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9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稻虾共作专题
    • 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0, 39(2):1-7.

      摘要 (1061) HTML (0) PDF 1.15 M (18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稻虾模式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能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及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湖北省区域资源特点,在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稻虾连作、稻虾共作模式技术特点;阐明了稻虾模式资源利用、环境要求及适宜类型和区域;明确了稻虾模式的双水双绿发展思路和对策。

    • 稻虾共作系统中水稻生长及养分吸收对秸秆还田与投食的响应

      2020, 39(2):8-16.

      摘要 (367) HTML (0) PDF 1.25 M (1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稻虾共作系统中不同秸秆还田与投食处理下水稻生长发育特征、光合变化规律及氮素养分吸收状况,以秸秆不还田不投食(NS+NF)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S:秸秆还田量为12 200 kg/hm2;NS:秸秆残茬7 200 kg/hm2)和投食(F:投食量为1 600 kg/hm2;NF:投食量为0)不同处理在水稻生育中后期生长发育特征、叶片光合特征、群体冠层结构、氮素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S+F能显著增加水稻的产量、有效穗数、结实率和每穂粒数,显著提高成熟期水稻植株氮含量;NS+F处理实际产量最高,为9.34 t/hm2,分别高出其他处理3.43%~11.72%;S处理主要在水稻生育后期起作用,可延缓水稻叶片衰老,降低成熟期根系伤流强度降幅;F处理可增加水稻的分蘖数,促进分蘖稳定,显著降低了水稻的蒸腾速率,增加了水稻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量;NS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水稻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秸秆还田和投食处理各有千秋,实际农事操作中,当秸秆还田量比较大时,可以适当投喂小龙虾饲料以补充氮素供微生物分解秸秆和植株生长所用。

    • 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020, 39(2):17-24.

      摘要 (602) HTML (0) PDF 1.23 M (1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方法,通过调查区域在1 a(RC1)、2 a(RC2)、4 a(RC4)和9 a(RC9)等4个不同稻虾共作年限稻田和1 a小区控制试验稻田(CK)田面和田埂杂草物种数变化、杂草数量变化以及杂草盖度变化,研究不同稻虾共作年限稻田杂草的群落变化特点及控草效果。结果显示:稻虾共作稻田的杂草生物多样性指标随年限增长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CK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杂草优势度显著高于稻虾处理,RC4处理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RC9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年限稻虾田,但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稻虾共作年限的增加,稻田杂草总数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均显著低于CK处理。不同种杂草的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I值)随稻虾共作年限增长呈现不同的规律,千金子、稗草、双穗雀稗和飘拂草的I值随年限增加先降低后增加,通泉草、空心莲子草、鳢肠、鸭舌草等的I值在稻虾共作稻田中表现出小于水稻单作稻田并逐年降低的规律。在大田控制试验中,经过1 a稻虾共作模式后,稻田田内和田埂的杂草物种数、杂草个体数和盖度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短期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的抑制作用明显,长期的稻虾共作会逐步形成新的杂草群落结构,需要采取对应的杂草防控措施。

    • 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0, 39(2):25-32.

      摘要 (452) HTML (0) PDF 1.15 M (1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象牙香珍、天两优953、鄂中5号、天源粳036及泰优390等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稻虾共作系统中,研究不同播期(5月21日、6月6日和6月21日)对水稻的生育期、倒伏指数、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影响全生育期缩短的主要因素是播种至拔节时期的推迟,大部分水稻品种的抗倒伏能力逐渐增加;5个水稻品种中天源粳036、天两优953和泰优390的抗倒伏能力较好;随着播期推迟,5个水稻品种产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造成水稻产量升高的〖JP2〗主要构成因子是单位面积有效穗和千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升高的趋势,5个品种的垩白率、垩白度呈降低的趋势。

    • 长江中下游流域1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2020, 39(2):33-39.

      摘要 (943) HTML (0) PDF 1.70 M (1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8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分别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13个克氏原螯虾野生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多态性信息含量(PIC)、HardyW〖KG-*7〗einberg平衡指数与遗传距离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群体不同标记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5个,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观测杂合度与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分布在0.37~0.57、0.23~0.48与0.40~0.56,表明在这些群体中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得出:1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初步分化为3个类群,分别为以太湖(TH)与鄱阳湖(PYH)为代表的类群,以重庆与巢湖为代表的类群和以洪湖、洞庭湖与洪泽湖等为代表的类群。以上结果表明我国具有遗传多样的克氏原螯虾种质资源。

    • 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对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0, 39(2):40-46.

