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33(03):1-6.
摘要:以粳稻品种中花11为材料,对其雌蕊、雄蕊发育的细胞学进程与其相应的小穗外部形态进行分析,获得了该品种雌雄蕊发育的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孢子形成和配子体发育等各个时期与颖花稃片长度的对应关系。随着稃片长度的不断增加,其颜色逐渐由白色转为嫩绿色,稃片最终长度达6.4 mm时,雌蕊(胚囊)和雄蕊(花粉)发育成熟。同时还对中花11种子发育和颖果及稃片的形态学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胚胎和胚乳发育进程与颖果及稃片长度和形态的关联性。颖果和稃片的发育呈阶段性的变化,当胚囊授粉后9 d时,颖果和稃片均发育伸长至6.71、7.34 mm,达到最大值后颖果和稃片不再伸长,主要进行横向加宽发育,直至成熟。
2014, 33(03):12-18.
摘要:以2个超级稻品种培杂泰丰和玉香油占为材料,考察了不同机械精量穴直播密度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撒播(对照)相比,水稻在4种精量穴直播密度(1.48万株/667 m2、2.38万株/667 m2、2.22万株/667 m2、1.85万株/667 m2)下均表现出较高的有效穗数、群体颖花量和产量水平,不同穴直播密度对2个品种的千粒重的影响均不明显;其中培杂泰丰在4种精量穴直播密度下(P1~P4)分别增产69.07%、40.73%、34.34%和35.09%,玉香油占在4种精量穴直播密度下(Y1~Y4)分别增产109.97%、45.14%、84.86%和46.32%,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精量穴直播种植密度中,20 cm行距在2个品种间的表现一致,产量和收获指数均达到最高,说明适宜的行距可提高精量穴直播水稻的收获指数;培杂泰丰产量以25 cm行距为次高,(35+15) cm宽窄行和30 cm行距产量水平相当;玉香油占以(35+15) cm宽窄行和30 cm行距产量为次高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25 cm行距再次之。精量穴直播水稻地上部分个体生物产量以30 cm行距和(35+15) cm宽窄行为最高,而群体生物产量以20 cm行距为最高;增加行距可提高个体生物产量,在适宜行距基础上可形成较高的群体生物产量。精量穴直播水稻在4种精量穴直播密度下均表现出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但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差异因品种而异;适宜的行距可保证精量穴直播水稻具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量。因此,提高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仍是在保证一定群体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精量穴直播水稻每穗粒数,充分发挥精量穴直播成行成穴的优势,促进个体与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增加群体光合量,从而提高产量。
2014, 33(03):19-25.
摘要:将紫云英AsIB259基因编码的一个预测的非特异性转脂蛋白AsIB259 (nsLTP,non- 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在大肠杆菌表达菌株Rosetta 2(DE3)中进行了诱导表达,体外测定AsIB259蛋白的脂质结合动力学特征,检测它对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的结合能力,进一步考查AsIB259超表达对紫云英毛根结瘤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AsIB259具有转脂蛋白的典型特征,与16~22碳链长度脂肪酸的结合活性较强,对茉莉酸也表现出一定的结合活性;AsIB259超表达导致根瘤数量增加1.5倍且固氮酶活性降低,说明该基因在根瘤形成和固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国丽 , 张冰雪 , 乔光 , 刘涛 , 彭志军 , 王彬 , 蔡永强 , 文晓鹏
2014, 33(03):26-32.
摘要:以9种基因型火龙果组培苗为材料,探讨低温胁迫对组培苗冻害率、冻害指数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供试种质的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火龙果耐寒新种质。结果表明:-3 ℃低温处理48 h后,不同种质的冻害率与冻害指数差异较大,2个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耐寒性表现最好的是B7,冻害率为31.14%,冻害指数20.67,其次是B,冻害率为38.40%,寒害指数22.10,最差的是B2、B4和ZY;各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种质间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及POD活性与种质的耐寒力相关性不大,SOD、CAT活性和脯氨酸、丙二醛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种质的耐寒性呈极显著相关,可作为火龙果种质耐寒力鉴定的初选指标。耐寒顺序依次为:B7>B>紫红龙>红龙果>红宝石>红龙>B2>B4>ZY。
2014, 33(03):33-37.
摘要:为了促进我国城中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武汉东湖风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为案例,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城中湖环境相对封闭、用地权属关系复杂、景区生态保护落后、内部交通不畅、服务设施较差等旅游产业发展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城中湖风景区深度开发、生态维护、交通可达性、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打造慢生活等规划原则与功能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城中湖规划合理的景区范围、凸现水域区的功能与作用、景区详细规划与景点修造、水质环境监测与水资源保护开发提出建议。
2014, 33(03):38-41.
