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9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光化学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 活性氧物种在环境污染物降解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0, 39(5):1-8.

      摘要 (1322) HTML (1889) PDF 1.72 M (2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活性氧物种这类具有氧化能力的含氧自由基或含氧的非自由基衍生物降解环境污染物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污染控制和环境修复手段,但活性氧物种在环境污染物降解转化过程的产生和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活性氧物种(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单线态氧和过氧化氢)在环境污染物去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几类常见的活性氧物种的化学性质、产生途径和检测方法,归纳和总结了活性氧物种在大气环境净化、有机废水处理和有害微生物杀灭等方面的应用和深层作用机制,同时对在环境污染物降解转化中活性氧物种的产生技术开发、含量定量检测和协同降解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 SO2在矿质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反应研究进展

      2020, 39(5):9-16.

      摘要 (652) HTML (707) PDF 2.29 M (1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秋冬季雾霾频发,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大气中SO2经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产生的硫酸盐气溶胶是雾霾产生的元凶,其中矿质颗粒物参与的SO2表面非均相反应尤为重要,因此,厘清矿质颗粒物表面硫酸盐的形成机制是解析大气雾霾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综述了SO2在不同类型氧化型矿质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反应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多污染物共存体系、湿度和光照对SO2非均相反应的影响,并对目前矿质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反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旨在加深对矿质颗粒物促进硫酸盐形成机制的认识,助力揭示我国雾霾的成因,进而为雾霾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 Bi系光催化材料结构调控方法及其在环境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0, 39(5):17-25.

      摘要 (833) HTML (1067) PDF 1.57 M (2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Bi系光催化材料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一类新型光催化剂,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和合适的带隙,价导带位置可调,是一类性能优异、环境友好型、结构可调的光催化剂,在环境与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Bi系光催化材料的种类,系统综述了形貌调控、表面缺陷引入、晶面构建、表面等离子体修饰、元素掺杂、构建异质结等结构调控方法,分析了光催化性能增强作用机制,并重点总结了铋系光催化材料在水处理、空气净化、固氮、产氢等环境净化和能源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对Bi系光催化材料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钙钛矿催化剂用于氨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2020, 39(5):26-34.

      摘要 (342) HTML (822) PDF 1.82 M (1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NOx)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催化脱硝技术,钙钛矿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良好的稳定性且环保无害的特点成为选择性催化还原NOx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钙钛矿NH3-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较为全面地对钙钛矿催化剂的主要类型、脱硝活性、构效关系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钙钛矿在光辅助SCR技术这一全新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钙钛矿催化剂的NH3-SCR反应机制,对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目标进行了展望。

    • >通城猪种质创新
    • 鄂通两头乌与通城猪生长、胴体、肉质性状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

      2020, 39(5):35-40.

      摘要 (784) HTML (542) PDF 1011.05 K (1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价以通城猪为母本与瘦肉型大白猪杂交培育的新品种鄂通两头乌的培育效果,对鄂通两头乌和通城猪进行同期对比试验,测定生长性状、胴体性状(胴体长、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肉质性状(肉色、滴水损失、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等)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鄂通两头乌日增重((596.27±90.24)g/d)极显著高于通城猪((513.28±90.31) g/d,P<0.01),瘦肉率(49.56%±2.21%)极显著高于通城猪(43.47%±1.39%,P<0.01),背膘厚((34.73±0.94) mm)极显著低于通城猪((38.80±0.96) mm,P<0.01);通城猪大理石纹评分与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3.47±1.16、3.45%±1.11%,与通城猪相比,鄂通两头乌肉质性状中除了肌内脂肪含量(2.72%±0.87%)有降低外,其他肉质性状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两品种仅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鄂通两头乌在保留通城猪优良肉质性状的同时其生长和胴体性状得到了有效改良。

    • 鄂通两头乌与通城猪肌肉中重要营养风味物质的比较

      2020, 39(5):41-47.

