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42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专题
    • 基于IRAP标记的沙子空心李遗传多样性评价及指纹图谱构建

      2023, 42(1):1-11.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01

      摘要 (796) HTML (120) PDF 1.58 M (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走访调查,选取92株具有优良性状的沙子空心李种质,根据李反转录转座子的RT序列开发IRAP标记引物,设计L16( 43 ) 的正交试验优化10 μL IRAP-PCR主要影响因素的含量;利用18条IRAP引物对92份沙子空心李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供试种质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最优的10 μL IRAP-PCR反应体系为10-5 mol/L IRAP引物l.3 μL,PCR Mix 5.0 μL、模板DNA(30 ng/μL) l.0 μL,PCR循环40次。18条IRAP引物共扩增出18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80个,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值分别为1.930、1.426、0.261及0.405。采用邻接法将92份沙子空心李聚类为4个类群。确定IRAP引物Ty3-2及Ty3-6为核心引物,可高效构建92份供试种质的指纹图谱。

      • 0+1
      • 1+1
      • 2+1
      • 3+1
      • 4+1
    • 火龙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23, 42(1):12-18.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02

      摘要 (747) HTML (176) PDF 528.80 K (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火龙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为火龙果品种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基础。以58份火龙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14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进行描述和测定,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方法,结合多样性指数,对火龙果表型性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58份种质资源绝大多数性状呈现出变异程度高、类型丰富的特点,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234~1.809;9个数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大,变异系数为11.25%~35.32%,其中Vc含量变异系数最大;各数量性状间大部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说明58个火龙果种质资源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遗传多样性丰富。

    • 贵州小根蒜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和风味品质评价

      2023, 42(1):19-26.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03

      摘要 (355) HTML (47) PDF 763.84 K (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综合评价性状优异、氨基酸含量高和风味品质佳的药食同源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种质资源,对贵州不同产地小根蒜的株高、叶长、鳞茎直径等6个形态性状进行比较;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根蒜鳞茎中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并进行氨基酸呈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小根蒜的株高、鳞茎直径、叶长、叶宽、株中部宽和根须长6个性状在9个居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变异系数均大于10%;欧氏距离聚类分析可将9个居群聚为2类,第Ⅱ类形态性状表现较突出;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0.967%,黔南居群综合评分最高。各居群总游离氨基酸(TFAA)平均含量为6 078.52 mg/kg,TFAA含量较高的为黔东南(10 365.90 mg/kg)和贵阳市(8 174.55 mg/kg)居群;精氨酸(Arg)(TAV=6.81)是影响小根蒜风味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0.144%,综合得分最高为黔东南居群。研究结果表明,小根蒜形态性状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存在地域性差异,黔南居群形态性状突出,黔东南居群风味品质优,具备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 0+1
      • 1+1
    • 甜樱桃扩展蛋白PavEXPA2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2023, 42(1):27-33.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04

      摘要 (520) HTML (206) PDF 1.43 M (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甜樱桃中扩展蛋白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克隆了甜樱桃PavEXPA2基因,并分析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茎、花芽、盛开花朵、幼叶、老叶、幼叶叶柄、老叶叶柄、2个脱落高峰期正常果柄与即将脱落果柄、2个脱落高峰期正常果实与脱落果实)及逆境胁迫(使用20% PEG6000和20 mmol/L NaCl溶液分别模拟干旱和盐胁迫,分别处理0、2、4、6、8 h)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avEXPA2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1 035 bp,开放阅读框(ORF)为852 bp,编码283 aa,蛋白等电点为8.90,分子质量约为30.81 ku,含有2个跨膜螺旋结构和1个信号肽,亚细胞定位预测PavEXPA2定位于细胞壁;组织表达分析显示,PavEXPA2基因在甜樱桃易脱落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如盛开花瓣,即将脱落的果柄、果实、叶柄等,其中在即将脱落叶柄中表达量最高;相对于未处理样品,干旱处理样本PavEXPA2表达量上升,在处理6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随后降低;盐胁迫条件下,PavEXPA2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在处理6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结果表明,甜樱桃可能通过PavEXPA2基因上调促进脱落而抵御逆境胁迫。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火龙果HpGST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2023, 42(1):34-41.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05

      摘要 (740) HTML (119) PDF 2.83 M (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火龙果(Hylocereus)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HpGST)的功能,克隆了HpGST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结果显示:HpGST序列全长为666 bp,编码221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属于非分泌型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于细胞质中发挥作用;系统进化树显示其与藜麦亲缘关系较近,属谷胱甘肽转移酶Tau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HpGST在火龙果不同色泽类型品种果肉中均有表达,在有色素累积的紫肉和粉肉类型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无色素累积的白肉类型,表达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其表达量与甜菜素含量呈现正相关,且在不同色泽类型品种中表达趋势与甜菜素累积趋势高度一致,推测HpGST基因在火龙果甜菜素合成与分布中发挥重要作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百脉根不定根发育相关基因LcC2DP1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

