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空间结构对鳡幼鱼驯食及生长的影响

      2014, 33(01):97-102.DOI: 1000-2421(2014)01-0097-06

      关键词:鳡; 驯食; 空间结构; 生长; 残食
      摘要 (1459)HTML (0)PDF 993.94 K (3167)收藏

      摘要:试验设5组,对鳡进行驯食的驯食空间分别为0.5 m×0.5 m×0.6 m(S1组)、1.0 m×1.0 m×0.6 m(S2组)、1.5 m×1.5 m×0.6 m(S3组)、2.0 m×2.0 m×0.6 m(S4组)、3.0 m×3.0 m×0.6 m(S5组),每组3个平行。随机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64±0.05 g鳡幼鱼转入各网箱中,初始放养密度为每m3 500尾,试验共28 d。结果显示:驯食成功率(WSR)随着驯食空间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S2组最高,S3组其次,S1组最低;累积死亡率(MR)(30~57日龄(days after hatching,DAH))以S5组最高(P<0.05),S3组最低;总残食率(CR)(30~57 DAH)随着驯食空间的增大而升高;S1组SGR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S2、S3组体质量变异系数(CV)显著低于S1、S4、S5组(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驯食成功率、驯食效率和操作强度,鳡最佳驯食空间为1.5 m×1.5 m×0.6 m。

    • 初始放养密度对鳡幼鱼驯食及生长的影响

      2014, 33(04):106-111.

      关键词:鳡; 驯食; 初始放养密度; 生长; 残食
      摘要 (1370)HTML (0)PDF 995.96 K (2498)收藏

      摘要:试验设5组,于1.0 m×1.0 m×1.0 m网箱中进行,初始放养密度为100尾/m3(D1组)、300尾/m3(D2组)、500尾/m3(D3组)、700尾/m3(D4组)、900尾/m3(D5组),试验期共28 d,研究初始放养密度对鳡幼鱼驯食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累积死亡率(MR)和体质量变异系数(CV)随初始放养密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其中D3、D4组CV显著低于其他3组;总残食率(CR)随着初始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驯食成功率(WSR)随着初始放养密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其二次回归方程为Y=-1.101X2+13.590X+44.093,相关系数R2=0.931,最适初始放养密度为617尾/m3;特定生长率(SGR)随初始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驯食成功率、驯食效率和操作强度,鳡的适宜初始放养密度为500~700尾/m3。

    • 规格差异和饵料密度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仔稚鱼残食的影响

      2008, 27(2).

      关键词:杂交鳢残食规格差异饵料密度
      摘要 (1433)HTML (0)PDF 0.00 Byte (106)收藏

      摘要:采用试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残食行为、规格差异和饵料密度对杂交鳢仔稚鱼残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杂交鳢仔鱼全长达到1.30 cm(7日龄)时出现残食.同规格杂交鳢仔稚鱼饱食状况下几乎没有残食现象,而全长2.21cm仔鱼在饥饿状况下表现出了较高的残食率;规格差异越大,残食率越高,全长比为0.57:1.00、0.50:1.00、0.39:1.00的3个试验组的残食率分别为18.35%、46.65%、61.67%,差异显著;饵料缺乏时的残食率显著高于饵料充足时,全长2.21 cm杂交鳢仔鱼饲养7 d,不投饵和饱食情况下的残食率分别为46.67%和1.11%,差异显著;以日投喂率0%、5%、15%饲养杂交鳢仔稚鱼(全长比为0.50:1.00)5 d,残食率依次为83.33%、35.00%、3.33%,差异显著.可见,规格差异和摄食状况对杂交鳢仔稚鱼的残食都有显著影响.生产上,小个体和大个体全长比低于0.60;1.00时,及时分池饲养是提高杂交鳢仔稚鱼成活率的重要途径.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