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1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稻田耕作制度与生态专题
    • 稻田耕作学理论与实践

      2022, 41(6):1-15.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01

      摘要 (419) HTML (225) PDF 894.88 K (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稻田耕作学是耕作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建立合理稻田耕作制度理论与技术体系的综合性农业应用科学。稻田耕作学具有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稻田耕作学的理论体系包括生态适应性理论、光能利用理论、生活因素理论、竞争互补理论、化感作用理论和生物多样性理论等。建立合理稻田耕作制度应遵循用养结合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并举原则,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四季”覆盖原则,节地、节水、节肥、节药和节能“五节”并重原则,以及良田、良制、良种、良法、良物和良境“六良”配套原则。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稻田耕作学在稻田作物布局、稻田种植模式、稻田养地方式、区域稻田耕作制度发展,以及国外稻田耕作制度研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成效不断显现。当前,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总要求相比,稻田耕作学发展还存在着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理论不全、技术不新,以及研究不深、影响不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采取应对策略与措施: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深研究、加强交流和强化服务。

    • 绿肥混播下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022, 41(6):16-26.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02

      摘要 (682) HTML (167) PDF 1.72 M (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绿肥混播与氮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明确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在紫云英与油菜混播的条件下,设置不施氮(CK)、常规施氮(MRN)与减施氮肥常规量20%、40%、60%(MRN1、MRN2、MRN3)共5个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及构成要素、土壤碳组分、土壤氮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分析碳氮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相比,早稻产量增加24.42%~39.23%,晚稻增产19.34%~31.59%,处理MRN1早稻和晚稻的产量最高;与CK相比,MRN1处理的硝态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高出22.07%、19.05%、11.20%(P<0.05)。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随施氮减少而增加;土壤硝态氮和碱解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优势细菌是绿弯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增施氮肥增加了细菌群落的均匀度指数。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与优势菌群呈负相关关系;微生物量氮、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与优势菌群呈正相关关系;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碱解氮、微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碳。以上结果表明,绿肥混播与减氮20%提升了水稻产量和土壤无机氮含量,增加了优势细菌群落丰度,有利于稻田减排增效,并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稳定。

      • 0+1
      • 1+1
      • 2+1
      • 3+1
      • 4+1
    • 优化施肥对油菜-水稻复种系统作物产量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2022, 41(6):27-34.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03

      摘要 (640) HTML (57) PDF 1.25 M (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优化施肥对作物产量和稻田径流水中氮磷流失动态变化的影响,通过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主因子优化处理、综合优化处理和常规处理3种施肥模式下油菜-水稻轮作田中氮磷浓度变化、径流水中氮磷累积流失量以及作物产量。结果显示:整个生育期径流水中全氮、硝态氮、总磷和可溶性磷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而油菜生长期铵态氮含量一直处于较低状态。与常规处理相比,主因子优化处理径流水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下降31.44%、45.45%、28.84%。常规处理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累积流失量分别为10.92、0.37、9.16 kg/hm2,主因子优化处理和综合优化处理全氮累积流失量较常规处理分别降低了31.41%、22.99%,铵态氮累积流失量较常规处理分别降低了2.71%、43.24%,硝态氮累积流失量较常规处理分别降低了31.01%、29.81%。油菜综合优化处理产量为1 954.6 kg/hm2,比主因子优化处理和常规处理产量分别增加4.60%和4.79%,水稻综合优化处理产量为6 375.5 kg/hm2,比主因子优化处理和常规处理分别增加3.76%和0.81%。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综合优化处理既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又能有效降低稻田氮磷流失风险。

      • 0+1
      • 1+1
      • 2+1
    • 不同耕作模式对稻田土壤真菌丰度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2, 41(6):35-41.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04

      摘要 (719) HTML (70) PDF 964.92 K (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分析我国典型的稻田耕作模式下土壤真菌丰度及群落结构差异,以长期(10 a)4种典型稻田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以下处理:双季稻(DR)、早稻-晚稻(MR)、中稻-油菜(MROR)及中稻-小白菜-油菜(MRPOR),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高通量测序手段测定土壤真菌的丰度及群落组成。结果显示,双季稻转变为单季稻及水旱轮作模式后显著改变了真菌的丰度,其中双季稻转变为中稻-小白菜-油菜后显著增加了真菌的丰度,相关性分析发现,硝态氮与真菌的丰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双季稻转为单季稻及水旱轮作模式后显著改变了真菌的群落结构,冗余分析发现水分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综上研究表明,不同轮作模式下稻田土壤真菌群落丰度、组成及多样性存在差异。不同处理下真菌丰度受土壤硝态氮影响较大,而真菌群落结构主要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0+1
      • 1+1
      • 2+1
      • 3+1
      • 4+1
    • 稻田不同轮作休耕模式下土壤反硝化功能基因群落结构

