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22(1).
摘要:β-葡聚糖广泛地分布于真菌、细菌和植物体内,不仅在各种生物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活性,而且在各种生物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中也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笔者简要叙述了β-1,3-葡聚糖的结构及其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真菌中的β-葡聚糖分为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存在的不溶性β-葡聚糖和能释放到菌体外的可溶性β-葡聚糖.β-葡聚糖的重要特征是以高级结构分子存在,可溶性β-葡聚糖分子主要是以1重和3重螺旋结构的形式存在.β-葡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中部分活性与分子的3重螺旋结构相关,如刺激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激活蛛G因子等,也有部分活性与分子的3重结构无关.虽然β-葡聚糖的活性大多与免疫药理学作用有关,但是也存在加重哮喘病症和增加非类固醇性抗炎症药物副作用的问题.目前,尚未建立能够准确评价β-葡聚糖各种生物学活性的离体系统,要在分子水平上评价β-葡聚糖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开发新的离体评价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2003, 22(1).
摘要:分别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和用ConA免疫刺激健康鸡,无菌取处理鸡的脾脏,匀浆后用Tr-izol抽提细胞总RAN,应用随机引物反转录获得cDNA,设计引物,经PCR扩增获得鸡白介素-6(ChIL-6)基因,应用pGEM-T载体克隆该基因,经测序,表明其与Gene Bank中公布的唯一的一个ChIL-6基因为同源基因。
2003, 22(1).
摘要:采用方差分析和AMMI模型分析,对不同地点随机区组试验中甜玉米株高,穗长和产量的品种差异显著性。试验精确度和品种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年单点随机区组试验中除了呈贡和石林的穗长以外,其余各点性状的品种差异都是极显著的,同一性状不同地点的品种间差异表现不一致,这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所致,石林点试验精确度最高,其余两点的次之,超甜20号在3个性状上的表现最稳定。黑甜糯产量最不稳定,白甜糯株高和穗长最不稳定。株高,穗长,产量的互作效应主成分(IPCA)的平方和分别占交互作用平方的93.2%,90.9%和80.3%。解释了大部分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由此计算获得的稳定性参数(Di)是可靠的。
2003, 22(1).
摘要:以来自长江流域棉区的 2 7个陆地棉新品系、新组合为材料 ,在网室条件下对其抗红铃虫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有 13个材料高抗红铃虫 ,占鉴定材料总数的 48.1%;有 14个抗红铃虫 ,占鉴定材料总数的5 1.9%。不同类型棉花材料的抗虫性强度顺序为 :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F1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F2 >常规抗虫棉≈常规抗虫杂交棉F1 >常规棉 (CK)。
2003, 22(1).
摘要:选育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系有望解决大量繁自交不亲和系的困难。通过对国外和国内50份材料对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271”,“SI1300”恢复性或保持性的研究。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资源中找到了SI系的保持系,并得到4个保持效果好的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材料,大部分材料能恢复自交不亲和特性,历而易于选育到优良杂交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保持系配制的单交和三交杂种都有一定的产量潜力,通过筛选适当的恢复系有望得到优良的自交不亲和杂种。
2003, 22(1).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湖北武汉地区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动态及化学防除技术。结果表明,当年夏玉米田杂草有3个出草高峰,将6个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剂和5个苗后茎叶处理剂进行了除草试验。调查了这些除草剂对反枝苋,千金子,稗,马齿苋,香附子及马唐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其中90%盖萨普林水分散粒剂1275g/hm^2,50%都阿合剂2250g/hm^2,33%施田补乳油3000g/hm^2,4%玉农乐悬浮剂750g/hm^2和20%克芜踪水剂1500g/hm^2对禾本科及阔叶杂草的防效均较好。
2003, 22(1).
摘要: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直翅目Orthoptera蟋蟀科Gryllidae油葫芦属Teleogryllus5种油葫芦,即黄脸油葫芦T.emma,黄褐油葫芦T.derelictus。银川油葫芦T.infernalis。黑脸油葫芦T.occipitalis。北京油葫芦鉴定中有重要价值。
2003, 22(1).