      2023, 42(1):42-50.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06

      摘要 (505) HTML (360) PDF 1.85 M (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C2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LcC2DP1在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功能,通过RACE法从百脉根中克隆LcC2DP1基因,利用qRT-PCR检测其时空表达模式,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系统在百脉根中过量表达LcC2DP1并鉴定其功能。结果显示:LcC2DP1基因全长705 bp,编码235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5.95 ku,与蒺藜苜蓿同源性最高(82%);在百脉根不定根分化过程中持续表达,表达部位为根、茎和叶片;与野生型亲本(WT)相比,转LcC2DP1基因百脉根(TP)的不定根分化提前1~2 d;在不定根分化的9~15 d ,其总根长分别是WT的168%、155%,根体积分别是WT的249%、161%,根尖数分别是WT的156%、137%。TP百脉根的总根长(P<0.01)、根体积(P<0.01和根尖数(P<0.05)表现出一定的发育优势,表明LcC2DP1基因可能与百脉根不定根发育调控相关。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濒危植物辐花苣苔与同属2种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

      2023, 42(1):51-59.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07

      摘要 (514) HTML (258) PDF 1.85 M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濒危植物辐花苣苔(Oreocharis esquirolii)及同属植物紫花粗筒苣苔(O. elegantissima)和都匀马铃苣苔(O. duyunensis)为研究对象,在同等保育生境中进行叶光合生理特性及解剖结构的比较,探讨辐花苣苔与同属2种植物光合能力与叶生理结构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辐花苣苔的叶绿素a及(叶绿素a+叶绿素b)显著低于其他2种苦苣苔(P<0.05),叶绿素初始荧光显著高于紫花粗筒苣苔和都匀马铃苣苔(P<0.05),最大光化学效率、潜在光学活性、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在3种植物中为最小;在光合日进程中,3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呈现出较一致的双峰曲线特点,胞间CO2浓度趋势均呈“W”型,气孔导度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蒸腾速率随时间推移呈先下降后上升随后再下降的趋势,3种植物均出现明显的光合“午睡”现象,且各指标均呈现出辐花苣苔最低的特点;在光响应中辐花苣苔最大净光合速率值为2.24 μmol/(m2·s),显著较低,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均值分别为1.14 μmol/(m2·s)和51.85 μmol/(m2·s),显著高于另2种植物(P<0.05);CO2响应曲线拟合得到辐花苣苔的最大羧化速率及最大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分别为7.63 μmol/(m2·s)和26.04 μmol/(m2·s),均显著低于另外2种植物(P<0.05);组织结构切片结果显示,辐花苣苔上表皮厚为37.80 μm,下表皮厚为38.09 μm,均高于另外2种植物;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分别为40.79 μm和30.07 μm,均显著低于紫花粗筒苣苔和都匀马铃苣苔(P<0.05),这可能与辐花苣苔长期适应荫蔽贫瘠的生境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濒危植物辐花苣苔光合生理特性整体低于同属的非濒危植物紫花粗筒苣苔和都匀马铃苣苔,适应光环境及对光能利用率的能力相对较弱,这或许是其作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夏季光温耦合对白及驯化苗生长发育及多糖含量影响

      2023, 42(1):60-65.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08

      摘要 (528) HTML (55) PDF 1.16 M (3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白及驯化苗在光温耦合作用下的生长发育变化,为白及夏季适应性锻炼提供科学依据,以2021年6月移栽大棚的白及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驯化90 d时,设置不同温度(25、30、35、38 ℃)和波动光[50 μmol/(m2·s), 2 min;1 000 μmol /(m2·s),2 min]处理模拟夏季白及受到的光温胁迫,测定不同驯化时间白及移栽苗生长状况和生理指标。结果显示:白及移栽苗驯化初期,30 与60 d的株高没有差异,但是在茎宽、根数、根长、块茎厚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在90 d时,株高、叶片长、块茎宽和根长存在显著差异,根冠比在90 d内先升后降,块茎多糖含量90 d较60 d增加了51%。随着温度的升高,白及移栽苗Fv/Fm、ΦPSⅡ、qP、Fv/Fm和ETR均减少,ΦNPQ和NPQ升高。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和波动光会对白及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危害,不利于白及的移栽驯化。

      • 0+1
      • 1+1
      • 2+1
      • 3+1
    • 水涝胁迫对草石蚕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抗涝性评价

