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4(2):1-8.
摘要:在甘蔗/花生间套作带状种植条件下,采用不同播期处理研究甘蔗/花生间套作的生态效应及其对花生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花生播期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其中IS3处理(甘蔗播前15 d种植花生)增产效果最佳,并且对甘蔗的产量及各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间套作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增幅为57.66%~85.69%,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其中IS3、IS4(甘蔗花生同期播种)、IS5(甘蔗播后15 d种植花生)处理中硝态氮含量降低24.33%~26.76%。同时,间套作中适宜的播期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整体代谢活性与群落结构多样性,改善田间小气候。各生态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花生产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选择合适的甘蔗/花生间套作播期,会产生显著的增产效果与生态效益。
何燕红 , 董淼 , 马爽 , 潘晨 , 艾叶 , 张洪义 , 包满珠
2015, 34(2):9-15.
摘要:于室外观测孔雀草(Tagetes patula)花部形态、开花动态,同时测定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传粉方式、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及授粉和套袋效果,对孔雀草的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孔雀草花序是具有雌性舌状花和两性管状花的异型头状花序,单个花序的开花持续时间为20~22 d,开花结果过程可大致分为舌状花开放期、管状花开放期、果实发育期和果实成熟期;开花后花粉寿命为2~3 d,1~2 d内花粉活力最高;舌状花开花第2~5天可授性最高,管状花开花第4~5天可授性最高;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授粉昆虫的主要类型为蜜蜂和白粉蝶;结合杂交指数、P/O 值、杂交试验结果判断,孔雀草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需要传粉者,且能借助柱头伸长过程中散布的花粉进行同花序自花授粉。
2015, 34(2):16-23.
摘要:以23个香石竹品种为材料,从物候期和表型性状两个方面对香石竹表型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香石竹的资源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标准型香石竹品种与射散型香石竹品种之间差异较大;标准型香石竹品种间差异较大,射散型香石竹品种间差异较小。标准型香石竹生长速度普遍比射散型香石竹快,生长最快的标准型香石竹品种SW (Dianthus caryophyllus ‘Snow White’) 定植后163 d即达到了盛花期,生长最快的射散型香石竹品种SB (D. caryophyllus ‘Samba’) 在定植195 d后才达到盛花期;多样性分析发现,花朵数和分枝数变异系数较高,分别高达135.14%和56.27%,株高的变异系数则仅为14.30%;聚类分析发现,当遗传距离为6.1时,可将23个香石竹品种分为两大组,与表型性状相符。标准型香石竹适宜作为先期开花的品种进行促成栽培,射散型香石竹可作为后期开花的品种进行抑制栽培。
2015, 34(2):24-30.
摘要:利用矮牵牛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出应答低温胁迫的关键基因,从中发现 1 个CCCH型的锌指蛋白基因PhTZF1。通过RT-PCR分离获得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2 085 bp,预测其编码694个氨基酸,含有2个CCCH型锌指蛋白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hTZF1与拟南芥AtSZF1相似度最高。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其在根、茎、叶和花中的表达特性发现,正常生长条件下该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都较弱;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在低温、干旱、ABA、MeJA、高盐和高渗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情况发现,PhTZF1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对低温胁迫最为敏感且上调倍数最高,初步推测该基因与矮牵牛应答低温、干旱等非生物逆境相关。
2015, 34(2):31-35.
摘要:基于浙江沿海地区1990、2000和2010年的土地分类数据,分析20年来浙江沿海地区的景观格局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浙江沿海地区各类景观面积比例很不均匀,各类景观面积大小排序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湿地>草地>未利用地;各类景观破碎化程度排序为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湿地>耕地>林地,且建设用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破碎化程度在逐年加深;景观斑块边界曲折,形状不规则,景观斑块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逐渐加大;城镇用地急速扩张,主要挤占了耕地,其次是林地和湿地,部分草地和未利用地也变成了城镇用地;原有湿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城镇化和围海造田引起的;未利用地的利用情况较好,主要用来植树造林。
2015, 34(2):36-40.
