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34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作物遗传改良与栽培
    • Caspase 3-like蛋白酶和TaeMCAⅡ基因对小麦胚乳细胞PCD的影响

      2015, 34(4):1-7.

      摘要 (1308) HTML (0) PDF 4.19 M (3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正常生长和淹水处理的华麦8号胚乳细胞发育过程中Caspase 3-like蛋白酶活性和TaeMCAⅡ基因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生长条件下,在胚乳细胞发生PCD早期(花后12 d),Caspase 3-like蛋白酶活性较强,且该酶主要定位于胚乳细胞中的淀粉质体上;整个胚乳细胞PCD过程中TaeMCAⅡ基因表达量变化不大。在淹水胁迫处理下,胚乳TaeMCAⅡ基因表达量和Caspase 3-like蛋白酶活性比同期正常处理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Caspase 3-like蛋白酶参与了正常生长的胚乳细胞PCD过程;淹水胁迫会导致TaeMCAⅡ基因超表达和Caspase 3-like蛋白酶活性升高,这可能是胚乳细胞PCD进程提前的原因之一。

    • 利用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玉米部分农艺性状的QTL

      2015, 34(4):8-12.

      摘要 (1147) HTML (0) PDF 1.68 M (2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41份玉米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及受体亲本黄早四于2011年在黄冈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2011和2012年在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对穗长、穗粗、株高、穗位高、吐丝期、散粉期、雄穗分枝数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共检测到18个主效QTL,单个QTL的贡献为9.79%~37.35%,其中4个QTL在多个环境下同时检测到,5个QTL与前人的报道结果一致。

    • >植物保护
    • 杆状病毒ac30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功能

      2015, 34(4):13-19.

      摘要 (1134) HTML (0) PDF 3.73 M (2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基因组第30开放阅读框(ac30)及其同源基因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ET-重组技术构建ac30 缺失突变体,探讨其在AcMNPV感染Sf-9细胞时的功能。结果表明:ac30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392 bp,GC 含量为43%,编码氨基酸463个,预计分子质量为54.7 ku。从转染或感染的病毒生长曲线变化趋势来看, ac30的缺失对病毒产生有感染力的BV粒子没有影响,说明ac30基因是AcMNPV病毒在Sf-9细胞复制中的非必需基因。

    • 濒危植物单性木兰林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季节动态

      2015, 34(4):20-26.

      摘要 (957) HTML (0) PDF 1.01 M (2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单性木兰林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逐月对位于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单性木兰林区土壤动物群落,按凋落物层和土壤表面向下每5 cm为1层共5层进行四季调查,并对群落结构、垂直分布、多样性和季节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自然保护区的林区2200份土样中共获得大型、中型和湿生土壤动物12937只,隶属于6门11纲30类,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常见类群为线虫纲、后孔寡毛目、近孔寡毛目、膜翅目和双翅目,全年A/C值<1; 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垂直分布具有表聚性特征,但不是严格的逐层递减,且随季节变化有所波动。该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类群数的季节动态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个体数季节动态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多样性的季节动态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

    • 球孢白僵菌对扶桑绵粉蚧致病力的测定

      2015, 34(4):27-30.

      摘要 (1310) HTML (0) PDF 937.50 K (2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在2.0×105、 2.0×106、 2.0×107和2.0×108 个/mL 4个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若虫和成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扶桑绵粉蚧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在分生孢子液2.0×108个/mL浓度时对若虫和成虫的致病力最强。扶桑绵粉蚧1龄、2龄、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2.10±0.06)×106、 (2.43±0.06)×106、 (3.20±0.06)×106、 (3.54±0.06)×106 个/mL,致死中时间分别为(4.52±0.17)、 (5.34±0.51)、(6.12±0.35)、 (6.48±0.32) d。

    • 菊薯中3种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测定

      2015, 34(4):31-36.

