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23(3).
摘要:利用TAC(transformation-competent artificial chromosome)载体pYLTAC7,将明恢63的35kb基因组片段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导人水稻品种农垦58S中,对pYLTAC7载体直接用于水稻遗传转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本试验中,pYLTAC7载体转化效率为10.1%,转基因植株R代PCR及Southern分析表明,外源片段已稳定整合到基因组中,从而证明pYLTAC7载体可以在水稻遗传转化中应用。
2004, 23(3).
摘要:采用离心、超滤、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柱等方法对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细胞壁来源的激发子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以一套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其诱导水稻叶片植保素、过氧化物酶(POD)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粗激发子提取物(CEF)及DEAE-SepharoseFF层析提取物DSⅡ和DSⅢ菌具有激发子活性。经热、胰蛋白酶和过碘酸钠处理后的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DSⅡ和DSⅢ的活性位点均位于糖基部分。
2004, 23(3).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自制)和尿素等肥料在灰潮土中对芹菜生长、氮吸收、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质地的灰潮土中施包膜尿素较尿素使芹菜增产11.5%~15.2%,N吸收增加5.9%~9.5%,土壤氨挥发损失N减少12.2%~14.4%,淋失和反硝化N损失减少25.5%~28.3%,N素利用率提高20.1%~27.9%,土壤持留N量占施氮量的32.0%~37.3%;芹菜产品中NO3^--N含量降低44.2%~60.3%,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品质明显得到改善。
2004, 23(3).
摘要:在高肥力植烟土壤上研究施用C/N高的小麦秸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株上、中、下部叶成熟期等3个生育期,不同施氮水平下加秸秆处理可明显提高土壤0.25~10mm水稳性团粒数量,降低小于0.25mm小团粒数量,显著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土壤pH。同时,施用秸秆可显著降低烟株不同成熟期土壤中NH4-N和NO3-N含量,还使土壤有效钾明显上升,土壤P、Ca、Mg明显下降,S及B、Cu、Zn、Fe、Mn等元素有升高趋势。可见,高肥力植烟土壤上施用C/N比高的秸杆可以调控土壤养分供应,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2004, 23(3).
摘要:采用营养液培养技术研究锰毒害对油菜苗期生长发育、Mn、Fe、Ca含量及POD和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锰毒害使油菜体内各部位Mn含量显著升高,生物量降低,根、茎、上部叶片中Ca含量显著降低,茎、上部及下部叶片中Fe含量显著降低,各部位Ca/Mn和Fe/Mn也明显降低。锰毒害还使苗期油菜功能叶中CAT活性显著降低,POD活性显著增加。
2004, 23(3).
摘要:为提高雷竹笋产量,采用平衡施肥技术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氮磷钾配合肥对雷竹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肥能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竹鞭生长,提高出笋量、新竹胸径和新竹枝下高,其中以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80、135、180kg/hm^2(N180P1315K180)处理的肥效有明显的优势。
2004, 23(3).
摘要: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研究了土壤中Cu2+胁迫对饭豆(Vigna umbellate L.)根瘤菌JMC1402G腐生存活和共生固氮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向培养基加入1μg/mL的Cu2+时,JMC1402G的生长受到轻微抑制;当Cu2+浓度达到5μg/mL和7 μg/mL时,JMC1402G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当Cu2+浓度达到10μg/mL时,JMC1402G已不能生长.在灭菌土壤中Cu2+添加量小于200 mg/kg时,JMC1402G数量在37 d内能保持在1.74×105cfu/g以上,当土壤中Cu2+添加量达到500 mg/kg时,在接种后第2天其数量已降至102cfu/g以下.在未灭菌土壤中,当Cu2+添加量在0~80 mg/kg范围内时,JMC1402G的数量在接种后23 d已由108cfu/g降至104~105cfu/g,随着Cu2+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大,其菌数迅速下降到104 cfu/g以下.饭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Cu2+添加量在0~80 mg/kg范围内对JMC1402G共生固氮的影响并不大,当土壤中Cu2+添加量达到120 mg/kg时,对JMC1402G产生较明显的生理毒性,当Cu2+添加量达到300mg/kg时,JMC1402G失去结瘤能力.
2004, 23(3).
摘要:采用常规平板接种法对猴头菇菌株的7个品种的菌丝生长长势、子实体产量、抗杂能力和物理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菇菌丝日生长速度快的菌株是猴杰1号(A-2)和猴杰2号(A-3);子实体产量有明显差异,其中猴黄1号(A-4)、猴黄2号(A-5)、猴杰2号(A-3)、猴菇5号(A-6)和猴杰1号高于对照猴黄1号;菌株的抗杂能力猴黄1号和猴杰2号2种最强,并且与产量成正比关系;子实体性状的综合指标以猴黄2号和猴杰2号菌株最好,适合湖北鄂东大别山地区生产栽培。
2004, 23(3).