摘要:为提高柑橘品质,2011年在中国江西省南部地区各县柑橘主产区及赣南柑橘研究所试验基地,调查引起果面伤痕的蓟马种类,根据形态特征共鉴定了11种,主要种类有八节黄蓟马Thrips flavidulus(Bagnall)、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和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 分别占53.25%、18.46%、15.46%,其中为害幼果并引起柑橘果面伤痕的蓟马种类主要是八节黄蓟马。调查发现八节黄蓟马在土壤中越冬,在柑橘花期、幼果期蓟马数量达到顶峰,取食产卵为害花瓣、幼果部位,随着果实膨大,在果蒂周围形成银灰色疤痕。
吴碧球 , 黄所生 , 黄凤宽 , 陈燕 , 凌炎 , 龙丽萍
2014, 33(03):42-45.
摘要:为探讨淹水胁迫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在抗该生物型水稻品种取食量的影响,采用蜜露量测定法测定经不同淹水胁迫处理后,水稻植株上褐飞虱不同生物型雌成虫个体分泌的蜜露量。结果表明: 淹水胁迫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在抗该型品种上取食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以褐飞虱生物型Ⅱ雌成虫在ASD7上的取食量受淹水胁迫影响最大;褐飞虱生物型Ⅱ在IR36、IR42上的取食量及孟加拉型在IR56、RNR3070、OM997-6和ARC5833上的取食量受淹水胁迫影响较大;褐飞虱生物型Ⅱ在OM997-6上的取食量及褐飞虱2种生物型在RP1976-18-6-4-2和ARC5984上的取食量受淹水胁迫影响较小;褐飞虱生物型Ⅱ在桂引901及褐飞虱2种生物型在高抗品种RHT、Ptb33和570011上的取食量均不受淹水胁迫影响。
李云春 , 李小坤 , 鲁剑巍 , 徐维明 , 杨运清 , 鲁君明
2014, 33(03):46-51.
摘要:采用多点大田试验,研究施用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尿素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控释尿素处理减量25%氮时,与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相比,增产5.3%~7.8%,与普通尿素分期施用相比,增产2.6%~2.9%;稻谷产量与控释尿素施用量呈二次函数关系,控释尿素处理稻谷产量增加主要由于其显著提高实粒数。养分含量和吸收量结果显示,控释尿素处理水稻地上部氮含量和吸氮量均显著增加; 施用控释尿素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幅为17.1%~34.1%。当目标产量为8.35~8.41 t/hm2时,控释尿素的适宜施用量为氮102~128 kg/hm2。
俞雪钧 , 谷云云 , 冯睿 , 葛晓鸣 , 陈孟裕 , 倪梅林 , 胡霞林 , 钟莺莺
2014, 33(03):52-59.
摘要:建立了同时检测海产品中4种烷基酚包括4-壬基酚(4-NP)、4-辛基酚(4-OP)、4-n-壬基酚(4-n-NP)、4-t-辛基酚(4-t-OP)及双酚A(BPA)2类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样品经过乙腈超声提取和PSA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信噪比S/N=3)及定量限(信噪比S/N=10)分别为0.07~0.30 μg/kg和0.2~1.0 μg/kg,4种烷基酚及双酚A在0.5~30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1 8~0.999 9,在5~100 μg/kg范围内回收率试验通过空白样品加标来实现,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0%~127%(n=6),相对标准偏差为2.2%~39.9%,该方法可满足进出口海产品中多种烷基酚及双酚A残留的检测需要。
杜娜 , 顾泽茂 , 袁军法 , 林蠡 , 翟艳花 , 刘学芹 , 罗宇良
2014, 33(03):65-71.
摘要:根据GenBank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气溶素(aerolysin,Aer)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以来自湖北的鱼源A.hydrophila分离株为模板扩增出aer基因的ORF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A.hydrophila的aer基因的系统进化树中国内菌株聚为一支,国外菌株聚为一支。通过pET-32a(+)载体构建Ah15株aer基因的表达载体pET32a-15,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 pLysS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显示与预期大小约72.2 ku相吻合的融合蛋白带,且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浓缩后的包涵体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重组蛋白的抗血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兔抗血清可以识别A.hydrophila的重组毒素,说明该基因的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A.hydrophila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的候选基因。
郗明君 , 刘立春 , 张 涓 , 汤孝成 , 刘小玲 , 林蠡
2014, 33(03):72-77.
摘要:采用51% 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团头鲂头肾吞噬细胞,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所分离细胞的显微、超微结构及吞噬作用;以二氢罗丹明(DHR123)为荧光探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在佛波豆蔻酸乙酯(PMA)刺激下产生的呼吸爆发活动;光镜下观察壳聚糖对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细胞具有吞噬细胞(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学及功能特征;3种壳聚糖组(100 μg/mL)均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呼吸爆发功能,在发荧光细胞比例及细胞发荧光强度上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水溶性壳聚糖组的发荧光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而在细胞发荧光强度上,普通壳聚糖作用相对较高;同时壳寡糖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杜金梁 , 刘英娟 , 曹丽萍 , 贾睿 , 王加豪 , 殷国俊
2014, 33(03):78-83.
