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3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微生物学
    • 中国环柄菇属真菌1新记录种

      2011, 30(2):129-131. DOI: 1000-2421(2011)02-0129-03

      摘要 (1197) HTML (0) PDF 1010.87 K (29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记述了中国环柄菇属真菌的1个新记录种: 暗黄褐环柄菇Lepiota forquignonii Quél,标本采自中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该种的鉴别特征是担孢子侧面观椭圆形,褶缘囊状体宽棒状或近梨形,盖表鳞片呈栅状排列,末端细胞近圆柱状或窄棒状。该种被置于卵孢环柄菇组。

    • 百脉根结瘤信号通道蛋白NSP1和NSP2的相互作用

      2011, 30(2):132-137. DOI: 1000-2421(2011)02-0132-06

      摘要 (1438) HTML (0) PDF 4.22 M (2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豆科植物百脉根是研究共生固氮体系的模式植物之一,对其根瘤菌共生信号转导途径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关系建立和共生体形成的奥秘。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和体外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证明百脉根GARS类家族转录因子结瘤信号通道蛋白NSP1和NSP2在体外体内均可以相互作用,并将相互作用的位点定位在NSP1的GRAS结构域的LHRII区域和NSP2的LHRI区内。

    • 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和酶学性质

      2011, 30(2):138-142. DOI: 1000-2421(2011)02-0138-05

      摘要 (1438) HTML (0) PDF 1015.53 K (2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工厂废液中分离并筛选到了1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CYS4,其摇瓶培养液的酶活力为11.0 U/mL。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7.0,在pH值为5.0~11.0时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酶活力在80%以上;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 ℃,在温度低于40 ℃时基本稳定,保温3 h酶活力仍然有70%以上;Na+、Fe2+、Mn2+、Zn2+、Mg2+等金属离子对该酶有激活作用,Hg2+对酶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2株内生细菌在油菜体内的定殖、促生长及抗虫性检测

      2011, 30(2):143-147. DOI: 1000-2421(2011)02-0143-05

      摘要 (1478) HTML (0) PDF 4.97 M (2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水稻和油菜为试验材料,对内生菌YY-23和SJ-10进行定殖范围的测定、促生长及抗虫试验,结果表明:2株内生菌YY-23和SJ-10均能在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红菜薹、萝卜等植物体内定殖;菌液浸种24 h后播种,20 d后经YY-23和 SJ-10浸种后的油菜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3.5%、 52.5%;SJ-10在饲喂第6天时存活率比对照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而YY-23无抗虫活性。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孕酮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系

      2011, 30(2):148-153. DOI: 1000-2421(2011)02-0148-06

      摘要 (1420) HTML (0) PDF 1.45 M (2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15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GR)基因全部9个外显子在小尾寒羊、湖羊、特克塞尔和多赛特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影响。只有引物P9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对于P9扩增片段,在小尾寒羊、湖羊和多赛特中均检测到AA、AG和GG型,在特克塞尔中只检测到AA和AG型。测序表明GG型与AA型相比在217 bp处有一单碱基突变(A→G),但未引起氨基酸变化。GG型和AG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均值分别比AA型的多0.97只(P<0.05)和0.64只(P<0.05),GG型和AG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初步表明PGR基因的G等位基因是提高绵羊产羔数的一个潜在有效的DNA标记。

    • 复合添加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2011, 30(2):154-160. DOI: 1000-2421(2011)02-0154-07

