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23(4).
摘要:根据已报道的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采集广东省顺德等地墨兰(Cymbidiumsinense,car.margicoloratum)和文心兰(Oncidium sp.)表现病毒病症状的兰株,抽提病叶组织总RNA,经RT-PCR反应在约70%的样品中获得预期大小的DNA扩增产物,并对其中来自不同品种的3个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与世界各地已报道的CyM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高度同源,据此将RT-PCR反应呈阳性的病样病原鉴定为CyMV。通过对CyMVCP基因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表明CyMV的多样性可能起因于其广泛的地理分布,而不是起因于寄主多样性。
2004, 23(4).
摘要:应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对不同温度(常温30~33℃和低温22~24℃)人工孵化的幼鳖肝、肌、肾、心、脑等不同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异柠檬酸脱氢酶(I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酯酶(EST)等4种同工酶和肌肉蛋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温度孵化的中华鳖同工酶表达无差异。LDH和IDH的基因表达有组织特异性,但不存在遗传多态性;G-6-PD和EST同工酶具有遗传多态性。低温孵化的个体的肌肉蛋白有别于常温孵化个体的特异蛋白带。
2004, 23(4).
摘要:以试管培养的盾叶薯蓣为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外植体种类、光暗培养条件、激素配比等因子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盾叶薯蓣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较大差异;同一基因型,4种外植体(微块茎、幼芽、叶片、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所不同,胚和微块茎易诱导出愈伤,幼芽居中,而叶片较难,光暗培养条件下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差异,暗培养对叶片愈伤诱导有利,而光培养有利于微块茎愈伤组织的形成;2,4-D可以诱导微块茎、幼芽、胚形成愈伤,但6-BA和2,4-D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需要添加NAA和6-BA。
2004, 23(4).
摘要: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Lour.vat. prolifeFa)是一种中药材,以其干燥块根入药,已正式收入《中国药典》。湖北麦冬具有白、干、净、匀、大的特点,经多年栽培已积累了一些传统的栽培经验,但传统栽培技术存在移栽期时间长,致使湖北麦冬的产量偏低,也影响了湖北麦冬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由于湖北麦冬的移栽期前后时间相差较大,从3月下旬到4月下旬,但不同的移栽期对其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如何,尚未见报道。因此有必要对湖北麦冬的移栽期进行系统的研究。
2004, 23(4).
摘要:1998年至2000年在广东省进行姜科(Zingiberaceae)观赏植物真菌病害系统调查中鉴定到9种病原真菌,其中华山姜球腔菌Mycosphaerella alpini-suishaenscola L Zeng,Z.D.Jiang et P.K Chisp.nov.、姜花假尾孢茵Pseudocercospora hedychiae L Zenget P.K Chisp.nov.和红苞小草蔻茎点霉Phoma al pinihen Hicola L.Zenget P.K Chisp.nov.为新种,其它真菌分别为:省藤球座菌Guignardia calami(H.& P.Sydow)vonArx & EMuller、姜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zingiberi(Saw.)v.Dhar,LSSrivastavaetH.Sahamb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te.、胡枝子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spis lespedezae FSyd.、星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stellata Berk & Curt.、姜拟茎点霉Phomopsis natalinae Dos Santos。3个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2004, 23(4).
摘要:以针刺接种法研究了20个水稻品种与40株稻细条病菌的互作关系,并通过对品种抗感性和生育性的比较,选出金刚30、窄叶青、XM5、XM6、M41作为鉴别品种,将40株稻细条病菌划分成0、Ⅰ、Ⅱ、Ⅲ、Ⅳ、Ⅴ、Ⅵ等7个型,各型的反应模式依次为:RRRRR、SRRRR、SSRRR、SSSRR、SSSSR、SSRSR、SRSRRR在湖北种植条件下,此套鉴别品种可以鉴别出病菌毒力呈强弱性反应的数量变化和呈互作交叉性反应的质量变化。
2004, 23(4).