      摘要 (1301) HTML (0) PDF 1.36 M (2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超分子印迹微球与逆基质固相分散加速溶剂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测定菊薯中3种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喹硫磷和甲基立枯磷)残留量。以甲基立枯磷为模板分子制备对3种农药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迹微球聚合物, 然后作为固相分散剂进行加速溶剂萃取, 再以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菊薯中3种农药的残留量, 质谱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正离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结果表明:3种农药的线性范围均为0.01~2.50 μg/mL,相关系数为0.9987~0.9996; 3种农药的检出限范围为0.174~0.526 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2.3%~9.9%,回收率为79.8%~104.5%。

    • >资源与环境
    • 改良剂对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2015, 34(4):37-43.

      摘要 (1839) HTML (0) PDF 1.20 M (2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集冷泉烂泥型和冷浸烂泥型冷浸田土壤,设置不添加任何物质和分别添加白云石粉、生物炭、粉煤灰、聚丙烯酰胺和混合改良剂等6个处理,在持续淹水和干湿交替2种水分管理下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测定培养后第30、90、180和360 天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水稳性。结果表明:在干湿交替条件下,改良剂对冷泉烂泥型和冷浸烂泥型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达到180 d时基本稳定;在持续淹水条件下,改良剂对2种类型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具有短暂促进作用,且不稳定。在几种改良剂中,粉煤灰和混合改良剂(粉煤灰+生物炭+聚丙烯酰胺)对2种类型冷浸田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均表现促进作用。

    • 不同硝铵比下钼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5, 34(4):44-50.

      摘要 (1254) HTML (0) PDF 1.03 M (2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硝铵比下钼对硝酸盐高、低积累小白菜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铵比、品种和钼处理均对各指标有极显著的影响;除可溶性蛋白含量外,硝铵比和钼互作对其他各指标也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营养液中硝铵比的降低,小白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呈显著降低趋势,钼含量也有所降低,而V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各硝铵比处理下,施钼均能够促进小白菜生长,提高其产量,且在硝铵比100/0(全NO3--N,无NH4+-N)和50/50(NO3--N和NH4+-N含量比例为1∶1)处理达显著水平;各硝铵比处理下,施钼均可显著提高钼含量;硝铵比100/0和50/50处理中,施钼均提高了小白菜V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尤其在硝铵比100/0处理中除L18可溶性蛋白含量外均达显著水平;施钼显著降低硝铵比100/0处理中硝酸盐含量,而在10/90(NO3--N和NH4+-N含量比例为1∶9)处理中则无显著影响。施钼能够一定程度地协调不同硝铵比下小白菜高产和优质的矛盾。

    • 基于地理信息服务的土壤肥力评价工作流模型实现

      2015, 34(4):51-58.

      摘要 (1060) HTML (0) PDF 1.82 M (2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桌面的传统肥力评价受到数据更新、运算复杂等影响很难实时获取评价结果。根据工作流技术及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的地理信息服务规范,提出一种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该方法所有数据获取和处理功能都包装成符合OGC标准的服务,并在工作流平台中通过调用服务相关操作将各操作转换为标准的活动,连接各操作活动来实现自动处理功能。为验证该方法,对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土壤属性进行分析,将该区域土壤数据部署成数据服务,将肥力评价相关操作步骤制作成工作流模型,在工作流模型中调用数据服务来实现网络环境的土壤肥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地理信息服务和工作流技术的结合,能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肥力评价,同时,该方法提高了肥力评价效率。

    • g-C3N4/CdMoO4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降解磺胺噻唑

      2015, 34(4):59-65.

      摘要 (1373) HTML (0) PDF 2.87 M (2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制备了不同复合比例的g-C3N4/CdMoO4纳米片状复合光催化材料(CN-CMO)。通过SEM、TEM-EDS、XRD、FT-IR、DRS等方法对复合材料CN-CMO的晶体结构、形貌特点、光吸收能力、化学键合情况等进行表征。CN-CMO在可见光下对磺胺噻唑光降解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磺胺噻唑的光降解反应具备表观一级动力学的特点,且降解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g-C3N4及CdMoO4材料的3倍和10倍。光催化降解机制的研究表明,CN-CMO光催化活性提高的原因在于g-C3N4和CdMoO4复合后材料中电子与空穴更容易分离;同时,考察光催化过程中催化剂的投加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CN-CMO在质量浓度为1 g/L时对磺胺噻唑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最佳。

    • 3种化学预处理下水葫芦和甘蔗渣的酶解产糖

      2015, 34(4):66-72.

