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33卷第0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微生物学
    • 变铅青链霉菌高效异源表达宿主SBT5的构建

      2014, 33(01):1-6. DOI: 1000-2421(2014)01-0001-06

      摘要 (1577) HTML (0) PDF 2.87 M (3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变铅青链霉菌TK24为出发菌株,依次敲除钙依赖抗生素(CDA)、放线紫红素(ACT)和十一烷基灵菌红素(RED)这3个内源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同时在钙依赖抗生素基因簇原位整合了来自棒状链霉菌的全局性调控基因afsRScla,构建得到变铅青链霉菌菌株SBT5。将来自天蓝色链霉菌的放线紫红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导入SBT5中,接合子产生大量蓝色的放线紫红素,而出发菌株TK24只产微量蓝色抗生素;SBT5接合子的ACT产量也显著高于导入了额外act基因簇拷贝的出发菌株接合子。SBT5菌株次级代谢背景清晰,不产色素类抗生素和抗细菌抗生素,可作为高效宿主用于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的异源表达和筛选。

    • 利用细胞壁锚定蛋白MbA构建新型苏云金芽胞杆菌表面展示系统

      2014, 33(01):7-11. DOI: 1000-2421(2014)01-0007-05

      摘要 (1609) HTML (0) PDF 2.89 M (2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野生型菌株YBT-9602基因组中通过PCR扩增到编码一种具有细胞壁锚定活性的芽胞皮层水解酶的编码基因mbA。序列测定和编码产物结构域预测分析显示,mbA编码产物在结构上由1个具有肽聚糖结合性能的N-末端结构域和1个具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的C-末端结构域组成,具有作为细胞表面展示系统的运载蛋白的潜力。通过体外构建mbA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融合基因(mbA-gfp)并导入苏云金芽胞杆菌受体菌中进行表达,经对重组菌全细胞免疫荧光显微镜观测、蛋白酶pronase消化试验和SDS处理,证实GFP被成功展示于受体菌细胞表面;经流式细胞仪测定,以细菌β-1,3-1,4-葡聚糖酶为靶蛋白的表面展示系统有42.97%的重组菌细胞可展示融合酶,重组菌具有13.5 U/mL的全细胞酶活性。结果表明,MbA作为一种细胞壁锚定蛋白可用于构建新的苏云金芽胞杆菌细胞表面展示系统。

    • >园艺.林学
    • 基于SSR标记的梨栽培品种分子身份证的构建

      2014, 33(01):12-17. DOI: 1000-2421(2014)01-0012-06

      摘要 (2034) HTML (0) PDF 944.55 K (57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个梨栽培品种为例,利用SSR标记构建梨分子身份证体系。从分布在梨17个连锁群的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分别位于17条染色体的17对多态性引物对20个梨栽培品种进行扩增,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36个,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在5~11之间,平均8个;共检测到基因型203个,每个引物检测到的基因型在7~17之间,平均为12个,表明所选引物具有较高的鉴别力。多态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幅为0.614~0.848,平均为0.733。38个双引物组合可区分全部供试品种。根据引物对不同品种扩增条带大小进行编码,然后将每个品种17个SSR位点的赋值依次组合,建立了20个梨栽培品种的分子身份证。

    • 沙田柚实生苗染色体的荧光显带分析

      2014, 33(01):18-23. DOI: 1000-2421(2014)01-0018-06

      摘要 (1396) HTML (0) PDF 3.97 M (3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CMA( chromomycin A3,CMA)和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 双荧光染色方法,分析了沙田柚实生苗根尖染色体的荧光带型和核型结构。结果表明:沙田柚实生苗染色体存在6种不同类型的CMA荧光带型,即染色体臂两端及近着丝粒部位均有荧光带(A型)、染色体臂一端及近着丝粒部位共有2处荧光带(B型)、染色体臂两端有荧光带(C型)、仅染色体臂一端有荧光带(D型)、染色体臂一端有较弱荧光带(E型)及染色体上无荧光带(F型)。大部分实生苗染色体的CMA带型公式是2n=18=3A+1B+2C+4D+8F,其他实生苗的染色体组成是2n=18=3A+1B+2C+4D+4E+4F、3A+1B+2C+4D+8E、2n=18=2A+2B+2C+4D+8F和2n=18=2A+2B+2C+4D+4E+4F。染色体的DAPI带型与CMA带型有相反带纹,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带。同时观察到体细胞染色体联会现象和2~4个染色体脆性位点。