摘要:采用人工接种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时空动态,对其动态数据利用SAS软件构建该病害传播动态的逻辑斯蒂-高斯模型:1/x(1,y)^2=a√t(e^-bt c)e^3(y-dt)^2/t。此模型推导表明,该病在接种发病后1个月、2个月、整个生长季最远传播距离分别为20m,35m,50m;在条件适宜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传播速度为0.5m/d;菌源中心有100个左右病斑时,预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最佳防治时间是8m处小于12d,14m处小于30d,20m处小于42d。
2004, 23(4).
摘要:以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农用地分等评价为例,提出了在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ComGIS)的农用地评价中,以矢量化并经校正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地貌图进行叠加产生的土地资源类型图作为农用地评价单元图,并通过与样点综合评价因素图层进行叠置分析来获取评价单元属性数据的新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分等结果的科学性。
2004, 23(4).
摘要:分别以木屑、泥炭及水葫芦作为猪粪堆肥的调理剂,制作有机堆肥,研究了3种堆肥体系在堆制过程中温度、pH、C/N和主要营养元素N、P、K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堆肥制作中,猪粪 泥炭及猪粪 水葫芦处理堆制温度较高,水分损失较快,40℃以上分别维持27d、20d,猪粪 木屑处理发酵时间最长,40℃以上维持45d;除猪粪 泥炭处理pH略有下降外,其余各处理pH均有所上升,其中猪粪 水葫芦处理上升幅度最大,达1.5个单位;C/N基本呈现出下降的规律。堆制过程中,全碳含量随着堆肥进程下降;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除速效氮和速效氮/全氮呈现下降趋势外,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均呈现增加趋势,这是堆肥腐熟和品质提高的重要表现。在腐熟的堆肥中,全磷中约有1/3为有效磷,全钾中约90%以上为速效钾,全氮中速效氮比例较小,小于5%。
2004, 23(4).
摘要:在高肥力植烟土壤上研究施用小麦秸秆对烤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病害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30kg/hm^2及60kg/hm^2时,加秸秆处理比不加秸秆处理分别增产烟叶12.2%和13.9%,增加净收益47.65%和39.2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不同氮水平下,加秸秆处理比不加秸秆处理增加烟株茎围和可采收叶片数,降低烟株炭疽病及赤星病发生率,还可提高下、中、上部烟叶中总糖含量,降低烟碱、总氮及蛋白质含量,并使香气质、香气量、杂气、余味和刺激性等指标优于不加秸秆处理,使评吸总分值高于不加秸秆处理0.5~2.5分,高于对照处理4.8~8.5分。综合各项分析结果认为施用秸秆并配施适量化肥是一项调控高肥力植烟土壤氮素过剩的有效措施。
2004, 23(4).
摘要:对1975~1998年间的北京动物园野生动物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了兽类、禽类及其各系统发病率的月份、季度、年际变化特点,并与同期北京地区的气温等13项气象资料进行结合分析,讨论了每季度发病率与同期、前期气象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各月预报方程,经F检验,效果良好。
2004, 23(4).
摘要:采用转瓶生产技术,在MARC-145细胞中增殖PRRSV克隆20株,经过条件的优化选择,得到TCID50≥10^-7.55/mL的高滴度PRRSV溶液,为生产疫苗打下基础,所生产的PRRSV弱毒活疫苗对猪安全无致病性,能刺激猪产生特异性抗体应答,接种后第14天可检测出特异性中和抗体。疫苗内的PRRSV滴度在冻干前后变化不大,冻干疫苗在4~8℃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20℃保存有效期达18个月,表明生产的PRRSV弱毒活疫苗对猪安全且能刺激猪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可用于PRRS的预防接种。
2004, 23(4).
摘要:26例仔猪肺经肺实质和肺胸膜下注射30%普鲁士蓝氯仿溶液、剖查其器官内淋巴管及淋巴流向。结果表明猪肺的器官内淋巴管有浅淋巴管和深淋巴管2种。左肺前叶淋巴管分别注入左支气管肺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左淋巴结,左肺后叶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中淋巴结和纵隔后淋巴结;右肺前叶淋巴管注入右支气管肺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前淋巴结,右肺中叶淋巴管注入右支气管肺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右淋巴结,右肺后叶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右淋巴结、气管支气管中淋巴结和纵隔后淋巴结,右肺副叶淋巴管注入右支气管肺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中淋巴结。
2004, 23(4).