      摘要 (1217) HTML (0) PDF 1001.98 K (2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日龄、健壮的艾维菌(Avian)肉仔鸡630只(公、母各半)为试验动物,以按NRC微营养素推荐标准配制的营养性预混料为试验基础,以对鸡肉品质有调控作用的营养素组成的复合维生素、复合微量元素和复合生物活性物质添加剂为试验因素,采用3因子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分成21个组(其中1个为对照组),按照15种饲喂水平组合设计15种试验日粮,进行49 d饲养试验,研究多个调控因子的不同水平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肉鸡的7周龄质量增加量、料重比、胸肌/活质量、腹脂率、pH值、系水力、肌内脂肪、粗蛋白,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增设的对照组;试验主要指标与3种复合添加剂的饲喂水平呈极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利用回归模型进行指标预测,当多指标综合评定指数最好时,复合维生素、复合微量元素和复合生物活性物质在肉仔鸡饲粮中的饲喂水平分别为1 672.64 mg/kg(VE 254.91、VC 283.23、VA 4 248.51、VH 0.43)、2 888.10 mg/kg (Fe 77.84、Cu 90.81、Mn 116.75、Cr 0.78、Zn 142.70、Se 0.193)和1 885.01 mg/kg (甜菜碱1 767.53,大蒜素 81.40)。结果显示,日粮中基础性营养素与肉质营养调控因子添加剂间的合理配比,可以改善肉仔鸡的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

    • >园艺.林学
    • 定植密度和剪叶处理对日光温室番茄冠层光截获性能的影响

      2011, 30(2):161-166. DOI: 1000-2421(2011)02-0161-06

      摘要 (1330) HTML (0) PDF 1018.29 K (2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不同定植密度和剪叶处理试验,研究日光温室番茄冠层横向和纵向、光合器官和光合机构的光能利用率,并对其主要参数进行测试和调控分析。通过球状积分仪测得,红光和蓝光下日光温室番茄的叶片吸光系数ε在基因型和叶位间具有明显差异;‘保罗塔’的红光和蓝光下叶片吸光系数比值εred/εblue>1,表明对红光吸收能力较强;‘Harvest’、‘莱福60’、‘红利’和‘以色列1498’的εred/εblue<1,表明对蓝光吸收能力较强。增加行距可以有效地抑制群体疯长,可使叶面积指数ILA降低22.3%,避免冠层内部郁闭。随着剪叶程度的增加,日光温室番茄株幅明显缩小,株幅重叠率ξp也相应减小,叶面积重叠系数ξ和由冠层叶片和大气空间组成的冠层复合光吸收系数α′亦相应减小。采用剪半叶密植技术,即在密度增加17%~30%时,对膨果中期的果穗下位叶剪去叶1/3~1/2,保持株幅重叠率ξp在10%~20%之间,可改善冠层中下层光截获性能和提高群体光合效能。

    • 亮叶蜡梅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2011, 30(2):167-170. DOI: 1000-2421(2011)02-0167-04

      摘要 (1474) HTML (0) PDF 1.64 M (2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建立和优化亮叶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的ISSR反应体系,对模板DNA的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等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25 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40 ng模板DNA、1 U Taq酶、0.2 mmol/L dNTP、0.3 μmol/L 引物、1.5 mmol/L Mg2+、2.5 μL 10×buffer的扩增效果最好。利用该优化的反应体系,筛选出了12条稳定性强、清晰度高、多态性高的ISSR引物,并对筛选出的12条引物在不同退火温度(51~56℃)下的扩增效果进行了比较,从而确定了每个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

    • 培养基中添加相关外源物对茶氨酸生物合成的影响

      2011, 30(2):171-176. DOI: 1000-2421(2011)02-0171-06

      摘要 (1219) HTML (0) PDF 1.29 M (3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龙井43的嫩叶等为材料,考察在培养基中添加茶氨酸合成前体物、代谢中间物及NO供体硝普钠对愈伤组织中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并研究水培苗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硫酸铵对茶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25 mmol/L的盐酸乙胺可促进茶氨酸的合成,特别是在培养的第6~12天,愈伤组织中茶氨酸的含量增加明显,培养至第12天时,茶氨酸的含量最高,为108.96 μmol/g(以干质量计),是对照的7.72倍;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低浓度的谷氨酰胺、丙氨酸及谷氨酸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愈伤组织中的茶氨酸含量,其中添加5 mmol/L的谷氨酰胺时增加最为明显,茶氨酸含量是对照的近7倍;培养基中添加0.05或0.075 mmol/L的硝普钠时,茶氨酸的含量有所增加,但总体水平较低。水培苗营养液中添加硫酸铵至100 mg/L时,茶苗培养3 d时的茶氨酸含量是对照的2.25倍。