      摘要 (1112) HTML (0) PDF 1.11 M (2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2%(m/V)H2SO4(稀酸)、2% NaOH(稀碱)和1% H2O2+2% NaOH(氧化+稀碱)3种化学方法对水葫芦秸秆和甘蔗渣进行预处理后酶解,分析预处理后各样品主要化学组分含量变化及其去除率与酶解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水葫芦来说,3种预处理后的酶解产糖率差异不大,而对甘蔗渣来说,稀碱和氧化+稀碱预处理下的酶解产糖率显著高于稀酸预处理下的产糖率,并高于3种预处理后水葫芦样品的酶解产糖率,显示出甘蔗渣作为产糖原料的优越性。经预处理后的样品酶解产糖率与纤维素含量及木质素和灰分的去除率成正比。氧化+稀碱预处理后甘蔗渣样品在12 h的还原糖产率达81.54%,该预处理温度较低,原料利用率较高,是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 链霉菌GEMSM4(6)中聚酮合酶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的筛选及克隆

      2015, 34(4):73-79.

      摘要 (1197) HTML (0) PDF 5.42 M (2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链霉菌GEMSM 4(6)的发酵产物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活性,同时还对酵母及丝状真菌尤其是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利用简并性引物对该链霉菌基因组中可能存在的聚酮合酶(PKS)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找到了3个NRPS及15个PKS基因的片段,其中PKS基因与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 Tu 4113的PKS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1%~99%;而NRPS基因与数据库中已知的NRPS基因序列同源性仅为60%~62%。为克隆NRPS生物合成基因簇,构建了链霉菌GEMSM 4(6)的基因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通过PCR筛选得到包含有这3个NRPS基因的克隆子,为后期的异源表达及基因组发掘分析提供基础。

    • 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与大肠杆菌接合转移体系的构建

      2015, 34(4):80-83.

      摘要 (1491) HTML (0) PDF 958.49 K (2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将外源基因导入小单孢菌,建立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与大肠杆菌两亲接合转移方法,将包含小单孢菌内源质粒pJTU112复制区的4.7 kb片段插入质粒pOJ260的BamHⅠ酶切位点,构建了能在大肠杆菌和小单孢菌中复制的穿梭载体pSCU207,将质粒pSCU207转化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再与小单孢菌LXH20进行两亲接合转移,挑取接合转移子,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质粒pSCU207通过大肠杆菌与小单孢菌新鲜菌丝之间接合转移导入小单孢菌中,并可稳定遗传;大肠杆菌与小单孢菌新鲜菌丝之间的最佳接合转移体积是40 μL和400 μL。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猪肌肉肌内脂肪测定方法的比较

      2015, 34(4):84-88.

      摘要 (1692) HTML (0) PDF 920.95 K (4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4种方法对多种类型猪肉肌内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其中,鲜样浸提法与近红外光谱法(鲜样)的相关系数为0.989,与索氏抽提法(干样)的相关系数为0.978;而索氏抽提法与近红外光谱法的相关系数为0.981,且大理石纹评分法(观察法)与其他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9。通过4种方法的比较分析表明,索氏抽提法测定结果显著低于鲜样浸提法与近红外光谱法,而鲜样浸提法与近红外光谱法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大理石纹评分法与其他方法均存在显著差异,只可作为辅助方法。鲜样浸提法和近红外光谱法在不同品种间进行测试分析显示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认为鲜样浸提法仍然是最为准确有效的测定猪肉肌内脂肪的经典方法,而近红外光谱法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的优点,可以作为快速检测方法。

    • 团头鲂(♀)×长春鳊(♂)杂交F1代形态特征及性腺发育

      2015, 34(4):89-96.

