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作物遗传改良与栽培
    • 基于籼稻RIL群体的剑叶形态QTL定位

      2020, 39(4):1-6.

      摘要 (982) HTML (1150) PDF 2.40 M (1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1个高世代的RIL群体(用籼稻冈46B和A232构建)中选取178个重组家系(F12)和亲本间有多态性的142对SSR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RIL群体分别种植于湖北武汉和海南陵水,统计两地水稻抽穗期剑叶长度、剑叶宽度和剑叶长宽比,并用QTL IciMapping4.0软件对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第2、第4、第6、第7、第10和第12号染色体上共检测到14个QTL位点,包括5个叶宽QTL、6个叶长QTL位点和3个长宽比QTL位点,LOD值为2.52~5.62,解释表型变异率最小为5.56%,最大为21.27%,并且这些QTL表现为加性效应。

    • 盐胁迫对海稻86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影响

      2020, 39(4):7-14.

      摘要 (383) HTML (503) PDF 1.14 M (1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黄华占为对照,探讨盐胁迫对海稻86植株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运输及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盐胁迫抑制了水稻干物质量的积累,海稻86与黄华占耐盐阈值分别为8.72、6.35 g/kg,与黄华占相比,海稻86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盐胁迫下,与黄华占相比,海稻86通过根系选择性吸收Na+,调节Na+在各器官水平的分配,其叶鞘能积累更多Na+,可减少Na+对叶片的毒害。盐胁迫下,黄华占叶片中K+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变化,但其叶鞘及根系中K+含量在土壤全盐含量为4.64 g/kg条件下,其K+含量大幅降低,降幅分别达53.8%和70.0%;海稻86各器官中K+含量随盐胁迫程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叶片中K+含量降幅相对较低。随着盐胁迫程度加深,黄华占叶鞘中Ca2+、Mg2+含量显著下降,而海稻86无显著变化;此外,与黄华占相比,海稻86具有较强抑制Na+,促进Ca2+、Mg2+向上运输的能力。

    • >资源与环境
    • 基于功能化Au@Ag纳米棒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汞离子

      2020, 39(4):15-21.

      摘要 (716) HTML (1113) PDF 2.15 M (1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1种基于功能化Au@Ag纳米棒(Au@Ag NRs)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来实现溶液中Hg2+的定量检测。Hg2+存在下,其与Au@Ag NRs 表面的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发生配位作用引起SERS检测探针聚集,产生“热点”效应,致使DMCT在1 360 cm-1处的SERS信号增强。在0.1~10 μg/L质量浓度区间内线性关系良好:Y=195.49384X + 1676.23663(R2=0.991),检出限为17 ng/L,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饮用水中Hg2+的限量(1 μg/L)。在实际水样中进行Hg2+加标回收检测,回收率为100.1%~106.5%,相对标准偏差为1.23%~7.99%。

    • 施用生物炭对红壤中不同形态钾含量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2020, 39(4):22-28.

      摘要 (396) HTML (981) PDF 1.39 M (1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施用生物炭对南方红壤不同形态钾含量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C(CK)、1%C、2%C、4%C和正常施用钾肥(K)5个处理,并土培种植“热绿二号”小白菜。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土壤中水溶性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的含量在施用生物炭后分别提高12.6%~51.8%、13.3%~43.5%、10.3%~26.1%。4%C处理相比施用正常水平钾肥对各种形态钾增加量最接近。土壤pH、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其中pH增加0.06~0.25;同时,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镁含量也显著提高,而交换性铝含量显著降低,降幅达到87%~98%。此外,施用生物炭提高了小白菜的生物量、叶片数、株高和鲜质量等农艺性状。

    • 蒺藜苜蓿紫色酸性磷酸酶MtPAP3基因在共生固氮中的功能

      2020, 39(4):29-37.

