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28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VIGS介导的转复制酶基因番木瓜对PRSV的抗性

      2009, 28(4).

      摘要 (3984) HTML (0) PDF 0.00 Byte (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PCR检测呈阳性的T4代转复制酶(replicase,Rep)基因番木瓜植株在苗期接种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Ys株系,定期采取不同部位的叶片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接种PRSV之前,在植株的各部位均能检测到转基因完整的Rep mRNA,但接种后不同时间在接种叶以上部位陆续出现了Rep mRNA的降解;接种后30 d内,接种叶下部第1片叶上始终未出现Rep mRNA的降解;另外,在发生mRNA降解的叶片上都能相继检测到小分子干涉RNA(short interferring RNA,si RNA)的产生.这说明转基因番木瓜的抗病性与mRNA的降解及siRNA的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抗性发生在转录后水平上,是由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介导产生的.

    • 2种植物提取物与现代苦楝油对褐稻虱种群的联合干扰作用

      2009, 28(4).

      摘要 (1104) HTML (0) PDF 0.00 Byte (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nterfefenc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IIPC)分析了2种植物提取物与现代苦楝油对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种群的联合干扰作用.结果表明:薇苷菊(Mikania micrantha)乙醇提取物、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乙醇提取物和现代苦楝油(Trilogy)的不同组合,对褐稻虱种群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但其联合作用效果与组分未成正比;薇苷菊乙醇提取物与现代苦楝油或3种以上组分的联合处理,可使褐稻虱成虫产卵量降低80%以上,对若虫毒杀效果达47.41%~57.10%,其联合作用最终可将褐稻虱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ndex of population trend,I)降到1.00以下,达到持续控制效果.

    •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2009, 28(4).

      摘要 (1349) HTML (0) PDF 0.00 Byte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常规栽插等5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油林免耕套播可抑制水稻苗瘟和叶瘟的发生,5种栽培方式对穗颈瘟和纹枯病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对稻曲病的发生没有影响;小苗机插偏方式下二化螟的发生较轻,其它4种方式之间发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 湖北省钟祥市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分析

      2009, 28(4).

      摘要 (1591) HTML (0) PDF 0.00 Byte (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钟祥市2005年和1981年2次土壤肥力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耕地养分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且表现出高有机质含量和极低有机质含量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减少,原来有机质含量中等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增加,总体趋向均一化;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呈类似趋势,总体含量升高;土壤钾含量处中等水平,含钾量高(有效K≥150.0 nag/kg)的耕地已明显下降,总体呈耗减状态;土壤酸化趋势较为明显,尤以旱地酸化突出,土壤有效Zn、Fe、Mn含量较丰富,但土壤有效B、Mo较为缺乏.这些结果可为当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 水稻T-DNA插入氮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氮营养特征

      2009, 28(4).

      摘要 (1982) HTML (0) PDF 0.00 Byte (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水稻T-DNA插入氮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氮营养特性.结果表明,氮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突变植株硝态氮和铵态氮吸收速率均低于原始亲本,植株氮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氮同化能力下降,根系变短,根系体积及根系活跃面积变小,植株变矮.

    • 不同营养状态下苦草的生理响应

      2009, 28(4).

      摘要 (1219) HTML (0) PDF 0.00 Byte (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水体富营养化对苦草(Vallisneria spirolis)的胁迫作用,通过静态模拟试验,比较了不同营养水平(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重富营养)培养的苦草根的绀织解剖结构、植株氮、磷含量和 3 种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变化.研究发现,随营养程度的增加,苦草根的组织结构紊乱,出现空洞;根叶中氮、磷含量都是随营养程度的增加而增高;苦草叶组织的POD、SOD、CAT活性均随营养程度的增加而上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苦草叶组织的POD和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活性下降.

    • 稀有放线菌噬茵体φSUC20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009, 28(4).

      摘要 (1123) HTML (0) PDF 0.00 Byte (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为指示菌,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新噬菌体,命名为φSCU20.在测试的9株放线菌菌株中,仅能感染小单孢菌40027菌株和A-M-01菌株.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φSCU20由多面体的头部和尾部组成.噬菌体φSCU20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噬菌体φSCU20形成噬菌斑时培养基中适宜的Ca2+和Mg2+浓度分别为8 mmol/L和20 mmol/L;噬菌体φSCU20在储存液中适宜的pH值为8;噬菌体φScU20不耐高温,经40℃保温30 min后,其活力降低到48.65%,经60℃保温30 min后,则完全失活;噬菌体φSCU20基因组特性研究表明,该噬菌体的基因组为双链DNA,基因组大小约为65 kb.