      2022, 41(6):42-50.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05

      摘要 (541) HTML (242) PDF 1.45 M (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索不同轮作休耕种植模式下稻田土壤氮素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采用乙炔抑制法测定土壤反硝化潜势,利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反硝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以传统种植模式紫云英-早稻-晚稻(A)为对照,比较分析4种轮作休耕种植模式: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B)、油菜-甘蔗||春大豆(C)、紫云英-春大豆-秋大豆(D)和休耕(E)的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反硝化潜势及相关微生物组成变化。结果显示:4种轮作休耕模式的土壤反硝化潜势显著低于传统轮作模式,有效减少了土壤氮素气态损失;4种轮作休耕模式的nirKnirS功能基因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irK基因群落结构受轮作休耕模式的影响小于nirS功能基因;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休耕模式更有利于nirS功能基因α多样性的积累;从nirSnirK基因群落物种相对丰度来看,轮作休耕模式的优势物种丰度高于传统轮作模式,其中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B)和休耕(E)的菌属丰度相对较高。并且影响反硝化潜势的关键菌属是大豆根瘤菌Bradythizobiumr2 = 0.85,P <0.05)和unclassified_p_Proteobacteriar2 = 0.88,P <0.05);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发现,pH、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NO3--N)与反硝化潜势呈显著相关,而影响nirK和nirS功能基因群落结构的重要影响因子是含水率。结果表明:稻田适当采用水旱、旱旱轮作及休耕模式,会改变土壤的淹水环境,影响反硝化功能基因群落结构,有助于抑制土壤氮素的气态流失,促进土壤肥力提高及土壤结构改良,其中“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和“休耕”种植模式效果最佳。

      • 0+1
      • 1+1
      • 2+1
      • 3+1
    • 不同轮作休耕模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2022, 41(6):51-58.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06

      摘要 (719) HTML (52) PDF 600.62 K (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优化筛选双季稻田绿色高效的复种轮作休耕模式,通过连续2 a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轮作休耕模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油菜-甘蔗||春大豆→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模式2 a 的总生物量高出休耕模式以外的其他处理31.68%~65.91%。2018-2019年,“油菜-甘蔗||春大豆”和“紫云英-春大豆-秋大豆”模式更有利于土壤全碳的积累,复种轮作模式和休耕模式较连作模式更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积累,以“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和“油菜-甘蔗||春大豆”模式表现最好。“油菜-甘蔗||春大豆”模式更有利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积累。2019年“油菜-甘蔗||春大豆”的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均达到最大,且分别显著高出其他处理59.46%~84.38%、59.06%~84.47%和52.81%~71.40%(P<0.05),轮作模式更有利于提高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尤其是“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和“油菜-甘蔗||春大豆”模式表现较好。在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下,复种轮作模式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含量,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5种模式中“油菜-甘蔗||春大豆→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复种轮作模式表现最佳。

      • 0+1
      • 1+1
      • 2+1
      • 3+1
    • 基于DNDC模型的稻田生态系统碳动态模拟研究进展

      2022, 41(6):59-70.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07

      摘要 (735) HTML (139) PDF 780.05 K (1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DNDC (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反硝化-分解)模型是一个含有时间因子的模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较为成熟的动态模拟模型,可用于模拟和评估作物(如水稻)生产、碳氮动态演变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为了能够更充分地认识DNDC模型,使之得到更广泛应用,本文基于DNDC模型的构成与功能、目前6个(DNDC、CENTURY、CASA、EPIC、Biome-BGC、Roth C)世界著名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比较及其DNDC模型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模块优化,从稻田土壤碳动态角度出发,分析和总结了DNDC模型在稻田土壤固碳潜力、温室气体CO2和CH4排放模拟、稻田管理模式评估以及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也指出,受土壤属性空间异质性大、区域田间管理措施差异等因素影响,DNDC模型存在诸如点位尺度验证难以扩展到区位尺度模拟、模型矫正困难等限制模型准确性的问题。为使DNDC模型能够在中国复杂的农耕特征下开展模拟研究,今后的发展应重视DNDC模型模块功能优化、提高输入参数精确度等,进一步提高模型模拟精确度和预测评价系统的可信度,使模型更好地预测土壤碳动态变化,在稻田生态系统固碳减排和管理方案制定等方面发挥作用。

      • 0+1
    • 亚热带稻田土壤持续固碳机制研究进展

      2022, 41(6):71-78.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08

      摘要 (1136) HTML (515) PDF 1.37 M (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准确评估亚热带稻田土壤的固碳特性及其有机碳的储量动态变化情况,进一步提升稻田土壤肥力,从亚热带稻田土壤碳库储量的时空分布与演变规律、稻田土壤有机碳的输入、微生物固碳的功能、有机碳矿化特性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我国亚热带区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固碳效应明显高于旱地,其突出的碳固持能力主要是由于水稻光合碳的输入、土壤自养微生物固碳及淹水限制了微生物活性、抑制植物残体微生物分解过程,促进以植物残体直接积累。稻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受碳氮磷计量、水肥管理措施以及温度等因素调控,从而影响着稻田土壤的固碳减排效率与潜力。本文提出“碳中和”背景下稻田土壤固碳减排的研究展望:基于亚热带稻田土壤对我国农田土壤碳固碳减排方面的重要性,提出了系统研究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累积和转化的作用机制,构建高精度的区域土壤有机碳库模拟模型及储量估算方法,以助力提升农田土壤肥力,加快我国农业双碳目标和农业绿色发展。