    • >植物保护
    •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的进化分析

      2011, 30(2):177-181. DOI: 1000-2421(2011)02-0177-05

      摘要 (1457) HTML (0) PDF 4.87 M (2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基因库中调取已完成测序的昆虫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 CSPs) 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共涉及昆虫7个目23个种的59个基因。应用MEGA 5.0形成了这59个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树,并计算CSPs基因在昆虫中的核苷酸替换速率。对非同义替换速率和同义替换速率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CSPs基因在昆虫中总体上受到负选择作用。用PAML 软件位点-特异模型检测到6个受到正选择作用的位点,其中5个位于功能重要的区域。

    •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011, 30(2):182-186. DOI: 1000-2421(2011)02-0182-05

      摘要 (1260) HTML (0) PDF 2.47 M (2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为材料,用RACE方法,获得了类毒液过敏原蛋白新基因Dd-vap-2的cDNA全长 (GenBank登录号为GU370352)。该cDNA全长序列为1 150 bp,包括1个912 bp的完整ORF,编码1个含303个氨基酸的蛋白,其理论分子质量为31.8 ku,等电点pI为6.76。序列比对分析表明,De-vap-2基因含有保守性结构域,属于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cysteine-rich secretory protein, CRISP)家族成员,N端具有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 和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分泌的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属于同一支,亲缘关系较近。

    • 云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及交配型分析

      2011, 30(2):187-192. DOI: 1000-2421(2011)02-0187-06

      摘要 (1434) HTML (0) PDF 955.86 K (2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2套Ht单基因鉴别品种,对2007-2009年采自云南省13个地区的81份玉米大斑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菌株交配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和交配型组成复杂,81个菌株可分为0、1、2、3、12、23、2N、3N、12N、23N和123N等11个小种类型,其中能克服鉴别寄主上所有显性抗病基因的123N小种占22.2%,为优势小种;依据分子标记,81个菌株可分成A、a、Aa 3种交配型菌株及中性菌株,分别占49.4%、 12.3%、 29.6%和8.6%。此外,在同一区域内存在多个生理小种和不同的交配型菌株。

    • 水杨酸诱导水稻抗菌物质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

      2011, 30(2):193-196. DOI: 1000-2421(2011)02-0193-04

      摘要 (1536) HTML (0) PDF 1.01 M (3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平板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研究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诱导处理水稻后产生的小分子的抗菌物质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诱导处理后的水稻叶片提取物质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水杨酸诱导处理后,水稻的2个品系CO39和CA101A51产生了分支酸、丁子香酚、稻壳酮A(Momilactone A,MA)、稻壳酮B(Momilactone B,MB)4种化合物,且水杨酸甲酯、苯酚、豆甾醇和β-谷甾醇、2种酯类物质、十一碳烷等化合物含量均发生变化。水杨酸诱导处理可以调动抗病相关的次生代谢过程,合成植保素及其他抗菌物质,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 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西花蓟马的毒力测定

      2011, 30(2):197-199. DOI: 1000-2421(2011)02-0197-03

      摘要 (1394) HTML (0) PDF 913.39 K (2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不同分生孢子液浓度的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具有较强的毒力。供试菌株在孢子浓度为3.6×108 个/mL时,西花蓟马成虫的死亡率为82.31%,致死中时间为(5.39±0.107) 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是(4.204±0.042)×10 6个/mL; 在孢子浓度为3.6×10 8个/mL时, 若虫死亡率为87.21%,致死中时间为(5.09±0.075) 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是(2.744±0.089)×10 6个/mL。

    • 29种植物甲醇提取物除草活性的测定

      2011, 30(2):200-205. DOI: 1000-2421(2011)02-0200-06

      摘要 (1290) HTML (0) PDF 971.92 K (2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温度为20~25 ℃、湿度为50%~60%的室内条件下,采用水培法,以叶片死亡率、全株死亡率为指标,测定了29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供试植物中有10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大薸的活性显著,它们分别是虎刺楤木、阔叶十大功劳、木槿、黄连、盐肤木、白花曼陀罗、油桐、大头续断、野花椒和雷公藤,其中虎刺楤木甲醇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0.625 mg/mL时,引起大薸叶片死亡率达84.56%、 全株死亡率达80.64%;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0.313 mg/mL时,对大薸的根和叶也还有明显抑制、致死的效果,叶片死亡率为55.65%,全株死亡率为38.97%。

