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17(1).
摘要:对冰箱斜面保存的0、Ⅱ、Ⅳ致病型模式株与其后代单菌落子株致病力的比较,并测定0、Ⅱ、Ⅳ型模式株两两混配液的致病力和观察22个菌株在中茬和晚茬的致病型鉴别品种上致病力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采取病叶段沙培,在切口取菌胶的方式分离所得菌株是含不同毒力细胞的混合体,其毒力差异是由各细胞间的组成比和互作关系决定的;用这样的菌株划分出的致病型,实际是病菌不同毒力细胞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的组成比和互作关系的表型反应,即病菌自然群体毒力结构的反应;鉴于致病型代表菌株是不同毒性细胞的混合体,不同的生态条件,必然会导致其组成比的变异,所以菌株毒力的变异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1998, 17(1).
摘要:采用3龄浸叶法在1996~1997年对广东省不同的用药水平地区植株上美洲斑潜蝇种群对毒死蜱、功夫、杀虫单及害极灭敏感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以英德九龙地区作物上美洲斑潜蝇种群对药剂毒死蜱、功夫、杀虫单及害极灭最敏感,而惠州福田地区植株上美洲斑潜蝇种群对上述药剂相对较耐药。2年来不同地区的美洲斑潜蝇种群对害极灭、毒死蜱、杀虫单、功夫的敏感性变化不大,1997年10月惠州福田地区种群对上述药剂的抗性指数分别为1.08、1.55、1.63和5。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功夫在惠州福田地区处于低抗水平。
1998, 17(1).
摘要:以一组病和丰产品种为材料的对棉花的抗枯,黄萎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对7号枯萎菌生理小种抗性较好,一般能够达到病指小于10的育种目标。各供试材料对8号枯萎菌生理小种和7号,8号混合枯萎菌生理小种抗性较差。没有出现高抗材料。
1998, 17(1).
摘要:显性紫稻筛选水稻无融合生殖的效果及遗传谢国生马平福祝虹蔡得田姚家琳(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THESTUDYONTHEEFFICACYOFUTILIZINGDOMINANTPURPLERICEVARIETYONSELECTINGRIC...
1998, 17(1).
摘要:以抗病油菜品种783和感病品种84039为材料,4叶期进行10mmol/L草酸浸根处理不同时间后,对其3种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783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经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84039。2个品种叶片中POD,SOD的活性都比各自的清水对照高,且抗病品种增加幅度大于感病品种,而PPO活性却下降。
1998, 17(1).
摘要:对冰箱斜面保存的0,Ⅱ,Ⅳ致病型模式株与基后代单菌落子株致病力的比较,并测定0,Ⅱ,Ⅳ型模式株两两混配液的致病力和观察22个菌株在中茬和晚茬的致病鉴别品种上致病力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采取病叶段沙培,在切口取菌胶的方式分离所得菌株是含不同毒力组织的混合体,其毒力差异是由各细胞间的组成比和互作关系决定的。用这样的菌株划分出的致病型,实际是病菌不同毒力细胞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的组成比和互作关系的表型反应。
1998, 17(1).
摘要:用孢子紫外照射,菌丝原生质体紫外照射和孢子^60Coγ射线辐射3种方法对淡紫拟青霉36-1菌株进行了诱变育种。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能产生对Rhizoctonia solani具高度拮抗活性的菌株,其中尤以孢子紫外线照射为佳。
1998, 17(1).
摘要:采用3龄浸叶法在1996-1997年对广东省不同的用药水平地区植株上美洲班潜蝇种群对毒死蜱,功夫,杀虫单及害极灭敏感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以英德九龙地区作物上美洲班潜蝇种群对药剂毒死蜱,功夫,杀虫单及害极灭最敏感,而惠州福田地区植株上美洲斑潜蝇地上述药剂相对较耐药。
1998, 17(1).
摘要:研究了快生型大豆根瘤菌C6对红壤与黄棕壤的胶体,针铁矿,非晶形氧化铁等吸附Cu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胶体,矿物与根瘤菌共存体系对Cu的吸附仍符合Langmuiq方程,相关系数达0.99以上。2.根瘤菌存在下,红壤与黄棕壤的胶体和针铁矿对铜的吸附量较无菌时增加,尤其是比表面小的针铁矿吸铜量增加较多,比表面大的非晶形氧化铁的吸铜量降低。
1998, 17(1).