摘要: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原代建鲤肝细胞并进行培养,用四氯化碳(CCl4)构建建鲤肝细胞损伤模型,以3种不同浓度的猪苓多糖进行干预,检测肝细胞培养液中丙氨酸转氨酶(GPT)、天冬氨酸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肝细胞存活率;收集肝细胞进行RNA提取,并用RT-PCR法测定CYP3A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以前处理组中质量浓度为0.8 mg/mL的猪苓多糖效果最好,与CCl4组相比,显著降低了GOT、GPT、MDA在肝细胞中的释放;极显著降低了LDH在肝细胞中的释放;显著升高了肝细胞中SOD活性值;显著提高了肝细胞的存活率;显著诱导了CYP3A mRNA的表达。这说明猪苓多糖能有效抑制CCl4所造成的建鲤肝细胞损伤。
2014, 33(03):84-89.
摘要:根据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EST-SNP库中预测的柠檬酸合酶基因的1个Contig序列,设计引物扩增该基因的部分序列,然后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筛选SNP突变点。测序的序列经比对后,共筛选到2个在内含子10上的SNP突变点:A-386G和C-499G。随机选择同批繁殖和同塘混养的144尾草鱼对2个SNP位点用Snapshot方法进行检测和分型,并统计基因型频率。A-386G位点的AA基因型占47.10%,AG基因型占38.41%、GG基因型占14.49%;C-499G位点的CC基因型占31.85%,CG基因型占46.67%,GG基因型占21.48%,均属于中度多态位点。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2个SNP位点与草鱼6个生长性状(体质量、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386G和C-499G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在这6个生长性状均值有差异,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将这2个SNP不同基因型两两组合,一共组成7种双倍型(去掉频率小于3%的组合D2和D5),GLM相关分析表明5种双倍型在5个生长性状(体质量、体长、体高、尾柄长和尾柄高)上均存在差异,其中在头长上存在显著差异,D6双倍型(A-386G/AG和C-499G/GG)在6个生长性状上均值均最大,属于生长优势双倍型。本研究显示,筛选到的柠檬酸合酶基因上的2个SNP位点具有用于草鱼生长性状的分子辅助育种的潜力。
王常安 , 徐奇友 , 唐玲 , 李晋南 , 王连生 , 赵志刚 , 罗亮 , 徐伟
2014, 33(03):90-96.
摘要:设计7个蛋白质水平饲料(30.24%,33.22%,36.23%,39.33%,42.15%,45.33%和48.12%),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幼鱼的饲料蛋白质需要量进行研究。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初质量为(11.07±2.42) g的试验鱼放入水族箱(220 L)中,循环水饲养(流速 2 L/min),饲养周期56 d。结果显示,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从30.24%增加到42.15%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蛋白质水平在42.15%~48.12%时,各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差异不显著。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蛋白质效率逐渐降低。低蛋白质水平处理组(30.24%、33.22%、39.33%、42.15%)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48.12%处理组。蛋白质水平为42.15%时,饲料系数、全鱼水分达最小值,粗蛋白水平达最大值;血清胆固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8.12%时最低,显著低于饲料蛋白质水平30.24%~39.33%处理组;血清甘油三酯在饲料蛋白质水平39.33%~48.12%处理组显著低于蛋白质水平30.24%~33.22%处理组。各试验组成活率、粗脂肪、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差异不显著。以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为自变量(x),分别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为因变量(y)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得出增重率在最大值时,蛋白质的添加水平为43.09%,饲料系数为最小值时,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4.15%。
2014, 33(03):97-102.
摘要:以鲢(Hypohthalmichthyx titrix)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研究冷藏和加热对鲢肌肉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鲜鲢肌肉中总共检测到2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5种醇、7种醛、3种酮和11种碳氢类化合物,1-辛烯-3-醇和乙醛分别为主要的醇类和醛类风味活性物质。鱼肉在5℃冷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逐渐减少。新鲜鱼肉在100℃加热30 min后,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明显增加,共检测到5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包括15种醇、19种醛、9种酮、13种碳氢类化合物、1种酸和1种杂环类化合物。鱼肉冷藏不同时间后再加热,挥发性物质含量在冷藏3 d内较缓慢下降,在第5天急剧下降。
2014, 33(03):103-108.