摘要:以6个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水稻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淹水试验方法,研究淹水胁迫对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影响及其与褐飞虱取食量的关系。结果表明:TN1、Babawee、RHT、Ptb33、RP1976-18-6-4-2和570011游离氨基酸含量受淹水胁迫的影响很大,其中RHT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淹水后均高于对照,RP1976-18-6-4-2和570011在淹水达3 d以上时高于对照,IR56游离氨基酸含量仅在淹水3 d时高于对照; TN1可溶性糖含量受淹水胁迫影响波动较大; IR56、Babawee、RHT、Ptb33和570011可溶性糖含量受淹水胁迫的影响很大,在淹水后均低于对照; RP1976-18-6-4-2可溶性糖含量在淹水3 d以内高于对照,在淹水5 d以上低于对照; 淹水后稻茎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综合影响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雌成虫在TN1上的取食量及褐飞虱孟加拉型雌成虫在IR56、Babawee和RP1976-18-6-4-2上的取食量,且2种褐飞虱在RHT、Ptb33、和570011上的取食量及其生物型Ⅱ在RP1976-18-6-4-2的取食量均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生物型Ⅱ在Babawee上的取食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赵传波 , 郑小玲 , 阮兆英 , 丁莎 , 李东平 , 徐春玲 , 谢辉
2015, 34(2):41-48.
摘要:为明确深圳市威胁蔬菜生产的根结线虫种类和种群分布,对其主要蔬菜基地的根结线虫进行调查,并采用传统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 在深圳市13个蔬菜基地的121个调查采样点中,有11个蔬菜基地的74个采样点发现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 蔬菜根结线虫发生率为61.16%; 从采集的样本中纯化得到76个根结线虫种群,并鉴定出4种根结线虫,其中69个种群为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 3个种群为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 1个种群为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 3个种群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 同时发现2个采样点有南方根结线虫和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复合种群。
叶振风 , 吴湘琴 , 吕冠华 , 薛程 , 吴婷婷 , 刘普 , 朱立武
2015, 34(2):49-55.
摘要:为明确梨树腐烂病的病菌种类,对采自中国河北、山西和安徽3省症状疑似梨腐烂病的树皮与病枝进行病菌培养和分离纯化,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并选用22种常用杀菌剂,通过离体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在分离纯化的6个菌株中有5个菌株形态特征相同,且与已报道的腐烂病病菌(Valsa mali var.pyri)形态特征相似; 以这5个菌株菌丝接种梨树健康枝条后出现与田间相同的病症; 病原菌rDNA-ITS克隆测序、BLASTn比对发现,这5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登录号JQ618018),且与意大利梨腐烂病菌株(登录号DQ241769)、陕西梨腐烂病菌株(登录号GU174590)、新疆梨腐烂病菌株(登录号HM013819)的rDNAITS序列的同源性达到100%;另外1菌株与内生菌巴西拟隐盘孢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的同源性达到99%;丙环唑等8种药剂对梨树腐烂病菌丝生长抑制力强,丁香菌酯等11种药剂对分生孢子抑制效果好, 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20%丁香菌酯悬浮液165倍液与97%嘧菌酯原药15000倍液对田间病斑治疗效果较好。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确定3省采样地区引起梨腐烂病的病原菌为Valsa mali var.pyri; 咪鲜胺、嘧菌酯和丁香菌酯等3种杀菌剂可作为梨树腐烂病田间防治药剂。
2015, 34(2):56-64.