      • 0+1
      • 1+1
      • 2+1
    • 长江中游典型稻田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及综合效益

      2022, 41(6):79-88.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09

      摘要 (608) HTML (48) PDF 748.45 K (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长江中游稻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筛选适合长江中游地区利用的高效种植模式,选取紫云英-早稻-晚稻(CK,CRR)、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CRI)、油菜-早稻-晚稻(RRR)、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RRI)和马铃薯-早稻-晚稻(PRR) 5种长江中游典型稻田种植模式,通过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连续的田间试验,比较长江中游典型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结果显示:2 a间,各处理的年总光能利用率均高于对照处理,除2020年油菜-早稻-晚稻外,各处理的年总光能利用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10.98%~35.37%和22.22%~50.00%(P<0.05)。2 a间,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的周年光能生产效率和年总光能利用率较高,其次是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2 a间,除CRI外,其余3个处理的周年积温生产效率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8.28%~25.44%(2019年)和21.09%~26.78%(2020年)(P<0.05)。冬种紫云英处理(CRR、CRI)的年有效积温利用率均较高,处理CRI和处理CRR(紫云英-早稻-晚稻)表现较好,提高了积温利用率。连续2 a均是处理CRI的综合效益加权关联度最大,分别为0.75和0.81,综合效益最优。在综合考虑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土壤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的情况下,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模式表现较好。

      • 0+1
    • 长江中游地区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2022, 41(6):89-100.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10

      摘要 (534) HTML (220) PDF 706.24 K (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为全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科学合理评估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可为其服务功能价值演变、改善和推广稻田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梳理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和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方法的基础上,对评估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对比,并归纳总结了该区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因稻田类型、稻区分布区域和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不同,各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方法和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量存在一定差异,认为未来研究需要不断完善不同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改进评估方法,提高评估准确性;同时本文还对长江中游地区部分稻田的服务功能进行了分析,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稻田微观试验和省市县区域宏观测算2个维度上,对稻田生态系统某一部分服务功能或系统整体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静态评估,而对其价值评估的长期动态跟踪研究不足,对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价值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 上海市稻田耕作制度演变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进程

      2022, 41(6):101-110.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11

      摘要 (340) HTML (52) PDF 1.07 M (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稻生产不仅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同时稻田作为一类特殊的人工湿地,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上海稻田耕作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的三熟制转变为两熟制,到2010年代又从两熟制逐渐调整为一熟制。近年来,逐步形成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部分地区成功探索了稻田种养结合的绿色生产模式,并逐步实现了品牌化生产。然而,上海水稻绿色生产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粮食稳产压力、资源与环境约束以及高度依赖财政补贴、自身盈利能力不足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今后稻田耕作制度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在确保耕地面积、稻田比例不下降与稳定单产潜力的基础上,稳定全市粮食产量;创新和集成绿色栽培技术,提升稻田湿地生态功能;深化稻米品牌建设,以品牌化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提升水稻绿色种植经济效益。

      • 0+1
      • 1+1
      • 2+1
      • 3+1
      • 4+1
    • >植物保护
    • 入侵湖北的红火蚁鉴定、发生特征及适生区分析

      2022, 41(6):111-117.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12

      摘要 (674) HTML (73) PDF 1.18 M (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明红火蚁入侵湖北省的传播途径、有效监测红火蚁在湖北省的发生状况,本研究采用形态和分子鉴定技术确定了湖北武汉、黄冈、荆门和宜昌等地采集的蚂蚁样品为红火蚁,并开展了湖北省红火蚁实地调查与适生性分析。结果发现,上述新发地属于中等偏重或严重发生区,红火蚁蚁巢产生了有翅繁殖蚁,具备婚飞扩散能力。主要传播途径是从我国南方红火蚁发生区引进携带红火蚁的带土苗木。采用AcrGIS系统对红火蚁在湖北省的适生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有效积温低和(或)降水量少的湖北西部地区(主要是恩施市)和北部地区(主要是十堰市和神农架林区)外,湖北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能够满足红火蚁的生存和繁殖。因此,加强湖北省红火蚁适生区的植物检疫和监测防控工作十分必要。

