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21(2).
摘要:采用形态度量与框架度量相结合方法测量了13个地理区域的宽鳍鳃标本,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宽鳍鳃的形态变异主要表现在躯体纵轴及头部特征上。头部的形态变异大于躯体的形态变异。宽鳍鳃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地理位置方面的南北和东西变化特点,各地理区域的宽鳍鳃应视为一个种。
2002, 21(2).
摘要:对杂交晚籼稻金优928进行密度,氮肥,磷肥,钾肥4个因素,5个水平的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种植该组合时,只要肥力水平运用恰当每公顷可产稻谷6750kg以上。生产上宜采用每公倾插37.5-45万次,施纯氮210kg左右,施P2O560-75kg,施K2O90-105kg。若既要获得高产,又要保证稻米有较优的加工及外观品质时,可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和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的用量。
2002, 21(2).
摘要:棉花病虫害是制约棉花高产稳产和提高棉花品质的主要因素,减轻病虫对棉花的危害,节省防治投资、提高防治效果,尤其是进一步保护环境、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持棉田生态平衡,争取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高是棉花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
2002, 21(2).
摘要:报道了在马尾松枯死木质部中发现的伞滑刃线虫属1新种-东莞伞滑刃线虫。线虫标本采自广东省东莞市。两性虫体均细长,a值64-134;尾部短,c值48-102;雌虫无阴门罩,阴门体后位,V值达86-92;雌雄虫尾部圆锥形具锐尖的末端,雄虫尾端直,有短的端抱片,交接刺具尖的喙突。
2002, 21(2).
摘要: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HN01在大豆上的结瘤表现为非品种专一性,其共生质粒pSymHN01b在诱动转入另一非品种专一性结瘤菌株WWG18SR后,获得的转移接合子WWG18SRN1中的pSymHN01b缺失约40b。盆栽结瘤试验证明,pSymHN01b的缺失导致WWG18SRN1由非品种结瘤菌株转变为大豆品种专一性结瘤菌株,并失去了在所有供试的大豆品种上固氮的能力。在获得了完整的pSymHN01b的转移接合子WWG18SRN2存在时,WWG18SRN1在黑农33上的结瘤受到抑制。
2002, 21(2).
摘要:在已经建立的PPV和PRV的单项PCR诊断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扩增条件的筛选,成功地建立了PPV和PRV诊断方法,并应用于临床,利用一次PCR反应,即可同时扩增PPV的445bp和PRV217bp的特异性片段。该方法的建立对临床上进行这2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混合感染的检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2, 21(2).
摘要:8周龄健康肉鸡60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45只)经关节腔注射鸡源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2.5×109cfu,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对照组(15只)经关节腔注射PBS。对所建立的病理模型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外周血内细菌、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以及抗体水平的动态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接种后均发展为典型的关节炎症状。整个试验期内试验组的死亡率为51.11%,对照组表现正常。接种后1-5 d外周血内金黄色葡萄球菌迅速升高。试验组鸡接种后血液中白细胞(WBC)总数升高。试验组和对照组的WBC总数的差异水平在第1、5、7、21、28 d极显著(P<0.01)。异嗜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在接种后1周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水平极显著(P<0.01);单核细胞在第3 d上升至1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在接种后第3、5、7 d的转化率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第7 d达到峰值70.30%。试验组的抗体水平在整个试验期内呈缓慢增长趋势。
胡功政 , 许兰菊 , 苑丽 , 李敏 , 袁宝凊 , 邓强
2002, 21(2).
摘要:测定了左旋氧氟沙星对家禽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和抗菌后效应(PAE),观察了其对人工感染鸡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左旋氧氟沙星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家禽常见致病菌(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对鸡大肠杆菌O74等标准菌株的MIC介于0.05-0.20μg/ml,而对临床分离菌株的MIC介于0.20-0.80μg/ml之间。左旋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产生明显的PAE,并呈浓度依赖性。左旋氧氟沙星对人工感染鸡葡萄球菌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分别按每升水25mg,50mg,100mg及氧氟沙星按每升水50mg混饮4d,治愈率分别为81.3%,90,6%,68.8%,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59.4%。
2002, 21(2).
摘要:将盐酸沙拉沙星以每千克体重218.8mg,109.4mg,21.8mg(相当于每千克体重用沙拉沙星碱200mg,100mg,20mg)剂量连续给大鼠灌胃4周,停药恢复1周。结果:给药期和恢复期末,动物的一般体征正常,除大剂量组盲肠增重外,体重,饲料利用率,血液细胞学和血液生生物化学主要指标及其它中重要脏器系数等测定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剖检及组织学观察均未见明显的病理性变化。结果表明,盐酸沙拉沙星毒性小,安全范围大,临床推荐剂量是安全的。
2002, 21(2).
摘要:将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制备成福马尔林灭活菌苗(formalin killed V.harveyi,F-VH),苯酚灭活菌苗(phenol killed V.harveyi,P-VH)和热灭活菌苗(heat killed V.harveyi,H-VH),以注射法接种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后,通过测定受免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及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杀菌活性,对用不同方法制备的3种灭活菌苗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同方法制备的V.harveyi菌苗对异育银鲫均显示出较强的免疫原性,其中以F-VH的免疫原性最强,P-VH其次,而H-VH的免疫原性较弱。说明用福尔马林灭活V.Harveyi较用苯酚和热灭活方法更有利于保护V.harveyi菌体的有效抗原。
2002, 21(2).
摘要:采用形态度量与框架度量相结合方法测定了13个地理区域的宽鳍Lie标本,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宽鳍Lie的形态变异主要表现在躯体纵轴及头部特征。头部的形态变异大于躯体的形态变异。宽鳍Lie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地理位置方面的南北和东西变化特点,各地理区域的宽鳍Lie应视为一个种。
2002, 21(2).