    • 青花菜花球质量与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的配合力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2014, 33(01):24-28. DOI: 1000-2421(2014)01-0024-05

      摘要 (1477) HTML (0) PDF 955.73 K (2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按照Griffing(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6个青花菜自交系育种材料的花球质量和花球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进行配合力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花菜的花球质量和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其中花球质量的特殊配合力大于一般配合力,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控制,而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特殊配合力小于一般配合力,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青花菜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狭义遗传力大于花球质量,花球质量与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这2个性状的选择可独立进行,从而实现同一组合或品种兼备这2个优质性状。在6个自交系中,P3和P2是高产育种的理想亲本;而P1和P4是提高后代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的理想亲本。P4×P6和P2×P4是综合性状较好的杂交组合,其中P2×P4也是配制高含量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优良组合。

    • 玫瑰叶片直接再生及其影响因素

      2014, 33(01):29-34. DOI: 1000-2421(2014)01-0029-06

      摘要 (1933) HTML (0) PDF 4.48 M (3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唐白’ 、‘紫枝’ 、‘唐红’和‘朱龙游空’4个玫瑰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的外植体、暗培养时间和激素组合对玫瑰不定芽直接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玫瑰品种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黑暗培养10~15 d转入光照培养15~20 d,而后转入含有0.5 mg/L BA 和0.01 mg/L NAA的MS培养基光下培养,再生效果最好;不同外植体间存在显著差异,未展开小叶的再生能力最好;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唐白’在添加1.0 mg/L TDZ、0.05 mg/L NAA的1/2MS培养基中再生率最高,达到70.6%;‘紫枝’和‘唐红’ 在添加1.5 mg/L TDZ、0.05 mg/L NAA的1/2MS培养基中再生率最高,分别为47.9%和36.5%;‘朱龙游空’在添加1.0 mg/L BA、0.3 mg/L TDZ和0.05 mg/L NAA的1/2MS培养基中再生率最高,达到60%。黑暗培养对不定芽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利于不定芽再生,‘唐白’、‘紫枝’和‘朱龙游空’的最佳暗培养时间为10 d,而‘唐红’的最佳暗培养时间为15 d。另外,4个玫瑰品种在添加有IBA 0.5 mg/L的1/2MS培养基上生根率最高。

    • 2种光周期条件下‘日光’翠菊的生长发育特性

      2014, 33(01):35-38. DOI: 1000-2421(2014)01-0035-04

      摘要 (1420) HTML (0) PDF 967.17 K (3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切花‘日光’翠菊分别培养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观测其株高、株幅、分枝数、真叶数及始花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短日照相比,长日照下‘日光’的真叶数没有明显差异,表现为植株较高、株幅较小、分枝较少,适合切花栽培;‘日光’的开花在短日照下得到促进,为量性短日照植物。建议在‘日光’翠菊植株生长前期提供长日照条件,以获得较高的适于切花的株型;而后转为短日照条件,以加速开花。