      摘要 (1648) HTML (0) PDF 8.39 M (2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团头鲂、长春鳊及其杂交子代(团头鲂♀×长春鳊♂)的形态学差异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同父母本相近,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显示杂交子代在形态上与母本团头鲂更相似,但遗传了父本长春鳊的全腹棱特征。对1龄和2龄杂交子代的性腺观察结果显示:1龄杂交子代性腺均呈细线状,肉眼很难分辨雌雄,组织切片观察精巢和卵巢大都处于Ⅱ期和Ⅲ期状态;2龄杂交子代的卵巢和精巢存在单侧发育和两侧不均衡发育的情况,大多处于Ⅳ期阶段。

    •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团头鲂肝脏铁代谢的影响

      2015, 34(4):97-101.

      摘要 (1262) HTML (0) PDF 1.02 M (2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细菌感染对鱼类肝脏铁代谢的影响,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取团头鲂的血液和肝脏组织,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ICP法检测血清和肝脏中的铁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铁代谢调节相关基因——铁调素(hepc)、白细胞介素6(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3(jak3)、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团头鲂血清中铁浓度明显降低,在12、2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总铁结合力有所上升,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肝脏中铁含量相对于对照组虽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但仍有明显升高。肝脏中hepc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il-6、jak3和stat3基因表达量开始均有所上调,随后有所下降,但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试验结果说明,机体通过调节hepc等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降低自身游离铁和增加储存铁来应对病原菌的感染。

    • 盐度对吡喹酮预混剂在草鱼体内吸收及其残留消除规律的影响

      2015, 34(4):102-107.

      摘要 (1121) HTML (0) PDF 1.16 M (2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以每千克鱼体质量单次口灌500 mg剂量条件下,对比吡喹酮预混剂中有效成分吡喹酮在淡水及半咸水草鱼体内的药动学差异。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试验组间,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在各个时间点的药物浓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淡水试验组的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的药物峰质量浓度(Cmax)分别为1.13 、1.43 、5.55 和3.72 μg/mL,达峰时间均为1 h;半咸水试验组的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的药物峰质量浓度(Cmax)则分别为0.98、1.10、3.99和3.20 μg/mL,达峰时间均为1 h,表明淡水条件下草鱼体内的吡喹酮质量浓度高于在半咸水条件,而对吸收没有造成显著影响;淡水试验组的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4.82、5.99、17.51和5.36 h,半咸水试验组的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0.77、5.57、3.49和3.37 h,明显比淡水试验组的消除半衰期短,说明在水体中,渗透压可能会影响吡喹酮在草鱼体内的吸收和消除,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吡喹酮预混剂的用药方案要根据养殖水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 架设生物浮床对池塘养殖鱼类生长和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2015, 34(4):108-113.

      摘要 (2815) HTML (0) PDF 1.06 M (11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草鱼主养池塘为研究池塘,分析架设生物浮床的池塘中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生长和肌肉品质特性。池塘养殖试验时间为180 d,试验期间测定草鱼和团头鲂生长指标,并利用生化分析和物性分析方法测定肌肉营养成分、系水力和质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池塘的草鱼和团头鲂的终末体质量高于对照池塘的养殖鱼类;试验池塘2种鱼的肥满度都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空壳体质量比没有显著差异。试验池塘草鱼和团头鲂的肌肉滴水损失和失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池塘,而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的鱼类肌肉粗蛋白显著高于对照池塘;粗脂肪含量都高于对照池塘,在草鱼中差异显著,团头鲂差异不显著;试验池塘草鱼水分显著低于对照池塘,团头鲂水分和2种鱼灰分都没有显著差异。肌肉的质构特性分析表明,试验池塘草鱼的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草鱼回复性和凝聚性显著低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团头鲂肌肉弹性显著高于对照池塘。

    • >食品与农业工程
    • 升温速率对草鱼和鲢鱼糜胶凝特性的影响

      2015, 34(4):114-119.