      2023, 42(1):66-74.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09

      摘要 (479) HTML (124) PDF 1.65 M (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3个草石蚕(Stachys sieboldii Miq.)品种为试材,研究水涝胁迫对草石蚕生理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对草石蚕的抗涝性进行评价,以期为草石蚕抗涝性鉴定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随水涝胁迫时间延长,3种草石蚕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鲁引1号”和“赣引1号”的脯氨酸(Pro)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贵栽1号”Pro含量则一直升高;“鲁引1号”和“贵栽1号”的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赣引1号”则一直升高;随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草石蚕的MDA含量均一直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草石蚕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ro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但相关程度不一致。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抗涝性综合评价,3种草石蚕的抗涝性为赣引1号>鲁引1号>贵栽1号。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专题
    • 珠江中下游广东鲂种群结构及生长的空间差异

      2023, 42(1):75-81.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10

      摘要 (138) HTML (89) PDF 1.04 M (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鱼类种群结构和个体生长受水文、水环境和渔业捕捞等因素影响存在空间上差异,为了解珠江中下游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在不同水域(河口、坝上和坝下)种群结构和生长现状,2020年7-8月在珠江中下游共采集228尾广东鲂样本,测量体长、体质量,利用鳞片测定年龄,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Beverton-Holt模型和Pauly经验公式估算生长、死亡参数。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河口、坝下和坝上广东鲂优势体长分别为17.0~27.2、18.9~28.7和28.6~40.0 cm;优势体质量分别为93.0~447.9、148.8~480.0、39.5~1 420.8 g;年龄组成分别主要为3+(32.14%)、2+(24.11%),3+(32.14%)、2+(24.11%)和4+(31.58%)、5+(26.32%)。河口、坝下和坝上广东鲂年龄生长方程分别为L=47.2(1-e-0.177(t+0.387))、L=42.9(1-e-0.199(t+0.377))和L=53.7(1-e-0.155(t+0.401))。河口、坝下和坝上开发率E分别为0.410、0.373和0.248;临界体长Lc分别为25.1、23.0和28.4 cm。以上结果表明,广东鲂体长、体质量和年龄频率分布以及生长方程均存在空间上的差异。

      • 0+1
      • 1+1
      • 2+1
      • 3+1
      • 4+1
    • 运用Ecopath模型构建大水面增殖放流方案——以洈水水库为例

      2023, 42(1):82-91.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11

      摘要 (204) HTML (56) PDF 1.42 M (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科学制定大水面增殖放流技术方案、促进生态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以洈水水库为例,在运用EwE软件研究水库生态容纳量基础之上,采用Ecopath模型,构建4套增殖放流方案,通过各方案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比较,遴选出最佳方案。结果显示:(1)若以经济效益和氮、磷移除等社会环境效益为首选因子,则方案1最优,即增殖放流鲢、鳙,年放流数量分别为13.5万、49.1万尾,年最大可持续产量达486.6、1 766.8 t,总产值、总利润值、单位产值分别为8 040.2万、7 003.7万和350.2万元/km2,总氮、总磷年净移除量可达130.41、36.98 t以上,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TPP/TR)值、连接指数(CI)值、系统杂食指数(SOI)值、香农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为4.030、0.304、0.114、1.557;(2)若综合考虑生态系统健康和渔业经济效益,则方案3最优,即增殖放流鳜、黄颡鱼、鲤、鲫、鲢、鳙,年放流数量分别为0.08万、1.9万、0.9万、1.1万、4.1万、14.8万尾,年最大可持续产量分别达1.2、3.8、18.8、5.6、162.8、591.2 t,总产值、总利润值、单位产值分别为3 041.8万、2 562.2万、128.1万元/km2,总氮、总磷年净移除量可分别达46.73 、13.21 t以上,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TPP/TR)值、连接指数(CI)值、系统杂食指数(SOI)值、香农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为4.616、0.302、0.117、1.59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灵活运用Ecopath模型,可根据相应的渔业管理目标科学制定大水面生态渔业方案。

      • 0+1
      • 1+1
      • 2+1
      • 3+1
    • 珍珠龙胆石斑鱼高位养殖池塘氮磷动态及收支的研究

      2023, 42(1):92-99.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12

      摘要 (376) HTML (62) PDF 1.09 M (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揭示高位池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 × Epinephelus luscoguttatus ♀)氮磷的利用与收支情况,阐明其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变化以及氮磷的来源和去向,对3个高位养殖池中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池塘水、进排水以及投入的饲料进行了为期55 d的定期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1)3个池塘养殖期间溶氧均值为8.64~9.55 mg/L;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均呈不规则波动,总氮和总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6.14~7.11和0.38~1.41 mg/L波动;(2)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高,增重率为96.0%~227%,饲料转化系数为0.55~0.90,对饲料氮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47.0%~59.0%和52.0%~63.0%。(3)3个池塘在监测期间饲料氮输入占比为61%~66.8%,饲料磷输入占比为66.9%~71.0%。鱼体产出是池塘中氮磷输出的主要方式,占氮输出的43.0%~60.9%;占磷输出的45.0%~67.7%;其余部分氮磷分别以排水、底泥沉积和其他方式输出。结果表明,在珍珠龙胆石斑鱼高位养殖中,池塘氮磷含量较高,饲料氮磷输入是池塘中氮磷输入的主要方式,鱼体产出是池塘中氮磷输出的主要方式,其次为池塘养殖期间的换水排放,因此,需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水产养殖水排放进行管理,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养殖尾水对附近水域的影响。