    • >植物保护
    • 侵染葱鳞葡萄孢的一种新型dsRNA病毒

      2014, 33(01):39-46. DOI: 1000-2421(2014)01-0039-08

      摘要 (1323) HTML (0) PDF 5.26 M (3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定了葱鳞葡萄孢(Botrytis squamosa)菌株LeekBc-10和GarlicBc-2的菌丝生长速度、致病力和菌株LeekBc-10中一种dsRNA病毒的cDNA序列及其推定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并对该病毒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arlicBc-2菌丝生长较快、致病力较强,菌株LeekBc-10菌丝生长较慢、致病力较弱。菌株LeekBc-10菌丝中有2条dsRNA片段(dsRNA-1和dsRNA-2),序列测定表明:dsRNA-1和dsRNA-2核苷酸序列与相对应Botrytis porri RNA virus 1(BpRV1)中2条dsRNA片段的相似性分别为91.7%和97.7%,故可判断菌株LeekBc-10中的dsRNA是一种真菌病毒,暂时命名为Botrytis squamosa RNA virus 1(BsRV1)。BsRV1中dsRNA-1和dsRNA-2分别含有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ORF),即ORF Ⅰ和ORF Ⅱ,各自编码长度为1 901和1 788个氨基酸的假定蛋白,且分别与BpRV1中的对应假定蛋白的相似度为97.1%和98.7%。对BsRV1 ORF I编码的假定蛋白的分析表明:该蛋白含有RdRp_4(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超家族蛋白的保守结构域。BsRV1的RdRp与Totiviridae、Chrysoviridae和 Megabirnaviridae等科病毒的RdRp同源性为19%~23%,且具有上述病毒RdRp的8个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sRV1与BpRV1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分支,属于同一种病毒,且不能归到任何已有的病毒科中,因而可能代表一个新的病毒科。

    •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酚氧化酶活性及血淋巴黑化的影响

      2014, 33(01):47-50. DOI: 1000-2421(2014)01-0047-04

      摘要 (1369) HTML (0) PDF 958.13 K (3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为免疫刺激因子,观察SlNPV对斜纹夜蛾幼虫酚氧化酶活性及其血淋巴黑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感毒后,其血淋巴黑化率在感毒1 d后开始逐渐下降,随着感毒时间推移和幼虫日龄增大,病毒抑制其黑化作用增强; 在感毒后连续5 d观察时间内,感毒幼虫血淋巴黑化率始终低于健康幼虫,且在感毒4~5 d后达到显著水平; 感毒幼虫体内及其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后前3 d都是逐渐上升而后逐渐下降; 感毒幼虫体内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后前3 d高于健康幼虫,在感毒4 d后开始低于健康幼虫,且在感毒2、3、5 d后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健康幼虫相比,感毒幼虫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2 d后开始明显增强,但感毒5 d后急剧下降。

    • 木麻黄小枝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2014, 33(01):51-55. DOI: 1000-2421(2014)01-0051-05

      摘要 (1261) HTML (0) PDF 1008.14 K (3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采用Trizol法、CTAB法、异硫氰酸胍法、SDS法和Omega试剂盒法从短枝木麻黄小枝中提取总RNA。结果表明: 用Trizol法和异硫氰酸胍法没有提取到木麻黄总RNA; 用CTAB法提取的RNA发生了降解; 只有SDS法和Omega试剂盒法成功提取到木麻黄小枝RNA,但质量均没有达到试验要求。对提取效果相对较好的SDS法进行改进,主要是加入去除次生代谢物质的步骤。经检测,改进后的SDS法提取的木麻黄小枝总RNA纯度高、完整性好,能够满足RT-PCR分析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 >资源与环境
    • 基于土壤养分-景观关系的土壤采样布局合理性研究

      2014, 33(01):56-61. DOI: 1000-2421(2014)01-0056-06

      摘要 (1392) HTML (0) PDF 1.60 M (3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研究区域8个地形因子和5个土壤常规养分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分级统计技术将地形因子分为5个级别,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分区上的样点,并对不同采样布局下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间的Pearson系数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样方案下,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间的Pearson系数相似性程度在99%以上,说明研究区内存在固定的关系模式。4种采样方案中,含有3 661个采样点的方案C获取的关系模式与典型关系模式特征最接近,因此,利用方案C采样能够准确高效地获取土壤信息。

    • 三峡库区橘园不同豆科绿肥的生长及养分积累比较

      2014, 33(01):63-66. DOI: 1000-2421(2014)01-0062-05

      摘要 (1364) HTML (0) PDF 951.79 K (29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5种豆科绿肥在三峡库区橘园的生长及养分积累状况。结果表明,除白三叶为多年生绿肥外,毛叶苕子生育期最长,其次为箭筈豌豆和光叶苕子,比紫云英长23~38 d。光叶苕子、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冬前生长较快,覆盖度较高,紫云英和白三叶冬后生长较快。盛花期光叶苕子鲜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最高,其次为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再次为紫云英,白三叶最小。5种绿肥均适宜三峡库区秭归橘园生长,正常完成全部生育过程,相对而言,光叶苕子长势较好,各养分积累量较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 >水产养殖
    • 嗜水气单胞菌和大肠杆菌LPS对草鱼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4, 33(01):67-72. DOI: 1000-2421(2014)01-0067-06