    • >资源与环境
    • 地块窗口支持下作物的遥感估产

      2011, 30(2):206-209. DOI: 1000-2421(2011)02-0206-04

      摘要 (1285) HTML (0) PDF 3.26 M (2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克服样方代表性狭窄、误差大、需重复采样等缺点,提出了基于地块窗口的估产模式,以行政村作为研究区域,利用QuickBird影像提取的地块区域作为窗口,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分别以玉米和花生为研究对象,在地块、区域2个层面初步探讨了在地块窗口支持下遥感估产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采用以地块为窗口的分类方法在大比例尺下作物的提取能获得较好的结果;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单产间呈线性关系,且为显著正相关;地块窗口支持下,以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等方法,是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地块破碎、种植类型复杂的南方地区的遥感估产模式。

    • 菜地系统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日变化

      2011, 30(2):210-213. DOI: 1000-2421(2011)02-0210-04

      摘要 (1449) HTML (0) PDF 1020.71 K (29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原状土柱试验,研究了武汉市菜地连作系统不同时期土壤N2O释放日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土壤水分日变化较小时,土壤N2O排放速率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温度最高时达到峰值;而当土壤水分日变化较大时,N2O排放速率峰值出现在适宜的水分且较高的温度时,而非温度最高时。这说明土壤N2O排放速率受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共同影响。同时,氮肥施用量也是影响N2O日排放的重要因子。

    • 表面活性剂对辛硫磷在土壤中解吸附的影响

      2011, 30(2):214-218. DOI: 1000-2421(2011)02-0214-05

      摘要 (1245) HTML (0) PDF 1.04 M (2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红火蚁灌巢用杀虫剂辛硫磷为对象,结合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技术,应用振荡平衡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100(Triton X-100)对辛硫磷在土壤中解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增高,解吸附能力增强,辛硫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在5倍临界胶束浓度(5 CMC)时,SDBS处理的辛硫磷各初始质量浓度的平衡体系的吸附率为56.81%~66.21%,而Triton X-100处理的吸附率为75.92%~82.07%,表明SDBS对辛硫磷的解吸附能力明显强于Triton X-100。在相同质量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作用下,辛硫磷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且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吸附常数Kaf逐渐变小。

    • 甘蓝型油菜根系可溶性蛋白的提取及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

      2011, 30(2):219-224. DOI: 1000-2421(2011)02-0219-06

      摘要 (1440) HTML (0) PDF 2.26 M (2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油10号幼苗期根系为材料,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酚提法及酚提取-甲醇/醋酸铵沉淀法分别提取甘蓝型油菜根系可溶性蛋白。以牛血清蛋白为标样,使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计算蛋白提取率,并对所提取的蛋白样品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双向电泳(2-DE)检测,所得2-DE凝胶图片经PD Quest软件分析,分别检测得到644、645、669个蛋白点。对双向电泳条件进行优化,选择改进的酚提法提取蛋白,采用17 cm (pH 5~8)的IPG胶条、蛋白上样量150 μg及10%的SDS-PAGE胶含量,可以获得分辨率高、重现性高的2-DE凝胶图片。

    • >水产养殖
    • 盐碱地养虾池塘养殖期间细菌组成分析

      2011, 30(2):225-228. DOI: 1000-2421(2011)02-0225-04

      摘要 (1366) HTML (0) PDF 973.29 K (2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天津地区盐碱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的细菌种类和垂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池塘中细菌总数维持在2.4×10 3~8.5×10 5cfu/mL之间,弧菌总数维持在1.75×10 2~2.3×10 5 cfu/mL之间,细菌总数和弧菌总数分别在8月份和9月份达到高峰。反硝化细菌总数维持在3.4×10 4~2.8×10 5cfu/mL之间,硫酸盐还原菌总数维持在2.9×10 2~7.5×10 4cfu/mL之间,氨化细菌总数维持在1.2×10 2~7.0×10 4cfu/mL之间。养殖水体中共检测到13种细菌,养殖前期弧菌属、产碱菌属、棒杆菌属为优势菌群;养殖中期产碱菌属、弧菌属、气单胞菌属、肠杆菌科为优势菌群;养殖后期弧菌属、气单胞菌属、噬纤维菌属为优势菌群。通过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7月份细菌多样性指数最高,9月份细菌多样性指数最低。