      摘要 (442) HTML (755) PDF 9.62 M (1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启动子组织表达定位、超表达及CRISPR/Cas9基因敲除等方法对蒺藜苜蓿酸性磷酸酶MtPAP3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MtPAP3在蒺藜苜蓿根和根瘤的维管束组织以及根瘤的分生区和侵染区中表达,在低磷胁迫和根瘤中均表现为特异性诱导后的高效表达;超表达MtPAP3能够显著提高蒺藜苜蓿的结瘤数及根瘤固氮酶活,敲除MtPAP3基因能显著抑制根瘤的发育及固氮酶活。结果表明:MtPAP3参与低磷胁迫条件下根瘤中的磷代谢及共生固氮过程。

    • 解磷菌和根瘤菌复合接种对大豆和紫云英共生固氮的影响

      2020, 39(4):38-45.

      摘要 (401) HTML (917) PDF 2.78 M (1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大豆根际及根瘤中分离获得 2株具有较高解磷能力的细菌PSB-1和HZP1,通过Salkowski比色法和钼锑钪比色法,对这 2个菌株产生IAA(indole-3-acetic acid,IAA)的能力和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紫云英和大豆进行接种,并对田间栽培的大豆进行了菌剂接种试验。结果显示:PSB-1及HZP1均具有解磷及产IAA的特性;单接种解磷菌HZP1或PSB-1均有促进紫云英和大豆生长的作用;相比于单接种根瘤菌,将这2株解磷细菌分别与根瘤菌混合接种能进一步提高大豆和紫云英的地上生物量、根瘤鲜质量和根瘤数。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单独接种根瘤菌剂或解磷菌剂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双接种根瘤菌剂和解磷菌剂的增产效果不明显。

    • 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

      2020, 39(4):46-56.

      摘要 (314) HTML (416) PDF 1.18 M (9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揭示飞播后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于2013—2017年在浑善达克沙地11个飞播区进行了植被调查试验,并从功能型角度出发,结合对应分析、关联度分析以及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飞播区植被恢复的阶段性以及各功能型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显示: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19 a恢复时间共分为3个恢复阶段,且飞播后,伴随恢复时间的推移,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一/二年生杂类草、多年生豆科牧草、多年生禾草、一/二年生禾草7个功能型植物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逐渐减弱;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群落的稳定性逐渐增大。不同恢复阶段,植被恢复的主导功能型并不唯一,可在不同阶段进行适时管理,从而使植物群落的演替阶段和整体发展趋势更有利于退化沙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

    • 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承载力研究

      2020, 39(4):57-62.

      摘要 (241) HTML (417) PDF 1.01 M (1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生态足迹成分法,基于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计算了该森林公园的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度。结果显示:2018年太子山森林公园总旅游生态足迹为1 013.36 hm2,总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0 738.99 hm2,总旅游生态盈余为9 725.63 hm2,旅游可持续发展度为0.09,表明该森林公园处于生态盈余和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母猪产仔数性状

      2020, 39(4):63-68.

      摘要 (833) HTML (396) PDF 1.09 M (1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指导养猪生产者更好地预测母猪的产仔数性状,尽早淘汰繁殖力较差的母猪,提升母猪群体的繁殖潜力,对记录了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5日龄仔猪数和1 kg以上仔猪数的生产数据进行处理和描述统计,使用R软件中的Boruta包筛选出影响母猪产仔数性状的重要特征如品种、胎次、配种季节等,利用传统回归分析方法(LR)和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决策树(decision tree,DT)、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产仔数性状进行回归分析,最后比较机器学习方法与传统回归方法建模的优劣。结果显示,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5日龄仔猪数和1 kg以上仔猪数不同回归分析方法的R2均达到0.71以上(0.71~0.88),体现了特征选择的正确性;在预测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5日龄仔猪数和1 kg以上仔猪数中SVM模型均显著优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P<0.05)并且要优于传统回归方法,而且在以上模型中预测1 kg以上仔猪数的SVM模型最优。因此,在今后的养猪生产中机器学习方法可能会成为养猪生产者早期选育高繁殖力母猪的一种新途径。

    • 绵羊BMPR1A基因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2020, 39(4):69-76.

