殖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明显大于阳性对照鱼藤酮,并且与提取物浓度成剂量依赖关系。不同提取物处理24 h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包括细胞贴壁性减弱、空泡化、细胞碎片产生;48 h后细胞形态变化加强、空泡化严重、细胞碎片增多。5种植物提取物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有影响,其中印楝泰国变种、泰国青柠效果最好。初步认为姜、高良姜、印楝泰国变种、姜黄、泰国青柠对Sl1有细胞毒性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生物安全:美国转基因作物的评价与管理

      2014, 33(06).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 食品安全评审; 致敏性; 毒性
      摘要 (2314)HTML (0)PDF 2.49 M (8528)收藏

      摘要:本篇综述侧重于介绍美国本土的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的过程和进展。回顾了安全评价程序的建立过程,从1975年阿西洛马(Asilomar)会议上关于重组DNA技术的问题,自1984-1994年间第一例转基因作物进行田间试验到评估作为食物和饲料商业化生产时,美国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科学家之间的讨论。此外,一同回顾国际上的指南与美国的系统。整体过程还要考虑人类接触基因来源和表达蛋白是否有安全的或不安全的历史。食用蛋白安全性首要考虑因素为某些消费者是否对其过敏或者拥有转基因编码蛋白的IgE抗体,或者转基因食品会诱发乳糜泻,同时考虑表达蛋白的潜在毒性效果和对人或动物营养的影响。在美国,该过程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建议是一致的,它是基于科学的并应用合理的假设。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证明在美国获得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危害人或动物的健康。评价要考虑遗传和环境上的变化对植物新品种产物的影响,并坚持转基因植物食品和非转基因相似物种同样安全的评价原则。

    • 典型重金属、多环芳烃及菊酯类农药对唐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2011, 30(4):511-515.DOI: 1000-2421(2011)04-0511-05

      关键词:唐鱼; 重金属; 多环芳烃; 菊酯类农药; 急性毒性
      摘要 (1417)HTML (0)PDF 952.95 K (2718)收藏

      摘要:采用静水法生物毒性测试研究重金属(铜和镉)、多环芳烃(菲和萘)及有机农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3类物质对唐鱼的急性毒性,详细描述中毒症状并进行了安全质量浓度评价。结果表明,铜和镉对唐鱼的96 h的LC50分别为0.054和4.610 mg/L,其中铜属于极高毒物质,镉属于高毒物质,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5和0.461 mg/L;菲和萘对唐鱼96 h的LC50分别为0.913和10.849 mg/L,菲属于极高毒物质,萘属于中毒物质,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91和1.085 mg/L;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对唐鱼96 h的LC50分别为1.217和6.256 μg/L,均属于极高毒物质,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122和0.626 μg/L。唐鱼对这3类污染物质均有较高的敏感性,适合作为水体污染的监测生物。

    上一页123
    共3页27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