摘要:以亚热带的棕红壤为装柱材料,用pH 3.5不同浓度(0~0.08 mol/L)的铁、锰单一或混合溶液淋溶土柱40次,研究在干湿交替和不同淋溶方式(铁、锰同时淋溶或交替淋溶)条件下土壤中铁、锰元素的淋溶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淋溶的进行,土柱淋出液的pH逐渐降低,淋溶40次后淋出液的pH低于淋溶液的pH,淋出液中铁、锰的含量与淋溶液的相近;淋溶后土壤中铁、锰含量最高的为游离态,其次为非晶质态,最低的为络合态;淋溶后,土柱中铁的淀积量大于锰的淀积量,除络合态铁、锰的含量比较接近外,游离态和非晶质态铁的淀积量都远高于相应形态锰的淀积量。铁、锰同时淋溶处理的土柱中铁的淀积量高于相应交替淋溶的淀积量,而锰的淀积量则为交替淋溶处理的高于同时淋溶的淀积量,且在交替淋溶条件下,淋溶液中锰的浓度越高,土壤中铁的淀积量越大。交换性K+、Na+、Ca2+、Mg2+随着铁、锰淋溶的进行而淋失,其中Ca2+、Mg2+的流失量较大。
2015, 34(2):72-77.
摘要:利用猪的SNP芯片筛选锁肛致病候选基因,在猪15号染色体候选区域筛选出纤连蛋白1 (fibronectin 1,FN1)基因。分别用锁肛猪和正常猪cDNA池克隆得到FN1基因开放阅读框的7 437 bp序列,鉴定3个选择性剪切外显子,并通过直接测序获得21个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其中第22外显子的148A>G和第27外显子的50G>C引起氨基酸的改变(1 167Ile>Val,1 435Glu-Asp),且这2个SNPs在现有锁肛猪和正常猪样品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均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提示FN1基因的突变可能影响肛门直肠的正常发育过程,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功能验证。
刘玉芝 , 李文玉 , 李成叶 , 刘玉竹 , 穆维维 , 邱昌伟
2015, 34(2):78-85.
摘要:研究不同剂量、形式、配伍的含硒复合物对犬乳腺癌细胞CTM1211的影响,以探究硒抗癌的有效剂量、形式和机制。用低、中、高剂量的CTX(环磷酰胺,1、2、4 mg/mL)、SSE(亚硒酸钠,10、20、40 μmol/L)、MSA(甲亚硒酸,10、20、40 μmol/L)、MSC(硒代半胱氨酸,200、400、800 μmol/L)、CTX+SSE(0.5 mg/mL+5 μmol/L、1 mg/mL+10 μmol/L、2 mg/mL+20 μmol/L)、CTX+MSA(0.5 mg/mL+5 μmol/L、1 mg/mL+10 μmol/L、2 mg/mL+20 μmol/L)、CTX+MSC(0.5 mg/mL+100 μmol/L、1 mg/mL+200 μmol/L、2 mg/mL+400 μmol/L)分别作用CTM1211细胞24、48、72 h,MTT法检测以上各组细胞存活率;用 CTX(2 mg/mL)、SSE(40 μmol/L)、MSA(20 μmol/L)、MSC(400 μmol/L)、CTX+MSA(2 mg/mL+20 μmol/L)分别作用CTM1211细胞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及RT-qPCR法分别检测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PTEN(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Ang-2(血管生成素2)、HIF-1a(缺氧诱导因子1a)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各硒作用组的细胞存活率在48 h/72 h时显著降低(P<0.01或P<0.05)、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其中CTX+MSA组效果最显著;VEGF-a、Ang-2和HIF-1a蛋白及mRNA的表达在整体上被显著下调,PTEN蛋白及mRNA的表达在整体上被显著上调。结果表明,硒尤其是MSA能显著抑制犬乳腺癌细胞CTM1211,其作用机制与诱导凋亡和调节肿瘤血管生长相关因子VEGF-a、PTEN、Ang-2、HIF-1a有关。
2015, 34(2):86-90.