      摘要 (1508) HTML (0) PDF 1.05 M (2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试验材料,采用动态流变仪研究加热速率对草鱼和鲢鱼糜动态流变性质的影响,并根据非等温动力学模型计算出鱼糜凝胶的凝胶化温度和凝胶活化能。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研究的加热速率范围内,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加,草鱼和鲢鱼糜的弹性模量(G′)和耗能模量(G″)均呈降低趋势,而损耗角正切值(tanδ)则呈增加趋势。增加加热速率使得草鱼和白鲢鱼糜的凝胶化温度(tgel)升高,凝胶活化能(Ea)下降。同一加热速率下,草鱼的凝胶化温度高于鲢,但凝胶活化能低于鲢。

    • 发芽条件对绿豆芽生长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2015, 34(4):120-124.

      摘要 (3217) HTML (0) PDF 976.50 K (10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察浸泡温度、发芽温度和淋水频率等培育条件对绿豆芽的生长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温度、发芽温度和淋水频率对豆芽的生长特性和营养品质都有显著影响(P<0.05)。在较高温度(40℃)下浸泡绿豆,培育的绿豆芽鲜质量大、胚轴长且水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高。在较高环境温度(30~35℃)下培育的豆芽胚轴长,但是轴径小。随着喷淋频率的降低,豆芽鲜质量、胚轴长、轴径逐渐降低,水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增加后降低,γ-氨基丁酸含量交替式变化。绿豆芽的适宜培育条件为:绿豆在40℃下浸泡5 h,发芽温度控制为25~30℃,喷淋水间隔时间为1 h。

    • 遥控牵引式无轨山地果园运输机的设计

      2015, 34(4):125-129.

      摘要 (1371) HTML (0) PDF 2.06 M (2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山地果园果实、肥料和农药等运输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生产实际问题,在满足果园运输机施工简便、成本低的要求下,设计了一种遥控牵引式无轨山地果园运输机。运行试验结果表明:遥控牵引式无轨山地果园运输机无需人工驾驶,运行效果良好;运输机平均运行速度为0.56 m/s,运行平稳可靠;运输机爬坡角度在20°~40°之间,上行运载最大载重400 kg,下行运载最大载重600 kg;遥控操作简单方便,在运输机停止、启动测试中准确无误,制动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 路面行驶工况下拖拉机驱动轮滑转率的测试与分析

      2015, 34(4):130-136.

      摘要 (1265) HTML (0) PDF 4.80 M (2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测试拖拉机经常行驶的水泥路面、石子路面、软土路面工况驱动轮滑转率的变化情况,采用GPS法、雷达法、最小轮速法3种方法对拖拉机的行驶速度进行测试,驱动轮的轮速采用编码器进行测量;利用PCI1740数据采集卡采集各传感器信号,采用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编程来实现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存储,测试不同车速、不同路面行驶工况下拖拉机驱动轮滑转率。结果表明:软土路面上的打滑程度最大,水泥路面上打滑程度最低;在低速(一档、二档)时,拖拉机的滑转率为9.0%~13.6%; 在高速(三档、四档)时,拖拉机的滑转率为3.26%~6.27%。GPS法测试时不受路面情况的影响,雷达法适合路面情况较好的环境,最小轮速法适合车速较高的时候;拖拉机的滑转率随着车速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

    • >文献综述
    • 柑橘硼营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5, 34(4):137-143.

      摘要 (1598) HTML (0) PDF 3.13 M (2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硼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硼现象在一些柑橘主产国(如巴西、中国)十分普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柑橘硼素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柑橘体内硼的含量及分布、硼移动性、硼胁迫响应、硼效率差异的耐受机制、硼营养诊断与矫正,重点讨论了砧木和接穗品种间的硼效率差异以及柑橘叶片诊断的标准等,并据此指出今后可能在砧穗之间硼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菌根与硼吸收利用的关系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