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32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环境微生物专题 主持人:王革娇
    • 硒是双刃剑?——谈微生物中的硒代谢

      2013, 32(5):1-8. DOI: 1000-2421(2013)05-0001-08

      摘要 (1981) HTML (0) PDF 1.08 M (50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硒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Ⅵ主族,是一种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第21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硒代甲硫氨酸和含硒酶的必需组分。硒在人体免疫系统、抗癌、抗氧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缺硒会导致40种以上的疾病。硒以Se(-Ⅱ)、Se(0)、Se(+Ⅳ)和Se(+Ⅵ) 4种价态存在,所有价态间的转化都有微生物的参与。本文主要综述最近几年国内外微生物代谢硒的研究进展,包括硒对生命体的重要作用与机制,硒的化学性质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硒的氧化、还原和甲基化等多样的代谢硒的微生物类群,微生物代谢硒的分子机制;并探讨了微生物代谢硒在未来的关注点和实际应用。阐明微生物代谢硒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多样性、植物富硒、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锰氧化菌及其生物锰氧化物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3, 32(5):9-14. DOI: 1000-2421(2013)05-0009-06

      摘要 (1998) HTML (0) PDF 1.03 M (3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污染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锰氧化菌能修复环境中的Mn(Ⅱ)污染及生产锰氧化物(简称生物锰氧化物);生物锰氧化物较化学合成氧化锰矿物结晶弱,粒径小,Mn价态高,结构中八面体空穴多,比表面积大,具有比化学合成锰氧化物更强的吸附、氧化和光还原溶解特性;生物锰氧化物能吸附Cu(Ⅱ)、Zn(Ⅱ)、Pb(Ⅱ)、Co(Ⅲ)、Cd(Ⅱ)、Hg(Ⅱ) 等多种重金属,氧化Co(Ⅱ)、 As(Ⅲ)、Cr(Ⅲ)、 U(Ⅳ)、 Ce(Ⅲ)等低价重金属离子,降解乙炔基雌二醇等有机污染物,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境材料。

    • 微生物对锑的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2013, 32(5):15-19. DOI: 1000-2421(2013)05-0015-05

      摘要 (1479) HTML (0) PDF 937.57 K (4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锑(Sb)是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剧毒重金属,随着工业生产的日趋发展,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水体及农产品受到严重的锑污染。作为环境污染物,锑中毒会导致人类心肌衰竭,肝坏死等疾病。自然界中的某些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却可以在极高锑浓度下生长,甚至可以利用这种元素作为能源物质,因此,微生物在锑的地球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生物对锑的代谢机制,对于保护环境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锑在环境中的分布、污染状况、微生物对锑的代谢以及生物修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建议今后应加强以下三方面的研究:(1) 筛选更多抗锑微生物或氧化锑的微生物;(2)发掘更多锑抗性基因或氧化基因; (3) 开发锑污染土壤及水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 海洋二甲基硫产生菌及其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2013, 32(5):20-28. DOI: 1000-2421(2013)05-0020-09

      摘要 (1591) HTML (0) PDF 1014.70 K (3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二甲基硫(DMS,dimethyl sulfide)是海洋排放的占优势地位的生源硫气体,其在大气中的氧化产物能够引起环境酸化和气候变化,因而DMS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是DMS形成的主要前体,该化合物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它是很多浮游植物以及少数陆地被子植物中的可溶性溶质。本文综述了驱动海洋DMS产生的微生物类群;总结了最新报道的6个DMS产生相关功能基因,即dddD、dddL、dddP、dddQ、dddY、dddW,介绍了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及活性特征。最后,对红树林生境中DMS产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时空分布等研究动态进行了简介。

