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3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作物遗传改良与栽培
    • 水稻纤维素合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2011, 30(4):393-397. DOI: 1000-2421(2011)04-0393-05

      摘要 (1771) HTML (0) PDF 2.60 M (2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纤维素合酶是参与纤维素β-1,4-葡聚糖链延伸的主要催化亚基,为进一步研究水稻中纤维素合酶的作用机理,采用DNA重组技术,将纤维素合酶基因CesA1、CesA2、CesA3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3,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JM109中,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了3种纤维素合酶的融合蛋白,通过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纯化系统获得融合蛋白,以此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出效价高、特异性强的多克隆抗体。

    • 嘧啶醇对马铃薯种质试管苗保存遗传稳定性的影响

      2011, 30(4):398-403. DOI: 1000-2421(2011)04-0398-06

      摘要 (1222) HTML (0) PDF 3.00 M (1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3个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品系Solanum chacosense(cha)、CE76和E3为试验材料,于基础培养基添加3种浓度(10、15、20 μmol/L) 的嘧啶醇,探讨不同浓度嘧啶醇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同时对添加嘧啶醇的培养基中生长的试管苗进行恢复培养后,选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进行遗传稳定性分析,为嘧啶醇在马铃薯资源保存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嘧啶醇可显著抑制3个马铃薯品系试管苗的生长(P<0.01),且不同浓度的嘧啶醇对不同马铃薯品系试管苗产生的抑制效率不同;恢复生长研究表明嘧啶醇不会导致试管苗的玻璃化或恢复生长缓慢等变异;遗传稳定性研究显示使用嘧啶醇保存的不同品系试管苗在DNA水平上均有极少量变异(平均变异率为0.48%~2.95%)产生,且不同品系变异率有一定差异。不同品系马铃薯试管苗保存应选用各自适合的嘧啶醇浓度。

    • >微生物学
    • 苏云金芽胞杆菌CT-43内生质粒pBMB0558上virD4基因的功能

      2011, 30(4):404-410. DOI: 1000-2421(2011)04-0404-07

      摘要 (1315) HTML (0) PDF 4.64 M (2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苏云金芽胞杆菌CT-43高产苏云金素,其内生质粒pBMB0558上virD4基因编码的VirD4蛋白与Ⅳ型分泌系统中结合底物的偶合蛋白(T4CPs)高度同源。本研究利用插入缺失突变方法,构建同源双交换载体,敲除CT-43中的virD4基因,得到1株突变株BMB1122。HPLC检测结果显示,突变株BMB1122发酵上清液中未检测到苏云金素特征吸收峰;进一步通过LCMS-IT-TOF飞行质谱检测突变株胞内代谢物,结果显示其含有与苏云金素合成途径中的所有前体物分子质量相符的质荷比(m/z),这与出发菌株CT-43的结果一致。初步推测,virD4基因与苏云金素的分泌相关,virD4基因的敲除影响苏云金素的分泌。

    • 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其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效

      2011, 30(4):411-415. DOI: 1000-2421(2011)04-0411-05

      摘要 (1627) HTML (0) PDF 3.60 M (2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从水稻根部分离到的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WH1为材料,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对其发酵液中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了鉴定,并通过平板抑制试验和离体叶片防治试验,研究其发酵液对油茶炭疽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WH1发酵液中的抗菌活性物质为脂肽,该成分能够使油茶炭疽病菌丝畸形,高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对离体油茶叶片上的炭疽病仍然有显著的防效。以WH1作为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生物农药,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和田口设计对WH1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使抗菌脂肽产量大幅上升。在3、20、500 L 的发酵罐上进行放大,控制溶氧在30%以上,成功的完成250 mL 摇瓶到500 L 罐的放大。500 L 罐上培养48 h后发酵液10倍稀释液在PDA平板上的抑菌率为50.8%,对发酵液进行喷雾干燥后药效存留率为86.2%。