      • 0+1
      • 1+1
    • 稳定性同位素营养级估算的差异性与影响因素——以鲢鳙为例

      2023, 42(1):100-107.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13

      摘要 (390) HTML (99) PDF 711.99 K (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优化稳定性同位素估算消费者营养级的计算过程,降低算法和样品质量对其的影响,应用贝叶斯算法对中国水域已发表文献中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营养级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显示:贝叶斯算法下鲢、鳙营养级与总磷(TP)、总氮(TN)2种环境因素无显著相关性。部分研究存在采样个数过少、采样频率过低,忽略了基准季节性和种内的变异性等问题,从而无法准确代表目标生物的营养特征,可能导致了营养级估计中出现异常值。贝叶斯算法与传统算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其依然无法冲淡采样设计所带来的影响。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维持采样数在6个以上有助于提高贝叶斯算法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试验设计中,建议采样样品数多于6,并考虑季节与空间的差异,避免单次、少量的采集。

      • 0+1
      • 1+1
    • 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2023, 42(1):108-117.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14

      摘要 (328) HTML (52) PDF 1.19 M (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 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 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ab, IC)模式。通过对比精养蟹、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氮磷利用、浮游生物生物量与多样性及生态经济效益来探寻最佳的稻田养蟹模式。结果显示,3种种养模式底质氮磷含量均有增加,精养模式最为显著(P<0.05);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氮平衡均表现为盈余,其盈余量逐减,分别为1 030.92、364.37、188.75 kg/hm2,氮利用率逐增,分别为16.47%、48.98%、65.71%;磷平衡也均表现为盈余,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的磷盈余量分别为171.35、81.67、76.96 kg/hm2,磷利用率逐增,分别为7.61%、18.22%、24.29%;与精养、稻蟹共作模式相比,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浮游动植物种类的总量、增长量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高;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经济收益相较于精养模式分别降低了22.78%、4.48%,稻虾蟹共作与精养模式收益差距不大。以上结果表明,相较于精养模式,稻渔共作模式对生态环境更友好,而稻虾蟹共作模式相较于稻蟹共作模式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 0+1
      • 1+1
      • 2+1
      • 3+1
    • 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2023, 42(1):118-127.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15

      摘要 (521) HTML (78) PDF 1.95 M (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阐明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了解库区水质现状,于2021年7月(夏)、11月(秋)、2022年1月(冬)和3月(春)调查了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理化指标。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75属129种,以绿藻门为主;浮游动物(轮虫和浮游甲壳动物)23属31种,以轮虫为主。浮游生物的优势物种主要为链形小环藻(Cyclotella catenate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guga湖泊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limnetic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无节幼体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密度及其生物量年均值分别为1.656×107、1.75×102 ind./L和6.32、1.92 mg/L。在空间分布上,浮游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由上游河道型库区至下游敞水区大致呈逐渐降低的特点。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PO43--P、WT、pH值和DO均对洈水水库中浮游生物群落的生态分布有重要影响,且NO3--N和Cond仅对浮游植物影响较大。根据物种多样性评价,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较稳定,库区水质处于中营养水平。

      • 0+1
      • 1+1
      • 2+1
      • 3+1
      • 4+1
    • 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023, 42(1):128-138.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16

      摘要 (358) HTML (35) PDF 1.07 M (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阐明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水体物理化学参数将长江干流自源头至下游共27个江段的生境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高山区、峡谷区、平原区、河口区,探究各区域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基于生物学方法评价了长江干流各区域水质现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在长江干流共鉴定出轮虫37属85种,其中包括指示种63种,以寡污型种类为主。4个研究区域共有优势种12种,其中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ualg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在多个水域均占优势。长江干流轮虫平均密度为19.66 ind./L,平均生物量为0.11 mg/L。轮虫密度与生物量分布规律均表现为峡谷区>平原区>高山区>河口区。干流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为2.62,Pielou均匀度指数值为0.78。其中,各区域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区域Pielou指数分布相对均匀。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峡谷区与平原区轮虫群落相似性较其他区域高。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藻密度、溶氧、总磷等是影响长江干流轮虫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表明,长江干流不同区域间轮虫群落结构呈现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共同影响了轮虫的空间分布。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水蕹菜浮床覆盖度对淇河鲫的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2023, 42(1):139-145.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17