      摘要 (889) HTML (666) PDF 1.01 M (1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比较鄂通两头乌与通城猪肌肉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差异,分别对两群体背最长肌中氨基酸、脂肪酸、肌苷酸和硫胺素4类营养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通城猪肌肉氨基酸种类齐全,16种氨基酸总量为(19.42±1.31) g/100 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47±0.98) g/100 g,主要鲜味氨基酸含量为(6.80±0.46) g/100 g;脂肪酸种类丰富、营养风味价值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3.04%±1.8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6.96%±1.84%,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7.47%±2.6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50%±2.50%,亚油酸含量达8.93%±2.36%。而其风味物质硫胺素和肌苷酸的值分别为(0.23±0.05) mg/100 g、(3.23±0.67) mg/g。鄂通两头乌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12.08%±4.72%)、亚油酸(11.36%±4.44%)和硫胺素((0.23±0.05) mg/100 g)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通城猪,上述其他性状与通城猪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鄂通两头乌和通城猪的猪肉均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等特点,而且鄂通两头乌除保留了通城猪肉的营养风味外,多不饱和脂肪酸、硫胺素含量更高,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 巴鄂杂交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测定及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2020, 39(5):48-55.

      摘要 (459) HTML (648) PDF 1.02 M (1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价巴克夏与鄂通两头乌杂交组合的效果,以70头巴鄂杂交猪(巴克夏为父本,鄂通两头乌为母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对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巴鄂杂交猪宰前活重为(109.10±11.01) kg,屠宰率为74.28%±1.99%,眼肌面积为(31.40±3.57) cm2,背膘厚为(31.65±5.66) mm,皮厚为(3.32±0.74) mm,肉色评分1为(3.80±0.77)分,48 h滴水损失为2.07%±0.76%。背最长肌中检测到1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1.92%±7.6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8.08%±6.18%,背最长肌中检测到肌苷酸含量为(3.71±0.42) mg/g。相关性分析显示:巴鄂杂交猪内脂率与背膘厚极显著正相关(P<0.01,r=0.69),肌苷酸含量与胴体直长极显著正相关(P<0.01,r=0.4)。以上结果表明:巴鄂杂交猪的屠宰性能良好,平均背膘厚和皮厚适中,肌肉颜色鲜亮,系水力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肌苷酸含量较高,获得了良好的杂交效果。

    • HP-PRRSV人工感染后猪血清病毒载量和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

      2020, 39(5):56-61.

      摘要 (682) HTML (566) PDF 1.04 M (10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 pathogenic-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感染猪后其血清病毒载量和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以大白猪和通城猪的高代横交群体中72头健康仔猪为研究对象进行HP-PRRSV人工感染,观察临床症状,并在感染前和感染后第4、7、11、14、21、28、35 天进行空腹采血、体重称量、血清分离以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第0~4天体重增长速度缓慢,第4~21天体重一直呈负增长、第7~11天体重减少量达最大值、第21~35天体重呈正增长;病毒载量在感染第4天达到峰值并持续到第7天,第7~35天病毒载量逐渐下降至6.62 lg copies/mL;感染第7天出现死亡,死亡个体主要集中在7~14 d,在第10天出现死亡高峰,第19天后基本稳定;依据第14天存活与否,将试验猪分为抗病和易感2个组,抗病组的病毒载量在第4、7、11天均显著低于易感组(P<0.05),该组的体重增长量在第4~7、7~11、11~14天均显著高于易感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感染过程中体重增长和病毒载量2个性状可作为预测PRRS抗病性的指示性状。

    • HP-PRRSV人工感染后猪4种血液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2020, 39(5):62-67.

      摘要 (456) HTML (547) PDF 1.20 M (1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感染后猪血液指标的变化及与病毒载量的关系,以大白猪×通城猪高代横交群体为对象,选用72头平均11周龄的健康仔猪进行HP-PRRSV人工感染,在感染前和感染后第4、7、11、14、21、28天和第35天进行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4种血常规指标的测定,并与病毒载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感染与感染前相比,感染第4、7天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均极显著降低,粒细胞百分比极显著升高;感染第11、14天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其他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2)抗病组和易感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粒细胞百分比在感染第7天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抗病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易感组(P<0.05),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易感组(P<0.05)。(3) 4种血液指标与病毒载量之间均存在中度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血液指标可以考虑作为PRRS早期抗病性的指示性状。

    • >作物遗传改良与栽培
    • 播期对湖北省粳麦生产区粳稻生育期、产量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2020, 39(5):68-75.

