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31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作物遗传改良与栽培
    • 批量筛选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获得生殖发育相关突变体

      2012, 31(2):133-138. DOI: 1000-2421(2012)02-0133-06

      摘要 (1326) HTML (0) PDF 6.53 M (3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花器官形态和种子发育突变表型对大型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进行筛选,获得了大量突变体信息及材料,在9 760个突变体家系中筛选得到177个花器官形态和数量异常的突变家系,突变频率为1.81%;对9 760个家系中的3 432个家系筛选得到179个种子发育缺陷的突变家系,突变频率为5.22%。对所获得的270个突变家系进行了T-DNA插入的阳性检测,阳性率为64.8%。利用公共数据库RMD(Rice Mutant Database,RMD)给定的侧翼序列,鉴定了其中1个结实率较低的突变体家系,表明其突变表型和T-DNA插入共分离,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遗传材料。

    • 1个新水稻组成型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2012, 31(2):139-146. DOI: 1000-2421(2012)02-0139-08

      摘要 (2436) HTML (0) PDF 2.72 M (3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基因芯片数据库和RT-PCR验证得到1个高活性的水稻组成型表达基因(TIGR Locus:LOC-Os07g34589),用PCR技术从籼稻品种明恢63基因组中克隆得到其上游启动子PSUI1,长度为1 941 bp;将其与β-glucuronidase(GUS)报告基因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DX2181b-PSUI1,利用玉米Ubiquitin启动子融合GUS报告基因构建表达载体DX2181b-PUbi作为对照,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将DX2181b-PSUI1和DX2181b-PUbi转化粳稻品种中花11。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含DX2181b-PSUI1的转基因植株中,GUS基因在幼苗期叶片、叶鞘、根,抽穗期叶片、叶鞘、茎秆、颖壳、雄蕊和成熟期的叶片、叶鞘、茎秆、胚、胚乳中均有表达,说明PSUI1为组成型启动子。对GUS表达活性进行定量分析表明,PSUI1启动子的活性约为玉米Ubiquitin启动子活性的1/2~1/3,但是PSUI1表现出了更好的表达稳定性。

    • 2个水稻PLT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2012, 31(2):147-151. DOI: 1000-2421(2012)02-0147-05

      摘要 (2020) HTML (0) PDF 2.18 M (2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水稻中PLT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利用同源序列分析,在水稻基因数据库中检索到2个与拟南芥PLT基因高度同源的基因序列,命名为OsPLT7和OsPLT11。根据进一步预测的PLT启动子序列设计引物,以水稻品种中花1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得到PLT7、PLT11的启动子片段,克隆至含有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上并转化水稻。通过GUS染色观察T1代转基因阳性植株,发现OsPLT7和OsPLT11在水稻根部干细胞小生境和中柱部位表达,表达模式类似于其同源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谱。

    • OsVIP1 RNAi转基因水稻植株的构建

      2012, 31(2):152-158. DOI: 1000-2421(2012)02-0152-07

      摘要 (1696) HTML (0) PDF 3.83 M (2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阐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分子机制,进而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提高农杆菌转化水稻效率,以水稻品种中花11为遗传转化受体材料,利用RNAi技术对水稻中拟南芥AtVIP1蛋白的同源蛋白进行了功能研究。通过同源性比对得到水稻中拟南芥AtVIP1蛋白的同源蛋白序列,命名为OsVIP1,构建了该蛋白基因2个片段(R1和R2)的RNAi表达载体pDS1301-2-R1和pDS1301-2-R2,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分别转化水稻中花11。对转基因抗性愈伤进行统计,结果表明,由携带 pDS1301-2-R1和pDS1301-2-R2载体转化的抗性愈伤的形成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经PCR检测,证明2个片段R1和R2均成功整合到再生水稻植株基因组中;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部分RNAi转基因植株中OsVIP1基因表达被成功抑制。

