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31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作物遗传改良与栽培
    • 过量表达AtNHXS1新基因显著提高水稻的耐盐性

      2012, 31(5):529-535. DOI: 1000-2421(2012)05-0529-07

      摘要 (1359) HTML (0) PDF 3.04 M (2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转基因和野生型水稻为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AtNHXS1转到水稻植株中花11号中,分析在盐胁迫下Na+、K+含量的变化,对两者耐盐性进行比较,并对转基因株系进行分子鉴定和转录表达分析。结果表明:PCR初步鉴定得到了20个转基因株系,随机挑选2个PCR阳性株系进行Southern blot鉴定,确定AtNHXS1以单拷贝的形式成功插入到水稻基因组中。耐盐性分析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水稻植株的生长状况、干质量、鲜质量、Na+含量显著优于或高于野生型水稻植株;此外,300 mmol/L NaCl处理下,转基因水稻植株能够正常存活,而野生型水稻5 d内几乎全部死亡。将300 mmol/L NaCl处理过的植株在无盐胁迫的条件下进行恢复生长试验,转基因植株10 d内恢复正常,而野生型则不能。过量表达改组后的AtNHXS1新基因显著提高了水稻的耐盐性。

    • 红麻Ms5基因的克隆及多转录本分析

      2012, 31(5):536-540. DOI: 1000-2421(2012)05-0536-05

      摘要 (1600) HTML (0) PDF 3.29 M (28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Ms5基因在红麻(Hibiscus canabius L.)花药中的转录特征,以L23A不育系为试材,基于已知的红麻Ms5基因5′端cDNA序列,采用3′RACE和RT-PCR技术对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进行克隆。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红麻花药组织中同时存在Ms5基因2种不同的转录本,其长度分别为972和1 105 bp,依次命名为HcMs5-α和HcMs5-β。这2种转录本均包含了完整且一致的编码序列,其编码序列(CDS)全长为858 bp,预测编码的蛋白质含有285个氨基酸残基,分子质量为32.4 ku,理论等电点为7.62;两者5′端前972 bp序列完全一致,但3′端的非编码区(UTR)长度有所不同,HcMs5-β在第972 bp以后比HcMs5-α多出133 bp的序列,具有选择性转录终止的特征。这种转录终止信号的可选择性可能与该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有关。

    • 利用酵母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作为拟南芥遗传转化的筛选标记

      2012, 31(5):541-546. DOI: 1000-2421(2012)05-0541-06

      摘要 (1497) HTML (0) PDF 3.22 M (2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PCR反应克隆来自酿酒酵母的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基因pmi,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侵染法将PMI的基因导入受体拟南芥中,将转化后的拟南芥种子放在质量浓度为1 g/L的甘露糖MS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培养,共得到抗性拟南芥植株4株。PCR反应证明酵母PMI 的基因pmi已经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RT-PCR检测证明该基因的内含子能够在拟南芥中被正确剪切,同时通过GUS化学组织染色方法证明了伴随转化的GUS基因gus在拟南芥中得以表达,以上研究结果说明酵母PMI/甘露糖系统可以作为拟南芥遗传转化的筛选标记。

    • >微生物学
    • 灰红链霉菌AL7基因组文库及异源表达文库的构建

      2012, 31(5):547-552. DOI: 1000-2421(2012)05-0547-06

      摘要 (1500) HTML (0) PDF 3.49 M (3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灰红链霉菌AL7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都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本研究在通用的大肠杆菌克隆宿主基础上,构建获得Dcm甲基化缺陷菌株,再引入接合转移辅助质粒pUZ8002得到菌株LP3。以LP3为宿主构建灰红链霉菌AL7 的基因组粘粒文库,平均插入片段大小40 kb。用高通量接合转移的方法将文库转到变铅青链霉菌TK24中,得到了异源表达文库,并从表达文库中初筛获得一些表型特异的克隆,如光秃表型、产素提前表型、产孢提前表型等。