摘要: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是我国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 ,由于其传播松材线虫Bursaphe lenchusxylophilus(SteineretBuhrer)Nickle ,导致松材线虫病的发生 ,现已迅速上升为重要的危险性森林害虫。有效控制松褐天牛的发生和危害 ,进而防止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与蔓延 ,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松褐天牛生物生态学特性、发生与危害控制技术等的相关研究 ,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1,2 ] 。为了研究松褐天牛发生与扩散规律、探索林间监测方法 ,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快捷、…
2003, 22(1).
摘要:通过对黄棕壤和黄褐土粘粒胶膜中元素和粘粒矿物的分析。比较了粘粒胶膜和基质土壤的性质,元素和矿物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粘粒胶膜的pH值,粘粒含量,有机质,P2O5,MnO2,Fe2O3,盐基等的含量和铁的活化度均比基质土壤的高;粘粒胶膜能富集Co,Pb,Zn,Cd等重金属元素。2种土壤的粘粒胶膜和基质的粘粒矿物均由1.4nm矿物,水云母,高岭石组成;黄棕壤基质和胶膜中的1.4nm矿物为1.4nm过渡矿物和蛭石的混合相,而黄褐土基质和胶膜中的1.4nm矿物全部由蛭石组成。
2003, 22(1).
摘要:研究了土培条件下硼对2个不同硼效率棉花品种花器官不同部位(苞叶,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硼,铜,锌,铁,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硼导致2个棉花品种花器官不同部位硼含量和累积量均明显降低。铜,锌,锰,铁含量和累积量一般也有降低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及硼大,2个棉花品种互相比较,缺硼引起的硼高效品种雄蕊和雌蕊中硼,铜,锌含量及5种微量元素累积量的降低幅度均小于低效品种,而苞叶中上述养分累积量的降低幅度却大于低效品种,其它部位养分变化无一致规律。说明在缺硼环境中,高效品种的雌蕊和雄蕊较低效品种能获得较多的微量元素营养,这可能是高效品种对缺硼适应性的一种表现。
2003, 22(1).
摘要:健康樱桃谷鸭 15 6只 ,随机分为 6个组 ,每组 2 6只 ,试验设 6个处理 ,即对照组 ( 0组 )和 5个试验组( 1、2、3、4、5组 )。 6组饲喂的日粮中亚硝酸盐 (以NaNO2 计 )含量依次为 0、30 0、6 0 0、90 0、12 0 0、15 0 0mg kg。试验分两阶段饲养 ,试验结束时 ,每组随机抽 5只宰杀 ,采抗凝血进行血液学分析。剖检观察病理变化 ,计算脏器系数。制作病理组织学切片。结果表明 ,日粮中亚硝酸盐含量超过 90 0mg kg时 ,仅 4、5组部分脏器表现异常 ,心 体、肾 体比值改变极为显著 (P <0 .0 1)。血液中血红蛋白 (Hb)和高铁血红蛋白 (MHb)含量 2、3、4、5组与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MHb的绝对浓度并不高。因此 ,日粮中亚硝酸盐含量达到 90 0mg kg时 ,肉鸭健康状况明显受到不良影响 ,建议饲料中亚硝酸盐的无明显作用水平 (NOEL)定为 6 0 0mg kg。
2003, 22(1).
摘要:针对目前GIS现状,初步探讨了GIS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提出了一些关于GIS数据仓库技术应用的观点和方法。并利用微软公司的新技术。详细论述了GIS数据仓库的建设过程。其中包括对原有的GIS应用和数据源数据的抽取。转换,迁移和结构的调整,数据仓库的构成;用于GIS决策支持的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
2003, 22(1).
摘要:提出了一种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基于相对熵的Pareto解演化算法,首先分析了多目标优化中各目标间的补偿模式和非补偿模式。以及它们对应的Pareto解演化算法和经典加权求和算法,指出实际问题中,并不存在完全的补偿模式或完全的非补偿模式。往往是需要补偿,但要避免目标间极端不均衡解的产生。故需在Pareto解演化算法基础上引入目标间均衡性的评价。然后利用相对熵作为均衡性的评价指标。在MOGA算法的基础上引入相对熵。形成了EPEA算法,算法避免了各目标间极端不均衡性的评价指标。在MOGA算法的基础上引入相对熵,形成了EPEA算法,算法避免了各目标间极端不均衡解的产生。为方便寻找偏好解提供了途径,数值实验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
2003, 22(1).