摘要:通过计算机软件筛选出绵羊痘病毒基因组中心编码区的ORF90核蛋白、ORF112融合蛋白、ORF117糖蛋白、ORF55膜蛋白和基因组末端的ORF134宿主范围相关基因的6段T、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以柔性氨基酸(GPGPG)作为接头,串联合成1条全新的多表位嵌合基因mE,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中,采用酶切分析与序列测定方法筛选鉴定阳性重组质粒,构建pET32-mE质粒;用IPTG在不同条件下诱导表达,确定最佳表达条件,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是分子质量为41 ku的融合蛋白。在IPTG浓度为0.5 mmol/L,温度为37℃、诱导4 h时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最大,约占菌体的32%。Western-blotting试验表明,目的蛋白可被羊痘血清识别。
曲径 , 殷中琼 , 贾仁勇 , 彭练慈 , 康帅 , 李莉
2015, 34(2):91-94.
摘要:通过乙醇回流、水煎煮和超声波等方法提取艾叶等20种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血清型A∶1)的体外抗菌活性;并研究抗菌活性较强的几味中药的体外联合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艾叶、黄连、黄柏、秦皮、地榆、虎杖6种中药提取物对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范围在6.25~50 mg/mL;赤芍、何首乌、茵陈、射干、甘草、蒲公英、白鲜皮7种中药提取物的MIC值范围在50~100 mg/mL;金银花、柴胡、板蓝根、夏枯草、穿心莲、知母、苦参7种中药提取物的MIC值大于100 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连、黄柏、秦皮、虎杖和艾叶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0.5,黄柏、秦皮、黄连和虎杖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2;秦皮、地榆和黄柏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黄连、黄柏、地榆、艾叶对巴氏杆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黄连、黄柏、地榆和艾叶为相加、协同作用;地榆和黄柏为拮抗作用。
2015, 34(2):95-100.
摘要:对2个不同的丰产鲫(Carassiusauratus var.pengzenensis)池塘的氮、磷动态和收支进行为期3个月的测定。结果表明,养殖期间水柱中各种形态的氮磷含量在试验后期有显著的提高,其中A塘的总氮和总磷分别上升了7.8倍和4.4倍,B塘总氮和总磷分别上升了3.6倍和2.4倍。但2个池塘底泥氮磷含量在试验前后并无显著差异。饲料是鱼塘氮磷营养盐的主要来源,平均分别占池塘的氮输入的88%和磷输入的96%。A塘中的氮磷营养盐以鲫鱼鱼体产出分别占氮磷总支出的29.73%和10.06%。而B塘分别占氮磷总支出的31.29%和9.03%。大部分的氮(平均为53%)和磷(平均为87%)以沉积物的形式沉积到底泥,或者随着渗漏水流失以及通过脱氮作用、氨挥发等其他的途径离开水体。
2015, 34(2):106-112.
摘要:以大米为原料,采用脉冲微波宽度、微波剂量、微波时间、脉冲间歇时间等单因素试验,研究脉冲微波对大米害虫米象(Sitophilus oryzae)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致死率、米温、大米的碎米率和爆腰率及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微波强度的增加,米象和寄生曲霉致死率明显升高,虫卵孵化率显著降低,感官品质变化不大,米温逐渐升高,碎米率和爆腰率有所升高。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大米杀虫防霉最优工艺为:脉冲微波剂量7.5 W/g、脉冲宽度300 ms、间歇时间50 ms、脉冲微波总时间30 s,此时害虫和霉菌致死率分别可达100.0%、83.2%,米温53.8 ℃,碎米率和爆腰率比未处理的样品增加1.2%和1.5%,感官评分7.3分。
2015, 34(2):113-119.