    • 具有拮抗作用的水稻内生固氮菌的分离与鉴定

      2012, 31(5):553-557. DOI: 1000-2421(2012)05-0553-05

      摘要 (1455) HTML (0) PDF 1.18 M (2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采自云南禄丰县水稻品种楚粳27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固氮菌,并测定其抑菌作用。用YMA无氮培养基分离获得125株具有潜在固氮作用的内生细菌,对125株内生细菌进行固氮酶基因nifH PCR检测,共有15株内生细菌扩增出固氮酶基因nifH片段,确定其为内生固氮菌。水稻各部位的内生细菌菌群密度不同,依次为:根>叶>茎。通过对水稻白叶枯病、条斑病、稻瘟病、纹枯病和恶苗病等5种主要病害的抑菌试验,筛选出对5种病原菌都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11株;其中同时具有固氮和抑菌作用的有3个菌株,分别为NR-18、NR-64和NR-79。经16S rDNA序列测定表明,NR-18和NR-79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NR-6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均来自水稻根部。

    • 1株堆肥耐低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2012, 31(5):558-562. DOI: 1000-2421(2012)05-0558-05

      摘要 (1484) HTML (0) PDF 1.46 M (2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增加用于堆肥的耐低温纤维素分解菌的资源,通过微生物筛选实验及纤维素酶活力测定实验,从黑龙江双峰林场采集的腐殖土样中筛选得到8株耐低温纤维素降解菌,其中菌株B6-15的纤维素酶活性最高,为24.94 U/mL,且该菌在初始pH 7.0,NaCl质量分数0.25%,20℃环境中培养时生长量最大。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核酸序列分析鉴定的方法,初步确定该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菌株B6-15所产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0℃存放后仍能保持54.43%的酶活性,表明该耐低温菌所产的纤维素酶为低温酶。

    • >园艺.林学
    • 低温胁迫下24-表油菜素内酯对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2, 31(5):563-568. DOI: 1000-2421(2012)05-0563-06

      摘要 (1714) HTML (0) PDF 1.01 M (2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华椒15号辣椒种子为材料,采用浸泡法和添加法2种方法,研究低温(15℃)胁迫下不同质量浓度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01~1.0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EBR对辣椒种子发芽势没有显著影响;浸泡法中,0.001~0.100 mg/L的EBR对辣椒种子的萌发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0.050 mg/L时促进作用最强,发芽率达44.00%;添加法中,在设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EBR对辣椒种子的萌发率产生抑制作用,1.000 mg/L时抑制作用达差异显著水平。浸泡法和添加法中,0.001~1.000 mg/L的EBR对辣椒幼苗的根长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1.000 mg/L时抑制作用最强。浸泡法中,0.010~1.000 mg/L的EBR对辣椒幼苗的苗高产生显著促进作用,0.050 mg/L时促进作用最强,平均苗高为1.82 cm,比对照高0.62 cm;而添加法中,EBR对辣椒幼苗的苗高不产生显著影响。浸泡法中,0.001~1.000 mg/L的EBR对辣椒幼苗的鲜质量和干质量不产生显著影响,而添加法中,EBR对辣椒幼苗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影响没有规律性。

    • 基质栽培中营养液配方对草莓生长、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2012, 31(5):569-573. DOI: 1000-2421(2012)05-0569-05

      摘要 (2278) HTML (0) PDF 912.59 K (6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3种营养液配方对草莓植株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筛选出最适宜草莓生长的营养液配方。结果表明,营养液中硝酸钙(Ca(NO3)2·4H2O)、硝酸钾(KNO3)、磷酸氢二铵((NH4)2HPO4)、硫酸镁(MgSO4·7H2O)、硝酸铵(NH4NO3)含量分别为295、303、62、246、0 mg/L时对草莓生长及果实品质均优于另外2种配方:有利于营养生长期的草莓生长,植株表现为叶片较大且厚、花梗较粗、叶色浓绿;有利于草莓成花和花朵发育,果实综合性状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优质高产温室基质栽培草莓的肥水运筹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 HB柚有性后代的杂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2, 31(5):574-577. DOI: 1000-2421(2012)05-0574-04

      摘要 (1200) HTML (0) PDF 1.97 M (2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HB柚为母本,与江西无核椪柑杂交,获得380株杂交后代。筛选出5对SSR引物对其中的90株后代进行检测,杂种率为97.8%;杂种后代中出现了部分条带缺失和新条带。采用UPGMA 聚类分析法分析后代群体和亲本的遗传关系,相似系数为0.720时,可将杂种后代分为4类,而与父母本聚在一起的杂种植株占少数。