      摘要 (1048) HTML (0) PDF 3.21 M (1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感染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后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运用16S rD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健康与人工感染WSSV的克氏原螯虾的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显示,感染组与对照组在肠道丰度及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其优势菌群组成发生变化。对照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分别占75.42%和19.17%;感染组肠道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分别占78.14%和17.38%。利用LEfSe分析差异菌属发现,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Candidatus bacilloplasma丰度显著减少(P<0.05),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的丰度显著上升(P<0.05)。此外,部分潜在病原菌如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丰度在感染后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说明WSSV感染导致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发生变化,提示WSSV或可通过干扰肠道稳态致病。

    • >资源与环境
    • 典型岩溶湿地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以滇东南普者黑流域为例

      2020, 39(2):47-55.

      摘要 (406) HTML (0) PDF 1.93 M (1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湿地普者黑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确定区划目标前提下,在区域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工具,从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区域发展优势度3个方面,明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区域分异规律,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大区、6个亚区,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普者黑流域的生态功能区,明确各个小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农林生态农业建设功能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低下,区域经济发展需以水源保护为前提;东部生态旅游功能区的生计模式搭配不合理,区域应将生态环保理念与经济发展结构相结合;南部湿地生态保护功能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突出,但工业污染严重,控制区域工业污染同时应采取相应水土保持措施。

    • 营养条件对给水管网细菌运动和附着行为胁迫的动力学模拟

      2020, 39(2):56-62.

      摘要 (363) HTML (0) PDF 4.02 M (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外界环境中营养物质对细菌运动和附着行为特征的影响,以给水管网中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野生株(WT PAO1)和变异株(无运动能力,PAO1 ΔfliC)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个体的数学模型方法,使用MATLAB平台模拟微尺度下营养条件胁迫与细菌初期表面附着、个体运动、生长的定量关系,研究其在不同营养环境中的附着与运动行为。结果表明:营养条件显著影响着环境中细菌的运动速度和附着量(P<0.05);贫营养条件下(1/50 LB环境),野生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运动速度加快,其表面附着量和附着率提高。在各营养条件下,野生株细菌的附着量和附着率明显高于变异株细菌,验证了运动功能对其表面附着的重要性。通过数学模型建立营养条件与细菌生长繁殖、运动速度的定量关系,揭示给水管网中营养条件调控着细菌和细菌、细菌和表面的碰撞频率以及细菌附着行为。

    • 季也蒙毕赤酵母菌还原Cr(Ⅵ)的特性研究

      2020, 39(2):63-70.

      摘要 (403) HTML (0) PDF 4.50 M (1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喂食聚乙烯塑料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übener))幼虫的肠道液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还原Cr(Ⅵ)的酵母菌ZJH1,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季也蒙毕赤酵母菌(Pichia guilliermondii)。该菌株对Cr(Ⅵ)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7 mmol/L,在含有50 mg/L Cr(Ⅵ)的条件下,对其他重金属的MIC分别为Cu(Ⅱ)13 mmol/L、Pb(Ⅱ)6 mmol/L、Ag(Ⅰ)4 mmol/L、Mn(Ⅱ)16 mmol/L、Ni(Ⅱ)3 mmol/L、Co(Ⅱ)3 mmol/L、Cd(Ⅱ)0.9 mmol/L和Hg(Ⅱ)0.2 mmol/L。以Cr(Ⅵ)还原率为指标,考察了温度、pH、接种量、供电子体以及不同重金属离子对Cr(Ⅵ)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液体培养基(YPD)中,菌株ZJH1还原Cr(Ⅵ)的较优pH和温度分别为9.0和40 ℃;在最适条件下,接种量为8%时,Cr(Ⅵ)的还原效果最佳;当葡萄糖作为供电子体时,48 h内Cr(Ⅵ)的还原率为100%;菌株在含有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培养液中,除Cu(Ⅱ)、Pb(Ⅱ)和Co(Ⅱ)外,菌株 ZJH1 还原Cr(Ⅵ)的能力和生长能力均受到抑制,抑制顺序为Mn(Ⅱ)>Hg(Ⅱ)>Ag(Ⅰ)>Ni(Ⅱ)>Cd(Ⅱ)。对菌株ZJH1还原Cr(Ⅵ)能力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JH1在Cr(Ⅵ)污染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泥鳅elovl2和elovl5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延长活性分析

      2020, 39(2):71-81.