    • 水稻脆性突变体nbc(t)的主要特性和脆性基因的初步定位

      2012, 31(2):159-164. DOI: 1000-2421(2012)02-0159-06

      摘要 (1607) HTML (0) PDF 945.02 K (2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脆性突变体的表型、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进行了考查,并对脆性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结果表明:脆茎水稻nbc(t)与野生亲本9311在株高等形态特征上无明显区别,仅在机械强度上有区别;nbc(t)的根、茎、叶、穗及种子都很脆,易折断,且表现全生育期脆性。脆茎突变体nbc(t)的主要农艺性状与9311相似,产量略低于9311,除了整精米率偏低以外,其他稻米品质性状与9311相似。脆茎突变体nbc(t)与广占63-4S所配组合的产量和稻米品质与扬两优6号相当。与9311相比,nbc(t)茎秆的抗折力相当,但抗张力明显降低,纤维素含量约降低17%。遗传分析表明,nbc(t)的脆茎特性可能由2个基因位点控制,初步定位在9号染色体上的2个区段,一个位于9号染色体上段SSR标记RM3700和RM24371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3 cM和3.1 cM;另一个位于9号染色体下段INDEL标记CL062和CL045外侧,遗传距离分别为1.6 cM和6.0 cM。

    • 施氮量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2012, 31(2):165-170. DOI: 1000-2421(2012)02-0165-06

      摘要 (1574) HTML (0) PDF 980.28 K (2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0份干物质生产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4种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施氮的响应程度不同。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基因型水稻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上升,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明显下降。植株氮素积累量与植株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株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种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土壤氮素表观平衡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差异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更加明显。

    • 拟南芥纤维素合酶的抗体制备与检测

      2012, 31(2):171-177. DOI: 1000-2421(2012)02-0171-07

      摘要 (1759) HTML (0) PDF 4.08 M (2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拟南芥CesA家族基因的高变区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GEX-4T-3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AtCesAs,在大肠杆菌JM109中经IPTG诱导表达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蛋白(GST-AtCESAs)。采用GST亲和层析法纯化GST-AtCESAs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ting 检测表明,抗体Anti-CESA4和Anti-CESA7存在明显的交叉反应,Anti-CESA1、Anti-CESA3、Anti-CESA6、Anti-CESA2、Anti-CESA5、Anti-CESA8 均能在拟南芥原生质膜上检测到特异免疫条带,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拟南芥纤维素合成机制提供了有利条件。

    • >园艺.林学
    • 红菜薹主要矿质元素的配合力分析 

      2012, 31(2):178-181. DOI: 1000-2421(2012)02-0178-04

      摘要 (1548) HTML (0) PDF 885.98 K (2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新育成的红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系Eru-3、Eru-5和16个父本材料配制的32个杂交组合进行主要矿质元素Ca、Mg、Fe、Zn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雄性不育系Eru-5和父本D、E、F和H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是提高杂种一代矿质元素含量的理想亲本;组合Eru-5×G、Eru-5×H和Eru-3×L具有较好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是矿质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良杂交组合。遗传力分析表明:Ca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Mg、Zn的遗传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控制,Fe主要由非加性基因效应控制。

    • 蜡梅花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2012, 31(2):182-186. DOI: 1000-2421(2012)02-0182-05

      摘要 (1338) HTML (0) PDF 1.08 M (3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蜡梅鲜花与干花中的挥发油,并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蜡梅鲜花与干花的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57%、0.71%。从蜡梅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62%;从蜡梅干花中鉴定出41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08%。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主要成分为石竹烯、长叶烯、β-揽香烯、大叶香烯、茅苍术醇、α-愈创木烯。

    • 区域农业园区体系规划的内容与评价体系——以昆明市域农业园区体系规划为例

      2012, 31(2):187-192. DOI: 1000-2421(2012)02-0187-06

      摘要 (1534) HTML (0) PDF 3.38 M (28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昆明市域农业园区体系规划为例,提出了区域农业园区体系规划成果框架。区域农业园区体系规划应以规划背景与条件分析为基础,提出规划总则与发展目标。区域农业园区体系的规划布局主要包括农业园区的产业布局规划、空间结构规划、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职能结构规划。区域内园区建设发展分类引导规划、农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和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规划也是区域农业园区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区域农业园区建设的体制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保障。区域农业园区评价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相应的评价程序与操作方法。