    • 日本晚樱同源异型基因PrseAP3的克隆及其在单瓣与重瓣花中的表达分析

      2012, 31(5):578-583. DOI: 1000-2421(2012)05-0578-06

      摘要 (1586) HTML (0) PDF 3.69 M (2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和3′RACE技术,从日本晚樱(Prunus lannesiana)中分离得到了1个AP3同源基因PrseAP3 的cDNA全长,GenBank登录号为JF710371。其cDNA全长977 bp,包括1个编码235个氨基酸共708 bp的开放阅读框。序列比对和分子系统发生分析表明,PrseAP3是拟南芥的AP3同源基因,其蛋白质的C末端具有2个保守基元: PI-derived 模体和paleoAP3模体,属B类转录因子中paleoAP3进化系。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PrseAP3主要在单瓣日本晚樱品种大岛的萼片、花瓣和雄蕊中表达;在重瓣品种一叶的花瓣、雄蕊和叶化心皮中表达。其表达组织特异性在2个品种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并与拟南芥的AP3基因有一定的差别。

    • 湘中丘陵区不同经营目标对毛竹林土壤养分库的影响

      2012, 31(5):584-588. DOI: 1000-2421(2012)05-0584-05

      摘要 (1517) HTML (0) PDF 925.12 K (2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湘中丘陵区毛竹笋用林(Ⅰ)、笋材兼用林(Ⅱ)、材用林(Ⅲ)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经营目标对毛竹林的土壤养分特征、养分库综合指数以及养分相关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笋用林、笋材兼用林、材用林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层下降总体呈降低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18.88~40.24 g/kg、1.08~2.19 g/kg、60.00~200.00 mg/kg、0.36~0.52 g/kg、0.84~4.07 mg/kg、11.29~23.46 g/kg和31.72~86.70 mg/kg。毛竹笋用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含量较高,笋材兼用林水解氮、全磷及有效磷含量较高,毛竹材用林土壤全钾较丰富。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以毛竹笋材兼用林最高,笋用林次之,材用林最低,分别为3.908 1、3.522 8和3.265 0;湘中丘陵区毛竹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比较丰富,而土壤普遍缺乏磷素、钾素。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显著正相关,全氮与水解氮、全磷与有效磷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 >植物保护
    • 中国巴兹尔属线虫1新纪录种(线虫门:垫刃科)

      2012, 31(5):589-592. DOI: 1000-2421(2012)05-0589-04

      摘要 (2074) HTML (0) PDF 3.44 M (2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记述了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苗圃地卫矛Euonymus alatus、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和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根际土壤中采集分离的1种巴兹尔属线虫,并鉴定为冬天巴兹尔线虫(Basiria hiberna Bernard,1980), 其主要鉴定特征: 口针基部球呈凸缘状; 侧区4条侧线; 中食道球偏后, MB=55.3(54.6~55.8)%,背食道腺开口位于口针基部球后4.6(4.1~5.1) μm处; 受精囊缢缩,阴门位于体长的61.4(60.1~64.1)%处; 尾细,尾端通常为棒状或圆柱形。冬天巴兹尔线虫为中国新纪录种,卫矛、秤锤树和厚皮香3个树种均为冬天巴兹尔线虫的新寄主。