      摘要 (1490) HTML (0) PDF 1.05 M (3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嗜水气单胞菌粗脂多糖(C-LPS)和大肠杆菌脂多糖(E-LPS)分别经腹腔注射草鱼(剂量为4 mg/kg),以注射PBS为对照。48 h后,分别提取各组草鱼的头肾、脾脏、肾脏、肝脏和肠组织中的总RNA,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TNF-α、IL-1β、IL-10和TLR4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头肾中,TNF-α和 IL-1β的表达量在E-LPS组显著升高,而IL-10的表达显著下降;C-LPS组TNF-α和IL-10的表达量显著性升高;TLR4在两试验组均有显著性降低。脾脏中,TNF-α、IL-1β和IL-10在E-LPS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IL-1β和IL-10的表达在C-LPS组有显著性升高;TLR4在两试验组有显著性降低。肾脏中,TNF-α表达在E-LPS组有显著性升高;IL-1β和IL-10在C-LPS组有显著性升高;TLR4在两试验组中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肝脏中,TNF-α、IL-10和TLR4在两试验组均有显著性升高;IL-1β的表达在E-LP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LPS组。肠组织中,TNF-α和IL-10在两试验组有显著性降低和升高;IL-1β 和TLR4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嗜水气单胞菌C-LPS和大肠杆菌LPS均可引起草鱼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对于机体免疫反应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LPS对TLR4基因并没有引起显著的上调作用,这与哺乳类动物的研究结果不同。

    • 黄鳝WT1基因序列分析及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2014, 33(01):73-79. DOI: 1000-2421(2014)01-0073-07

      摘要 (1634) HTML (0) PDF 1.87 M (3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RT-PCR法从黄鳝(Monopterus albus)性腺mRNA中克隆获得了WT1基因,根据其氨基酸序列有无KTS区将黄鳝WT1基因分为2种类型:WT1(-KTS)为1 236 bp,WT1(+KTS)为1 245 bp。与NCBI/GenBank上其他物种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它们与斜带石斑鱼的WT1a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3.2%和93.0%,并且它们均在羧基端具有相似性很高的锌指结构区域。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黄鳝WT1基因与斜带石斑鱼WT1a聚类为一支。WT1基因在黄鳝性腺、肾、肠、脾和心脏组织中都有表达,且该基因在黄鳝雌性、间性和雄性性腺中的表达量在各时期都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

    • 厚颌鲂核型分析与DNA含量的测定

      2014, 33(01):80-84. DOI: 1000-2421(2014)01-0080-05

      摘要 (1577) HTML (0) PDF 1.47 M (2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了厚颌鲂的染色体核型并对其DNA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和空气干燥制片法,经Giemsa 染色,对厚颌鲂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2n = 4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4 m+20 sm+4 st,臂数NF=92,具有1对特大染色体,未发现性染色体。以厚颌鲂外周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为标准(2.30 pg),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厚颌鲂二倍体细胞的DNA含量,厚颌鲂DNA含量为鸡血的1.23倍,绝对含量为2.82 pg。

    • 金鱼头瘤形成相关基因差减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2014, 33(01):85-91. DOI: 1000-2421(2014)01-0085-07

      摘要 (1405) HTML (0) PDF 2.21 M (3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差减抑制杂交技术(SSH)以1龄红狮头金鱼(Carassius auratus)的头瘤组织为检测子(Tester),40日龄红狮头金鱼幼鱼的头顶上皮组织为驱动子(Driver),构建金鱼头瘤相关基因的差减cDNA文库。以鲫管家基因α-tubilin为参照检测差减效率,结果表明该文库差减效率达210倍,效率较高。随机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接头特异引物的PCR检测,结果表明插入片段均在0.1~2.0 kb之间。利用斑点杂交对PCR检测结果为单一条带的阳性克隆进行筛选并测序,获得高差异性的有效序列93条。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文库序列进行比对、分类和注释,发现若干结缔形成基因和原癌/抑癌基因等与金鱼头瘤形成相关的功能基因,表明cDNA文库构建成功。