    • 不同剂量PMSG对未性成熟小鼠卵巢发育的影响

      2009, 28(4).

      摘要 (1626) HTML (0) PDF 0.00 Byte (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了不同剂量PMSG对20~21日龄未性成熟小鼠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PMSG处理后小鼠卵巢出现增大现象,其中20 IU、15 IU、10 IU、6 IU组处理的小鼠卵巢增重最明显,且组间差异不显著;卵巢内生长卵泡数量差异不显著,随激素作用量的上升,有腔卵泡数和有腔卵泡所占比例而增大.

    • 长江中下游二倍体泥鳅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2009, 28(4).

      摘要 (1442) HTML (0) PDF 0.00 Byte (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长江中下游4个二倍体泥鳅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微卫星位点在武汉、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4个种群中总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1,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3.每个种群的平均等位基因丰度(AR)为3.502~4.61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95~0.51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60-~0.5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2~0.465,说明4个种群表现出中度的遗传多样性.在12个位点中有4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HWE),每个种群均不同程度偏离HWE,表现为杂合子不足.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r)为0.118,15.74%遗传变异源于种群间差异,表明种群间存在中度遗传分化.种群间遗传距离(D)为0.067~0.206,太湖与鄱阳湖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大.聚类分析表明,洞庭湖与鄱阳湖种群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武汉种群与太湖种群聚为另一支.

    • 地高辛标记的DNA探针制备及其应用于溶藻弧菌的检测

      2009, 28(4).

      摘要 (1046) HTML (0) PDF 0.00 Byte (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基因库中获取溶藻弧菌的胶原蛋白酶基因序列和外膜蛋白基因序列,根据基因的保守性用DNAStar分别设计2对引物,分别对溶藻弧菌基因组进行PCR扩增,用地高辛标记扩增的特异DNA片段以制备探针.分别用胶原蛋白酶DNA探针和外膜蛋白DNA探针对实验室保种的溶藻弧菌以及鱼排分离的溶藻弧菌进行斑点杂交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胶原蛋白酶基因探针与保种的溶藻弧菌以及鱼排分离的溶藻弧菌DNA产生较强的阳性反应,而与霍乱弧菌、哈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DNA等均无反应,表明该胶原蛋白酶DNA探针的特异性较强;而外膜蛋白基因探针与保种的溶藻弧菌以及鱼排分离的溶藻弧菌DNA产生较强的阳性反应,但与哈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DNA也出现了较强的阳性反应,与霍乱弧菌DNA则无反应,表明该外膜蛋白DNA探针的特异性较低.说明所构建的溶藻弧菌胶原蛋白酶DNA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简便易行,可应用于溶藻弧菌的快速检测.

    •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美洲鳗鲡不同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9, 28(4).

      摘要 (1258) HTML (0) PDF 0.00 Byte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美洲鳗鲡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将60尾美洲鳗鲡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浸泡组和注射组,每组20尾.对照组注射PBS,浸泡组以1.0×107cfu/mL 的菌液浸泡1 h,注射组注射1.0×108 cfu/mL的菌液.各组鳗鲡均于处理后6 h和30 h断尾采血,肝素钠抗凝,分别取全血、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进行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法(MTT法)测定美洲鳗鲡全血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的免疫水平.结果表明,浸泡组细菌感染后30 h的红细胞免疫水平显著高于细菌注射组,而细菌注射组的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显著高于浸泡组和对照组,3组鳗鲡的全血细胞免疫水平无显著差异;与30 h相比,处理后6 h不同组的细胞免疫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 不同耐盐性的黄瓜接穗嫁接后在NaCl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2009, 28(4).