    • >植物保护
    • 水稻基腐细菌Tn5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致病相关突变体的筛选

      2012, 31(2):193-198. DOI: 1000-2421(2012)02-0193-06

      摘要 (1433) HTML (0) PDF 4.25 M (3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转座子Tn5插入突变技术, 共获得5 261个接合子。通过马铃薯软腐快速筛选和PCR检测验证,获得267个使马铃薯软腐能力丧失或下降的Tn5插入突变体,并测定其在水稻上的致病力和烟草上的过敏性坏死反应(HR)。结果表明:在267个突变体菌株中,对水稻无致病力的有71个,其中在烟草上无HR反应的有59个,产生HR反应的有12个;对水稻致病力下降的有68个,其余突变体菌株对水稻致病力与野生菌株差异不明显。另外,267个突变体菌株中有146个无HR反应,其中有90个对水稻无致病力或者致病力下降。致病力的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突变体是由Tn5插入Dickeya zeae染色体上不同的致病相关基因位点导致的。

    • HMC毒素诱导玉米专效寄主原生质体细胞凋亡的检测

      2012, 31(2):199-203. DOI: 1000-2421(2012)02-0199-05

      摘要 (1163) HTML (0) PDF 1.97 M (2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对同核异质玉米B37和Mo17叶片的原生质体为试材,并将原生质体随机分为4组,HMC毒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50、100、150 μg/mL,处理时间分别为1、3、6 h。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复染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处理后原生质体的凋亡特征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HMC毒素处理玉米原生质体后发生细胞凋亡,并出现凋亡小体、染色质边集或环状染色质等凋亡特征;经不同浓度HMC毒素处理B37和Mo17玉米原生质体,CB37的最大凋亡率为10.80%,NB37为4.90%,CMo17为21.00%,NMo17为8.83%;HMC毒素对2种基因型的C、N细胞质所测结果一致,均为C细胞质对毒素敏感,先出现细胞凋亡,N细胞质出现细胞凋亡的时间相对较晚;C、N之间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显著,且前者高于后者。当毒素浓度不变时,细胞凋亡率随毒素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当处理时间不变时,细胞凋亡率随毒素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 香蕉枯萎病菌2个生理小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比较

      2012, 31(2):204-207. DOI: 1000-2421(2012)02-0204-04

      摘要 (1432) HTML (0) PDF 908.79 K (2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4)接种巴西香蕉,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Foc1)接种粉蕉,均能检测到PG、PMG、PGTE、PMTE和Cx 5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其中PG活性均最高。在7种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Foc4的菌丝干质量都比Foc1的大,说明Foc4的生长更快,能更适应多种营养条件。在PG诱导方面,有柑桔果胶或PGA存在时,2个生理小种的PG活性明显加强。在葡萄糖或CMC作为唯一碳源时,2个生理小种的PG活性很低。以香蕉维管束组织培养2个生理小种后发现,Foc4的PG活性比Foc1高。以粉蕉维管束组织培养2个生理小种后发现,Foc1的PG活性比Foc4高。以柑桔果胶作为碳源,并改变不同的氮源,在7种氮源培养条件下,Foc1和Foc4均能产生PG活性,但所产生的PG活性比不加氮源所产生的PG活性低。

    • 番茄抗南方根结线虫种质材料NBS-LRR类抗病基因的检测

      2012, 31(2):208-211. DOI: 1000-2421(2012)02-0208-04

      摘要 (1271) HTML (0) PDF 1.18 M (2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病土接种法,鉴定58份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种质材料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的58份番茄种质材料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高抗材料1份,抗病材料3份,感病材料3份,高感材料51份;根据已知NBS-LRR类抗病基因NBS区域的保守系列,设计简并引物,对抗性材料基因组进行体外扩增,获得了约500 bp的预期片段。