      摘要 (979) HTML (736) PDF 1.16 M (1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推进湖北省“籼改粳”,明确3个不同类型粳稻在湖北省粳麦生产区的生态适应性,以甬优4949、鄂香2号等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设置4个播期,研究播期对3个类型粳稻产量、生育期、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3个类型粳稻随着播期推迟,其生育期缩短,各生育进程加快,产量不同程度下降,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利用率和日照时数利用率均呈下降趋势。根据3个粳麦生产区温光资源条件和小麦腾茬时间,初步确定了3个粳麦区适宜粳稻品种类型和播种期,襄阳适宜选用的粳稻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和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孝昌适宜选用的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江陵适宜选用的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

    •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下湖北二季晚粳群体物质生产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2020, 39(5):76-84.

      摘要 (286) HTML (476) PDF 1.10 M (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二季晚粳高产栽培技术,促进湖北省“早籼-晚粳”种植模式的发展,以鄂粳403为材料,在2种大田种植密度(28.3万和37.6万穴/hm2)和5个施氮水平(0、165、195、225、255 kg/hm2)下比较了其产量形成的差异,并运用Gompertz方程对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学产量增长动态及其特征参数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二季晚粳产量主要决定于施肥量,而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小,说明其群体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在适宜施肥水平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群体生物学产量显著提高,进而增加经济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二季晚粳适宜施氮量为225 kg/hm2。群体高效物质生产能力取决于其较高的干物质生产速率和较长的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并以快速建立起适宜叶面积指数为基础。高产群体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增长速率和较短的叶面积指数快速增长期。依据二次曲线模型提出了二季晚粳各阶段适宜的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生产量,可为其高产群体的建立提供参考。

    • 半夏间作玉米对半夏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

      2020, 39(5):85-92.

      摘要 (473) HTML (491) PDF 1.94 M (1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间作玉米对半夏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在固定半夏播种密度条件下,设置玉米宽窄行和等行2种间作方式并分别设置35、50和65 cm 3种株距,分析间作玉米条件下半夏生长环境的改变、半夏生长状况、间作〖JP2〗系统的土地当量比和种间竞争力以及半夏产量和药材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半夏冠层光照强度降低,半夏叶面温度降低,土壤温度降低;间作玉米显著增加了半夏主叶叶面积、半夏出土部分叶柄长及半夏叶片SPAD值;间作系统中土地当量比增加,玉米竞争力强于半夏;〖JP2〗间作玉米显著提高了半夏产量以及千粒重,其中以玉米35 cm株距等行间作下半夏产量最高,较半夏单作增产44%;间作玉米下的半夏药材质量和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均符合药典要求。间作玉米可为半夏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增强半夏生长势,提高半夏产量。

    • >资源与环境
    • 羊毛硫抗生素雷可肽同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

      2020, 39(5):93-100.

      摘要 (853) HTML (608) PDF 1.24 M (1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杰氏链霉菌中含有新型羊毛硫抗生素雷可肽(lexapeptide)的同源基因簇lxm2,为探索该基因簇相应的产物,将包含lxm2的细菌人工染色体转到变铅青链霉菌中进行异源表达,证实其可以产生雷可肽;同时还获得另一个新次级代谢产物,基因敲除实验表明此化合物的合成也与lxm2相关。通过色谱技术对新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和二级质谱确定其结构为具有多重修饰的线性六肽,与雷可肽的N-端六氨基酸序列相同,命名为Lxm-N-六肽,该化合物没有检测到抗菌活性。

    • 3种芽孢杆菌菌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及其作用机制初探

      2020, 39(5):101-107.

      摘要 (324) HTML (683) PDF 8.03 M (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含有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病土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巨大芽孢杆菌B213、多粘类芽孢杆菌B207和枯草芽孢杆菌B204单独或联合施用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3种芽孢杆菌单独或组合施用后均可有效抑制黄瓜枯萎病的发生,并显著增加黄瓜植株的生物量,且三菌剂联用>双菌剂联用>单菌剂施用。在黄瓜幼苗移栽后35 d,与对照组相比,三菌剂联用组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降低了79.99%;植株干质量提高了6.92倍;植株抗性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JP2〗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0.02%、28.90%和108.60%;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下降了2个数量级。该防病促生效果可能与这3种芽孢杆菌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溶磷能力以及吲哚乙酸、蛋白酶、几丁质酶和嗜铁素的分泌能力有关。

    • 聚-γ-谷氨酸对柑橘苗木性状和GABA的影响

      2020, 39(5):108-114.