摘要:二氧化氯(ClO2)因为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而被广泛用于生活用水和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医疗卫生消毒、环境保护以及石油、造纸、食品等许多领域,也已被证明是一种良好的水产养殖用消毒剂。然而,由于ClO2制备方法和剂型较多,如何评价ClO2的消毒效果,不同的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各异。笔者通过测定供试鱼鳃片上附着菌数量,比较了不同浓度的ClO2溶液浸泡消毒对附着菌的清除作用,旨在将ClO2科学地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提供依据。
2002, 21(2).
摘要:采用正交设计,探讨了影响甜柿试管苗生根的复合因素,结果表明:在添加细胞分裂素CPPU0.2mg/L的MS(1/2N)继代培养基上,经适当时间继代培养的嫩梢经IBA250mg/L浸基部15s后转接到1/2MS(1/2N)+活性炭1000mg/L的生根培养基中或直接接种到添加有IBA1mg/L的上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的效果好。不仅生根率高,根生长快,且根条数多,易于多栽成活。
2002, 21(2).
摘要:黄姜(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 H.Wright)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因其含有较高的薯蓣皂甙元,而成为我国生产薯蓣皂素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的逐渐枯竭,不少地区已开始人工栽培。以前对黄姜的研究,侧重于工业利用、组织培养和人
2002, 21(2).
摘要:采用旋转粘度仪和相差显微镜研究了稻米淀粉糊在存放过程中的流变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变化,以探索淀粉糊的老化本质。结果表明,淀粉糊呈假塑性流体的特征,在存放过程中淀粉及其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流变指数都随时间和延长而增大,淀粉糊中分散相产生凝聚现象,在支链淀粉分子内部形成胶体网络结构。淀粉糊的老化与其分散相的凝聚,网络结构的形成和淀粉分子刚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2002, 21(2).
摘要:对RP-HPLC分离银杏酚酸的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流动相组成、pH值和温度对银杏酚酸各组分色谱保留行为的影响,得到优化分析条件为色谱柱:SUPELCOSILTMLC-18,5 cm×4.6 mm,5 μm;流动相:90%甲醇,乙酸pH值为3.15;紫外检测波长λ=310 nm;流速0.7 ml/min;AUFS=0.02;柱温30℃。在确定的分离条件下,银杏酚酸各组分能很好的分离。
2002, 21(2).
摘要:以富硒地区产地的玉米种子为原料制备玉米油(毛油),并对玉米油中硒及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富硒地区玉米油硒含量为普通地区玉米油的22倍。通过油脂提取,皂化分离过程所得的相关产物中,玉米后的含硒量最高,其次是玉米粉,玉米油,脂肪酸,不皂化物的含硒量相近,均远低于玉米粕和玉米粉的含硒量。
2002, 21(2).
摘要:针对日光温室采光面向阳倾斜而引起太阳入射光增加的事实,提出了增温系的概念和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它随时间,地点和坡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纬度愈高,距冬至愈近,增温系数愈大。当采光面坡度小于当地纬度时,坡度愈大,增温系数愈大,反之亦然。
2002, 21(2).
摘要:光合作用是作物高产的生理基础。关于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对籽粒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作用,前人已有较多报道。但以往的研究试验的品种有限,测定的旗叶生理指标较少,更没有系统分析旗叶光合生理指标与光合产物——叶片含糖量之间的关系。以湖北省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和育成的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不同粒型品种旗叶光合生理指标的差异及其与叶片含糖量的关系,可丰富小麦高产育种和栽培理论。
2002, 21(2).
摘要: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是一种潜在的大规模生产紫杉醇的重要途径,然而和其它植物细胞培养一样,红豆杉细胞的紫杉醇含量较低等问题,限制着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寻找提高和稳定紫杉醇产量的方法,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筛选合适的生物或非生物诱导子(如真菌培养物、茉莉酸甲酯、水杨酸、Cu2+、Ce4+、Ag+),提高细胞的紫杉醇产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2002, 21(2).
摘要: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即磷脂-2-酰基水解酶(EC 3.1.1.4),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磷脂分解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酶。它催化甘油磷脂C-2位脂肪酸的水解反应,生成溶血磷脂和脂肪酸。PLA2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在代谢过程中能够消化磷脂分子,而且在激素的信号传递以及发炎过程等方面都起重要作用。PLA2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生物膜构造和机能的研究、溶血磷脂的制造、油脂精炼、疾病治疗、饲料添加剂制造等方面。
2002, 21(2).
摘要:灰树花子实体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透析冻干得灰树花多糖粗品,再经Sevag法脱蛋白,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纯化得到4种多糖分别为PGF-1,PGF-2,PGF-3和PGF-4。4种多糖经纸层析,Sephadex G-200柱层析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都为单一均匀组分:PGF-1经纸层及气相色谱分析证实它是一种葡萄糖;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其分子量为11万。红外光谱揭示PGF-1含β-型糖苷键。
2002, 21(2).
摘要: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近年发展较快,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育种实践。在植物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方面,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也日益显示出其优势,可用于倍性变异的来源检测,非对称杂种的非对称程度确认,融合双亲的基因组互作,染色体行为分析,以及融合双亲染色体在体细胞杂种有性过程中的传递等。还探讨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柑桔远缘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2002, 21(2).
摘要:对中草药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固相微萃取及超临界流体萃取在样品预处理中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联用技术在复杂体系的样品预处理及分析过程中显现出的优势。
电话: 027-87287437,027-87287364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hnlkxb@mail.hzau.edu.cn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