    • 利用赖氨酸芽孢杆菌产生的生物锰氧化物吸附和回收金离子

      2013, 32(5):29-33. DOI: 1000-2421(2013)05-0029-05

      摘要 (1414) HTML (0) PDF 1.14 M (2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1株从锰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的细菌M14,初步鉴定其为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该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将Mn(Ⅱ)氧化成不溶于水的以Mn(Ⅳ)为主的生物锰氧化物。再利用这种生物锰氧化物去吸附和解析溶液中的金离子,从而达到了贵重金属回收再利用的目的。该菌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CCTCC NO:M2012084。本研究结果在净化和回收采矿等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作物遗传改良与栽培
    • 机械同步深施肥对水稻品质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2013, 32(5):34-39. DOI: 1000-2421(2013)05-0034-06

      摘要 (1332) HTML (0) PDF 967.55 K (2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精量穴直播水稻机械深施肥对水稻稻米品质、肥料(N、P、K)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深施缓释肥对稻米品质和水稻N、P、K总积累量的影响因施肥量和品种而异。在 0~1 500 kg/hm2范围内,增施机械深施缓释肥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粒率。水稻N、P、K总积累量及每100 kg稻谷需N、P、K量与稻米碾磨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呈负相关。N、P、K稻谷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表现出相反趋势。机械深施缓释肥1 200 kg/hm2(F1)是获得较优的品质和较高的养分吸收与利用率的肥料水平。

    • >园艺.林学
    • PEG6000对长春花幼苗期的胁迫效应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2013, 32(5):40-44. DOI: 1000-2421(2013)05-0040-05

      摘要 (1372) HTML (0) PDF 962.66 K (3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温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体积分数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处理下长春花幼苗期的胁迫效应以及对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等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体积分数PEG6000处理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缓升到急升的趋势。综合二因素的差异显著分析,选择35%(V/V)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长春花,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的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增强后降低;文多灵(vindoline,VIN)含量先升高后下降,长春质碱(catharanthine,CAT)含量先下降后升高,而长春碱(vinblastine,VBL)含量逐渐升高,24 h达到峰值为0.168 0±0.003 6 mg/g(鲜质量)。

    • 地表覆膜对椪柑果实糖酸品质及矿质元素的影响

      2013, 32(5):45-49. DOI: 1000-2421(2013)05-0045-05

      摘要 (1183) HTML (0) PDF 933.61 K (2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2年生枳砧椪柑为材料,研究地表覆膜对椪柑果实汁胞中糖酸和6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增加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TSS),降低了可滴定酸(TA)含量,明显改善了其品质;叶片中K、Mn含量明显低于对照,P、Ca、Mg的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而Fe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汁胞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表现出与叶片不一致,覆膜后20 d,汁胞中P、Mg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而K、C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Fe和Mn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覆膜后40 d,汁胞中P、Mg、Ca、Fe、Mn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而K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覆膜可能通过影响柑橘汁胞中矿质元素的积累而影响糖酸积累。

    • >植物保护
    •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幼虫和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2013, 32(5):50-54. DOI: 1000-2421(2013)05-0050-05

      摘要 (1589) HTML (0) PDF 984.05 K (2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和网室以及田间调查评价了转Bt基因水稻材料对二化螟幼虫的抗性,分析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团优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率在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 转Bt基因水稻田间二化螟幼虫发生和危害情况均低于对照稻田,转Bt基因水稻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物种数、优势集中度、香农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转Bt基因水稻田间节肢动物5类功能团的优势度与对照稻田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转Bt基因水稻对其靶标害虫具有高抗作用,且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团的优势度均无明显不利影响。

    • 山东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分布及其rDNA-ITS分析

      2013, 32(5):55-60. DOI: 1000-2421(2013)05-0055-06

      摘要 (1293) HTML (0) PDF 1.91 M (2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国山东省7个地区19个乡(镇)的小麦孢囊线虫的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形态和rDNA-ITS分子特征对病原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在山东省临沂、莱芜、淄博、潍坊、东营、威海、烟台等7个地区发生的孢囊线虫均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其检出率为70.9%,且以东营市和潍坊市的孢囊数及卵量最高,烟台市的孢囊数及卵量最低。