    • >园艺.林学
    • 柑橘衰退病和碎叶病复合感染病原的脱毒研究

      2011, 30(4):416-421. DOI: 1000-2421(2011)04-0416-06

      摘要 (1290) HTML (0) PDF 2.51 M (2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带毒柑橘品种为试材,采用植物中药制剂处理与热处理结合、茎尖微芽嫁接与植物中药制剂处理结合,用RT-PCR法检测病原带毒情况,并在药剂处理后1、3、5、7、9 d取样,检测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采用板蓝根和黄芩混合中药制剂处理8次,结合热处理,在PC板制成的温室(白天40℃(6 h/d),晚上25℃,处理50 d)中,可有效地脱除试验苗木中柑橘衰退病和柑橘碎叶病复合感染病原;对柑橘茎尖微芽嫁接苗进行板蓝根和黄芩混合中药制剂脱毒处理后苗木经RT-PCR法检测表明:85.7%植株可以脱除柑橘衰退病和柑橘碎叶病病毒;药剂处理后PPO、POD、SOD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所提高。

    • 刺苦草营养器官的解剖研究

      2011, 30(4):422-425. DOI: 1000-2421(2011)04-0422-04

      摘要 (1552) HTML (0) PDF 4.90 M (2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植物解剖学的方法对刺苦草的根、匍匐茎、叶及块茎4种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苦草不仅具有典型水生单子叶植物的结构,而且不定根发达,匍匐茎多节。越冬的块茎基本组织细胞中富含单粒淀粉粒。全株通气组织发达,维管束结构简单,木质部退化或缺少,无机械组织发育。根据解剖结构分析,苦草属的越冬芽应称为“块茎”。

    • 三峡库区上游马尾松生长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011, 30(4):426-431. DOI: 1000-2421(2011)04-0426-06

      摘要 (1333) HTML (0) PDF 1.03 M (2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相关函数及单年分析等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三峡库区上游马尾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的生长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不同海拔的马尾松对降雨和温度的响应明显不同,海拔600 m处马尾松生长与5、6月份的降雨和湿润指数呈显著相关,而海拔900 m处的马尾松与环境的关系相对复杂,除受当年5、6月份温度影响外,还受前一年11月份湿润指数的影响,说明同一地区不同海拔梯度马尾松对气候的响应具有不同特征。

    • 台湾杉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检测

      2011, 30(4):432-437. DOI: 1000-2421(2011)04-0432-06

      摘要 (1036) HTML (0) PDF 2.48 M (1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保持1 U Taq酶和0.2 mmol/L dNTP两个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模板DNA的浓度、引物浓度与Mg2+浓度的筛选,建立了台湾杉的优化ISSR反应体系,即在25 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40 ng模板DNA、1 U Taq酶、0.2 mmol/L dNTP、0.4 μmol/L 引物、1.8 mmol/L Mg2+、2.5 μL 10×buffer。扩增程序为:94 ℃,4 min;94℃,45 s,51~56℃,45 s,72℃,2 min,40个循环;72℃,7 min。利用这种优化的反应体系,筛选出了10条稳定性强、清晰度高并表现出一定多态性的ISSR引物,并进一步筛选出了这10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应用这些引物对分布于湖北利川市星斗山保护区的台湾杉野生居群的20个样品进行了扩增,结果表明,利川星斗山台湾杉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1.97%,Nei’s 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 信息指数分别为0.136 9和0.216 0。

    • >植物保护
    • 香蕉采后果实炭疽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2011, 30(4):438-442. DOI: 1000-2421(2011)04-0438-05