    • 甲基茉莉酸和草酸诱导油菜BN10基因的表达

      2012, 31(5):593-597. DOI: 1000-2421(2012)05-0593-05

      摘要 (1243) HTML (0) PDF 1.04 M (28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油菜BN10基因在根、茎、叶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甲基茉莉酸(MeJA)和草酸(OA)对该基因的诱导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BN10基因在油菜根、茎、叶中均能表达,其中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茎中的表达量次之,在叶中的表达量最低,且在抗病毒品种苏油1号中的表达量高于感病品种中双9号;BN10的表达受MeJA和OA的诱导影响。MeJA诱导处理感病品种中双9号叶片后,BN10基因表达先升后降,在24 h时表达量最高,为诱导前的2.58倍,之后有所下降,但诱导后的表达量始终高于诱导前,72 h时的表达量仍为诱导前的1.13倍; OA诱导处理中双9号后,BN10表达量也是先增加后降低,在12 h时达到最大值,为诱导前的2.5倍,72 h时下降至最低,仅为诱导前的25%。MeJA诱导处理抗病品种苏油1号后,BN10的表达趋势与中双9号相似,但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高于中双9号; OA诱导处理苏油1号后,对BN10的诱导更强烈,表达量在6 h时即达到峰值,为诱导处理前的3.05倍,之后逐渐下降。

    • 基于抗原表位烟草环斑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012, 31(5):598-603. DOI: 1000-2421(2012)05-0598-06

      摘要 (1140) HTML (0) PDF 1.89 M (2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综合预测烟草环斑病毒(TRSV)外壳蛋白抗原表位所在的结构域,明确了该外壳蛋白抗原表位可能位于C端319~328、384~388、420~430、480~487、495~511位氨基酸残基附近。通过RT-PCR扩增出了目的片段,构建了TRSV外壳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的TRSV外壳蛋白外源融合蛋白具免疫活性。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利用外源融合蛋白制备了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抗血清可与TRSV外壳蛋白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发生免疫反应。检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抗血清具较好的特异性,可应用于TRSV的检疫检验。

    •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和致病力测定

      2012, 31(5):604-608. DOI: 1000-2421(2012)05-0604-05

      摘要 (1925) HTML (0) PDF 1.06 M (3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致病菌种类与特征,以从安徽岳西、陕西户县和重庆黔江等猕猴桃主产区收集到的溃疡病感染枝条和树皮为材料,采用平板划线、梯度稀释和BPA培养法分离病原物,采用烟草过敏性反应和猕猴桃健康叶片接种观察其致病性,结合特异引物扩增的16S-23S 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种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收集的溃疡病感染枝条和树皮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0株分离物; 所有分离物均可使烟草叶片产生过敏反应,猕猴桃叶片接种显示同一菌株对不同品种及不同菌株对同一品种的致病力均存在差异。对特异扩增得到的280 bp 16S-23S rDNA-ITS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 10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其DNA片段大小和序列均与丁香假单孢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ae)完全一致。据此可以确定,试验分离所得的菌株均为丁香假单孢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 柑橘大实蝇成虫的时空分布与产卵规律

      2012, 31(5):609-612. DOI: 1000-2421(2012)05-0609-04

      摘要 (1542) HTML (0) PDF 908.14 K (2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并分析了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Tetradacus) minax (Enderlein)成虫在柑橘园及其附近杂树林的觅食产卵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在柑橘大实蝇羽化开始到羽化盛期,以柑橘园与杂树林交界区域的成虫密度最大,并于6月11日达到高峰,在Z3监测带(杂树林与基准带相距5 m)每个诱捕罐的诱捕虫数为(24.0±5.6)头,J1监测带(柑橘园与基准带相距5 m)为(74.7±21.9)头,显著高于其他监测带; 羽化盛期60%以上的柑橘大实蝇成虫在Z3监测带和J1监测带的交界带内活动; 羽化盛期过后的产卵期,诱捕虫数明显下降,且柑橘大实蝇在柑橘园中的分布比较均匀,Z1监测带(杂树林与基准带相距100 m)没有诱到成虫,其他不同监测带的诱捕虫数也没有显著差异; 柑橘大实蝇产卵时对果实的不同部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性,其中果腰处的产卵痕数量分别是果蒂和果脐处的7倍和4倍,而且果实阴面的产卵痕数量显著高于阳面,是阳面的7倍; 柑橘大实蝇对柑橘果实所处的空间位置没有明显偏好。