    • 不同地理来源芦笋茎枯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的差异

      2013, 32(5):61-65. DOI: 1000-2421(2013)05-0061-05

      摘要 (1408) HTML (0) PDF 917.89 K (2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不同省份芦笋茎枯病菌对内吸性和保护性杀菌剂抗药性的差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个省24个菌株对多菌灵和代森锰锌2种杀菌剂的抗药水平,并比较了其差异。结果表明:各省份菌株对2种杀菌剂的抗药性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山东省菌株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最强,平均EC50值为1.10 mg/L,江西省和福建省菌株次之,平均EC50值分别为0.58 mg/L和0.33 mg/L;福建省菌株对代森锰锌的抗药性最强,平均EC50值为34.53 mg/L,河北省和山东省菌株次之,平均EC50值分别为15.88 mg/L和14.19 mg/L。多菌灵相对代森锰锌更易产生抗药性,其抗药菌株为7个,平均抗性水平为3.66,抗性频率为29.17%;而代森锰锌抗性菌株为4个,平均抗性水平为1.90,抗性频率为16.67%。24个菌株中,SD4对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的抗药性

    • >资源与环境
    • 基于VG模型的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

      2013, 32(5):66-71. DOI: 1000-2421(2013)05-0066-06

      摘要 (1457) HTML (0) PDF 989.89 K (3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水分特性受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容重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更好地了解施用生物有机肥培养的土壤水分特性,通过对室内培养的土壤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容重下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常数以及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并利用VG模型进行参数求解。结果表明:VG模型能较好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相同容重不同处理条件下,施加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有效微生物群)有机肥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其次是施加土壤改良剂,最小的是不加任何试剂;在施加EM原液处理中,随着EM原液稀释浓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在相同处理不同容重条件下,随着容重的增大,土壤持水性和土壤水分有效性不断降低。

    • 喷施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白肋烟烟碱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2013, 32(5):72-76. DOI: 1000-2421(2013)05-0072-05

      摘要 (1490) HTML (0) PDF 952.18 K (2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白肋烟打顶后喷施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YCL2和Z5对烟碱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鸟氨酸脱羧酶和精氨酸脱羧酶)的活性以及总氮、总糖、氯和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肋烟打顶后喷施YCL2和Z5能够显著降低白肋烟叶片烟碱的含量,其中喷施YCL2使上部叶片烟碱含量降低20.47%,喷施Z5使上、中部叶片烟碱含量分别降低34.36%和32.38%;喷施YCL2和Z5能显著降低合成烟碱关键酶(鸟氨酸脱羧酶和精氨酸脱羧酶)的活性。喷施YCL2和Z5对烟叶重要品质指标(总氮、总糖、氯和钾)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说明,喷施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YCL2和Z5能显著降低烟叶烟碱含量,但不影响烟叶品质,在烟叶生产调控烟碱含量上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NaCl浓度对杜氏盐藻中1种NAD+依赖的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3, 32(5):77-83. DOI: 1000-2421(2013)05-0077-07

      摘要 (1493) HTML (0) PDF 3.06 M (2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察NaCl浓度变化对杜氏盐藻细胞形态和单细胞甘油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NaCl浓度变化对杜氏盐藻3-磷酸甘油脱氢酶同工酶中1种NAD+依赖的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长期培养时杜氏盐藻细胞形态和体积的变化较小,但当NaCl浓度快速变化时细胞形态和体积变化显著。杜氏盐藻在不同浓度NaCl条件下长期培养,随着NaCl浓度增长,单细胞甘油含量不断积累,且杜氏盐藻能通过快速降低或提高单细胞甘油含量来应对低渗或高渗震动。不同浓度NaCl长期培养时,杜氏盐藻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与NaCl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但低渗或高渗震动处理2 h后,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与NaCl浓度无显著性关系。