      摘要 (650) HTML (1049) PDF 2.09 M (1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BMPR1A基因在不同生理时期(卵泡期和黄体期)和不同繁殖力(单羔组和多羔组)小尾寒羊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多样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系,采用qPCR技术检测BMPR1A基因在小尾寒羊14种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技术对BMPR1A基因3个SNPs位点在大群中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qPCR结果显示,BMPR1A在1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大脑、下丘脑和甲状腺组织高表达;BMPR1A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多羔组下丘脑和卵巢组织表达量均高于单羔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分型发现BMPR1A基因g.41128335A>T和g.41127600C>T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达到显著水平。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3个SNPs在大多数绵羊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关联分析结果发现,3个SNPs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均无显著相关,但g.41128335A>T和g.41127598A>G位点突变型产羔数基本上均高于野生型。以上结果初步表明,BMPR1A基因表达与小尾寒羊产羔数增加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但3个SNPs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说明它们可能均不是影响BMPR1A基因功能的关键位点。

    • 牛支原体VspX蛋白黏附特性解析

      2020, 39(4):77-84.

      摘要 (225) HTML (954) PDF 2.75 M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解析牛支原体(Mgcoplasma bovis)VspX蛋白的黏附特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VspX蛋白在M. bovis中的分布,通过黏附试验和抗体黏附抑制试验检测VspX蛋白的黏附性,采用ELISA方法进一步分析VspX蛋白和突变株结合纤连蛋白(Fn)的特性。结果显示,M. bovis VspX蛋白位于M. bovis菌体表面;重组VspX蛋白(rVspX)能黏附到EBL细胞表面,且M. bovis VspX基因缺失突变株(M. bovis ΔVspX)体外黏附EBL细胞能力与M. bovis野生株(M. bovis WT)相比显著下降,两个结果说明rVspX蛋白具有黏附特性;并且抗rVspX蛋白单抗能抑制M. bovis黏附EBL细胞,进而证实rVspX蛋白黏附的特异性;此外,rVspX蛋白与Fn呈剂量依赖性结合,且M. bovis ΔVspX结合Fn能力与M. bovis WT相比显著下降,证明M. bovis VspX蛋白与Fn为特异性结合,且Fn分布在EBL细胞表面。以上结果表明,M. bovis VspX蛋白是一种具有Fn结合特性的黏附相关蛋白,能通过EBL细胞外基质成分Fn介导其黏附EBL细胞。

    •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血清分型RT-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020, 39(4):85-92.

      摘要 (804) HTML (483) PDF 2.21 M (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决定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血清型的第二基因节段(Seg-2)为检测靶基因,设计7对特异性引物,建立用于鉴定EHDV血清型的RT-PCR检测方法,并通过对扩增产物的测序,进一步了解病毒Seg-2的遗传特性。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可准确鉴定不同血清型的EHDV毒株,与蓝舌病病毒、中山病病毒、阿卡斑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对不同血清型EHDV核酸的检测下限均可达102拷贝;对我国不同时间与不同地域分离的EHDV毒株进行血清型RT-PCR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31株EHDV分属EHDV-1、-5、-6、-7与-10型等5种血清型,与血清中和试验的鉴定结果完全吻合。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可快速准确地鉴定EHDV毒株的血清型。

    • 抗C反应蛋白单域抗体噬菌体库的构建与初步鉴定

      2020, 39(4):93-98.

      摘要 (792) HTML (1072) PDF 2.46 M (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CRP为免疫原免疫双峰驼后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后经逆转录制备cDNA,通过巢式PCR实验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并克隆至噬菌体T7载体臂上,构建原始噬菌体库。随后进行4轮生物淘选,通过Phage-ELISA鉴定淘选后的噬菌体库,BamHⅠ、HindⅢ 双酶切构建了pET-28a与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菌株中进行低温诱导表达。经过His-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单域抗体,然后再用间接ELISA鉴定单域抗体与CRP的反应性。研究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库容为1.08×108 cfu的抗CRP单域抗体噬菌体库,基因插入率为96.43%(27/28)。生物淘选获得了4株与CRP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4株阳性克隆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在BL21细胞中成功表达单域抗体,分子质量约为22 ku。经ELISA鉴定,4个抗体均显示出高亲和力与特异性,其中V2与V3的抗体效价高达1∶3 200,证明该抗体能够适用于实际检测方法开发。

    • 无乳链球菌分选酶A的表达、纯化与活性检测

      2020, 39(4):99-104.