      摘要 (322) HTML (489) PDF 2.88 M (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株高、冠径及酶活的测定研究聚-γ-谷氨酸(PGA)水溶液灌根对柑橘苗木个体性状和叶片中抗性相关酶的影响,并采用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 LC-MS/MS)分析了PGA灌根前后叶片中200个靶向代谢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GA处理能促进苗木株高、冠径和嫁接苗分枝数的增加;PGA处理后,柑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氧化物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参与过氧化产物的清理)和多酚氧化酶(PPO,酚类物质代谢的参与酶)的活性增加;PGA处理后,柑橘叶片中L-谷氨酸含量下降73.2%倍,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增加了1.6倍,N6-甲基腺嘌呤含量提高2.3倍。靶向代谢物分析获得109个代谢物的定量结果,其中,13种代谢物对照与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金针菇菌糠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2020, 39(5):115-122.

      摘要 (639) HTML (580) PDF 1.04 M (1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金针菇菌糠的饲用价值,对金针菇菌糠和常规粗饲料进行营养组分分析,并设计6种菌糠与常规粗饲料的组合,通过人工瘤胃法测定每组单独饲喂以及与精料混合后的pH、NH3-N浓度和干物质降解率,筛选出最佳组合方式。选择16头健康状况良好、年龄、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头牛。对照组饲喂普通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s,TMR),试验组饲喂最佳组合方式的TMR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试验初始和结束时进行称重和采血。测定最佳组合方式对肉牛日增重、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菌糠的营养组分接近稻草和黄贮,其最佳饲喂组合为青贮(50%)+菌糠(30%)+酒糟(10%)+豆腐渣(10%),该组合的饲喂极显著提高了肉牛日增重(P<0.01),降低了饲料成本,并且不会对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造成不良影响。以上结果表明,金针菇菌糠可以作为粗饲料在肉牛养殖中使用。

    • PGF2α信号对水牛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2020, 39(5):123-129.

      摘要 (645) HTML (560) PDF 1.74 M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前列腺素F2α(PGF2α)信号对水牛繁殖能力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GF2α受体(PTGFR)在水牛卵母细胞和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并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胚胎培养发育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PTGFR抑制剂AL-8810,检测其对水牛卵母细胞成熟效率以及胚胎发育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PTGFR蛋白在水牛卵母细胞及胚胎中广泛分布,在4-16细胞期胚胎阶段,PTGF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受精的卵母细胞和桑椹胚;AL-8810对水牛卵母细胞核成熟效率无显著影响,但高浓度处理组(1 600 nmol/L)显著降低卵母细胞早期凋亡率,100和800 nmol/L的AL-8810可显著提高体外16细胞期胚胎的发育效率,800 nmol/L组桑椹胚形成率最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抑制PGF2α信号可有效提高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与早期胚胎发育潜力。

    • >食品与农业工程
    • β-氨基丁酸结合碳酸氢钠对采后损伤山药愈伤的影响

      2020, 39(5):130-135.

      摘要 (1063) HTML (443) PDF 1.84 M (1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化学诱抗剂对采后机械损伤山药愈伤效果及抗病性的影响,采用1 mmol/L β-氨基丁酸(BABA)结合NaHCO3复合处理人工损伤山药,在35℃下(RH 85%)愈伤7 d。通过测定愈伤期间损失率、腐烂程度、木质素、酚类物质和超氧化物含量来评价愈伤效果。结果显示,人工机械损伤山药经1 mmol/L BABA结合NaHCO3 复合处理后,山药的腐烂程度明显降低,能快速促进伤口部位木质素和酚类物质的积累,大幅提升超氧化物含量。由此表明,BABA结合NaHCO3复合处理能有效抑制山药愈伤期间病原菌侵染,促进损伤山药愈伤结构快速形成。

    • 稻麦两用螺旋舀种式排种器排种性能试验

      2020, 39(5):136-146.