摘要:选择健康 35周龄新罗曼商品代蛋鸡 76 8只 ,采用 2× 4因子试验设计方法 ,分别在饲粮中添加 0 %、3%、5 %、7%的苜蓿草粉和 1.6 %和 2 .4 %的油脂 ,试验期 6 0d ,观测紫花苜蓿草粉和油脂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黄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 :(1)添加苜蓿草粉和油脂后 ,对产蛋率、采食量、蛋重、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从添加草粉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看 ,饲粮中以添加 5 %草粉最为适宜。 (2 )添加苜蓿草粉和油脂后 ,蛋形指数、蛋黄指数、蛋壳相对重均无显著差异 ,但蛋壳厚度、哈夫单位有较大增加 ;添加苜蓿草粉对产蛋鸡蛋品质的影响优于油脂。 (3)添加苜蓿草粉组的蛋黄颜色均极显著高于不添加组 ,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 ,蛋黄颜色呈上升趋势 ;随着添加时间推移 ,到 30d时蛋黄颜色趋于稳定。添加油脂对蛋黄颜色无显著影响。 (4)添加苜蓿草粉后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故结合生产实际 ,建议在产蛋鸡饲粮中添加 5 %的苜蓿草粉为宜。
2004, 23(3).
摘要:将自然发病的肺动脉高压综合征艾维茵商品代肉鸡按日龄分组,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PAPm),根据腹水量确定各组内腹水程度,设无腹水的正常鸡作对照.并进行显著性比较。结果:(1)24、36日龄组发病鸡的PAPm均极显著高于同日龄的正常鸡,30日龄组发病鸡显著高于正常鸡,42日龄组发病鸡高于正常鸡(8.3%)但无显著性差异。(2)发病鸡的PAPm在30日龄时极显著高于24日龄;36日龄时显著高于30日龄;40日龄时低于36日龄(4.3%),但差异不显著。(3)发病鸡的PAPm与腹水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PAPm在本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本病致死率有一定联系。
2004, 23(3).
摘要:探讨了获取受精卵的时间、显微注射和培养液等因素对显微注射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射HCG后24~26h和18~22h时获得的受精卵的囊胚率分别为45%和20%,二者差异显著;注射胚和非注射胚卵裂率差异显著(56/80 VS 74/76),但显微注射对2-细胞以后阶段的发育没有显著影响;mWM1培养液和mWM2培养液都能有效克服受精卵体外发育阻断。mWM2培养液更支持早期转基因胚胎体外发育。
毛芝娟 , 楼丹 , 杨波 , 吴建军 , 吴雄飞 , 川合研儿 , 陈昌福
2004, 23(3).
摘要:用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哈维弧菌 (Vibrioharveyi)菌苗对大黄鱼 (Pseudodciaenacrocea)幼鱼进行浸泡免疫接种 ,分别以 1.0× 10 8cells/mL、1.0× 10 7cells/mL和 1.0× 10 6cells/mL的菌液浓度 ,浸泡处理鱼体 1min、10min和 6 0min后 ,放入设置在象山港内的网箱中饲养 ,并且在浸泡免疫接种后的 12 6d内 ,定期检测试验鱼的免疫保护力 (RPS)。结果表明 ,在浸泡免疫接种后的 5 6~ 77d内 ,受免鱼的RPS达到了 95 %~ 10 0 % ,随后RPS稍有下降 ,但是 ,直到免疫浸泡接种后第 112~ 12 6天时 ,供试鱼的RPS仍达到 70 %~ 80 %。从设置在野外的网箱中供试鱼的统计结果看 ,与对照组相比 ,免疫鱼疾病发生较少 ,发病时期推迟 ,病程缩短 ,成活率提高 (80 .0 %~95 .0 % ) ,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不同日龄大黄鱼幼鱼进行浸泡免疫的试验结果表明 ,4 0日龄、75日龄和 10 0日龄的大黄鱼幼鱼均能在免疫接种后获得特异性免疫保护力。在第 1次免疫接种 5 6d后以同样方式加强免疫 ,试验鱼在 112d内保持了很高的RPS水平 ,明显地高于同期的 1次免疫接种鱼体。
2004, 23(3).
摘要:用4种指标分析了梁子湖麦穗鱼的食性。结果表明。藻类的出现率(97.06%)、个体数百分比(99.9l%)和相对重要性指数(0.98)均最大。而底栖动物的重量百分比(98.53%)最大。表明麦穗鱼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同时摄食大量的藻类。该鱼常年摄食,且摄食强度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1~3、9月的摄食强度较高。而7月较低,可能是由于被动性采样所致。
2004, 23(3).