    • >水产养殖
    • 不同植物蛋白源饲料对黄鳝生长及肉质的影响

      2013, 32(5):84-88. DOI: 1000-2421(2013)05-0084-05

      摘要 (1427) HTML (0) PDF 915.49 K (2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豆粕、菜粕、棉粕为主要植物蛋白源,配制3种蛋白含量为46%的配合饲料,分别饲养人工繁殖的黄鳝苗(体质量12.56±1.17 g)60 d,探讨不同植物蛋白源饲料对黄鳝生长性能与肉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棉粕组黄鳝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145.01%、1.47%、88.2%和2.46,在3组中生长性能表现最佳,与其他2组差异显著,豆粕组次之,菜粕组表现最差;3组黄鳝在肝体指数、内脏指数、肥满度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豆粕组黄鳝肌肉粗蛋白含量3组中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组;菜粕组黄鳝肌肉粗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豆粕组与棉粕组;豆粕组与菜粕组黄鳝在肌肉粗灰分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棉粕组显著最低。

    • 摄食水平对翘嘴鳜幼鱼体组成、生长、排粪、排泄及氮收支的影响

      2013, 32(5):89-94. DOI: 1000-2421(2013)05-0089-06

      摘要 (1484) HTML (0) PDF 971.08 K (2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生物能量学的方法研究翘嘴鳜 [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 幼鱼(初始体质量2.52~3.79 g,平均体质量3.11 g)在不同摄食水平(饥饿、1%、2%、3%、4%、饱食)下的体组成、生长、排泄、排粪及氮收支,建立生长、氮排泄、排粪与摄食水平的回归方程。试验水温为26.5~28.0℃,平均水温27.3℃。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鱼体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灰分含量呈降低趋势。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食物转化效率呈增大趋势,吸收效率略微增加,特定生长率呈线性增长趋势。排泄氮(UN)、粪便氮(FN)随着摄食水平增加显著增加,排泄氮、粪便氮与摄食水平(LR)的关系可分别用回归方程描述为:UN=0.449 6LR+0.097 9,FN=0.078 1LR+0.019 2。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用于生长的氮所占比例呈增大趋势,排泄氮和粪便氮比例呈减少趋势,饱食时的氮收支方程为:100CN=45.20GN+7.46FN+47.34UN。

    • 摄食水平和温度对日本鳗鲡耗氧率与ETS活性的影响

      2013, 32(5):95-99. DOI: 1000-2421(2013)05-0095-05

      摘要 (1250) HTML (0) PDF 922.91 K (2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在不同温度(22、27、32℃)以及不同摄食水平(饥饿、1%、2%、饱食)条件下对日本鳗鲡的ETS活性(AETS)和耗氧率(R)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饱食状态下,鳗鲡的耗氧率、ETS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但R/AETS值基本恒定,保持在0.38左右;同时,在27℃温度下,随着摄食水平(LR)的增高,鳗鲡的耗氧率、ETS活性也随之增高,并且R/AETS值也呈现出相应增高的趋势,其具体关系如下:R/AETS=0.046 3 LR+0.249 5(r2=0.823 2)。

    • 翘嘴鳜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2013, 32(5):100-105. DOI: 1000-2421(2013)05-0100-06

      摘要 (1380) HTML (0) PDF 0.00 Byte (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不同月龄的3个翘嘴鳜群体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头长、眼径、尾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9个形态性状进行测定,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9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鳜测量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全长和体高等对体质量的回归系数在3个群体中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建立3个群体不同月龄的回归方程。剔除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形态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全长和体高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随着月龄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全长和体高的综合决定系数变化不大,说明全长和体高是影响翘嘴鳜早期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