    • 不同地区麦红吸浆虫圆茧过冷却点的测定

      2012, 31(2):212-215. DOI: 1000-2421(2012)02-0212-04

      摘要 (1150) HTML (0) PDF 958.30 K (1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麦红吸浆虫的耐寒性,采集河南南阳、河南辉县、陕西西安、河北保定和天津等5个不同地区的麦红吸浆虫圆茧,分别测定其过冷却点。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圆茧的过冷却点均随着纬度升高而显著下降,河南辉县种群圆茧过冷却点平均值最高,为-18.46 ℃;天津种群圆茧过冷却点最低,为-25.34 ℃;河南南阳种群和陕西西安种群圆茧过冷却点变异较大;不同地区的麦红吸浆虫的过冷却能力与各采样点1-2月极端低温呈显著正相关。

    • >资源与环境
    • 聚-γ-谷氨酸对小白菜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2012, 31(2):216-219. DOI: 1000-2421(2012)02-0216-04

      摘要 (1360) HTML (0) PDF 900.36 K (2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聚-γ-谷氨酸对小白菜地上部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养分含量的降低,聚-γ-谷氨酸处理小白菜较对照叶片Pn、Gs、Tr和Ci均有提高;在90%养分含量下施加聚-γ-谷氨酸显著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a 的含量;在70%~100%养分含量范围内,小白菜地上部产量较对照均有所提高,说明聚-γ-谷氨酸可通过降低气孔限制值、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提高吸收光强的能力,从而促进小白菜对光能的捕获及其转化,提高其光能利用效率。

    • >水产养殖
    • 黄颡鱼DMRT1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2012, 31(2):220-226. DOI: 1000-2421(2012)02-0220-07

      摘要 (1138) HTML (0) PDF 1.48 M (2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了黄颡鱼DMRT1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黄颡鱼成体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DMRT1基因cDNA序列全长1 381 bp,其中5′端非翻译区30 bp,3′端非翻译区454 bp\[不包括poly(A)\],开放阅读框885 bp,编码29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黄颡鱼DMRT1基因与革胡子鲶同源性最高(为81%),与黑鲷、虹鳟、斑马鱼、青鳉的同源性分别为60%、59%、64%和52%,与小鼠、人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42%和44%。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DMRT1基因在黄颡鱼胚胎发育阶段及胚后发育的1~51 d仔鱼均有表达,且在胚后发育的第31天表达量最高;在成体,只在雄性精巢中特异性表达,其他组织均无表达,且性腺发育阶段的Ⅳ期精巢表达量最高,表明该基因可能在黄颡鱼雄性性腺的形成或功能维持上具有重要作用。

    • 黄颡鱼仔稚鱼发育过程中的胰蛋白酶原基因表达

      2012, 31(2):227-230. DOI: 1000-2421(2012)02-0227-04

      摘要 (1389) HTML (0) PDF 927.23 K (2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得到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消化系统胰蛋白酶原基因cDNA,并且对其早期发育过程中仔稚鱼(1~3日龄)消化系统胰蛋白酶原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和定量。结果表明,黄颡鱼消化系统中胰蛋白酶原的基因表达起始于1日龄,1~6日龄表达量快速增加、6~23日龄表达量呈起伏式增加、23~30日龄表达量显著增加。该结果同时表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黄颡鱼胰蛋白酶原基因的表达量,能反映其肠道消化功能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建议黄颡鱼仔稚鱼转饵时间在23日龄后。

    • 基于ISSR标记的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种质鉴定

      2012, 31(2):231-236. DOI: 1000-2421(2012)02-0231-06

      摘要 (1201) HTML (0) PDF 1.48 M (27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种体色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全红”、“粉玉”、“粉花”、“麻花”和“大花”)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的14条引物在5种体色瓯江彩鲤中共检测到125个位点,多态位点比率达6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79 3,期望杂合度为0.273 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01 0;5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42 4, NJ法和UPMGA法对它们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粉玉”、“粉花”和“全红”为一支,“麻花” 和“大花”为另一支。应用引物848扩增的3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这5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的DNA指纹图谱,可为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种质鉴定提供快捷、准确的鉴定结果。