摘要: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在排种轴转速15 r/min、负压-1 500 Pa工况下,对正压50~600 Pa范围内观察油菜的投种轨迹,并依据目标追踪技术方法提取连续帧图像中油菜籽的坐标位置并获得其运动轨迹曲线; 统计分析油菜籽投种轨迹的分布特征,利用高斯函数模型对曲线拟合得到其分布规律,并构建正压与油菜籽投种距离的关系模型; 根据油菜籽轨迹曲线获得其投种阶段瞬时速度曲线,明确了油菜籽的运动状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工况下的油菜籽轨迹曲线均服从正态分布规律,且正压大小与油菜籽投种距离为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88; 当排种器正压范围为100~250 Pa时,其投种轨迹变异系数最小。
2014, 33(03):109-114.
摘要:针对2BFQ系列油麦精量联合直播机上的气力式排种器只适用于油菜播种,小麦播种仍采用传统机械槽轮式排种以及排种器单体利用率低、单行排种器占用空间大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油麦气力式一器双行兼用型排种器。介绍了该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结构,分析了排种性能指标与排种盘转速、正负气压值及种床带速度等因素的关系。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排种器能实现油菜和小麦兼用双行排种的功能,且排种盘转速和吸种区负压是影响排种性能的主要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排种盘转速为15 r/min、 负压-1 400 Pa、 正压400 Pa时,油菜排种双行平均合格指数达89.99%,平均漏播指数为4.44%,双行合格指数一致性变异系数为0.30%,能满足油菜单粒精密播种技术要求; 当排种盘转速为12 r/min、负压-3 400 Pa时,小麦排种双行平均合格指数为74.58%,单行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3.61%,双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0.45%,能满足小麦精量播种技术要求。
卢元爽 , 张国忠 , 周勇 , 汲文峰 , 李兆东 , 李怡
2014, 33(03):115-121.
摘要:采用相似法研究双螺旋旋耕埋草刀辊对土壤的切削特性,根据相似原理设计并制作了与原型刀辊比例为1∶2的旋耕埋草模型刀辊。为检验模型刀辊横刀螺旋线是否存在制造误差,基于逆向工程技术,以模型刀辊的横刀组为对象开展了三维形状的重构研究。以端面横刀侧平面为基准平面,利用FD-Y685型三坐标测量机对螺旋横刀组进行了扫描,利用CATIA V5软件对所获取的云图进行了导入和过滤处理,借助MATLAB软件以过滤后的云图测量数据为依据对横刀刃口螺旋线进行反求。结果表明:横刀刃口螺旋线上各测量点与对应理论反求点之间距离最大值为6.016 mm、 最小值为0.624 mm、 平均值为3.243 mm; 各测量点与对应反求点间最大伸长率5.2%, 最小伸长率0.6%, 平均伸长率3.6%; 三维逆向重构作为一种测量技术可用于农业装备形状的精确测量、反求与重构。
2014, 33(03):122-127.
摘要:以1GMC-70型船式旋耕埋草机立刀为研究对象,分析立刀设计功能,建立立刀刃口函数曲线,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立刀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立刀当前的结构参数不能很好地与其设计功能相匹配,立刀对螺旋横刀切土节距的增加量小于螺旋横刀切土节距的1/3,立刀自身的秸秆切断效应以及辅助螺旋横刀处理秸秆等效应都比较弱; 立刀对未耕土壤有破茬作用,但破茬深度约为垡片最大厚度的1/3,破茬效应较小; 立刀对刀辊后方已耕土壤几乎没有碎土效应; 立刀没有将垡条切断,它只切割了垡条横截面积的40%左右; 立刀的4-3-4-3-4焊接排布方式没有增加自身作业机会。田间作业试验表明,旋耕埋草机是否设置立刀对作业效果没有区别,故在当前结构参数下立刀没有实现其设计功能,建议重新设计立刀。
2014, 33(03):128-132.
摘要:为提高核桃机械化破壳效果,通过机械法破碎温185核桃的核桃壳,采用环境扫描显微镜(SEM)对裂纹断面进行观察,并根据材料脆性断裂原理对核桃脆裂断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核桃壳体细胞断裂形貌的差异可以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细胞尺寸小、密度大,内层细胞尺寸大、密度小,且外层区域的厚度是内层区域厚度的2倍左右; 核桃壳不同部位的断面组织形态相似,存在天然的壳沟刻纹、缝隙、杂质、孔洞等裂纹形核特征,这些特征是导致核桃壳体受载荷后裂纹萌生的原因; 对核桃的端部和横向腹部施加冲击载荷作用,可以增强核桃破壳局部破碎率,在核桃破壳时容易实现壳仁分离。
2014, 33(03):138-144.
摘要:团头鲂作为中国特有的优良草食性鱼类,现已成为主要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然而多年来的人工繁殖、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团头鲂种质资源出现混杂并受到衰退的威胁,开展团头鲂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总结了团头鲂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群体遗传学和基因组等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的成果,并简要概括了杂交育种、选择育种、雌核发育等方法在团头鲂遗传改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期为团头鲂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电话: 027-87287437,027-87287364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hnlkxb@mail.hzau.edu.cn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