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3(3):89-99.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4.03.009
摘要:为探究生态底线约束下的国土生态空间碳储存功能的时空响应特点,运用ArcGIS平台集合PLUS模型和InVEST-Carbon模型模拟并预测2000—2030年襄阳市生态空间碳储量变化及其空间特征。结果显示:2000—2020年间襄阳市生态空间面积缩减,预测到2030年在生态底线约束下的生态空间退化速度降低;到2030年,襄阳市碳储量由于生态空间变化相应转变,栅格单元碳储量最大值约为18.47 kg,主要分布在西部、东北和东南的林地中;热点分析呈现“热点集中、冷点分散”的格局,生态底线约束有助于优化襄阳市生态空间碳热点格局。
2024, 43(3):111-120.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4.03.011
摘要:为探讨鄱阳湖季节性淹水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遥感方法在土壤有机碳估算中的适用性,依托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实测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和同期的Landsat8 OLT遥感影像,采用遥感图像处理和GIS技术提取影像中遥感特征因子,构建遥感参数与土壤有机碳的一元线性、一元曲线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最优遥感估算模型,预测鄱阳湖季节性淹水湿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提取了影像中33个遥感特征因子,包括7个波段的反射率值(b1~b7)、4个植被指数(NDVI、SR、SAVI、EVI)、第一主成分特征(PCA1)、单波段纹理特征的均值(MEAN)、熵(ENT)和相关性(COR),其中纹理特征是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的重要遥感因子,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构建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优,模型决定系数R2=0.772,平均相对误差45.53%,均方根误差2.417。遥感反演发现,研究区预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在0~20 g/kg,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约为10.75 g/kg。
2003, 22(6).
摘要:对天津开发区滨海几种人工植被的碳净贮量、平均积累速率及其分配格局作了初步研究:碳净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乔-灌-草群落(12.93 t/hm2)>灌木群落(12.205 t/hm2)>草本群落(4.725 L/hm2)>灌-草群落(1.61 t/hm2)。平均碳净积累速率是灌木群落(4.07 t/hm2·a)>乔-灌-草群落(3.23 t/hm2·a)>草本群落(1.18 t/hm2·a)>灌-草群落(0.81 t/hm2·a)。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群落中,主要依靠地上部分贮存碳,并且随着层次的增加,地上部分贮量所占百分比有上升的趋势。乔-灌-草群落中,乔木贮量占群落总净贮量的84.49%、灌木占14.81%、草本仅0.70%;灌-草群落中,灌木占91.95%,草本占8.05%。乔木种的各器官碳净贮量中,皮所占比例最小,根、枝、干三者比例较为接近,都在30%左右;灌木种则都是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