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7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自然光照条件下苦草生长及去除氮磷能力研究

      2024, 43(2):47-55.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4.02.006

      关键词:光照强度苦草生长状况水体氮磷净化能力草型池塘
      摘要 (454)HTML (137)PDF 1.44 M (1284)收藏

      摘要:为探究苦草型清水态养殖水深的适宜控制范围,依据池塘中苦草自然分布水深,设置全日光光强的5%(L1)、15%(L2)、25%(L3)和35%(L4)4个光强梯度组(L1为适宜光强组, L2、L3和L4为强光组),对应池塘水下深度分别为1.0~1.1、0.6~0.8、0.4~0.6和0.3~0.4倍透明度,研究自然光照周期和强度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生长、抗氧化和净化能力。结果显示:自然光照周期下,苦草总生物量随光照强度增强(5%~35%全日光范围)而显著增加,叶片长度最大值出现在L2组;L2、L3和L4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低于L1组;水中溶解氧(DO)含量和pH值L3和L4组显著高于L1组,而叶绿素a(Chl a)含量相反;各组铵态氮(NH4+-N)和亚硝态氮(NO2--N)质量浓度分别在3、2周内快速下降到较低水平(分别<0.30、<0.02 mg/L);除L1组外,其他组硝态氮(NO3--N)、总氮(TN)质量浓度随时间以不同速率持续下降,直至试验结束(分别<2.50、<3.00 mg/L),一定程度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L3和L4组谷氨酸合成酶(Fd-GOG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L1和L2组;各组对正磷酸盐(PO43--P)和总磷(TP)去除率均达8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苦草型清水态养殖水位宜控制在苦草上方约0.3~0.6倍透明度范围内。

    • 稻虾共作对稻田水体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2, 41(1):141-151.

      关键词:稻虾共作; 稻田; 水体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摘要 (2397)HTML (0)PDF 6.92 M (1274)收藏

      摘要:为探究稻虾共作对稻田水体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基于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比较稻虾共作模式(RC)和水稻单作模式(RM)中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RC中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极显著高于RM。水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在2种模式中差异显著,且水体理化性质,如总氮、亚硝酸盐氮等的含量与2种模式中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显著关联。相比于RM,RC水体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更高,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更低。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根瘤菌目(Rhizobiales)、聚球藻目(Synechococcales)等为RC主要的水体微生物标志物,而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β-变形菌目(Betaproteobacteriales)、红环菌目(Rhodocyclales)等则为CM主要的水体微生物标志物。在稻田水体微生物群落中鉴定出6个基石种,主要属于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和多囊菌科(Polyangiaceae)等。通过功能预测及其相对丰度比较,发现RC中水体微生物的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高于RM,尤其是能量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地高于RM。以上研究表明,相比于水稻单作,稻虾共作显著提高了稻田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塑造了组成更健康、功能更强大的水体微生物群落,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力和能量利用效率,有利于稻田水体净化,并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稳定。

    • 黄颡鱼肠道及养殖水体中菌群的分析

      2010, 29(5):613-617.

      关键词:黄颡鱼; 肠道; 水体; 菌群
      摘要 (1351)HTML (0)PDF 940.16 K (2739)收藏

      摘要:对黄颡鱼肠道及所处水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颡鱼各肠段中好氧和兼性厌氧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5.27±0.74、6.26±0.36、7.56±0.61。厌氧菌数量远大于好氧和兼性厌氧菌,相差约2~3个数量级,双歧杆菌为厌氧菌的优势菌。养殖水体中细菌数量的对数值为4.80±0.73,表明水体中营养盐浓度不高。黄颡鱼肠道与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基本相同,均为气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和不动杆菌属。此外,对患细菌性出血病的黄颡鱼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显示,患病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增加,气单胞菌相比健康黄颡鱼增加18.3%~33.6%,细菌种类明显减少。表明气单胞菌等重要条件致病菌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一定的优势度才能体现其致病性。

    • 不同形态饲料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含量及饲料溶失率的影响

      2009, 28(1).

      关键词:饲料形态养殖水体氮磷含量溶失率
      摘要 (1214)HTML (0)PDF 0.00 Byte (148)收藏

      摘要:用配方相同的膨化、硬颗粒和粉状配合饲料分别饲喂斑点叉尾鲴,通过测定养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有机物耗氧量(C()D)、氨氮(NH3-N)和饲料中总氮与总磷溶失率的变化来说明不同形态饲料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内,粉料养殖水体中的COD、TP、TN、NH3-N含量均要高于颗粒料和膨化料养殖水体中的C()D、TP、TN、NH3-N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粉料>颗粒料>膨化料.饲料中总氮和总磷的溶失率因不同的饲料加工工艺而有较大的差异.粉料组与颗粒料组的总氮和总磷溶失率差异不显著;而此2组与膨化料组的总氮和总磷溶失率差异都极显著,并且粉料的最高,颗粒料的其次,而膨化料的最低.

    • 草鱼受精卵菌群的研究

      2008, 27(1).

      关键词:草鱼受精卵水体细菌
      摘要 (1422)HTML (0)PDF 0.00 Byte (128)收藏

      摘要:对草鱼受精卵及所处水体的好氧及兼性厌氧菌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鱼受精卵菌群的数量随受精卵的发育呈递增趋势,刚受精时每个受精卵的细菌数量为1.24×101cfu,出膜前增加到1.41×105cfu.水体中细菌的数量相对稳定,为1.05×104~3.85×104cfu/mL,只在受精卵出膜前的阶段急剧增加,为1.32×106cfu/mL.随受精卵的发育,受精卵的优势菌群先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后为莫拉氏菌属(Moraxella)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水体中的优势菌群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莫拉氏菌属(Moraxella).受精卵的优势菌群与其所处水体的优势菌群基本相同.

    • 地热温室养鳖水质改良的装置研究

      2003, 22(2).

      关键词:鳖 地热温室养殖 前置式 后置式 水质改良装置 水体溶氧 工作原理 水质处理 设计 计算
      摘要 (1136)HTML (0)PDF 0.00 Byte (117)收藏

      摘要:根据地热温室养鳖的水质要求,研制了前置式和后置式2种型式的水质改良装置进行养殖水处理,使养殖水体经常保持在3mg/L以上的溶氧,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实现了除渣增氧、改良水质,促进鳖的快速生长。

    • 武昌狮子册周边湖水的细菌检测

      2001, 20(1).

      关键词:水样检测 大肠菌群数 细菌 分离鉴定 湖水 水体污染
      摘要 (1023)HTML (0)PDF 0.00 Byte (136)收藏

      摘要: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给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态平衡构成了严重威胁[1 ] 。环境污染主要为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其中水体污染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也最为重要。虽然世界上水域环境占的比例最大 ,水的总量约为 1 4亿km3,但大部分是海水 ,淡水只占 2 .7% ,而人类所真正利用的淡水资源仅有 1 %。现在污染严重的水环境也就在这 1 %之中。所以 ,污染水体微生物生态的研究对治理污染有重要指导意义[1 ,2 ] 。正常未污染水体的微生物区系是相对稳定的 ,处于一种生态平衡。而当城市垃圾、生活污水 ,人畜粪便和医院污水排放到…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7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