摘要:研究迎霜茶多糖(T01-TPS)和云南大叶种茶多糖(T09-TPS)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对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造模的高血糖小鼠分别经过灌胃给予2种茶多糖14 d,测定给药前后小鼠的空腹血糖值、体质量与免疫器官质量,进行糖耐量试验。结果表明:迎霜茶多糖和云南大叶种茶多糖均能较好地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并能减缓糖尿病小鼠多食、多饮和消瘦症状;2种茶多糖能使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曲线下面积明显下移,提高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可使糖尿病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提高,促进糖尿病小鼠脾脏和胸腺的发育,说明2种茶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和一定的增强免疫调节能力的作用,迎霜茶多糖效果优于云南大叶种茶多糖。
王胜鹏 , 龚自明 , 何远军 , 高士伟 , 郑鹏程 , 滕靖 , 王雪萍 , 叶飞 , 卢素芳
2015, 34(2):120-124.
摘要:为比较空气和纯水背景的模型效果,扫描5个(2、3、5、8和10 mm)不同光程的红茶汤近红外光谱,应用排列组合原理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2种背景下单光程和多光程组合茶多酚近红外预测模型,并用t-test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单光程模型中,纯水背景与空气背景模型预测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光程组合模型中,空气背景模型要全部优于纯水背景模型,并且最佳组合模型((5+8) mm)具有比单光程模型更好的预测精度。空气背景茶多酚模型要优于纯水背景茶多酚模型。
吴伟斌 , 杜俊毅 , 洪添胜 , 冯灼峰 , 梁家越 , 李爽爽
2015, 34(2):125-130.
摘要:果树的叶面积指数(LAI)能为精确喷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常规定义从垂直方向检测叶面积指数不满足水平方向精确喷雾的实际需求。采用LAI近红外透射检测系统从水平方向上检测柑橘树的LAI值,进而计算水平方向的叶片总面积,并以应用直接法得到的叶片真实总面积作为标准值衡量误差大小,同时与垂直方向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东西和南北2个方向LAI检测结果的绝对误差的平均绝对值分别为0.45和0.40,相对误差的平均绝对值分别为17.37%和14.91%; 叶片总面积的检测结果的误差与在垂直方向上应用LAI红外透射检测系统或WinSCANOPY型冠层分析仪的检测结果的误差接近; 在水平方向上检测LAI和叶片总面积的准确性能够满足试验要求。
2015, 34(2):131-135.
摘要:为探讨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生物质秸秆中N、C、H、S和O元素的可行性,采集并制备水稻、小麦、油菜和玉米秸秆样本199个,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 分析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PLS)化学计量学算法,在7400~5550 cm-1波段范围内,比较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的定标效果,建立最优的生物质秸秆中N、C、H、S和O元素的定量分析模型,并用独立的验证集样本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N元素的定量分析模型可用于实际检测; O元素的定量分析模型可进行实际估测; 采用近红外技术用于C元素定量分析是可行的,但模型需要进一步优化; H、S元素采用NIRS技术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2015, 34(2):136-140.
摘要:以无裂纹蛋和裂纹蛋为测试对象,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和支持向量机等技术手段,分析无裂纹蛋和裂纹蛋在图像上的差异,提取特征参数,实现蛋壳裂纹的自动识别; 针对蛋壳表面的亮斑,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运行消除亮斑算法并进行区域标记。在此基础上,从5个不同视角提取13个能够表征无裂纹蛋和裂纹蛋的特征参数,分别是图像标记区域参数(区域标记数和标记点数)、几何特征参数(长轴和短轴)、基于Freeman链码的形状参数(形状数)、纹理特征参数(均值、标准偏差、平滑度、三阶矩、一致性、熵)和频谱特性参数(最大幅值和最大相位)。采用Adaboosting算子对上述特征参数进行优化,突出影响因子较大的参数组合,作为SVM的输入向量,建立蛋壳裂纹的识别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蛋壳表面的亮斑、微小裂纹及普通裂纹均具有识别能力,模型正确率达97.5%,符合蛋品企业对蛋壳裂纹检测的精度要求。
电话: 027-87287437,027-87287364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hnlkxb@mail.hzau.edu.cn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