    • 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1, 30(2):229-234. DOI: 1000-2421(2011)02-0229-06

      摘要 (1088) HTML (0) PDF 1013.95 K (2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置5个麻醉组(15~35 V)与1个对照组(0 V),研究直流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血液13项生化指标的影响。随着电压强度升高,西伯利亚鲟麻醉组总蛋白与白蛋白质量浓度逐渐升高,35 V组总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15 V组与20 V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在15 V组中最低,在35 V组最高,35 V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15 V组。对照组总胆固醇浓度为(2.35±0.69) mmol/L,15 V组与35 V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对照组血糖浓度为(2.21±0.30) mmol/L,低于各麻醉组的浓度。尿素与总胆红素浓度在15 V组最低,35 V组最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与乳酸脱氢酶活性相对稳定,对照组与各麻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为(218.33±67.10) U/L,35 V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与15 V组。综合各项血液生化指标表明,直流电麻醉是种较好的麻醉方法,西伯利亚鲟幼鱼适宜电麻醉强度为20~30 V。

    • 褶纹冠蚌胞内Cu/Zn-SOD的cDNA克隆及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

      2011, 30(2):235-242. DOI: 1000-2421(2011)02-0235-08

      摘要 (1383) HTML (0) PDF 2.27 M (2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兼并引物结合RT-PCR方法从褶纹冠蚌血细胞中克隆出一种细胞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pSOD)的cDNA,用半定量PCR方法研究了cpSOD的mRNA在褶纹冠蚌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pSOD cDNA全长为891 bp,包含1个46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含155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5.8 ku,等电点为5.8。含4个与铜离子结合的保守的氨基酸残基(H46,H48,H63和 H120)和4个与锌离子结合的保守的氨基酸残基(H63,H71,H80和D83) 及1个保守的分子内二硫键(Cys57-Cys14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cpSOD与海洋贝类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及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胞内Cu/Zn-SOD相似性分别为70% 和69%;半定量PCR分析显示在褶纹冠蚌血液、外套膜、鳃、闭壳肌和肝胰腺5种组织中均能检测到cpSOD的基因表达,且在鳃和肝胰腺中表达量较大。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cpSOD基因在褶纹冠蚌血细胞中表达上调,12 h后达到最大值。由此推断cpSOD可能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食品与农业工程
    • 草鱼鱼鳞胶原蛋白膜的制备工艺

      2011, 30(2):243-248. DOI: 1000-2421(2011)02-0243-06

      摘要 (1297) HTML (0) PDF 1.01 M (3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酸-酶法提取的草鱼鱼鳞胶原蛋白为材料,采用倾注法制备胶原蛋白膜,研究成膜条件、多糖等对鱼鳞胶原蛋白膜(fish scale collagen film,FCF)特性的影响,考察鱼鳞胶原蛋白膜制备条件。结果表明:成膜条件、多糖等对鱼鳞胶原蛋白膜特性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成膜温度45 ℃、pH 5、胶原蛋白与壳聚糖配比6∶4,该条件下胶原蛋白膜的抗张强度为61.27 MPa,断裂伸长率为5.17%。

    • >文献综述
    •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2011, 30(2):249-259. DOI: 1000-2421(2011)02-0249-11

      摘要 (1285) HTML (0) PDF 1.05 M (4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与细胞核基因工程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能够实现外源基因特异整合及高效表达、多基因共表达、外源基因不会随花粉扩散、没有位置效应和基因沉默等。目前已在16种植物中成功获得叶绿体转基因植株,改良了植物的农艺性状,特别是在烟草叶绿体中高效表达了40多种外源蛋白,包括多种抗体和疫苗。尽管如此,这项技术目前尚未用于主要粮食作物的性状改良。本文综述了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原理、技术、应用、难点及进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