    • 水温对鲢早期发育的影响

      2014, 33(01):92-96. DOI: 1000-2421(2014)01-0092-05

      摘要 (1389) HTML (0) PDF 1.29 M (2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设置温度梯度,对不同水温条件下(17、20、23、26和29℃)鲢胚胎发育的速度、孵化率、存活率和出苗率进行研究,并探讨水温变化与仔鱼生长及畸形率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水温升高,鲢受精卵的孵化时间明显缩短,发育速度加快。水温变化对孵化率、存活率和出苗率有着显著的影响,17和20℃处理组的存活率和出苗率均显著低于23℃处理组(P<0.05)。但26和29℃处理组的存活率和出苗率与23℃处理组没有显著的差异。试验结束时,最低水温组仔鱼全长显著小于23℃处理组(P<0.01),而与其他3个水温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各水温组均出现畸形的仔鱼,畸形率与孵化水温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综合分析可知:鲢早期发育的最适水温为23~26℃,水温从23℃急剧升高3~6℃不会对人工繁殖生产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水温从23℃急剧下降3~6℃会对人工繁殖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 空间结构对鳡幼鱼驯食及生长的影响

      2014, 33(01):97-102. DOI: 1000-2421(2014)01-0097-06

      摘要 (1381) HTML (0) PDF 993.94 K (27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试验设5组,对鳡进行驯食的驯食空间分别为0.5 m×0.5 m×0.6 m(S1组)、1.0 m×1.0 m×0.6 m(S2组)、1.5 m×1.5 m×0.6 m(S3组)、2.0 m×2.0 m×0.6 m(S4组)、3.0 m×3.0 m×0.6 m(S5组),每组3个平行。随机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64±0.05 g鳡幼鱼转入各网箱中,初始放养密度为每m3 500尾,试验共28 d。结果显示:驯食成功率(WSR)随着驯食空间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S2组最高,S3组其次,S1组最低;累积死亡率(MR)(30~57日龄(days after hatching,DAH))以S5组最高(P<0.05),S3组最低;总残食率(CR)(30~57 DAH)随着驯食空间的增大而升高;S1组SGR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S2、S3组体质量变异系数(CV)显著低于S1、S4、S5组(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驯食成功率、驯食效率和操作强度,鳡最佳驯食空间为1.5 m×1.5 m×0.6 m。

    • >食品与农业工程
    • 鲢鱼头汤烹制工艺优化及烹饪模式对汤品质的影响

      2014, 33(01):103-111. DOI: 1000-2421(2014)01-0103-09

      摘要 (1350) HTML (0) PDF 1.57 M (3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4段加热法烹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头汤,研究加热电压、沸腾时间、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对鱼头汤营养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电炖锅烹制鱼头汤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比较不同烹饪模式对鱼头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电压、沸腾时间、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均对鱼头汤的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有显著影响。经正交试验得到的电炖锅熬制的鱼头汤最适宜烹制条件为:加热电压180 V、沸腾时间20 min、保温温度75 ℃、保温时间60 min。采用该烹制工艺制作的鱼头汤的营养成分及感官评分显著高于电饭煲烹制的鱼头汤,电子舌及电子鼻检测表明两者滋味及气味相似。采用SPME-GC-MS分析发现,电炖锅熬制的鱼头汤比智能电饭煲熬制的鱼头汤的风味更丰富,分别检测出69种和56种挥发性风味成分。

    • 拼配型枇杷花茶袋泡茶的加工及冲泡条件研究

      2014, 33(01):112-115. DOI: 1000-2421(2014)01-0112-04

      摘要 (1787) HTML (0) PDF 909.54 K (3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拼配型枇杷花茶袋泡茶的加工工艺及冲泡条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杀青和干燥工艺对新鲜枇杷花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审评结果影响较大,新鲜枇杷花不需要杀青,直接经热风或远红外线40℃干燥,粉碎,过孔径0.425~1.180 mm筛后,与大宗炒青绿茶按质量比5∶12拼配、装袋,所得袋泡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均优于原枇杷花与茶叶;该袋泡茶最佳冲泡条件为用90~100℃的水冲泡2 min后饮用,冲泡2次。