      摘要 (1347) HTML (0) PDF 3.42 M (2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表现炭疽病症状的采后香蕉果实中分离到4个炭疽病菌菌株。通过观察这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和致病性,发现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但菌株X4的孢子萌发率、附着胞形成率和致病力明显高于其他3个菌株。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并结合ITS序列分析技术,鉴定菌株X4为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菌株X4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10~35 ℃,最适生长温度是 28 ℃,其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5~30 ℃,分生孢子在28 ℃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速率、分生孢子和附着胞形成无显著影响;适宜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 pH值为5.0~8.0, 最适pH值为6.0; 菌株的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均为50 ℃/10 min。

    • 不同油菜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分析

      2011, 30(4):443-447. DOI: 1000-2421(2011)04-0443-05

      摘要 (1291) HTML (0) PDF 952.76 K (2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鉴定并筛选抗根肿病的油菜品种,2010年在云南省油菜根肿病的重发区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高海村,对9个主栽油菜品种和7个从国内各育种单位引进的品种进行根肿病抗性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苗期田间渍水,能明显加重根肿病危害,显著降低油菜最终收获产量;根肿病从苗期始危害油菜、薹期最重、成熟期危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略有下降;供试16个品种对油菜根肿病的抗性可分为3类,其中A35、花油7号和云油双1号3个品种在全生育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根肿病能力,可作为云南根肿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和育种材料使用。

    • 豆野螟触角化感器和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及超微结构

      2011, 30(4):448-454. DOI: 1000-2421(2011)04-0448-07

      摘要 (1902) HTML (0) PDF 12.44 M (25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扫锚电镜技术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 成虫触角感器和性信息素腺体的位置及超微结构, 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蛾的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柄节较长、梗节较粗,并均覆盖着鳞片;触角鞭节由72~82 节组成,长度约为86~97 mm; 豆野螟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角的腹面和侧面,背面覆盖有鳞片,因此感受器很少; 雌雄触角共发现6种感器,其中柱形感器只在雄蛾中发现,而一种未定义的感器仅在雌蛾中发现。通过形态比较发现,毛形感器在雌蛾触角上的分布比雄蛾较稀疏,但雄蛾的长度略长,其他几种感器在雌雄间未见显著差异; 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位于腹部第8~9节之间,其上有一系列规则的皱褶,为性腺细胞所在位置。 使用气质联用技术进一步对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进行了定位,测定结果表明,腹部第8~9节间的腺体提取物具有性信息素组分,是豆野螟性腺所在位置。

    • 瓜实蝇普通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2011, 30(4):455-460. DOI: 1000-2421(2011)04-0455-06

      摘要 (1576) HTML (0) PDF 4.96 M (2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获得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 普通气味结合蛋白(general odorant binding protein, GOBP)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BcucOBP。测序结果表明,BcucOBP开放阅读框全长447 bp,编码14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及三维结构同源建模表明,此序列具有OBPs的典型特征,序列中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和6个α螺旋区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28a (+)-BcucOBP,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 分析表明,在IPTG进行诱导下目标蛋白以His-标签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宿主菌中得到稳定表达。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cucOBP mRNA在除雌虫腹节外的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但在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另外,BcucOBP mRNA在昆虫前足和生殖节中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表达特征,推测其不仅具有普通气味蛋白的功能,还可能参与了信息素的运输过程,在瓜实蝇交配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 氯吡嘧磺隆对番茄田间杂草的控制效果

      2011, 30(4):461-464. DOI: 1000-2421(2011)04-0461-04

      摘要 (1260) HTML (0) PDF 922.16 K (2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对番茄田间杂草管理的重要性,采用田间试验和仪器测定分析的方法,观察了药剂对番茄田间主要杂草的控制效果、杂草防除后田间的透光率和施药后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能有效控制番茄田间主要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危害; 药剂处理后对番茄田间香附子、野苋菜、马松子、铁苋菜的综合密度防效为82.52%~95.78%,综合鲜重防效为83.53%~96.09%; 药剂处理后番茄田间中下部的透光率亦显著提高,并能有效改善田间光照条件,增产效果显著。