      摘要 (1230) HTML (0) PDF 0.00 Byte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早多佳和津春2号黄瓜作接穗,耐盐的超级拳乇作砧木嫁接,以自根苗为对照,对不同接穗嫁接黄瓜苗在NaCI胁迫下的生长及生理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00 mmol/L的NaCI胁迫下,早多佳嫁接苗叶面积和茎粗减少的程度比津春2号嫁接苗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高于津春2号嫁接苗;但NaCI胁迫下早多佳嫁接苗的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含水量、SOD活性、MDA含量与津春2号嫁接苗无显著差异.相同NaCI胁迫条件下,早多佳自根苗的根干质量显著大于津春2号自根苗,地上部含水量、SOD活性显著高于津春2号自根苗,MDA含量显著低于津春2号自根苗.嫁接减小了不同黄瓜品种之间耐盐性的差异.

    • 侵染辣椒的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的亚组鉴定及株系分析

      2009, 28(4).

      摘要 (1263) HTML (0) PDF 0.00 Byte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已报道的黄瓜花叶病毒(CM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合成 1 对引物,对侵染辣椒的黄瓜花叶病毒湖北分离物的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进行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内不同辣椒主产区采集到的样品CP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同源率高达98.2%~99.2%,与CMV亚组Ⅰ和亚组Ⅱ各株系之间的核苷酸同源率分别为92.1%~96.5%和72.1%~78.1%,并且和亚组Ⅰ中的ⅠB系列株系同源率更高.由此确认这4个CMV分离物属于亚组Ⅰ中的ⅠB成员.

    • 兰陵溪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态功能研究

      2009, 28(4).

      摘要 (1352) HTML (0) PDF 0.00 Byte (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农耕地为对照,对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7种植被恢复模式生态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式土壤种子库主要为草本植物种子.农耕地、柑橘林地种子库密度较高,分别达到12 043粒/m2和10 160粒/m2;针阔混交林、板栗林、栎林、马尾松林地土壤出现灌木和乔木种子,导致其种子库物种丰富度较高.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为针阔混交林,达到3.9.各模式间种子库组成成分相似性变化范围为37.50~86.67,无较大的异质性,农耕地与其他模式的相似性最小.各植被恢复模式均可提高林冠层对降水的截持作用.单场降雨量为3.12~43.80 mm时,各模式平均林冠截留率为18.04%~24.36%,马尾松林、栎林和针阔混交林等3种模式的林地枯落物吸持水量为1.97~4.55 mm.各模式林地土壤最大蓄水量大小依次为竹林(402.29 mm)>茶园(349.34 mm)>农耕地(330.55 mm)>柑橘林(272.65 mm)>针阔混交林(242.93mm)>栎林(201.20 mm)>板栗林(175.08 mm)>马尾松林(144.97 mm).坡耕地经植被恢复后,地表径流量和径流系数平均分别减少82.04%和83.72%.土壤侵蚀模数减小1 608.87~1 876.66 t/(km2·a).各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质量均高于农耕地,土壤质量指数分别为板栗林(0.562 9)>马尾松林(0.512 1)>柑橘林(0.492 1)>栎林(0.448 5)>针阔混交林(-0.258 7)>茶园(-0.453 5)>竹林(-0.638 5),均高于农耕地土壤质量指数(-0.664 9).各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功能综合评价值均高于农耕地,其中针阔混交林为生态公益林恢复的最优模式,板栗林为经济林建设的最优模式.

    • 广东省化橘红中黄酮类物质的HPLC测定

      2009, 28(4).

      摘要 (1251) HTML (0) PDF 0.00 Byte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紫外-可见波长检测器(HPLC/VWD)法,测定了化橘红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7种黄酮类标准品分别是芦丁、金丝桃苷、柚皮苷、橙皮苷、柚皮素、川皮苷和甜橙黄酮.分离条件:分离柱为Nucleosil C18反相柱,5μm,250 mmX4.6 mm,流动相A为20%的甲醇,流动相B为30%的乙腈,流动相C为乙腈,三元梯度洗脱,流速1.0~1.2 mL/min,柱温35℃,分析波长285~350 nm,梯度波长.测定结果表明:标准品浓度范围为0.098~25.000~g/mL,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999~1.000;标准品连续5次进样和在48 h内多次进样,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4.518%;供试的10个化橘红样品中均含有柚皮苷,其中4个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柚皮素;化橘红中黄酮类物质主要成分是柚皮苷.

    •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绿茶的4种主要成分

      2009, 28(4).