    • 粒状食品红外线源辐射瞬态熟化温度场的仿真

      2014, 33(01):116-121. DOI: 1000-2421(2014)01-0116-06

      摘要 (1370) HTML (0) PDF 2.20 M (2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粒状食品红外线源辐射瞬态熟化温度场连续加工测控较难、品质恶变等问题,构建了粒状食品红外线源辐射瞬态熟化温升模型,分析其辐照强度的空间变化,并应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不同粒径食品变距瞬态熟化温度场形成特性。结果表明:粒状食品红外线源辐射瞬态熟化温度场形成与辐照强度、粒径尺寸、受辐射距离等因素相关,粒状食品表面热损速率与内能变化速率间满足能量平衡瞬态响应; 沿红外线源辐照方向,物料内部瞬态熟化温度呈递减分布; 4 mm粒径荔枝果肉加工食品受50 mm距离辐射,其熟化温度高且均匀。

    • 基于DSC的水稻秸秆比热容分析与曲线拟合

      2014, 33(01):122-126. DOI: 1000-2421(2014)01-0122-05

      摘要 (1542) HTML (0) PDF 1.72 M (4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水稻秸秆的比热容特性并建立比热容预测模型,以74个水稻秸秆样本为试材,利用DSC200F3型差式量热扫描仪,采用参比法测定样本比热容,用MATLAB对样本的DSC曲线分别进行高斯函数(Gaussian)、多项式函数(Polynomial)和有理数函数(Rationd)拟合,建立水稻秸秆比热容拟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30~200℃温度范围内,水稻秸秆比热容为0.788 6~6.589 5 J/(mg·K); 温度对水稻秸秆比热容有很大影响,同时受地域、品种和生长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水稻秸秆DSC曲线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曲线的形状相似,均近似正态分布曲线,并有明显的“拖尾”现象; 水稻秸秆比热容曲线可采用高斯函数进行描述,其比热容测试值与拟合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98 6,和方差为0.648 1,标准差0.045 4。

    • 间接加热炭化工艺对生物质炭化效果的影响

      2014, 33(01):127-130. DOI: 1000-2421(2014)01-0127-04

      摘要 (1358) HTML (0) PDF 923.48 K (2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生物质炭化炉的炭化效率,采用间接加热炭化方式对粉碎后的废弃树枝进行炭化,研究一次进风量、炭化温度、炭化时间等因子对炭化效果的影响, 优化炭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 控制炉内炭化温度约500℃、 炭化时间保持12 h左右、一次进风量为5 000 mm2、 烟囱高度为2 m时,炭化收成率、碳素率和炭化物性能都维持在较高水平。

    • 基于改进小波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2014, 33(01):131-136. DOI: 1000-2421(2014)01-0131-06

      摘要 (1284) HTML (0) PDF 1.07 M (2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轴承故障产生的机理和常用故障特征参数的分析与提取方法,针对滚动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和表面振动信号的非平稳特性,采用小波分析法,并对小波分析中容易产生频率混淆而进行改进小波包快速算法。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小波分析能减少频率混淆现象,克服传统小波包快速算法中高低频重迭难以分辨的问题,并利用小波频带分析技术对故障信号中含有的噪声信号进行分离。结合小波和神经网络的优势建立改进小波神经网络的结构模型,研究小波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解决传统BP算法收敛速度慢和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从学习率和连接权值两个方面对算法进行改进。以N205型滚动轴承在试验台上所测取的试验数据进行网络训练,用振动信号为网络输入向量给出训练结果。仿真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小波神经网络能够对滚动轴承故障进行分类,且其收敛速度明显快于相同条件下的小波神经网络和改进的BP网络,可有效实现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

    • >研究简报
    • 湖北省大田小麦品质性状分析

      2014, 33(01):137-140. DOI: 1000-2421(2014)01-0137-04

      摘要 (1155) HTML (0) PDF 892.24 K (25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