    • 2种用药方案对稻田主要天敌群落结构影响的差异

      2012, 31(5):613-616. DOI: 1000-2421(2012)05-0613-04

      摘要 (1350) HTML (0) PDF 980.62 K (2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观察并分析2种用药方案对稻田害虫天敌群落结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噻嗪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用药方案Ⅰ)后施用,田间害虫天敌的科数和虫数均多于吡虫啉与毒死蜱混配(用药方案Ⅱ)后施用的田块; 用药方案Ⅰ处理的田间天敌群落香农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显著高于用药方案Ⅱ处理的田块; 用药方案Ⅰ处理田间捕食类天敌狼蛛科和肖蛸科的优势度显著高于用药方案Ⅱ处理和对照; 用药方案Ⅰ处理田间茧蜂科和皿蛛科的优势度显著低于用药方案Ⅱ处理,说明以噻嗪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后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比用吡虫啉与毒死蜱混配防治对天敌更加安全。

    • >畜牧与兽医
    • 0~4周龄淮北麻鸡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

      2012, 31(5):617-622. DOI: 1000-2421(2012)05-0617-06

      摘要 (1353) HTML (0) PDF 931.90 K (2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810只初生淮北麻鸡随机分为27组,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日粮代谢能分别为10.90 MJ/kg(低)、11.40 MJ/kg(中)和11.90 MJ/kg(高),粗蛋白分别为16.4%(低)、17.7%(中)和19.0%(高),研究0~4周龄淮北麻鸡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结果表明,日粮能量、蛋白质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0~4周龄淮北麻鸡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能量、蛋白质的沉积(P<0.05)。低能量+高蛋白组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日粮能量由10.90 MJ/kg提高到11.40 MJ/kg,采食量下降,当继续提高能量时,对采食量的影响不明显,这一规律不受日粮蛋白质的影响;高能量+高蛋白组和低能量+低蛋白组生长性能高于其他组,中等能量组以及低能量中高蛋白组最差(P<0.01)。高能量+高蛋白质组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高能量+低蛋白质组组织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中能量+中蛋白质组和低能量+高蛋白质组最低(P<0.01)。各处理组中,低能量+低蛋白质组和高能量+低蛋白质组能量沉积率最高,中能量、中高蛋白质组最低(P<0.01)。0~4周龄淮北麻鸡日粮适宜代谢能和蛋白质分别为11.90 MJ/kg、17.7%或10.90 MJ/kg、16.4%。

    • 临床分离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多重耐药性监测

      2012, 31(5):623-628. DOI: 1000-2421(2012)05-0623-06

      摘要 (1502) HTML (0) PDF 927.49 K (2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我国规模化猪场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情况,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112株猪链球菌和92株副猪嗜血杆菌进行23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猪链球菌对林可胺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呋喃类药物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在60%~90%之间,而对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副猪嗜血杆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78.3%),对螺旋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克林霉素、阿米卡星、林可霉素、新霉素的耐药率在50%~70%之间,对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耐药率相对较低。2种细菌对不同种类药物的敏感性各异,并且多重耐药性严重,主要耐药谱具有多样性。

    • >水产养殖
    • 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初次性成熟的年龄

      2012, 31(5):629-633. DOI: 1000-2421(2012)05-0629-05

      摘要 (1717) HTML (0) PDF 3.57 M (2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性腺指数进行测定并观察性腺组织切片,结果发现: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在1周年内可以达到雌性性成熟,即网箱养殖条件下雌性黄鳝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龄;网箱养殖条件下1周年内黄鳝的性腺指数大致呈增长趋势,在6月,性腺发育成熟时,性腺指数达最大值,其值为14.33±2.07;网箱养殖黄鳝在1周年内血清雌二醇质量浓度在6月达到最大值,即(1 233.52±126.07) pg/mL,血清睾酮质量浓度在5月已经达到最大值,即(13.99±1.54) pg/mL。

    • 4个暗纹东方鲀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2, 31(5):634-640. DOI: 1000-2421(2012)05-0634-07

      摘要 (1413) HTML (0) PDF 3.26 M (2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10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和16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微卫星引物对4个暗纹东方鲀群体(1个长江常熟江段捕捞群体,1个江苏扬中放流群体和2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个微卫星位点能成功扩增出片段并且具有一定的多态性,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13个等位基因。每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95~5.50,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86 7~0.761 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53 0~0.700 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01 3~0.638 4。各个群体都有一些微卫星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主要表现为杂合子不足。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40 6,基因流值为5.905 6,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小,群体间基因流水平较高。4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59 0~0.915 8,遗传距离为0.088 0~0.151 9,采用UPGMA法对4个群体进行聚类,可分2类:上海养殖群体单独为一类,扬中放流群体、常熟江段捕捞群体和南通养殖群体为另一类。