摘要: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隶属鲑形目、狗鱼亚目、狗鱼科、狗鱼属,分布于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我国仅产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及附属流域水体,是新疆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白斑狗鱼肉质坚韧少刺,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可食部分大,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产品。过去一直依靠天然捕
2004, 23(3).
摘要:以贮藏性有明显差异的黄花梨和湘南梨为试材,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钙调素(CaM)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梨果实生长曲线为非典型的S型,湘南梨果肉CaM在果实发育前期含量较高,果实迅速膨大期CaM降至果实发育的波谷,果实采收前CaM出现峰值,采收时又下降。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前,黄花梨果肉整体水平低于湘南梨,果实膨大期降到波谷,成熟前迅速升到峰值。梨种子发育曲线为典型的S型,盛花后50d左右,种子即将进入迅速生长期,CaM含量出现峰值,2个品种峰值差异大。
2004, 23(3).
摘要:用日本栗作接穗,以板栗为砧木,研究砧穗酚类物质含量差异与日本栗嫁接亲和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栗嫁接在板栗中迟栗上亲和力低,与酚类物质含量无直接相关,而砧穗酚类物质含量差异与日本栗/板栗嫁接亲和力呈显著负相关。
2004, 23(3).
摘要:立地指数表是评定林地生产力高低的数量指标,在世界各国的林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同一树种(品种),立地指数表的应用精度在不同的地区常因地域性的差异而受到限制。湖北省自20世纪70年代引种南方型杨树获得成功后,全省进行了大面积的南方型杨树的栽培造林。但至今为
2004, 23(3).
摘要:通过对雷竹引种后新立竹生长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母竹引种后新立竹数目、胸径、树高、枝下高及与母竹距离有随着母竹年龄增大而增长的趋势。新立竹数目与新立竹年龄(相对母竹而言)之间及新立竹与母竹平均距离之间均存在函数关系。雷竹引种后各年间新立竹数目、胸径、树高、枝下高及新立竹与母竹距离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年龄对雷竹林分平均单株枝重、枝长、叶数/枝、叶重/枝、叶面积的影响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钩梢处理对平均均叶数/枝、平均叶重/枝及平均单株枝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或极显著性水平。雷竹株数按径阶分布服从正态分布。雷竹冠幅、胸径、树高及枝下高等生长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根据雷竹鞭侧芽分化为岔鞭规律以及新立竹年龄与母竹距离的关系可以确定雷竹初植密度,由树冠重叠系数及其平均径阶决定笋用雷竹林经营密度。
2004, 23(3).
摘要:利用Pro/E软件的参数化建模功能,按圆弧齿轮的法面齿廓曲线,经过系列坐标变换,实现了圆弧齿轮的三维精确造型。通过对模型加载Ansys6.0有限元分析,得出了圆弧圆柱齿轮有限元分析结果,并利用该方法校核了一圆弧圆柱齿轮设计的合理性。
2004, 23(3).
摘要:通过设计实例,提出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对温室除湿降温系统中除湿室结构进行设计与改进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的温室除湿降温系统中空气经除湿处理后,其湿度可从75%降低到50%左右。
2004, 23(3).
摘要:分析了三层滚筒式银杏分级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并对分级机的分级性能及筛孔大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滚简体转速是影响分级机分级性能的主要因素,而倾斜角对分级机分级性能的影响不显著;分级机各层滚筒筛应采用扩孔筛,且扩孔系数应从内层滚筒至外层滚逐渐增大。
2004, 23(3).
摘要:介绍了“粮食产量综合预测系统”软件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功能模块。同时也扼要地介绍了预测因子的处理算法,气象预测模型、社会经济因子预测模型、气象和经济因子组合的预测模型以及多预测方案的集成预测模型在计算机软件中实现的方法。
2004, 23(3).
摘要:基于智能化测量仪的研制,就如何利用VFW实时视频,人工调节计算机判别,方便的实现精确调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为图像测量系统图像的采集和处理提供方法。
2004, 23(3).
摘要:对梨树茎尖培养的方法和在培养过程中诱导分化、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各个环节中激素种类和浓度、不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茎尖培养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概述了茎尖培养在梨病毒脱除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2004, 23(3).
摘要:概述了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降解方式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影响其残留及降解的土壤环境因子进行了探讨。
2004, 23(3):F002-F002.
摘要:
2004, 23(3):F002-F002.
摘要:
电话: 027-87287437,027-87287364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hnlkxb@mail.hzau.edu.cn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