      • 0+1
      • 1+1
    • 以番茄为寄主的香蕉穿孔线虫不同群体的致病性差异

      2022, 41(6):118-127.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13

      摘要 (597) HTML (61) PDF 3.15 M (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室内香蕉穿孔线虫侵染寄主的致病性测定体系,本研究在(25±1) ℃ 下,通过室内试管石英砂培养的方法,以金丰1号番茄为寄主,以不同接种量和接种处理时间接种不同种群,检测线虫繁殖率、根系病害严重度和植株生长量,以分析不同种群的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以50、100、150和200条/株分别接种4个不同种群雌虫(HN6、SZ-FZ、GJ-LY323和DBSR)至30 d苗龄植株上,在接种9、16、23和30 d后进行观察分析,发现香蕉穿孔线虫主要侵染番茄根系的皮层细胞并在根系内发育繁殖;不同接种量和接种时间对番茄的致病存在差异,线虫繁殖率、根系病害严重度随接种量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植株生长量则减少;在以150条/株接种23 d后,各项指标差异最显著,能区分不同种群间的致病性;对香蕉穿孔线虫8个种群以150条/株接种30 d苗龄植株23 d后,发现其致病力从大到小依次为SZ-SWK>HaiN-YJ> HL-XY>SZ-FZ≥GJ-LY323>DBSR>HN6>ML-HG。以上结果表明番茄是香蕉穿孔线虫的良好寄主,在室内以150条/株接种量接种30 d苗龄的番茄,在接种23 d后分析线虫繁殖率、根系病害严重度和植株生长量3项指标可以评估不同种群的致病力差异。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资源与环境
    • 红壤旱地以玉米为主体的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2022, 41(6):128-136.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14

      摘要 (504) HTML (40) PDF 880.25 K (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红壤旱地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差异,以有效反映种植模式与土壤质量的关系,以紫云英-玉米为对照(CK),设置马铃薯-玉米||大豆、“三花”混播(紫云英×油菜×肥田萝卜)-玉米||花生(TMP)、蚕豆-玉米||甘薯(BMS)、油菜-玉米||大豆(RMS)5种以玉米为主体的种植模式,分析了第1、2季收获后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结果显示:第2季间作玉米收获后,与CM处理(CK)相比,PMS、TMP、BMS、RMS的活性有机碳分别提高53.67%、67.89%、11.01%、57.80%;PMS、TMP、RMS处理的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52.63%~89.47%和53.49%~93.80%(P<0.05),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显著高于对照59.24%、60.71%、80.91%(P<0.05)。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活性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玉米间作产量均高于单作,且不同种植模式经济产量都高于对照。综合分析认为,红壤旱地以玉米为主体的不同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及碳素有效率、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也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马铃薯-玉米||大豆处理经济产量最高,三花-玉米||花生处理最有利于提高碳库管理指数,油菜-玉米||大豆处理次之。

      • 0+1
      • 1+1
    • 施肥处理对旱地红壤反硝化潜势的影响

      2022, 41(6):137-142.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15

      摘要 (272) HTML (29) PDF 541.61 K (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土壤反硝化潜势与施肥之间的关系,对长期定位试验地采用4种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施用氮磷钾肥(NPK)、施用有机肥(OM)、施用氮磷钾肥加有机肥(NPKOM),采用田间取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4种施肥处理下土壤的反硝化潜势,并结合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比较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反硝化潜势的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施用有机肥的土壤反硝化潜势最高,施用氮磷钾肥的土壤反硝化潜势最低。影响土壤反硝化潜势的主要因素有pH、有机质、全磷和速效磷。施用有机肥在提高土壤pH值的同时会提高土壤反硝化潜势,增加土壤N2O的排放。氮磷钾肥会降低土壤的pH值导致土壤反硝化潜势降低。氮磷钾肥加有机肥混合施用提高土壤pH值的同时可以降低单施有机肥土壤反硝化潜势,并降低土壤N2O的排放。

      • 0+1
      • 1+1
    • 基于Snakemake的RNA-seq数据自动化分析流程RNApipe

      2022, 41(6):143-151.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16

      摘要 (792) HTML (287) PDF 3.14 M (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使科研工作者简单高效地分析RNA-seq数据,本研究基于Snakemake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和Conda环境管理器构建了一个自动化和模块化的工作流程:RNApipe(Github:https://github.com/ywu019/RNApipe.git),其可对来自任何有参物种的RNA-seq数据自动执行质控、比对、定量、鉴定差异基因,以及GO、KEGG、GSEA等功能注释分析;其中,每一步骤的分析结果均以高质量的可视化图片或报告展示,并保留重要的输出文件。使用RNApipe在多个模式物种中的测试与评估结果表明:RNApipe可以平稳运行,且注释结果准确。与现有的自动化分析流程相比,RNApipe的主要特点包括:工作流程较为完整、默认工具消耗时间与资源较少、适用于任何有参物种、全面的可视化、以及用户友好性(易安装、易使用、易扩展)。研究表明,RNApipe便于研究人员快速地从大型RNA-seq测序数据中获取基本信息。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植物耐受铵离子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2, 41(6):152-159.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17