      摘要 (295) HTML (29) PDF 790.30 K (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获得淇河鲫池塘养殖中的最佳水蕹菜浮床覆盖度,试验随机选取360尾淇河鲫,设计水蕹菜浮床覆盖度为0%(C0)、10%(C1)、20%(C2)和30%(C3)4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养90 d后,测定各试验组养殖水质、淇河鲫的生长、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显示,水蕹菜浮床覆盖度仅对鱼肉品质中的甘氨酸、缬氨酸和精氨酸有显著性影响(P<0.05),3种氨基酸的最大值基本上在C1试验组,且各试验组间缬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变化与增重率变化一致。此外,与C0相比,C1、C2和C3试验组均含有较高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及较低的粗脂肪含量,其中C1试验组具有最高的粗蛋白含量和最低的粗脂肪含量。结果表明,10%水蕹菜浮床覆盖度最有利于淇河鲫的优良鱼肉品质的形成,过高的覆盖度则起相反作用。

    • >淡水鱼加工专题
    • 中国淡水产品物流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2023, 42(1):146-153.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18

      摘要 (507) HTML (29) PDF 800.72 K (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淡水产品物流是联通淡水产品捕捞、加工、销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淡水产品大范围流通、解决消费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是淡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淡水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区域性,因此给淡水产品流通带来一定挑战。综合介绍了中国淡水产品物流现状,包括淡水产品产量、流通形式、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等,从淡水加工产品产量、储运设备、管理体制、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冷链人才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当下中国淡水产品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中国淡水产品物流业的若干建议,为促进中国淡水产品物流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臭氧漂洗及冷冻贮藏对鲢鱼糜蛋白氧化和风味的影响

      2023, 42(1):154-162.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19

      摘要 (470) HTML (25) PDF 2.34 M (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臭氧处理对冷冻鱼糜保质期内的蛋白氧化和风味影响,以鲢为原料,采用臭氧漂洗制备新鲜和冷冻的鱼糜,分别测定盐溶性蛋白、水溶性蛋白、活性巯基、游离氨基酸含量,并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GC-IMS)测定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结果显示,臭氧漂洗新鲜鱼糜的水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盐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冷冻贮藏后,水溶性、盐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臭氧漂洗新鲜鱼糜活性巯基含量显著下降(P<0.05),冷冻贮藏后,活性巯基含量也有显著下降,但与臭氧漂洗相比,下降幅度较小。臭氧漂洗鱼糜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冷冻贮藏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幅度下降。电子鼻、电子舌检测结果显示,冷冻鱼糜与新鲜鱼糜的气味、滋味可以有效区分开,但臭氧漂洗鱼糜与清水漂洗鱼糜不能有效区分。GC-IMS共鉴定出5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臭氧漂洗鱼糜检测出的不饱和醇类数量明显低于自来水漂洗鱼糜,并且在冷冻后醇类物质减少,醛类物质显著增加。结果表明,臭氧漂洗初步运用到鱼糜及鱼糜制品等水产加工业中,可以改善鱼糜品质及风味,但在鱼糜冷冻贮藏过程中影响较小。

      • 0+1
      • 1+1
      • 2+1
      • 3+1
      • 4+1
    • 鳙鱼头可食部位的营养成分分析

      2023, 42(1):163-169.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20

      摘要 (166) HTML (43) PDF 700.89 K (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鳙鱼头的食用价值并扩大其产品开发,选取鳙鱼头的鳃边肉、鱼脸肉、鱼脑3个组织部位,分别测定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析鳙鱼头这三部位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鳙鱼头可食部分基本成分对比,蛋白质含量:鳃边肉>鱼脸肉>鱼脑,脂肪含量:鳃边肉<鱼脸肉<鱼脑。鳙鱼头3个可食部位相比,鳃边肉中钾、磷、钙、锌元素含量均较高;鱼脑中各矿物元素的含量都比较低。鳙鱼脸肉和鱼脑中检出26种脂肪酸,鳃边肉中检出25种脂肪酸;鳙鱼头可食用部分的n-3/n-6值分别为1.80、1.83、1.86,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理想比值。鳙鱼头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色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是蛋氨酸+半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为75.48,可作为蛋白质来源使用。结果表明:鳙鱼头营养丰富、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合理,是优质的食物来源。