      摘要 (1291) HTML (0) PDF 0.00 Byte (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了绿茶中水分、茶多酚、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4种主要成分的改进偏最小二乘(MPLS)定标模型,用目标函数法对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考查,评定出最优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各成分最优模型的目标函数值(f)分别为98.84%、95.66%、95.07%和94.25%,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4.53%、4.57%、8.33%和6.39%,预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0.85、0.63和0.71.测定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实现绿茶中4种成分的快速定量检测,水分、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模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以用于实际检测;咖啡碱模型预测效果较差,需要进一步优化.

    • 土壤直角切削的有限元仿真

      2009, 28(4).

      摘要 (1839) HTML (0) PDF 0.00 Byte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减少耕作阻力,优化耕整机具结构与性能,基于ANSYS/L-SDYNA利用修正的Drucker-Prager塑性模型、用Lagrange和ALE相结合的方法,以粘性土壤为对象开展了直线刃口刀具对其直角切削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了土壤的滑移破坏变形状况、刀具应力分布和切削阻力变化.同时对该土壤开展了室内土槽试验,研究显示有限元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 荔枝真空远红外辐射过热干燥的特性

      2009, 28(4).

      摘要 (1129) HTML (0) PDF 0.00 Byte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导出真空腔体干燥介质过热度干燥过程变化式,观察工艺条件改变下的过热度干燥过程变化及过热度影响下的荔枝去水速率.结果表明:真远红外辐射过热十燥荔枝,荔枝与辐射源光谱匹配显著加快去水;干燥效率及品质强化存在适度真空干燥介质、辐射热流密度、质传递速率匹配;采用近距离、光谱匹配及适度真空度、加热/缓苏时间比,十燥介质过热度与干燥效率综合最大.

    • 东北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

      2009, 28(4).

      摘要 (1206) HTML (0) PDF 0.00 Byte (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东北地区年积温小、水稻安全生长期短、种植模式多样化等特点对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影响的问题,通过对东北地区水稻种机械化种植模式中的机插秧、机直播、机抛秧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一种钵苗行栽技术,实现了钵苗的有序浅栽,增产增效效果显著.田间试验表明,钵苗行栽技术满足水稻种植的农艺要求,增产8%~10%,比常规人工种植节约成本约20%.研究认为,机械化插秧与钵苗行栽是2种适合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模式,对该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基于LabVIEW的声速测量

      2009, 28(4).

      摘要 (1224) HTML (0) PDF 0.00 Byte (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以LabVIEW8.5软件为平台开发的声速测量虚拟仪器系统的组成,以及应用系统测量声速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空气和水这2种介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声速测量,对仿真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不同温度下这2种介质的声速,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程序设计仿真效果符合实际实验.该研究在工农业生产上有一定实用价值.

    • 淡水螯虾传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009, 28(4).

      摘要 (1281) HTML (0) PDF 0.00 Byte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的人工养殖热潮正在我国部分地区兴起,由于养殖者缺乏饲养克氏原螯虾的经验和技术,随着养殖面积的迅速扩大,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性发生正在威胁着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由致病性细菌、病毒和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的危害严重.本文对克氏原螯虾传染性疾病和防治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养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封面设计征集

      2009, 28(4).

      摘要 (808) HTML (0) PDF 0.00 Byte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水稻叶片淀粉分解同源基因OsSEX1的转录表达

      2009, 28(4).

      摘要 (1185) HTML (0) PDF 0.00 Byte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了水稻的SEX1同源基因OsSEX1-1和OsSEX1-2的表达过程,结果表明:2个目的基因表达量均呈现昼夜节律变化.光照对2个基因的表达是必需的,其中以19:00时表达量最高,黑暗条件下表达量较低;叶片淀粉的含量也呈现昼夜节律变化;海藻糖抑制2个基因表达,并导致夜晚叶片淀粉异常积累;在自然光照/黑暗条件下,未观察到不同时段2个基因DNA甲基化差异.

    • 禽流感病毒 HA 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

      2009, 28(4).

      摘要 (1210) HTML (0) PDF 0.00 Byte (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经农杆菌法转入拟南芥基因组中,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分析T2代转基因株系,据OD值筛选获得HA基因高效表达株系;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进一步证实,这些转基因株系均可转录HA基因,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拟南芥叶片中表达积累的HA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到1条分子量为65 ku的蛋白质带,与预期的HA蛋白大小完全一致,没有发生蛋白质降解现象.表明禽流感病毒HA蛋白可在植物细胞中稳定表达,植物可用于生产禽流感疫苗.