      摘要 (221) HTML (450) PDF 900.86 K (8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植物耐受铵离子毒性的机制,从植物内铵态氮的来源、产生铵离子毒性的原因以及耐受铵离子的生理及分子机制三方面综述近年来研究进展,指出铵离子吸收和同化引起的根际和质外体酸化是造成铵毒的一个主要原因,植物可通过自身的机制以及外源添加其他养分等缓解铵离子毒性,同时对未来研究耐受铵离子毒性机制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作物耐受铵离子毒性和高效利用氮素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 0+1
      • 1+1
    • 硅对植物抗逆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2, 41(6):160-168.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18

      摘要 (557) HTML (84) PDF 696.40 K (8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硅作为有益元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同时硅在增强植物抗逆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硅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深层作用机制,本文综述了硅增强植物抵御生物胁迫(包括病原菌、害虫等)及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害、重金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硅可通过改善植物形态、平衡养分吸收、调节激素代谢、改良土壤性状等多种作用机制缓解胁迫。针对硅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如硅抵抗各种胁迫的耦合机制,深入研究硅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生物化学及分子机制以及加强新型硅肥及配套施用技术的研发。

      • 0+1
    • 基于黑水虻转化的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2022, 41(6):169-175.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19

      摘要 (488) HTML (142) PDF 709.72 K (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每年会产生约38亿t畜禽粪便,造成了畜禽粪便的累积和环境污染,是构成我国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我国饲料蛋白原料严重短缺,80%以上依赖进口,年进口价值超过2 000亿元,是全球蛋白原料最大进口国。昆虫可高效转化畜禽粪便,同时消减温室气体排放,并产生优异的虫体蛋白、脂肪和虫沙,实现养分流动循环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以黑水虻为代表的昆虫生物转化畜禽粪便具有低耗能、低排放及良好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是治理畜禽粪便污染、解决这一困境的最有潜力的策略之一。近年来,黑水虻转化畜禽粪便产业发展迅速,本文从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及资源问题、黑水虻生物转化产生的有益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发展黑水虻转化畜禽粪便这一低碳畜牧产业提供借鉴。

      • 0+1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基于全长转录组测序的牛脂肪组织可变剪接事件分析

      2022, 41(6):176-183.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20

      摘要 (777) HTML (330) PDF 2.01 M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可变剪接影响下更为复杂的脂肪沉积调控网络,明晰可变剪接事件的发生对脂肪沉积调控机制的影响,本研究基于PacBio测序平台的第三代测序技术,对夷陵黄牛腹腔脂肪、皮下脂肪、肌间脂肪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共发现15 445个基因检测到50 520个可变剪接,占牛全部基因的33.4%。对这些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发现,83个GO条目显著富集,这些显著富集的通路可能参与脂肪沉积网络的调控,其中16个与脂质合成及代谢相关,27条KEGG通路显著富集,其中15条与脂质合成及代谢相关。使用KOG、KEGG、NR、Swiss Prot、GO数据库对测序序列进行注释,80 756 条序列共注释到 69 259 个基因,94 458条CDS序列及对应的pep序列。其中GO分析中15 039条序列富集到507个生物学过程条目,7 907条序列富集到214个细胞组分条目,30 672条序列富集到559个分子功能条目。KEGG数据分析富集到34条通路共49 710条序列,其中7 002条序列参与信号转导途径。以上结果表明,牛脂肪组织存在大量可变剪接事件,并且这些发生可变剪接事件的基因对脂肪沉积的调控发挥重要作用,这可从基因可变剪接角度为解析脂肪沉积的调控网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理论依据。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低蛋白饲料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22, 41(6):184-191.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21

      摘要 (633) HTML (105) PDF 634.46 K (4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发优质的低蛋白饲料,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46%(对照)、41%(LP1)和36%(LP2)3个饲料蛋白质梯度,在41%和36%蛋白饲料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晶体赖氨酸与蛋氨酸,使赖氨酸与蛋氨酸含量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分别记作LP1+AA组和LP2+AA组。进行周期为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LP1+AA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保留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性变化。随着蛋白水平降低,肌肉和全鱼中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但LP1+AA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低蛋白日粮组试验鱼的肝体比显著下降,但LP1+A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相比于对照组,LP2组和LP2+AA组试验鱼的肝脏活性氧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发生显著性变化;LP1组试验鱼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性降低,但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有明显的提高。降低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蛋白水平(5%或10%)对肝脏中转氨酶的活性未产生显著影响;LP2组试验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但在LP2试验组的基础上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能起到改善作用,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饲料粗蛋白含量从46%降低至41%并补充适量赖氨酸、蛋氨酸,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饲料粗蛋白含量降低至36%并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不能有效缓解饲料粗蛋白水平过低对生长性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 0+1
    • 团头鲂咽齿发育相关基因系统进化及其表达分析