      • 0+1
    • 鲢鱼鳞冻预制菜的熬煮工艺优化及其凝胶特性

      2023, 42(1):170-177.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21

      摘要 (279) HTML (33) PDF 1.26 M (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高值化利用鲢鱼鳞加工制备鱼鳞冻预制菜,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法研究熬煮温度、熬煮时间、卡拉胶用量、水鳞比4个变量对得率、凝胶强度的影响,优化鲢鱼鳞冻的熬煮加工工艺参数,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核磁成像和动态流变等方法研究鱼鳞冻的凝胶特性。结果显示,对鱼鳞冻得率和凝胶强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水鳞比。随着水鳞比增加,鱼鳞冻的得率逐渐增加,而凝胶强度逐渐下降。针对得率及凝胶强度进行综合评分,得到优化后的熬煮工艺条件为:以水和鱼鳞的总质量为100%计,水鳞比3∶1,熬煮温度80 ℃,熬煮时间90 min,卡拉胶用量1%,经过验证试验,得到鱼鳞胶产品的得率3.62%,凝胶强度为206.59 g·mm,综合加权分为145.699。鱼鳞冻中自由水比例超过89%,融化温度为24~28 ℃。随着水鳞比的增加,自由水含量逐渐增加,移动性增强;弹性模量和热焓值逐渐下降。结果表明,鲢鱼鳞可用于新型凝胶类预制菜加工。

      • 0+1
      • 1+1
      • 2+1
    • 基于机器视觉的鲢鱼头加工装置设计及试验

      2023, 42(1):178-187.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22

      摘要 (465) HTML (47) PDF 1.13 M (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淡水鱼鱼头加工装备缺乏、鱼头加工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鲢鱼头加工装置。鲢鱼头加工装置由鱼体输送装置、鱼体图像采集装置、鱼体翻转部件、立式夹持输送带、鱼头切割部件、鱼头剖切部件和装置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鱼体图像采集装置获取输送装置上的鱼体图像,计算鱼头切割路径;鲢鱼体经鱼体翻转部件进入立式夹持输送带,在立式夹持输送带作用下向前移动;当鱼体到达鱼头切割位置,立式夹持输送带调整鱼体位置后停止,鱼头切割部件按照鱼头切割路径对鱼体进行切割后复位,立式夹持输送带带动鱼头继续前进;切割后的鱼头经过鱼头剖切部件将鱼头对半剖切。样机性能试验结果显示,鲢鱼头切割后,鱼体吻端分别至上切割点和下切割点的实际水平距离与预测水平距离的线性拟合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11和0.98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31、2.61 mm;鱼头切割路径检测时间为(0.055±0.009) s,鱼头加工时间为(13.28±0.35) s,鱼头的外观评分为0.88±0.02,满足鲢鱼头加工的生产要求。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资源与环境
    • 连续施用有机肥的田间土壤和果蔬重金属风险评估

      2023, 42(1):188-196.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23

      摘要 (205) HTML (30) PDF 721.00 K (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比较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果蔬产量品质及果蔬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三季蔬菜(小白菜、萝卜、辣椒)和多年柑橘(马家柚)施用有机肥。以不施肥(CK)和施用化肥(CF)为对照,设置2种有机肥的化肥等氮量施用处理(OF1、OF2)。结果显示:与CF处理相比,OF1、OF2处理均能保证前两季蔬菜以及马家柚的产量不下降,并显著提高马家柚可溶性固形物以及蔬菜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前两季蔬菜不同处理间重金属含量差异不显著,但OF1、OF2处理的萝卜可食部Pb含量已临近限量标准;在第三季蔬菜中,OF1、OF2处理的辣椒可食部Cr、As、Cu、Zn含量较CF处理均出现显著积累。OF1处理的马家柚果肉与果皮Pb含量已超出限量标准,OF2处理也已接近限量标准。蔬菜土壤各项重金属含量远低于风险管控值,但Pb、Cd、Hg较CF处理均出现了显著性积累,其中Hg含量积累速度最快。结果表明,2种等氮有机肥施用均能在短期内提高果蔬的产量及品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同时也会增加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因此,连续施用有机肥,将存在果蔬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风险。

      • 0+1
      • 1+1
      • 2+1
    • 鄱阳湖泗洲头湿地土壤粒度组成及其对有机碳的影响

      2023, 42(1):197-204.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24

      摘要 (425) HTML (45) PDF 1.19 M (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土壤质地对天然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鄱阳湖泗洲头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苔草(Carex cinerascen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5种优势植被下的表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土壤粒度组成,采用Folk-Ward公式计算土壤粒度参数,分析土壤粒度分布特征,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和Pearson相关性探讨土壤粒度组成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泗洲头湿地土壤质地以粉黏土和砂壤土为主,分选性较差。粉黏土质地组成主要以粉粒(67.76%~79.28%)为主,平均粒径(Mz)为6.91 Φ,粒度频率曲线为双峰或三峰分布;砂壤土质地组成主要以细砂(32.90%~56.55%)为主,Mz为3.00 Φ,粒度频率曲线为单峰分布。粉黏土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0.52±3.86) g/kg,显著高于砂壤土土壤有机碳含量((1.67±1.66) g/kg)。土壤质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直接影响,黏粒、粉粒和砂粒均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影响因子。研究区黏粒与粉粒对土壤有机碳的固持能力显著高于砂粒,因此,对鄱阳湖湿地进行保护时应重视土壤质地对固碳的影响。