摘要:通过关节腔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成功地复制了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运用组织学观察方法对所建立的病理模型进行了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发病的初期,机体各组织器官病变明显,特别是淋巴组织的淋巴小结数目明显减少,结构零乱,淋巴细胞也明显减少;其它脏器如心、肝、脾则以急性炎性变化为主,异嗜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浸润。随时间延长,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淋巴细胞数量逐渐恢复正常,且淋巴小结表现为增生性变化;心、肝、脾等脏器也逐渐恢复,异嗜性粒细胞浸润部位及坏死灶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而局限化。但肾在试验期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坏死性变化,病变程度逐渐加重。
2004, 23(4).
摘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orexin A在鹌鹑间脑内的分布。结果显示,orexinA阳性神经元胞体主要分布在间脑中下丘脑区的室旁核、室周区、外侧核和后内侧核,其阳性纤维则投射到丘脑和下丘脑的广大区域,其中在圆核、三角核、前脑外侧束、第五额束、视顶盖、中央白质层和外侧核等处较密集。结果表明orexin A存在于鹌鹑的间脑内,但其分布与大鼠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2004, 23(4).
摘要:通过在枳和红桔2种基砧的锦橙树上高接华红脐橙后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比较2种基砧树的栽培表现和树体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栽培表现上,红桔基砧树生长比枳旺,投产晚,果实小,果实含酸量较高、糖酸比较低、出汁率和VC含量较高,枳基砧树则反之。在生理生化指标上,2种不同基砧对华红脐橙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枳基砧树叶片POD和CAT活性分别极显著和显著地低于红桔基砧树。枳基砧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和CAT活性显著地高于红桔根系,红桔根系SOD活性和根系活力分别表现为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枳根系。
2004, 23(4).
摘要:用电容传感器测量水流泥沙含量时,电容传感器的输出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为了消除环境温度的干扰,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传感器的输出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以电容传感器的泥沙测量值和环境温度作为网络的输入,并用改进的BP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融合输出值。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数据融合方法可有效地消除环境温度对电容传感器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到精确、稳定的输出值。
2004, 23(4).
摘要:在室内对钵苗栽直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机组前进速度影响最显著,其次为沟深和开沟翼板长度;机组前进速度与开沟翼板长度间对钵苗栽直率存在相关性影响;在试验条件下机组前进速度Vm≤0.4m/s时,钵苗栽直率ξ≥95%。
2004, 23(4).
摘要: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的本质问题是恢复、重建湿地系统的必要功能并使之具有系统自我维持能力。江汉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表现出生态功能和结构的退化趋势:土壤潜沼化严重;生物群落结构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洪涝渍害加重等。依据生态演替理论基础和原则,提出了江汉平原湿地恢复和重建的具体措施。
2004, 23(4).
摘要:RNAi(RNA interfering)是由与靶基因同源的双链RNA引发的、在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这种现象在动物、植物和真菌中广泛存在并被证实,因此可能是生物的发育调控及抗外源或内源侵染的一种普遍的生理机制。对RNAi的研究是目前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来该技术已经在功能基因组学、遗传学和医学等诸学科得到大量应用。本文将就RNAi的机制研究及其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2004, 23(4).
摘要:综述了来自植物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和同种或异种昆虫释放的各种信息素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昆虫行为的影响。主要阐述了信息化合物在昆虫寻找寄主、昆虫性行为和天敌寻找寄主行为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强调了信息化合物在种间隔离和协同进化中的作用。
2004, 23(4).
摘要:近些年对改良植物营养性状的研究十分活跃,特别是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钾素营养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基因型钾效率差异的生理和遗传机制,重点阐述了植物的钾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钾效率性状的遗传特征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钾效率改良的最新进展,并就今后该领域应开展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电话: 027-87287437,027-87287364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hnlkxb@mail.hzau.edu.cn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