      摘要 (388) HTML (0) PDF 4.47 M (1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脂肪酸延长酶2和延长酶5基因(elovl2,elovl5)在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合成中的作用,克隆获得泥鳅elovl2和elovl5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在泥鳅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通过酵母体外表达验证其延长活性;并投喂以鱼油(FO)、亚麻芥油(CO)和大豆油(SO)为脂肪源的饲料8周,分析不同脂肪源对泥鳅elovl2和elovl5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泥鳅elovl2和elovl5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888 bp和876 bp,编码295和291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泥鳅ELOVL2、ELOVL5和斑马鱼的同源性最近。序列比对分析ELOVL2和ELOVL5保守性较高,都具有长链脂肪酸延伸酶的特殊结构。泥鳅elovl2和elovl5均在肝组织中表达量最高。酵母功能验证结果表明泥鳅ELOVL2主要延长C2022 PUFA,而ELOVL5主要延长C18:20 PUFA,对C22 PUFA没有延长作用。不同饲料脂肪源投喂试验结果显示,CO组泥鳅肝脏和肌肉n-3 PUFA含量显著上升,肌肉20∶5n-3含量显著升高,但肝脏和肌肉22∶6n-3含量没有显著变化。CO组泥鳅肝组织中elovl2、elovl5、scd和srebp-1c的表达量也显著上升。综上所述,泥鳅ELOVL2和ELOVL5在LC-PUFA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饲料中CO添加可促进泥鳅n-3 PUFA的积累。

    • 杂交三倍体泥鳅性腺发育观察及其基因表达分析

      2020, 39(2):82-88.

      摘要 (968) HTML (0) PDF 2.49 M (1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杂交三倍体泥鳅(4 n♀×2 n ♂)为研究对象,对其早期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进行观察,并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不同发育时期(孵化后4、14、21、23、50、60 和 65 d)和不同组织(性腺、肝脏、肌肉、肠、鳃、鳍、皮肤和脑)中性腺发育相关基因(hormad1、dmrt1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检测。研究结果发现:〖JP2〗在早期不同发育时期,hormad1和dmrt1a基因均为在4日龄中表达量最高,14日龄次之,在50日龄中表达量最低。在不同组织中,hormad1基因在雌鱼的鳍中表达量最高,肝脏中表达量最低;在雄鱼的性脑腺中表达量最高,肝脏中表达量最低。dmrt1a基因在雌雄鱼的性腺中表达量最高,脑中表达量最低。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性腺的分化和发生与二倍体泥鳅无差别,可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和原始性腺的生成及性腺的分化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hormad1、dmrt1a这2个基因与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性腺发育密切相关。

    • 水产养殖水质预警指标约简算法研究

      2020, 39(2):89-94.

      摘要 (354) HTML (0) PDF 993.37 K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水质预警指标复杂冗余问题,提出基于关联属性重要度的水质指标属性约简算法。以属性依赖度和属性重要性为基础,根据每个条件属性对决策属性影响程度,引入属性关联重要性概念进行约简操作。通过计算属性关联重要性,挖掘水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进一步判别决策属性对条件属性的分类强度,并以鲈养殖水质为实例进行算法解析,以UCI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此算法在冗余属性约简方面是有效可行的。

    • 鸡源禽腺病毒的LMH细胞传代及细胞传代毒株对SPF鸡的致病性

      2020, 39(2):95-101.

      摘要 (802) HTML (0) PDF 7.70 M (1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禽腺病毒4型的禽源细胞感染模型,并考察细胞培养毒株对动物的致病性,将实验室2014-2017年间分离的5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接种鸡肝癌细胞(leghorn male hepatocellular cells,LMH)并盲传,选取各病毒的LMH细胞培养物,按一定剂量经腿部肌肉注射接种4周龄SPF鸡;记录试验动物的发病情况,剖检采集发病或死亡鸡的脏器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并分析病毒细胞培养物感染SPF鸡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发现:5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在LMH细胞上盲传至第4代时开始出现I群禽腺病毒所致的特异性细胞病变,提取培养物中病毒核酸并进行PCR鉴定,均能扩增出大小约564 bp的特异性扩增片段,表明病毒能在LMH细胞上稳定增殖。选取各病毒第10代细胞培养物进行SPF鸡回归试验,发现细胞培养上清接种4周龄SPF鸡后第3天开始,有部分鸡开始精神沉郁,食欲消退、卧地不起瘫痪并迅速死亡,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HB1、HB2、HB3和SD1毒株保持对4周龄SPF鸡的致病性,病死鸡中能观察到典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而对照组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以上结果表明,LMH细胞可用于禽腺病毒增殖传代,是开展禽腺病毒分子致病机制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

    • >食品与农业工程
    • 甲基萘醌MK-4对类胡萝卜素在模拟胃液中氧化的保护作用

      2020, 39(2):102-111.