      • 0+1
      • 1+1
      • 2+1
      • 3+1
    • QuEChERS/UPLC-MS/MS法测定雷公藤及根际土壤中3种农药残留

      2023, 42(1):205-211.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25

      摘要 (397) HTML (33) PDF 605.48 K (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雷公藤种植过程中常用农药的残留含量检测方法,采用快速样品前处理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quick,easy, cheap,effective,rugged and safe/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QuEChERS/UPLC-MS/MS)测定雷公藤及根际土壤中辛硫磷、氯氰菊酯和乙基多杀菌素的含量。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润后用乙腈超声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吸附净化,利用优化后的UPLC-MS/MS方法进行检测,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3种农药在根样基质中的检出限(LOD)为0.001~0.714 μg/kg,定量限(LOQ)为0.002~2.380 μg/kg;在土壤基质中的检出限(LOD)为0.002~0.810 μg/kg,定量限(LOQ)为0.006~2.410 μg/kg。线性关系、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的相关规定。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满足雷公藤及根际土壤中3种农药残留含量的快速检测要求。

    • 湖北省建始县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 42(1):212-218.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26

      摘要 (423) HTML (97) PDF 1.20 M (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湖北省建始县土壤硒分布特征、硒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5-2020年建始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调查结果,以建始县全域土壤及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特征、土壤垂直剖面硒含量分布、土壤硒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建始县土壤硒含量介于0.08~64.20 mg/kg,平均值为0.94 mg/kg,总体上属于足硒及富硒范畴。在建始县主要的土壤类型中,红壤、棕壤、黄壤中硒含量较高,紫色土中硒含量较低。土壤中硒含量在垂向剖面上变化明显,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硒含量逐渐降低,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中SiO2、Al2O3、TFe2O3和CaO等含量与硒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土壤硒与铬、镉、镍、钼等元素相关性较强,存在伴生关系。同时土壤有效硒含量与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表明,土壤中硒的来源与土壤有机质密切相关,土壤硒与重金属伴生问题是富硒土壤开发利用的重要限制条件,提高土壤pH是增强硒生物有效性的有效技术途径。

      • 0+1
      • 1+1
      • 2+1
    • >食品与农业工程
    • 4BZ-800型荸荠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2023, 42(1):219-226.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27

      摘要 (305) HTML (51) PDF 1.19 M (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荸荠(Eleocharis dulcis)收获劳动强度大和可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收获机具匮乏的问题,结合荸荠种植田土壤条件和现有人工收获方式,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带水收获的自走式荸荠收获机。该机由行走系统、传动系统、旋转扰动装置、提升分离装置、收集装置等组成,整机传动系统分为液压传动部分和机械传动部分,液压传动部分为收获机行走系统和挖掘收获装置提供动力,可实现机具行走速度控制、挖掘收获装置高度调节、旋转扰动装置转速控制、提升分离装置转速控制,机械传动部分可为各级旋转扰动辊及提升分离装置间提供稳定的转速差,保障收获过程顺利进行。三级旋转扰动辊构成旋转扰动装置,实现对土壤和水分的充分扰动混合;齿形挖掘铲和升运链构成提升分离装置,完成荸荠果实的挖掘、果土分离、升运工作。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该机可一次性完成荸荠的挖掘、果土分离、升运、收集等工作,试验条件下该型荸荠收获机田间道路最大行驶速度为0.97 m/s,田间差速转向最小转向半径为2.1 m,原地转向半径为1.3 m,最大爬坡角度为24.2°,果实挖净率为53.19%,损伤率4.21%。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基于变密度法的油菜割晒机割台机架拓扑优化与试验

      2023, 42(1):227-236.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28

      摘要 (214) HTML (53) PDF 1.36 M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减少履带式油菜割晒机割台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应用Hypermesh软件建立割台拓扑优化空间,利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基于RecurDyn的油菜割晒机虚拟样机模型,获得部件调试工况、转运工况和田间作业工况下割台运动副的动态载荷;采用折衷规划法构建割台静态刚度和动态频率的综合目标函数,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目标的权重;以体积分数、运动副极大值载荷为约束条件,得到割台空间结构的理想材料密度分布,综合考虑实际工程应用,对优化得到的割台机架进行规则化处理;建立优化后割台机架的有限元模型并开展有限元静力分析与模态分析,对比分析优化前、后割台测点处的振动幅值。结果显示:优化后最大应力值由107.99 MPa下降到65.45 MPa,最大变形量由0.82 mm下降到0.36 mm;前三阶固有频率有不同程度提高,第一阶固有频率提高到24.187 Hz。实际振动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割台各测点振动幅值下降,割台整体振动减小,其中纵向切割器支架振幅值由4.83 m/s2下降到1.49 m/s2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气吸式密植精量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