      2022, 41(6):192-200.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22

      摘要 (599) HTML (66) PDF 1.87 M (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鱼类咽齿发生发育的分子机制,以我国特有的经济鱼类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研究对象,通过团头鲂全基因组序列Blast获得团头鲂分泌型钙结合磷蛋白(secretory calciumbinding phosphoprotein,SCPP)家族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比较分析SCPP家族基因在团头鲂咽齿发生发育关键时期第四、第五鳃弓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1龄团头鲂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筛选调控咽齿发育的关键调控基因。研究结果显示,团头鲂enamscpp1ambnscpp9odamspp1与斑马鱼具有较高同源性,进化树中距离较近;通过比对不同脊椎动物enamodam这2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在鱼类中均存在2段氨基酸序列的缺失。1龄团头鲂不同组织的SCPP家族基因定量表达结果显示,enam、scpp1、ambn、scpp9spp1在第五鳃弓(有咽齿)和肋骨里面有很高的表达量,与其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大多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第四鳃弓(无咽齿)中的表达量最低。团头鲂第四、第五鳃弓早期(9~54 d)咽齿发育阶段定量结果显示enamambnscpp9odamspp1在第五鳃弓表达量显著高于第四鳃弓表达量,其中scpp9在第五鳃弓中的表达量极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enamscpp1ambnscpp9odamspp1均参与团头鲂咽齿发育的调控,其中scpp9在团头鲂咽齿发育过程中调控作用较为明显,推测其与咽齿发育关系更为密切。

      • 0+1
      • 1+1
      • 2+1
      • 3+1
      • 4+1
    • 斑马鱼ddx27基因对tp53基因的调控作用

      2022, 41(6):201-207.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23

      摘要 (544) HTML (102) PDF 1.37 M (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斑马鱼ddx27基因对t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根据NCBI网站在线数据库中分析得到的ddx27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斑马鱼ddx27真核表达载体pCMV-3×Flag-ddx27。通过亚细胞定位试验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验证ddx27基因的表达,并利用双荧光素酶试验验证ddx27基因的过表达对tp53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ddx27 CDS区及阳性克隆的电泳片段大小以及测序比对均与预期结果一致。蛋白质免疫印迹显示Ddx27重组质粒可正常表达,且蛋白大小与预测结果一致。亚细胞定位显示Ddx27蛋白表达于HEK293T细胞的细胞核中。而且,过表达pCMV-3×Flag-ddx27真核表达载体能够显著增强 tp53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pGL3-tp53-Luc的活性,为对照组的1.8倍(P<0.05)。以上结果表明,斑马鱼pCMV-3×Flag-ddx27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能够在哺乳动物的细胞核中表达,且ddx27基因可以促进tp53基因的表达。

      • 0+1
      • 1+1
      • 2+1
      • 3+1
      • 4+1
    • 黄鳝Ⅰ型α螺旋细胞因子中6个白介素基因的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2022, 41(6):208-216.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24

      摘要 (408) HTML (73) PDF 1.40 M (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白介素在黄鳝抗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黄鳝il-6il-12p35il-12p40il-15ebi3il-3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了这些基因在健康和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黄鳝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黄鳝6个白介素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尼罗罗非鱼相似性最高且进化关系最近;6个白介素基因与其他鱼类的基因结构基本相同;共线性分析显示il-15在进化上相对保守;白介素基因在健康黄鳝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白介素基因的表达在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il-6il-12p35ebi3参与早期阶段的黄鳝抗菌免疫反应。研究结果表明,il-6il-12p35il-12p40il-15ebi3il-34基因在黄鳝抵抗病原入侵的免疫防御活动中均有调控作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香叶木素对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表达的抑制作用

      2022, 41(6):217-221.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25

      摘要 (542) HTML (76) PDF 1.03 M (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出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天然化合物,以嗜水气单胞菌和香叶木素为研究对象,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生长曲线、溶血试验、免疫印迹、荧光定量PCR和细胞毒性试验研究了香叶木素对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没有影响的香叶木素能在较低浓度下通过抑制气溶素的表达降低共培养物上清液的溶血活性;荧光定量PCR试验发现香叶木素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气溶素编码基因aerA 的表达。此外,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发现香叶木素可减轻气溶素介导的细胞损伤。以上结果表明,香叶木素通过降低aerA的转录水平降低了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致病力,可作为一种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候选药物。

      • 0+1
      • 1+1
      • 2+1
      • 3+1
      • 4+1
    • 团头鲂SOCS家族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对嗜水气单胞菌胁迫的响应

      2022, 41(6):222-229.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26

      摘要 (678) HTML (97) PDF 1022.97 K (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团头鲂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家族基因的序列特征和功能,从NCBI数据库获取socs1、socs2、socs3a、socs3b、socs4、socs5a、socs5b、socs6、socs7、socs9共10个socs基因的cDNA序列,利用ExPASy、SMART等在线网站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团头鲂10个SOCS的理论分子质量、理论等电点与结构域等分子特性。系统进化(MEGA 6软件)分析结果显示,10个SOCS可分为2个亚族:Ⅰ型亚族包括SOCS4、SOCS5a、SOCS5b、SOCS6、SOCS7与SOCS9,Ⅱ型亚族包括SOCS1、SOCS2、SOCS3a与SOCS3b。半定量PCR结果显示,健康团头鲂10个socs基因在被检测组织中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socs1、socs2、socs3在多个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团头鲂socs基因在脾脏、体肾、头肾中的表达量,其中socs1、socs2、socs3a、socs3b表达量均显著上调。结果表明,团头鲂SOCS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各不相同,预示其功能的多样性,其中socs1、socs2、socs3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2022, 41(6):230-236.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27