      摘要 (298) HTML (0) PDF 1.29 M (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甲基萘醌MK-4对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氧化的保护作用,通过模拟胃液低pH条件下铁诱导的类胡萝卜素的氧化,评价了甲基萘醌MK-4对膳食类胡萝卜素保留率的影响,并以β-胡萝卜素为例,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别鉴定了2种不同体系(不加MK-4,加入MK-4)中β-胡萝卜素的反应产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甲基萘醌MK-4对Fe(Ⅱ)诱导的类胡萝卜素氧化的保护效果最佳,保留率可提高至原来的2倍。在胃液中,当Fe(Ⅱ)存在时,不加MK-4时,β-胡萝卜素的反应产物涉及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包括顺式异构体、环氧化合物、醛类化合物以及降解产物4类,共计10种化合物;而加入MK-4后,β-胡萝卜素的反应产物减少至7种化合物,未检测到醛类化合物及降解产物。通过对比反应前后胶束中的MK-4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发现,MK-4对β-胡萝卜素的保护作用并不是消耗其自身。

    • 杀菌方式对胡柚百香果复合果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2020, 39(2):112-121.

      摘要 (406) HTML (0) PDF 1.11 M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常山胡柚、广西玉林百香果为原料制备胡柚百香果复合果汁,应用风味剖面法、电子鼻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探究巴氏杀菌和超高压杀菌对胡柚百香果复合果汁的挥发性成分和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巴氏杀菌果汁的蒸煮味和苦味变化最为明显,巴氏杀菌果汁与未杀菌果汁风味差别较大;超高压杀菌果汁与未杀菌果汁风味较接近,风味变化不大;未杀菌、巴氏杀菌和超高压杀菌的复合果汁中挥发性成分各为43、24和31种,总含量分别为18.67、7.73和14.33 μg/mL;巴氏杀菌果汁中阿魏酸、圣草酚和柚皮素含量明显下降,分别下降31.58%、24.15%和67.40%,苦味物质柚皮苷含量上升,VC和总酚含量显著下降;超高压处理后胡柚百香果复合果汁的酚类物质损失较小,VC、总酚和柠檬酸等含量保留率在90%以上。由此表明,巴氏杀菌对胡柚百香果复合果汁的挥发性成分破坏更严重,而超高压杀菌则能较好地保留果汁原有的品质。

    • 氯甲酸异丁酯二次衍生气相色谱法检测柑橘中游离氨基酸

      2020, 39(2):122-132.

      摘要 (637) HTML (0) PDF 1.45 M (1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氯甲酸异丁酯二次衍生条件进行优化,并建立了1种柑橘果肉中18种游离氨基酸的气相色谱定量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当吡啶、异丁醇、第1次氯甲酸异丁酯和第2次氯甲酸异丁酯加入量分别为20、120、50和50 μL,萃取溶剂为二氯甲烷时,氨基酸衍生效果最佳;18种氨基酸在其对应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 0.99,检测限在0.02~0.35 μg/mL,5次重复试验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 10.57%;5种柑橘提取液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均在 72.82%~132.97%。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成本低,衍生物稳定,可以用于柑橘果肉中18种游离氨基酸的检测。

    • 响应面优化‘不知火’柑橘果肉渣中结合酚的碱法提取工艺

      2020, 39(2):133-140.

      摘要 (399) HTML (0) PDF 2.04 M (1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不知火’柑橘果肉渣中酚类物质的利用价值,采用已去除游离酚的‘不知火’柑橘果肉渣作为原料,首先比较了不同溶剂提取对结合酚含量的影响,其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结合酚的碱法提取工艺,最后利用HPLC法分别检测结合酚与游离酚中单体酚的种类和含量。结果发现:NaOH溶液作为提取溶剂对结合酚的提取效果相对最好;液料比22∶1 (mL/g)、NaOH浓度4.1 mol/L、碱解时间3.2 h时,结合酚含量达356.51 mg/100 g;游离酚提取液中检测出10种单体酚,其中橙皮苷的含量最高(284.44 μg/g),阿魏酸则未被检测到;结合酚提取液中检测出8种单体酚,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的含量最高(297.29 μg/g),阿魏酸含量高达128.07 μg/g,而绿原酸、原儿茶酸未被检测到。综上表明,结合酚的酚酸组成丰富,酚酸含量明显高于游离酚,尤其是阿魏酸含量。

    • 基于磁导引的履带式小车作物图像自动采集系统设计与试验

      2020, 39(2):140-149.