    •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外来入侵植物入侵性、克隆性及地理起源研究

      2011, 30(4):465-469. DOI: 1000-2421(2011)04-0465-05

      摘要 (1187) HTML (0) PDF 949.15 K (2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112种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侵性最强的物种占24.1%,较强的物种占44.6%,较弱的物种占31.3%。克隆植物有67种,占入侵植物总数59.8%,且繁殖方式以匍匐茎型和分蘖型为主。1年生或2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水生草本、乔木、灌木、藤本和竹类植物分别占入侵植物总数的23.2%、20.5%、8.9%、7.1%、23.2%、15.2%和1.8%,其中克隆植物所占比例分别为46.2%、82.6%、100%、62.5%、34.6%、58.8% 和100%。随着入侵性的增强,在3个危害等级中来自亚洲的入侵植物比例依次为45.7%、66.0%和74.1%;来自欧洲的入侵植物比例依次为45.7%、30.0%和14.8%。上述结果表明,北卡罗来纳州入侵植物的入侵性可能与其克隆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地理起源多来自于亚洲和欧洲。

    • 内生细菌BYG2-5的鉴定及其对芭蕉炭疽病的防效

      2011, 30(4):470-473. DOI: 1000-2421(2011)04-0470-04

      摘要 (1245) HTML (0) PDF 952.75 K (23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为靶标菌,对内生细菌BYG2-5进行了皿内拮抗活性测定及感病香蕉活体组织控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该内生细菌有很好的皿内抑菌效果,抑菌带达到18 mm;内生细菌发酵液及滤液均能有效控制靶标菌在香蕉条上的扩展,特别是发酵液的病情控制率达到80.60%,防治效果明显。对内生细菌BYG2-5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将该内生细菌鉴定为岸滨芽孢杆菌(Bacillus litoralis)。

    • >资源与环境
    •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流失的影响

      2011, 30(4):474-478. DOI: 1000-2421(2011)04-0474-05

      摘要 (1324) HTML (0) PDF 975.92 K (2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推荐施肥、分期施肥、全园植草对丹江口库区橘园地表径流输出量、氮磷养分流失量与流失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施肥结合全园植草及推荐施肥结合分期施肥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橘园坡地地表径流的输出,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分别降低38.43%和26.51%;雨强是氮磷流失的主要驱动因素,在大雨和暴雨中流失的氮磷分别占全年流失量的96%和98%以上;可溶性总氮和颗粒态磷为库区橘园径流中氮、磷的主要流失形态,需重点加以控制;化肥的施用并不是造成库区橘园氮磷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施肥次数,能明显地降低总氮、可溶性总氮和可溶性总磷的流失,而全园植草则在减少总磷和颗粒态磷的流失方面效果显著,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推荐施肥结合分期施肥能减少35.96%的总氮流失,推荐施肥结合植草处理能减少59.31%的总磷流失。

    • 活化钙镁磷肥的养分释放特点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011, 30(4):479-483. DOI: 1000-2421(2011)04-0479-05

      摘要 (1469) HTML (0) PDF 950.82 K (2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4种活化剂(WZ、SMS、MSN、FM)对钙镁磷肥进行促释处理,采用连续浸提、盆栽试验分别对活化钙镁磷肥的水溶性磷释放量、肥效及磷效率进行了研究。连续浸提结果表明:活化钙镁磷肥处理每次的水溶性磷释放量总体上高于钙镁磷肥,且释放均衡稳定;4种活化钙镁磷肥的累积磷释放量增幅达22.5%~51.8%。2茬盆栽试验表明:与钙镁磷肥相比,4种活化钙镁磷肥的玉米生物量均提高;植株吸磷量均高于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处理,植株的叶绿素和镁含量也均比钙镁磷肥提高,同时活化钙镁磷肥处理的后效明显;与钙镁磷肥处理相比,活化钙镁磷肥的水溶性磷含量、生物量、吸磷量、土壤有效磷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提高磷肥利用率,第2茬效果优于第1茬,其中SMS促释钙镁磷肥的效果最好。