      摘要 (315) HTML (60) PDF 1.76 M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广东省韶关市某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场的大口黑鲈幼鱼大量死亡的原因,对患病鱼进行临床观察,并从细菌学、寄生虫学、病毒学三方面进行检测,排除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后,通过RT-PCR检测、细胞分离培养、人工感染、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确定分离得到1株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命名为大口黑鲈弹状病毒韶关株(MSRV-SG01)。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试验鱼2 d内出现死亡,并伴随出血、烂尾、拖便等临床症状,7 d内死亡率达100%,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到病鱼的肝脏、脾脏均呈现大面积坏死,与自然患病鱼症状相符。根据G蛋白氨基酸序列,将分离到的MSRV-SG01毒株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其他的弹状病毒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比对,结果显示, MSRV-SG01毒株与MSRV-FJ985、MSRV-YH01、SCRV聚为一类,且与已报道的MSRV-FJ985毒株、MSRV-YH01毒株同源性高达97%以上。通过以上的试验分析,确定幼鱼大量死亡的原因为MSRV感染。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食品与农业工程
    • 鱼浆静置时间对鱼丝品质及其微观结构的影响

      2022, 41(6):237-246.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28

      摘要 (498) HTML (51) PDF 2.55 M (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鱼浆静置时间对鱼丝品质及其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冷冻鱼糜为研究对象,于4、15、25 ℃制备混合鱼浆并在相同温度下静置一定时间后加工成鱼丝,测定成型前不同静置时间下鱼丝的表观形态、蒸煮品质、质构特性、感官品质、微观结构及鱼浆流变学特性等指标。结果显示,静置处理能显著提高较低物料温度下制得鱼丝的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和感官评分(P<0.05),其中在物料温度4 ℃和15 ℃下分别静置8 h和4 h时,鱼丝持水性较未静置组分别提高了20.18%和9.94%,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28.97%和24.11%。而在25 ℃下静置0.5 h其品质无显著变化(P>0.05)。鱼丝微观结构及鱼浆流变学特性的试验结果表明,适当静置能显著促进鱼浆中蛋白溶出并形成均匀致密的凝胶网络、更好地将淀粉包裹在凝胶网络中,但经过长时间静置鱼浆会形成弱凝胶,后续挤压过程则会破坏已有结构,降低凝胶网络的连续性,最终导致鱼丝品质的下降。综上,鱼浆在物料温度4、15、25 ℃下所允许的最长静置时间分别为8、4和0.5 h,过度静置会导致鱼丝品质及其微观结构的劣化。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油炸风味鱼饼的空气炸制工艺优化

      2022, 41(6):247-254.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29

      摘要 (571) HTML (75) PDF 1.35 M (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获得具有油炸风味的健康鱼糜制品,采用空气炸制方式制备油炸风味鱼饼,研究不同炸制温度(160、180、200 ℃)和时间(4、6、8、10 min)下油炸风味鱼饼的品质变化,以优化空气炸制条件。研究显示,随着空气炸制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鱼饼的L*值显著降低,a*值和b*值增大,表面逐渐形成金黄色泽。在160~180 ℃温度范围内油炸风味鱼饼的感官综合得分随着炸制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而在200 ℃时鱼饼的感官综合得分先上升后下降,于200 ℃ 8 min时达到最大值,此时鱼饼外表与油炸鱼饼相近,并具有油炸食品的风味和口感。200 ℃炸制时间过长时鱼饼水分含量显著下降,其硬度和咀嚼性增大,脂肪氧化程度加深,导致产品品质有所下降。与传统油炸鱼饼相比,空气炸制鱼饼具有独特的油炸风味和色泽,脂肪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更低。结果表明,空气炸制能显著降低鱼饼中油脂含量以及氧化程度,具有替代传统油炸的潜力。

      • 0+1
      • 1+1
      • 2+1
      • 3+1
      • 4+1
    • 第二段加热方式对鱼饼食用品质及脂肪含量的影响

      2022, 41(6):255-261.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30

      摘要 (552) HTML (54) PDF 933.49 K (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获得脂肪和丙二醛含量低且感官性能好的鱼糜制品,采用两段加热方式制备鱼饼,研究第二段加热方式(油炸、空气炸制、预油炸+空气炸制、煎炸和烤制)对鱼饼感官品质及其他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鱼饼预制品经第二段加热后表面呈金黄色,水分显著降低,脂肪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其中油炸鱼饼色泽更好,感官总分最高,空气炸制鱼饼脂肪和丙二醛含量较低,且感官得分仅次于油炸鱼饼;空气炸制鱼饼的质构性能和油炸鱼饼接近;通过电子鼻和挥发性成分分析,发现空气炸制和油炸鱼饼的风味最接近。结果表明,空气炸制不仅可以降低鱼饼脂肪和丙二醛含量,还可以赋予鱼饼油炸风味和口感,是代替传统油炸方式较好的选择。