      摘要 (463) HTML (0) PDF 2.90 M (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实现自动高效获取农作物的生长图像,设计了1种适用于旱田作物的高通量履带式小车图像采集系统。系统采用磁导引传感器和磁条实现小车在田间按路径自动行走;采用履带式小车底盘结构以保证系统在田间复杂环境下能稳定运行;在小车支架两侧分别安装俯视和侧视相机,可同时采集2个作物行的俯视图和侧视图,以提高工作效率;运用无线通信技术远程监控小车运行情况;系统顶端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为小车在运行时补充电能。以盆栽玉米植株为研究对象,用该系统采集了玉米幼苗期到抽穗期的植株图像,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在旱田以0.1 m/s速度作直线行驶时,绝对误差小于2 cm,最小转弯半径为0.5 m,连续采集模式下单个相机采集效率为30张/min,能满足实际需求。

    • 基于ANSYS的双侧果园开沟机机架模态分析与结构改进

      2020, 39(2):150-159.

      摘要 (361) HTML (0) PDF 12.87 M (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双侧果园开沟机机架设计过程中,针对机架强度和刚度问题,利用Creo软件对机架固定段和折叠段进行参数化实体建模,导入到ANSYS Workbench中对机架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其前6阶频率和振型,并进行结构性能分析。以结构强度及刚度为优化目标,以低阶模态频率和振动幅度为参考标准,针对固定段机架提出该机架结构的改进方案,采用增添桁架、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增加其可靠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固定段机架前6阶固有频率范围为52.884~135.770 Hz,最大变形量为0.055 724 mm,其低阶模态频率和振动幅度得到有效改善,机架的整体刚性有了很大改进,满足设计要求。模态试验表明,有限元模态分析与模态试验结果的固有频率最大误差百分比为0.857%,振型基本一致。〖JP2〗田间验证试验表明,应用改进后的机架进行开沟作业,作业质量完全符合NY/T 740―2003田间开沟机作业质量标准规定,性能稳定,满足果园开沟机的园艺要求。

    • 基于薄膜传感器的横轴流脱粒滚筒实时喂入量测量系统设计

      2020, 39(2):160-169.

      摘要 (404) HTML (0) PDF 2.67 M (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实现水稻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实时喂入量监测,基于薄膜传感器设计了一种脱粒滚筒喂入量测量系统,其原理为通过薄膜传感器测出滚筒顶盖侧边因喂入量变化而产生的受力变化。以额定喂入量为0.8 kg/s的小型横轴流脱粒滚筒为试验对象,以成熟的晚籼98和传奇丰两优1号水稻为主要试验材料,在转速分别为650、800、950、1 100 r/min、喂入量为0.2~0.8 kg/s的条件下开展台架试验,结果显示:薄膜传感器采集的实时信号与实时喂入量显著相关,对喂入量和传感器信号进行线性关系拟合,拟合效果较好。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测量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信号对喂入量进行测量。

    • >文献综述
    • 美国花生脱壳机研究现状及发展分析

      2020, 39(2):170-180.

      摘要 (1176) HTML (0) PDF 8.17 M (1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脱壳是花生利用前必经环节,脱壳机是花生产后加工的核心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花生的果仁质量和脱壳效率。中国虽然花生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且花生脱壳机得到广泛应用,但花生脱壳技术远不及美国,严重制约花生产后加工业的发展。为借鉴美国花生脱壳技术及发展经验,在实地考察基础上,运用社会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等方法,本文分析了美国花生脱壳机的发展历史、最新进展和技术衍变过程,剖析了美国现代花生脱壳机的脱壳原理、总体构成、脱壳部件结构型式和特点,总结了美国花生脱壳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成功经验。结果显示,美国花生脱壳机研究密切结合生产需要,起步早且不断创新;多滚筒大型脱壳机既可用于榨油和食品加工的花生脱壳,也可用于种子花生脱壳,各滚筒之间独立驱动,转速200~300 r/min;脱壳机构由带有刮板的脱壳打杆和钢制栅片凹板筛构成,对花生荚果进行刮搓脱壳;复式清选装置首先进行气吸除壳、然后进行筛选和二次气吸清选。美国花生脱壳机技术是机械与农艺等多方面融合研究的结果,对中国花生脱壳技术研究及进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