    • 菜籽粕替代豆粕对异育银鲫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

      2012, 31(2):237-242. DOI: 1000-2421(2012)02-0237-06

      摘要 (1290) HTML (0) PDF 951.35 K (2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试验鱼按投喂饲料的不同分为5组,其中对照组(RM0)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试验组分别以双低菜籽粕(DLRM)和普通菜籽粕(CRM)等氮替代对照组中50%(DLRM50,CRM50)和100%(DLRM100,CRM100)的豆粕蛋白。分别在投喂菜籽粕后的当天与第14、28、42、56天取样,测定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和头肾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补体(C3、C4)含量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投喂菜籽粕后28 d内,各项免疫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在第42天,DLRM100组、CRM100组的血液白细胞和头肾吞噬细胞的PP、PI,CRM100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DLRM100组的C4含量,CRM100组的C3、C4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56天,DLRM100、CRM100 组的各项免疫指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DLRM50、CRM50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和对照组都没有显著的差别。

    • 一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和抗病力的增强作用

      2012, 31(2):243-246. DOI: 1000-2421(2012)02-0243-04

      摘要 (1453) HTML (0) PDF 900.88 K (2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供试黄颡鱼的鱼体质量添加中草药制剂剂量(0~1 000 mg/kg)的不同,试验设6个组(对照、Ⅰ、Ⅱ、Ⅲ、Ⅳ、Ⅴ),连续投喂30 d后,测定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攻毒,进行抗病力检测。结果表明,各供试组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Ⅱ、Ⅲ、Ⅳ组和Ⅴ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黄颡鱼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Ⅰ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活菌攻毒的方式证明投喂复方中草药制剂能增强黄颡鱼对人工感染A.hydrophila活菌的抵抗力。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与抗病力的效果考量,这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在黄颡鱼饵料中添加量以400~800 mg/kg为宜。

    • 刀鲚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2012, 31(2):247-252. DOI: 1000-2421(2012)02-0247-06

      摘要 (1711) HTML (0) PDF 8.62 M (3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石蜡切片,HE组织染色方法研究性成熟刀鲚的精巢结构、精巢发育规律和精子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刀鲚的雄性生殖腺由精巢(生精部)、贮精囊和输精管等组成,精巢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由精小叶、精小囊、小叶间质、小叶腔和输出管构成。精小叶由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囊,成熟的精子从精小囊中释放出来,进入小叶腔中,经由精小叶间形成的临时通道进入输出管,再由输出管送达贮精囊。贮精囊为网状管腔结构,管腔内壁由分泌细胞组成。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和成熟的精子5个阶段,根据精巢的外形、色泽、体积、血管分布状况等特征分为6个时期。

    • >食品与农业工程
    • 小麦秸秆剪切力学性能的测试

      2012, 31(2):253-257. DOI: 1000-2421(2012)02-0253-05

      摘要 (1378) HTML (0) PDF 991.52 K (26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分析小麦茎秆在剪切过程中力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加载速率对剪切强度和剪切功的影响,选择成熟期自然状态下风干的宜宾1号、矮抗58、周麦22和豫麦7号4个品种小麦茎秆的第2~4节间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FTC公司生产的TMS-PRO型质构仪在茎秆节间中心进行横纹剪切试验,测定不同加载速率下不同品种不同节间的最大剪切力、剪切强度以及剪切功。结果表明:小麦茎秆在剪切过程中力的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再减小,然后上升直至切断最后卸载的变化过程,4个品种小麦茎秆不同节间的硬度为37.3~191.0 N,剪切强度为4.2~9.8 MPa,剪切功为43.53~432.23 mJ; 同一小麦品种不同节间的剪切强度和剪切功均为第2节间最大,第3节间次之,第4节间最小。运用SPSS软件对不同加载速率对剪切强度和剪切功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载速率对剪切强度和剪切功均无显著影响。

    • >文献综述
    • 农作物种子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2012, 31(2):258-264. DOI: 1000-2421(2012)02-0258-07

      摘要 (1925) HTML (0) PDF 973.65 K (4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概述了目前在农作物生产中常用的种子处理(物理、化学、生物农药、种子引发、种子包衣及丸粒化等)方法的特点和原理,主要将种子处理方法对农作物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分析与综述,并对作物种子处理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