      摘要 (630) HTML (548) PDF 1.67 M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提取的无乳链球菌ATCC51487菌株全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srtAΔN82基因,经EcoRⅠ和XhoⅠ 双酶切、抗性筛选等方法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测定不同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及诱导时间对表达产物的影响,利用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蛋白,并使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测定蛋白活性。结果显示,试验构建的 pGEX-6p-1-srtAΔN82载体转化至 BL21(DE3)后,在37℃条件下经1 mmol/L IPTG诱导表达6 h 后可得到大量的可溶性蛋白,且纯度大于 85%。纯化后的SrtAΔN82与底物作用后,可显著提高反应体系的荧光强度,表明得到的SrtAΔN82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 >食品与农业工程
    • 柠檬烯转化酶的提取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2020, 39(4):105-113.

      摘要 (285) HTML (492) PDF 1.42 M (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 DSM62840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压细胞破碎法破碎菌体,对其转化柠檬烯生成α-松油醇过程中的相关酶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以柠檬烯转化酶活性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试验法,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同时,对柠檬烯转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破碎压力100 MPa、破碎6次、液料比15∶1 (mL/g),在此条件下,α-松油醇的质量浓度为855.75 mg/L,酶活力达到71.31 U。柠檬烯转化酶最佳转化时间为4 h,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获得的酶活性最高;该酶可能为细胞色素P450,且不同的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Fe2+对酶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而Ca2+、Mg2+、Mn2+、Zn2+、Co2+、Ba2+、Na+、K+、Fe3+、Ni2+则对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粗酶液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效果较好。

    • 混酶水解法制备的鲢鱼皮多肽的抗氧化活性

      2020, 39(4):114-120.

      摘要 (246) HTML (724) PDF 1.13 M (7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鲢鱼皮为原料,采用混酶水解法制备鲢鱼皮抗氧化肽,经超滤膜分离得到SP1(>6 ku)、SP2(3~6 ku)、SP3(<3 ku)3种组分,研究不同分子质量组分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SP1和SP3组分的氨基酸组成,并选出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强的SP3组分,进行体内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3种组分的羟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能力从高到低的顺序均为SP3>SP2>SP1,而铜离子螯合率无显著差异;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SP3组分中疏水性氨基酸所占比例较高;体内抗氧化试验显示:相较于损伤模型组,灌服SP3组分的小鼠肝脏和脾脏指数明显增大,且血清和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力明显提高,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综上可知,SP3组分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 外裹糊处理对油炸草鱼块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影响

      2020, 39(4):121-127.

      摘要 (641) HTML (1058) PDF 1.16 M (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原料,制备油炸时间为0、30、90、120、180、240、300 s的直接油炸草鱼块(deep-fried fish nuggets,DFN)和外裹糊油炸草鱼块(breaded fish nuggets,BFN),对鱼块内外层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和理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草鱼油炸过程中,水分流失、油脂吸收、美拉德反应和油脂氧化主要发生在鱼块外层。因此,油炸300 s后,DFN和BFN外层的羧甲基赖氨酸(CML)含量分别是内层的5.6和6.4倍。油炸时间延长会加剧鱼块内外层的水分流失和油脂吸收,丙二醛含量则先升高后趋于稳定。长时间加热还会引起鱼块外层的美拉德褐变颜色加深,CML和荧光AGEs含量显著增加。与DFN相比,BFN外层水分含量更低,油脂含量更高,在油炸后期美拉德褐变和荧光AGEs含量加速上升,但外裹糊的使用阻止了蛋白质与高温油脂直接接触,因此,油炸300 s后BFN外层的CML和荧光AGEs含量比DFN外层分别减少了34.6%和20.8%。外裹糊的使用还显著降低了鱼块内层的CML含量,对内层荧光AGEs含量则没有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外裹糊的使用以及减少油炸时间均可以降低鱼块内外层的AGEs含量。

    • 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异育银鲫肌肉品质的影响

      2020, 39(4):128-136.