      • 0+1
      • 1+1
      • 2+1
      • 3+1
    • 基于EfficientDet-D1的草莓快速检测及分类

      2022, 41(6):262-269.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31

      摘要 (799) HTML (165) PDF 2.34 M (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快速识别自然环境下的成熟草莓与未成熟草莓,本研究提出了基于EfficientDet-D1的草莓快速检测及分类方法。该方法具有EfficientNet 网络中快速归一化特征加权融合特点,应用该方法与YOLOv3、YOLOv4、Faster-RCNN以及EfficientDet-D0模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YOLOv3、YOLOv4、Faster-RCNN、EfficientDet-D0和EfficientDet-D1等5种算法的平均精度均值(PmA)分别为 89.51%、69.02%、96.54%、96.71%、97.50%。试验结果表明,EfficientDet-D1在成熟草莓与未成熟草莓的检测性能均优于其他4种目标检测算法,有较好的泛化性和鲁棒性,且使用模型参数量较小的EfficientNet网络,更适合作用于移动端识别,可实现草莓快速识别中的速度与精度要求。

      • 0+1
      • 1+1
      • 2+1
      • 3+1
      • 4+1
    • 铰链杠杆式肥箱排肥量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2022, 41(6):270-276.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32

      摘要 (604) HTML (45) PDF 1.54 M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实时监测施肥量以提高施肥精度,设计了一种可对肥箱剩余肥量实时监测的铰链杠杆式肥箱排肥量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由称质量、多路排肥量监测两部分组成。其中,称质量部分主要由铰链杠杆机架、平行梁称质量传感器等组成,以平行梁称质量传感器为工作元件,承载并测量安装在铰链杠杆机构上方的肥箱以及肥箱内实时肥料质量。多路排肥量监测部分由控制器、排肥量监测、数据通讯、监视器等模块组成,负责收集各称质量传感器获取的排肥量信号,并将其处理后传输至监视器交互界面便于对施肥系统作业参数实时查看、配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排肥量监测系统可对各肥箱排肥量独立、同步实时测量,其监测相对误差最大为4.79%,最小为3.55%。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拖拉机方向盘手传振动评价与驾驶员手臂振动传递特性

      2022, 41(6):277-285.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33

      摘要 (505) HTML (51) PDF 1.55 M (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拖拉机方向盘手传振动传递规律,减少拖拉机驾驶员手传振动暴露量,预防手臂振动病发生,本研究以某拖拉机方向盘与驾驶员手臂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ISO 5349评价体系对拖拉机在2种不同路况下的手传振动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不同百分位驾驶员手臂系统进行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拖拉机的日振动暴露量为4.257 m/s2,超过国标GB Z 2.2—2007《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规定的日振动暴露量限值(3.5 m/s2),具有引发手臂振动病的较高风险;方向盘轴向振动远大于切向和径向振动,是引发手传振动的主要因素;径向的振动从手背经过手腕传递到小臂时被大量吸收,切向的振动从小臂经过肘关节传递到大臂时被大量吸收;驾驶员体型越小,各轴向手背测点的振动传递率越大,随着体型的增大,低频范围(20 Hz以下)的振动从手背传递到小臂过程中有明显的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实际中小体型驾驶员要注意手掌的振动防护,而大体型驾驶员更应注重手腕部分的振动防护;对驾驶员手腕应主要加强径向的防护,对肘关节主要加强切向的防护。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基于离散元的鱼饲料仿真参数标定与试验

      2022, 41(6):286-295.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6.034

      摘要 (569) HTML (54) PDF 1.55 M (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全面研究鱼饲料的离散元仿真物性参数,以渔用硬颗粒3.0中号饲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密度测量试验与单轴平板压缩试验测得硬颗粒饲料的密度、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数值分别为1 096 kg/m3、336.32 MPa、126.65 MPa、0.33。同时在EDEM仿真软件中建立硬颗粒饲料离散元模型,结合台架试验与仿真试验对硬颗粒饲料-钢以及硬颗粒饲料-尼龙之间的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进行标定,其值分别为0.380、0.538、0.028,0.405、0.356、0.033。结合堆积角试验,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标定硬颗粒饲料间的碰撞恢复系数为0.364、静摩擦因数为0.236、滚动摩擦因数为0.13。运用自主研发的投饵机进行参数验证试验,以硬颗粒饲料分布变异系数CV为评价指标,得出实际硬颗粒饲料分布变异系数与仿真硬颗粒饲料分布变异系数的相对误差为1.709%,表明本研究中建立的渔用硬颗粒饲料的离散元模型以及标定的硬颗粒饲料物性参数可用于EDEM离散元仿真试验。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