      摘要 (361) HTML (458) PDF 1.45 M (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了一种稻麦两用螺旋舀种式排种器,确定了该排种器关键部件的结构和参数;运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最优参数组合,采用响应面试验方案,进行台架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播种水稻时,在转速为45 r/min、倾斜角度为3°、出种孔长度为9 mm情况下的合格率为78.20%,重播率为3.71%,空穴率为1%,穴距合格率为97.93%,穴距变异系数为16.17%;播种小麦时,在转速为60 r/min、倾斜角度为1°、出种孔长度为9 mm,此组合下的合格率为93.37%,重播率为3.44%,空穴率为3.19%,穴距合格率为93.60%,穴距变异系数为25.50%。

    • 基于被动水声信号的淡水鱼混合数量预测

      2020, 39(5):147-152.

      摘要 (228) HTML (431) PDF 1023.23 K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淡水鱼数量评估问题,通过水听器和声学记录仪采集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鲫(Carassius auratus)在相同比例、不同混合数量下的水声信号,提取54个特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挑选与淡水鱼混合数量显著相关的特征参数,采用Rank-RS法进行样本划分,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平均Mel频率倒谱系数与淡水鱼混合数量的相关性整体上最显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预测模型R〖DD(-*2〗—〖DD)〗2为0.950,RPD为4.492,说明所建立的模型适用于淡水鱼混合数量预测,将被动水声技术应用于淡水鱼数量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农用多旋翼飞行器串级分数阶PID控制

      2020, 39(5):153-158.

      摘要 (810) HTML (788) PDF 1.16 M (8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农用无人机动态性能,基于传统串级整数阶PID控制算法,提出一种串级分数阶PID控制算法。以四旋翼无人机为研究对象建模,并利用遗传算法对串级整数阶PID和串级分数阶PID参数进行整定,得到最优控制后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JP2〗证明串级分数阶PID控制效果优于串级整数阶PID。以四旋翼无人机实物为对象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串级分数阶PID比串级整数阶PID的调节时间缩短了0.24 s,总体性能更优,表明仿真结论可靠。研究结果表明,串级分数阶PID控制算法可用于农用无人机的飞行控制。

    • 不同成熟度莲籽力学特性试验

      2020, 39(5):159-166.

      摘要 (623) HTML (420) PDF 2.39 M (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产自湖北洪湖的太空莲36号莲籽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成熟度莲籽外形尺寸和含水率,并进行力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莲籽纵横径比平均值分别为1.35、1.28、1.19,含水率分别为79.84%、70.28%、57.72%,莲籽长轴弹性模量分别为1.09、1.22、1.85 MPa,短轴弹性模量分别为1.33、1.42、2.16 MPa;3种不同成熟度莲籽极限破坏载荷分别为81.995、117.107、167.640 N。研究结果表明,莲籽同一成熟度和剪切深度条件下,剪切力不随剪切速率改变;莲籽同一成熟度和剪切速率条件下,剪切力与剪切深度呈显著线性相关;莲籽在X、Y、Z轴方向上的压缩破壳力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成熟度下,莲籽三轴方向上的压缩力在数值上X轴

    • >文献综述
    • 蛋清源生物活性肽功能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2020, 39(5):167-175.

      摘要 (681) HTML (740) PDF 2.66 M (1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禽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质和维生素等。蛋清蛋白不仅具有许多功能性质,通过酶法制备获得的蛋清肽还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然而,通过水解得到的蛋清源生物活性肽往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且产量较低、结构差异较大,难以获得普适的活性-结构关系结论。本文以鸭蛋蛋清蛋白和鸡蛋蛋清蛋白为对象,综述了蛋清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如降血压、抗氧化、促进矿物质吸收、降血糖、调节肠道健康等,探讨了其结构-活性关系,并对蛋清源生物活性肽的后续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蛋清蛋白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 生物质催化制备5-乙氧基甲基糠醛研究进展

      2020, 39(5):176-184.

      摘要 (826) HTML (785) PDF 1.13 M (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质醇解是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一种方式,可以转化制备得到与汽油和柴油燃烧特性相近的液体燃料5-乙氧基甲基糠醛(5-ethoxymethylfurfural,EMF)。本文对生物质醇解转化制备EMF的原料、催化体系和溶剂体系进行了文献综述,总结了糖类、木质纤维素类不同原料制备液体燃料的现状和趋势;综述和分析了均相和非均相催化体系在生物质醇解制备EMF中的优劣;探讨了EMF制备过程中溶剂体系的作用和效果,对生物质醇解制备EMF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