    • 基于移动GIS的施肥推介系统研发

      2011, 30(4):484-487. DOI: 1000-2421(2011)04-0484-04

      摘要 (1384) HTML (0) PDF 2.59 M (2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基于GeoDatabase的成果数据库和基于ArcGIS Server的移动数据服务的支持下,利用ArcGIS Mobile 9.3组件和丰缺指标法施肥模型,开发了面向导航型PDA的施肥推介终端软件,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获取施肥信息的需求。

    • >水产养殖
    • 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2011, 30(4):488-493. DOI: 1000-2421(2011)04-0488-06

      摘要 (2171) HTML (0) PDF 1.81 M (5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在体色方面,头顶部、体侧及尾鳍基部,斑鳢与乌鳢的体色斑纹差异明显,杂交鳢偏向于斑鳢。在11项可数性状中,三者腹鳍一致,杂交鳢胸鳍超父本偏离,其他可数性状介于两者之间,平均杂交指数为53.45。对可数性状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鳢与乌鳢除胸鳍无差异外,均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杂交鳢与乌鳢在尾鳍、鳃耙、侧线鳞和侧线下鳞无差异,其他则差异极显著;杂交鳢与斑鳢除尾鳍和鳃耙无差异外,其他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可数性状中背鳍条数、侧线鳞和侧线上鳞可作为初步判断三者所属的指标。对10项可量性状参数计算的杂交指数显示,杂交鳢可量性状偏父本(乌鳢)遗传,其平均杂交指数为73.90。可量性状数据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三者形态差异明显,杂交鳢在体型上偏向于乌鳢。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公式可以有效区分三者,判别准确率达100%。

    • 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体内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与病理观察

      2011, 30(4):494-499. DOI: 1000-2421(2011)04-0494-06

      摘要 (1386) HTML (0) PDF 7.73 M (2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从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探讨感染后不同时期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肝脏、肾脏和肠道内的定位和由此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细菌分2次对鳗鲡进行肌肉注射。第1次采用每克体质量103~107 cfu的不同剂量注射以确定该菌的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其半数致死量为5×104 cfu/g。第2次以每尾鱼1×107 cfu的剂量注射欧洲鳗鲡,此后分别在注射后6、24、48 h采集鳗鲡的肝脏、肾脏、肠道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个时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别,鳗鲡早期无明显病理变化,而后期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症状;鳗鲡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较其他脏器明显,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肾小球坏死脱落;鳗鲡肝脏则主要表现为严重充血,肠道偶见肠粘膜脱落。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感染细菌主要分布在鳗鲡肾脏内,肝脏和肠道也有感染细菌分布。

    • 二倍体、四倍体泥鳅与大鳞副泥鳅杂交子代DNA相对含量与染色体组型的比较

      2011, 30(4):500-505. DOI: 1000-2421(2011)04-0500-06

      摘要 (1670) HTML (0) PDF 12.35 M (2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二倍体(D)、四倍体(T)泥鳅与大鳞副泥鳅(P)间的自交与杂交,获得9种细胞型子代,分别为(♀×♂):D×D、D×T、D×P、T×D、T×T、T×P、P×D、P×T和P×P。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和染色体制片技术分别对其进行了DNA相对含量测定和染色体组型分析。DNA相对含量结果显示:D×D、D×P、P×D和P×P属于二倍体;D×T、T×D、P×T和T×P属于三倍体;T×T属于四倍体,且3种类型DNA含量比值接近2∶3∶4。D×D的染色体数2n=50,核型为8m+6sm+36t,臂数NF=64;T×T染色体数为4n=100,抗型16m+12sm+72t,NF=128;P×P为2n=48,12m+4sm+32t,NF=64;D×P和P×D为2n=49,10m+5sm+34t,NF=64;D×T和T×D为3n=75,12m+9sm+54t,NF=96;T×P和P×T为3n=74,14m+8sm+52t,NF=96。经比较分析可知,杂交子代染色体是由双亲各提供一组单倍体染色体组成。