摘要:在荧光及荧光动力学分析中 ,腙类试剂已得到应用[1~ 7] 。腙类试剂荧光法测定Al3+,Ga3+,Zn2 +,Sc3+等已显示出灵敏度高及选择性好的优点。现在虽有腙类试剂荧光法测定锰的报道 ,但是未见水杨醛 - 2 ,4-二氯苯氧乙酰腙在荧光分析中的应用。笔者合成了 1种新萤光剂水杨醛 - 2 ,4-二氯苯氧乙酰腙 ,并观察了其与锰荧光反应的最佳条件。1 材料与方法1 .1 主要仪器和试剂960型荧光光度计 ;72 2型分光光度计 ;醋酸铵缓冲溶液 ;锰标准溶液 ;2 ,4-二氯苯氧乙酸 ;无水乙醇。1 .2 锰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 0 .1 872g(± 0 .0 0 0 1g)M…
2003, 22(1).
摘要:综述了毛细管电泳(CE)在蛋白质肽图构建与鉴定。物化常数和结构分析。动力学研究。定性定量与微量缺陷徊的应用以及在核酸的纯度检测,片段置备及PCR产物分析,DNA测序与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2003, 22(1).
摘要:总结了紫云英根瘤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这类根瘤菌的寄主范围较窄,早先根据互接种族概念将其定名为Rhizobium astragali。后来定名为Rhizobium huakuii。最近并入Mesorhizobium属,对大量菌株进行的16S和23SrDNAPCR-RFLP分析和代表菌株的部分16SrDNA碱基测序,揭示了7个不同基因型,表明这类菌具有遗传多样性。可以认为存在不同的种,它们都有质粒,数量1-5个,因菌株而异,可分为不同质粒型。共生基因常定位在最大的一个质粒上,即共生质粒,它们的结瘤基因具有独特结构。采用包括nodA,nodB。noC,nodD的苜蓿根瘤菌突变株进行基因互补,从紫云英根瘤蓖基因文库中获得了相应的转移接合子,这类结瘤基因的这种结构在7个基因型的菌株中都是一致的,说明结瘤基因的保守性。
2003, 22(1).
摘要:近年来已通过自然选育或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不少具有高效固氮能力的菌株。并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证明它们能够使豆科作物显著增产。但由于人工接种剂与土著根瘤菌的竞争结瘤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阻碍了这些高效固氮菌株田间应用效果的发挥。尽管人们对这一问题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也根瘤菌结瘤基因的研究相比。我们对根瘤菌的竞争结瘤机制的认识仍非常有限。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根瘤菌竞争结瘤的因素主要包括根瘤菌与宿主植物的遗传基因和生态学因素两个方面。
2003, 22(1).
摘要:leptin是肥胖基因(obese gene,OB基因)的蛋白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据现有研究发现,leptin具有参与调节摄食,能量代谢,激素分泌,生物,生殖和免疫等过程的功能。leptin通过其受体发挥调节作用。笔者综述了leptin的受体。生物学功能。调控动物体重的作用机理及leptin抵抗。
2003, 22(1).
摘要:β-葡聚糖广泛地分布于真菌,细菌和植物体内,不仅硌种生物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活性,而且在各种生物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中也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笔者简要叙述了β-1,3-葡聚糖的结构及其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真菌中的β-葡聚糖分为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存在的不溶性β-葡聚糖和能释放到菌体外的可溶性β-葡聚糖,β-葡聚糖的重要特征是以高级结构分子存在,可溶性β-葡聚糖分子主要是以1重和3重螺旋结构的形式存在,β-葡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中部分活性与分子的3重螺旋结构相关,如刺激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激活蛛G因子等,也有部分活性与分子的3重结构无关,虽然β-葡聚糖的活性大多与免疫药理学作用有关。但是也存在加重哮喘病症和增加非类固醇性抗炎症药物副作用的问题。目前,尚未建立能够准确评价β-葡聚糖各种生物学活性的离体系统。要在分子水平上评价β-葡聚糖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开发新的离体评价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电话: 027-87287437,027-87287364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hnlkxb@mail.hzau.edu.cn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