      摘要 (257) HTML (506) PDF 1.22 M (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微流水系统处理池塘养殖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测定不同处理时间(0~9 d)鲫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滋味特征、气味特征和挥发性成分等参数,研究微流水处理对鲫肌肉品质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微流水处理对养殖鲫肌肉中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不大(P>0.05),但对鱼肉中灰分、肌糖原和总糖含量及滋味、气味及感官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微流水处理时间延长,鲫鱼肉中肌糖原、总糖含量显著下降,灰分明显增加(P<0.05)。电子舌和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微流水处理可显著改变鲫肌肉的滋味特征、气味特征。随着微流水处理时间延长,鲫肌肉中异味挥发物含量明显减少、鱼肉自身代表性风味物质含量明显增加,且蒸熟后鱼肉的气味、滋味、质地和总分等评分明显升高,微流水处理7 d的鲫肌肉的感官评分优于0、1、3、5 d样品的,而与微流水处理9 d的样品无差异。综上可见,短时间微流水处理(≤7 d)不影响鲫鱼肉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但可显著改善养殖鲫肌肉品质,其适宜处理时间为7 d。

    • 不同聚合度菊粉对鱼糜抗冻性的影响

      2020, 39(4):137-146.

      摘要 (826) HTML (314) PDF 2.25 M (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鲢为原料,研究短链菊粉(聚合度2~6)、长链菊粉(聚合度23~46)和天然菊粉(聚合度10~23)的添加对鱼糜冻藏过程中蛋白质冷冻变性和凝胶品质劣化的影响,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揭示蛋白质生化指标和凝胶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聚合度菊粉对鱼糜均具有冷冻保护效果,短链菊粉的效果最强,能够显著抑制盐溶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的下降和表面疏水性的上升(P<0.05),且蛋白质二级结构、SDS-PAGE图、凝胶品质(持水性、凝胶强度及质构)与新鲜鱼糜最为接近,可替代商业抗冻剂,天然菊粉的效果次之,长链菊粉效果最弱。预测回归系数表明影响鱼糜凝胶品质的蛋白质生化指标由强到弱依次为盐溶蛋白含量、蛋白质二级结构、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可以作为评价鱼糜冷冻变性的主要指标,而Ca2+-ATPase活性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较小。

    • 油菜基质块苗移栽机倾斜式分苗装置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2020, 39(4):147-155.

      摘要 (355) HTML (434) PDF 2.42 M (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移栽机在油菜移栽过程中苗块易翻倒导致分苗装置分苗失效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油菜基质块苗移栽机的倾斜式分苗装置。分析了分苗装置结构组成与分苗过程,确定了分苗装置主要结构参数;构建了分苗过程依次连续输送和夹持分离阶段苗块力学模型,依据动力学分析明确了影响分苗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析得出,当苗块摩擦系数一定且同步带倾角在24.5°~35.0°时,有利于依次连续输送阶段苗块不翻倒;分苗夹持力越大,夹持分离阶段苗块分苗效果越优。优选得出分苗装置关键参数:同步带倾角为30°,分苗夹持力fj1>0.8 N,分苗气缸工作气压P为0.5~0.8 MPa。分苗装置分苗试验表明:苗块翻倒率为4.2%,分苗成功率为92.5%,满足油菜基质块苗分苗需求。

    • 联合收获机割台拨禾装置的设计与运动学仿真

      2020, 39(4):156-162.

      摘要 (762) HTML (724) PDF 1.65 M (1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某联合收获机割台的拨禾装置为研究对象,基于Pro/E软件建立其几何模型并导入ADAMS进行合理简化,添加约束、载荷和驱动得到其虚拟样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学仿真。通过建立不同驱动,对不同工况下的拨禾装置进行仿真分析,获得拨禾装置的作用范围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只有当拨禾轮的拨禾速比λ>1时,运动轨迹才为余摆线,形成闭合扣环从而使弹齿能够向后推送作物茎秆;当拨禾轮的拨禾速比为1.55时,拨禾轮作用程度最接近最佳作用程度,此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落粒损失且满足正常工作要求;拨禾轮的最大和最小前移距离都随拨禾速比的增大而增大,禾轮的前移范围为0.00~0.38 m。

    • 荸荠去皮机设计与试验

      2020, 39(4):163-168.