    • 表达含前S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重组CHO细胞株的建立和特性检测

      2009, 28(4).

      摘要 (1811) HTML (0) PDF 0.00 Byte (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表达含前S基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细胞株,将笔者所在实验室构建的表达含前S基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CHO/dhfr 细胞,通过筛选,获得可表达含前S基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重组CHO细胞,然后进行亚克隆,用氨甲喋呤(MTX)加压选择,以 ELISA 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量,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的细胞株,并对其进行特性鉴定.最终获得了ClO和A10两株稳定高表达含前S基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细胞株.

    • 水稻HL-CMS中2个雄性不育候选基因表达模式的初步研究

      2009, 28(4).

      摘要 (1027) HTML (0) PDF 0.00 Byte (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了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HL-CMS)不育系粤泰A(YTA)中的2个雄性不育候选基冈HLsp和orfH79在根、茎、叶以及减数分裂期小穗和三核期花药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HLsp和orfH79均在减数分裂期小穗中表达最高,而在营养生长的根、茎、叶及成熟花粉中表达很低.HLsp在粤泰A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orfH79,但HLsp在减数分裂期小穗中的表达量与在其它组织中的表达鼍的差异明显比orfH79大.2个不育候选基因HLsp和orfH79在HL-CMS不育系YTA不同组织及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暗示二者在水稻HL-CMS的发生中可能行使不同的功能.

    • 粳稻不同株高突变体F2世代株高分离分析

      2009, 28(4).

      摘要 (1375) HTML (0) PDF 0.00 Byte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揭示粳稻株高及其组成因素的遗传规律,利用来源相同但株高有明显差异的高、中,矮3类材料组配了中秆×矮秆、中秆×高秆2个杂交组合,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F2单世代分离分析方法对株高及其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并估算了有关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两组合的株高以及中秆×矮秆的倒3节间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联合控制,且中秆×矮秆的株高和倒3节间的两主基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两组合的倒1节间、倒2节间、倒4节间以及中秆×高秆的倒3节间均表现为无主基因数量性状.中秆×矮秆节间个数的遗传基本符合13:3的分离,表明其可能受2对表现抑制作用主基因控制.

    • 乙烯利对聚乙二醇胁迫下甘蔗叶类黄酮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009, 28(4).

      摘要 (1341) HTML (0) PDF 0.00 Byte (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乙烯利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以2个抗旱性不同的甘蔗品种ROC22和ROC16为试材,沙培育苗至苗期茎高约25 cm,采用含10%聚乙二醇6000(PEG6000)的Hoagland营养液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并同时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叶面喷施乙烯利处理,处理不同时间段采叶样,研究甘蔗幼苗在干旱胁迫与乙烯利处理下叶片中类黄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可提高2个品种甘蔗幼苗叶片聚乙二醇胁迫一定时期的类黄酮含量,并使聚乙二醇胁迫处理引起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降低恢复到对照水平;乙烯利处理能诱导聚乙二醇胁迫下ROC16品种甘蔗叶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

    • 中国闽浙地区澳汉蚱属2新种记述(直翅目:枝背蚱科)

      2009, 28(4).

      摘要 (1037) HTML (0) PDF 0.00 Byte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记述采自福建省和浙江省直翅目枝背蚱科澳汉蚱属Austrohancockia Gunther昆虫2新种,即武夷山澳汉蚱Austrohancockia wuyishanensis sp.nov.和凤阳山澳汉蚱Austrohancockia fengyangshanensis sp.nov.,并附有澳汉蚱属分种检索表和分布.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 转接培养对黑腹果蝇中胸侧板刚毛数的影响

      2009, 28(4).

      摘要 (1160) HTML (0) PDF 0.00 Byte (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诱捕法收集野外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建立单雌系.在室内对供试黑腹果蝇经过3代单雌转接培养、1代混合培养后,从第4代开始设2个重复进行转接培养(转接培养采用2雌2雄),从第6代开始对3个品系6个重复的中胸侧板刚毛进行计数,并用相同的方法共计数3代.结果表明:黑腹果蝇各代间及各代品系重复间的中胸侧板刚毛数差异较小,品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每代重复随转接代数的增加,其重复率减少;连续5代的转接培养过程中,黑腹果蝇各品系的中胸侧板刚毛数仍能保持原有的遗传性状,但转接过程可以造成品系的遗传分化.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