      2023, 42(1):237-247.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29

      摘要 (513) HTML (30) PDF 1.07 M (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排种器在小株距密植条件下的播种单粒性和均匀性,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农艺要求,设计一种具有双重清种作用的小株距密植气吸式精量排种器。通过分析排种器工作原理及确定关键部件结构参数,以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为评价指标,以排种盘型孔数、外清种距离和内清种距离为试验因素进行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试验因素的主次顺序及最优水平;通过中心组合试验对试验因素及水平进行优化和验证。结果显示:排种盘型孔数和内外清种距离对排种性能均影响显著;玉米排种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型孔数35个、外清种距离6.2 mm、内清种距离1.6 mm;大豆排种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型孔数62个、外清种距离4.1 mm、内清种距离1.6 mm。对该参数组合下的排种性能进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玉米排种合格指数为95.40%,重播指数为1.50%,漏播指数为3.10%;大豆排种合格指数为97.78%,重播指数为0.32%,漏播指数为1.90%,与优化预测结果相吻合,且各项指标均满足播种需求。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基于响应面法的仔猪配奶罐搅拌器数值模拟与优化

      2023, 42(1):248-257.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30

      摘要 (517) HTML (37) PDF 1.73 M (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仔猪配奶罐中搅拌器参数对奶水搅拌效果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双层桨叶仔猪配奶罐,采用CFD数值模拟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方法,以转速、层间距、桨叶角度和离底距离为优化参数,以搅拌功率、混合时间和平均温升速率为响应指标,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仿真试验,建立响应指标的回归模型,得到双层桨叶搅拌器的最优参数值。结果显示:转速和桨叶角度对搅拌功率的影响极显著,转速、层间距、桨叶角度和离底距离对混合时间影响极显著,转速对平均温升速率影响极显著,层间距和桨叶角度对平均温升速率影响显著,其中转速对搅拌器性能影响最大;响应面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通过响应面回归模型得到最优的参数组合为转速80 r/min、层间距170 mm、桨叶角度30°、离底距离100 mm。与优化前相比,搅拌功率减小27.08%,混合时间减小70.15%,平均温升速率提升9.57%,且湍流动能云图分布和温度云图分布明显优于初选模型。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基于改进EfficientNetv2模型的多品种南药叶片分类方法

      2023, 42(1):258-267.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31

      摘要 (481) HTML (306) PDF 1.84 M (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南药叶片的分类和分拣效率,本研究对 EfficientNetv2网络模型进行改进,引入迁移学习机制训练模型,选取自适应矩估计优化算法,通过多次测试进行超参数优化,确定学习率;采用MultiMarginLoss损失函数改善复杂背景信息对识别效果的影响。应用改进后的EfficientNetv2模型与其他轻量级模型对实地采集的复杂背景下的8种南药叶片进行分类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改进模型对复杂背景下的南药叶片图像样本识别准确率为99.12%,相较于初始模型EfficientNetv2-S,准确率提高1.17%,并且参数量和模型大小均下降约85%,平均训练时间下降47.62%。与DenseNet121、ShuffleNet和RegNet等模型相比,改进模型在模型存储空间大小、准确率和训练时间3个指标上有明显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品种南药叶片分类任务中,改进模型取得优良表现,模型的轻量化程度和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基于改进YOLOv5的甘蔗茎节识别方法

      2023, 42(1):268-276.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3.01.032

      摘要 (468) HTML (67) PDF 1.69 M (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甘蔗智能切种机作业过程中背景杂乱导致茎节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YOLOv5的一种甘蔗茎节识别方法。采用跨层级连接的方式优化颈部结构,增强不同层级间的信息融合能力;同时改进模型损失函数,一方面引入EIoU损失函数代替原始CIoU损失函数,提高边界框回归精度,另一方面利用Focal loss损失函数替换交叉熵损失函数,解决正负样本比例不均衡问题;最后引入Ghost模块轻量化网络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模型相较于原模型,平均精度值提高了1.4个百分点,达97.80%,单张检测时间为16.9 ms,模型大小仅11.40 Mb,实现了在不同杂乱程度场景下的甘蔗茎节识别,降低了切种时背景杂乱产生的影响。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