    • 饲料磷含量对黄颡鱼幼鱼生长、生化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1, 30(4):506-510. DOI: 1000-2421(2011)04-0506-05

      摘要 (1343) HTML (0) PDF 963.92 K (2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黄颡鱼商业饲料基础上通过减少Ca(H2PO4)2的添加量,制成3种不同磷含量(以Ca(H2PO4)2计)的饲料(25 kg/t简称25P、15 kg/t简称15P、5 kg/t简称5P)进行生长试验,测定不同磷含量对黄颡鱼生长、生化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种饲料对应3缸重复,每缸15尾鱼(初始平均体质量3.2 g),进行4周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摄食15P的试验鱼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投喂25P的试验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投喂5P的试验组,但这2组都与投喂15P的试验组没有显著差异。15P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显著高于25P和5P组;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在各饵料处理组中均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黄颡鱼幼鱼的商用饲料中,Ca(H2PO4)2的添加量可以从25 kg/t减少到15 kg/t,不会对黄颡鱼的生长和免疫产生负面影响。

    • 典型重金属、多环芳烃及菊酯类农药对唐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2011, 30(4):511-515. DOI: 1000-2421(2011)04-0511-05

      摘要 (1327) HTML (0) PDF 952.95 K (2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静水法生物毒性测试研究重金属(铜和镉)、多环芳烃(菲和萘)及有机农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3类物质对唐鱼的急性毒性,详细描述中毒症状并进行了安全质量浓度评价。结果表明,铜和镉对唐鱼的96 h的LC50分别为0.054和4.610 mg/L,其中铜属于极高毒物质,镉属于高毒物质,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5和0.461 mg/L;菲和萘对唐鱼96 h的LC50分别为0.913和10.849 mg/L,菲属于极高毒物质,萘属于中毒物质,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91和1.085 mg/L;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对唐鱼96 h的LC50分别为1.217和6.256 μg/L,均属于极高毒物质,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122和0.626 μg/L。唐鱼对这3类污染物质均有较高的敏感性,适合作为水体污染的监测生物。

    • >食品与农业工程
    • 鱼蛋白小肽螯合锌对小鼠的补锌效果及抗氧化作用

      2011, 30(4):516-520. DOI: 1000-2421(2011)04-0516-05

      摘要 (1194) HTML (0) PDF 981.29 K (2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昆明种小鼠(Mus musculus)为试验材料,观察鱼蛋白小肽螯合锌对小鼠的补锌和抗氧化作用,研究鱼蛋白小肽螯合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鱼蛋白小肽螯合锌可以明显提高小鼠肝脏、血清中的锌含量,显著降低小鼠肝匀浆中丙二醛含量,提高总抗氧化能力。鱼蛋白小肽螯合锌具有明显的补锌效果和抗氧化效果,效果优于同剂量的葡萄糖酸锌或硫酸锌。

    • 4SY-1.8型油菜割晒机的设计

      2011, 30(4):521-524. DOI: 1000-2421(2011)04-0521-04

      摘要 (1321) HTML (0) PDF 1.63 M (2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油菜收获的农艺要求,针对油菜人工收获效率低下和联合收获损失较高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实现油菜分段收获的4SY-1.8型油菜割晒机,确定了该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了输送系统、分禾装置和切割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与参数分析。研制的集成伸缩滚筒、立辊和输送带构成的输送系统,可实现油菜茎秆铺放宽度约为1 000 mm的中间纵向条铺;同时,利用液压装置控制割茬可调高度为200~450 mm。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油菜割晒机结构合理,能满足油菜分段收获的要求,达到有效延长油菜收获期、减低油菜损失率并提高油菜生产效益的目的。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