    • 4个不同地理群体中华鳖pomc基因PCR-RFLP分析

      2013, 32(5):106-111. DOI: 1000-2421(2013)05-0106-06

      摘要 (1321) HTML (0) PDF 1.42 M (2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不同地理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的多态性,建立区分中华鳖不同地理群的分子遗传标记,采用PCR-RFLP的方法扩增得到4个不同地理群(太湖鳖群体、沙鳖群体、台湾鳖群体和黄河鳖群体)中华鳖的pomc基因,比较4个地理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的同源性,构建遗传进化树,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用AccⅡ、BscBⅠ、AsuⅠ和TscⅠ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omc基因进行酶切分析。结果显示: 4个不同地理群的中华鳖均能扩增出786 bp的pomc基因。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在遗传上台湾鳖和沙鳖亲缘关系较近,而太湖鳖与黄河鳖亲缘关系较近。用酶切分析pomc基因扩增产物,结果表明:用AccⅡ内切酶对4种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沙鳖切出303 bp和483 bp 2个条带,而其他3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用BscBⅠ酶对4种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台湾鳖和沙鳖切出351 bp和435 bp 2个条带,而其他2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用AsuⅠ酶对4种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台湾鳖和黄河鳖切出349 bp和437 bp 2个条带,而其他2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用TscⅠ酶对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黄河鳖和太湖鳖切出349 bp和437 bp 2个条带,而其他2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这4个限制性内切酶的联合使用分析,可使这4个地理群的中华鳖在分子水平都得到明确的鉴定。从这4个地理群的中华鳖pomc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显著差异和酶切位点的变化,进一步证明pomc基因可以作为区分这4个不同地理群中华鳖的分子遗传标记。

    • 黄喉拟水龟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基因的序列特征与组织表达

      2013, 32(5):112-118. DOI: 1000-2421(2013)05-0112-07

      摘要 (1189) HTML (0) PDF 3.58 M (2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已构建的黄喉拟水龟(Ma)SMART全长cDNA文库,筛选得到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全长cDNA序列,通过设计引物、克隆测序验证,采用相关软件对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预测,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MaCCL20组织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序列结构分析结果表明,MaCCL20 cDNA全长2 318 bp,开放阅读框为261 bp,共编码86个氨基酸,其蛋白为疏水性,不存在跨膜结构。同源性分析表明,黄喉拟水龟CCL20与变色蜥(Anolis carolinensis)亲缘关系最近,与原鸡(Gallus gallus)其次,与哺乳动物的同源性很低;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aCCL20在肝脏、肾脏、心脏、脾脏中均有表达,其中脾脏中表达量最高。

    • >食品与农业工程
    • 基于CC2430的温室无线传感器节点设计与应用

      2013, 32(5):119-123. DOI: 1000-2421(2013)05-0119-05

      摘要 (1391) HTML (0) PDF 949.11 K (2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温室环境监控的特点,以CC2430芯片为核心设计一种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上有温湿度、光照度等传感器,并留有外接接口可以扩展各种传感器。各节点工作在频分多址(FDMA)通信模式下无线传输数据,组成一个小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温室大棚内的各采集节点将采集的数据通过各自的传输信道传输到网关节点上,最终计算机通过串口接收到网关节点的数据,并通过软件保存数据。试验结表明:设计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在FDMA通信系统模式运行下,能够稳定、高效、低能耗地监测温室大棚。

    • >文献综述
    •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进展

      2013, 32(5):124-133. DOI: 1000-2421(2013)05-0124-10

      摘要 (2757) HTML (0) PDF 4.01 M (7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在新西兰和意大利等猕猴桃出口大国爆发,并有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扩散之势,给猕猴桃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笔者基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报道,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病症状、病原鉴定、快速检测方法、致病力差异、病原菌侵染机理、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病害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防治策略。

    •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华南两熟区的应用与发展路径

      2013, 32(5):134-140. DOI: 1000-2421(2013)05-0134-07

      摘要 (1330) HTML (0) PDF 2.11 M (3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实施和推广应用的经验,对促进中国南方一年两熟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分析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中国南方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具的应用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