      摘要 (723) HTML (360) PDF 1.81 M (1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荸荠(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外形不规则以及去皮损失大、去不净的问题,采用平刀去顶芽、斜刀去底部、圆弧刀去侧皮的组合切削方式,设计1种荸荠去皮机。通过对荸荠外形参数的测量与建模,拟合得到荸荠外轮廓曲线,确定刀具的结构参数范围。基于3D打印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切削速度、底面斜刀倾角与长度、侧面圆弧刀弦长对去皮损失率与去净率的影响,优化得到了适宜的结构参数与运动参数,在转速为40 r/min、底面斜刀倾角为82°、底面斜刀长度为14 mm、侧面圆弧刀弦长为22 mm(直径42.75 mm)的条件下,去净率达到93%,损失率为24.4%,显著高于人工去皮与机械摩擦去皮。

    • 水田土壤黏附力测量仪设计与试验

      2020, 39(4):169-174.

      摘要 (927) HTML (628) PDF 1.62 M (1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快速准确原位获取水田土壤黏附特性,结合水田土壤环境特征与黏附力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水田土壤黏附力测量仪,其由黏附力测盘、水平驱动装置、拉拔装置、PLC控制部分、机架及相关连接件构成,其控制系统采用GX Works2编程软件进行指令编辑。以法向拉拔速度vn、切向速度vτ、水田土壤空间深度为影响因素,利用该测量仪开展水田土壤黏附力单因素试验,初步获取了上述因素对水田土壤接触界面黏附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随法向拉拔速度vn、切向速度vτ增加,土壤黏附力呈增大趋势;随水田土壤空间深度的增加,土壤黏附力呈先增后减小趋势。

    • 悬挂装置参数对拖拉机振动特性的影响

      2020, 39(4):175-181.

      摘要 (207) HTML (455) PDF 3.31 M (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不同农具位置对悬挂农具拖拉机振动特性的影响,以东方红-LX754拖拉机和淮丰1LS-740深松机为研究对象,采用CATIA软件建立拖拉机和农具简化的几何模型以及MATLAB编写随机路面文件,并基于ADAMS软件修改轮胎参数文本和导入随机路面激励文件,构建深松机-拖拉机-路面系统的虚拟样机。通过仿真研究悬挂装置参数对拖拉机驾驶员垂向振动加速度、座椅安装处俯仰振动角加速度、拖拉机质心垂向振动加速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内提升臂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从20°增大到70°时,驾驶员垂直振动加速度峰值从30.09 m/s2降低到17.61 m/s2,垂直振动峰值频率从1.36 Hz增大到2.12 Hz,座椅安装处俯仰振动角加速度峰值从11.12 rad/s降低到7.56 rad/s,拖拉机质心垂直振动加速度峰值从42.42 m/s2降低到29.33 m/s2。

    • 保温时间对不同秸秆生物炭肥料化利用理化特性的影响

      2020, 39(4):182-192.

      摘要 (230) HTML (461) PDF 3.12 M (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试验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棉花秸秆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保温时间对5种秸秆生物炭的炭产率、组成成分、pH、电导率和孔隙结构的影响,并对不同生物炭理化特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温时间和原料种类对秸秆生物炭肥料化利用的理化特性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秸秆生物炭产率为41%~61%、碳转化率为53%~65%。保温时间从0 min增加到120 min,炭产率减少而生物炭的固定碳含量增加,pH和电导率增加,孔壁变薄孔径增大。保温时间与秸秆生物炭的炭产率、H、O和挥发分含量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与固定碳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保温时间为60~90 min时,秸秆生物炭的H/C<1,芳香化程度较高,性质稳定。生物炭表面光滑,内部具有较大的空腔,且生物炭的pH、电导率较高,挥发分含量低,是一种较好的炭基肥添加剂材料。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