    • 鱼类卵黄吸收方式及器官形成的比较

      2012, 31(5):641-644. DOI: 1000-2421(2012)05-0641-04

      摘要 (1240) HTML (0) PDF 3.73 M (2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光镜技术对哲罗鱼、大麻哈鱼、怀头鲇、鲇卵黄吸收方式及器官形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哲罗鱼与大麻哈鱼卵黄吸收方式相同,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及早期消化管进行吸收;怀头鲇与鲇卵黄吸收方式相同,是通过血液循环进行吸收的,但二者吸收位置有所不同;哲罗鱼与大麻哈鱼卵黄吸收较慢,大约60~70 d卵黄被完全吸收;怀头鲇与鲇卵黄吸收较快,约在3~4 d被完全吸收。4种鱼类卵黄吸收依照先卵黄球、后脂肪的顺序被吸收。探讨了卵黄吸收与器官发育的关系。

    • 4个不同地理种群中华鳖POMC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2012, 31(5):645-649. DOI: 1000-2421(2012)05-0645-05

      摘要 (1168) HTML (0) PDF 2.94 M (2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中华鳖不同地理种群的POMC基因的多态性,建立区分中华鳖不同地理种群的分子遗传标记,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得到4个不同地理种群(太湖鳖种群、沙鳖种群、台湾鳖种群和黄河鳖种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对该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测定,并对所测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其SNP位点,并对所得的SNP位点进行验证。结果显示:4个不同地理种群中华鳖所扩增的POM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均为786 bp;以megalign软件比较分析4个不同地理种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发现该序列中共有15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经过验证,第129位核苷酸的变异为台湾鳖种群不同于其他种群的变异,第441位核苷酸变异为太湖鳖种群不同于其他种群的变异,第168和396位核苷酸为黄河鳖种群不同于其他种群的变异,第531和618位核苷酸为沙鳖种群不同于其他种群的变异。结果表明,中华鳖的POMC基因存在多态性,不同地理种群中华鳖POMC基因均有各自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可以作为区分中华鳖的不同地理种群的分子遗传标记。

    • 盐酸沙拉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2012, 31(5):650-655. DOI: 1000-2421(2012)05-0650-06

      摘要 (1350) HTML (0) PDF 1.32 M (2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水温为(29.0±1.0)℃、盐度为3.3%条件下,以30 mg/kg的剂量单次药饵投喂凡纳滨对虾盐酸沙拉沙星后,分别取凡纳滨对虾血淋巴、肝胰腺和肌肉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盐酸沙拉沙星在肝胰腺中的药物残留浓度远高于血淋巴和肌肉,后两者的药物残留浓度比较低而且血淋巴中的残留浓度高于肌肉;给药后盐酸沙拉沙星在血淋巴、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消除速率快慢不一,在肌肉中消除速度最快,肝胰腺中的消除速度快于血淋巴。

    • >食品与农业工程
    • 2种储粮害虫活动声信号的检测及其功率谱分析

      2012, 31(5):656-660. DOI: 1000-2421(2012)05-0656-05

      摘要 (1312) HTML (0) PDF 972.12 K (2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采集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成虫、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nlsky)成虫和米象幼虫在小麦、玉米、薏米中的活动声信号,并对其功率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7 ℃时,小麦中米象成虫活动声功率谱谱峰所处频率分别为172.3、 409.1、 1 077.0 Hz, 小麦中玉米象成虫活动声功率谱谱峰所处频率分别为193.8、 430.7、 990.5 Hz, 玉米中玉米象成虫活动声功率谱谱峰所处频率分别为236.9 Hz和1 012.0 Hz, 薏米中米象幼虫活动声功率谱谱峰所处频率分别为344.5 Hz和990.5 Hz。通过分析不同温度下储粮害虫活动声信号的特征,发现不同害虫和粮食种类都会影响储粮害虫的活动声信号,且其活动声功率谱谱峰所处的频段存在差异。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