摘要:以磷为例,用EDTA-Na2预处理阴离子交换膜,连续测定21d,探讨了原状土壤剖面释磷速率与土壤速效磷,以及全磷,有机磷,铁磷,铝磷和钙磷等主要形态磷容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田间持水量下,土壤铁磷和铝磷容量都是释磷的源泉,尤其是铁磷和铝磷容量之和与释磷量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1998, 17(1).
摘要:对Al(OH)3+H3BO3,Al(OH)3,H3BO3等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红外差分谱以及Al(OH03+H3BO3的二次离子质谱分析。结果表明,Al(OH)3+H3BO3样品在1423和1279cm^-1处有2个特征吸收峰,这些峰与H3BO3表现出的吸收峰相比,峰带更宽,说明在Al(OH)3+H3BO3处理中,Al(OH)3表面形成了一种新物质即硼的吸附络合物。
1998, 17(1).
摘要: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分布广,水土流失严重对5个小区降雨连续2a的观测和泥沙养分分析,证明免耕植橙,石坎梯地,纵横向沟等是保持水土较好的耕作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增加植被覆盖度,加强夏作的表土保护,能显著地控制紫色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
1998, 17(1).
摘要:通过对鄂南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棕红壤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建立了不同覆盖水平下地表径流和硼流失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与产流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径流的产生与入渗速度主要受叶面积的影响,土壤容重对径流与淋溶作用影响不大;没有覆盖的土壤径流和硼流失量明显高于有植被覆盖的土壤,当叶面积指数接近和大于1时,累计径流量和累积硼流失量将趋于稳定;增加植被覆盖度,合理密植是减少水溶态硼流失,保持水土的重要措
1998, 17(1).
摘要: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2个甘蓝型油菜硼低效品种和4个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品种对缺硼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效品种叶色浅,生育期短,抽苔早,低效品种叶色深,生育期长,抽苔晚,生育期和抽苔日数与硼效率系精简是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早期筛选甘蓝型油菜不同品种硼效率高低的参考指标;在轻度缺硼条件下,低效品种苗期长势较弱,硼含量较高,经济系数小,则高效品种长势较好,经济系数大,轻度缺硼时,不同硼效率品种茎
1998, 17(1).
摘要:研究了红螯螯虾虾苗对主锰酸钾。,敌百虫,漂白粉的耐受性和幼虾对高锰酸钾,敌百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3-24℃时,虾苗对高锰酸钾,敌百虫,漂白粉在48h的LC50分别为2.38,g/L,0.11mg/L,106.41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79mg/L,0.016mg/L,28.39mg/L;幼虾对高锰酸钾,敌百虫在48h的LC50分别为15.77mg/L和0.12mg/L,安全浓度分别
1998, 17(1).
摘要:从鲤胸腺,头肾和血液中分离淋巴细胞,在添加不同剂量的柱状嗜纤维菌脂多糖的RMPI-1640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LPS对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比较了LPS对不同组织中离体培养淋巴细胞的转化率。结果表明,LPS添加量和培养时间对淋巴细胞的转化率都有明显的影响,当LPS添加量20μg/ml,培养时间为72h,鲤各种组织淋巴细胞的转化率达到峰值.
1998, 17(1).
摘要:研究了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钙离子浓度,处理时间对曲霉原生质体的保护和促再生效应。结果表明:黑暗下钙处理使原生质体数量比对照高,9h处理比对照原生质体数量高达1.43倍和1.67倍,而光照下,钙处理反而使原生质体数量比对照低。黑暗下,不同浓度钙处理使黑曲霉原生质体再生提高1.47倍到3.40倍,使米曲霉提高1.08倍到2.58倍,二菌株钙促再生的最佳处理时间分别为2h和4h,最大再生率分别为28.08
1998, 17(1).
摘要:利用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的样地资料,选用Weibull分布,采用参数预估法建立了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模型;选用修正的Richards函数,采用非线性二乘的Marguardt迭代法拟合出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的树高曲线方程。经检验,两模型精度较高。
1998, 17(1).
摘要:用石腊切片法研究杉木嫩枝扦插生根过程,比较了成年树根戏曲明条,树冠上部枝条及其复壮条扦插时不定根形成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复壮条与根颈萌条生根过程相似,一般不形成明显的愈伤组织,不定根由维管形成层或皮层薄壁细胞分裂而来;用上部侧枝扦插时,穗条基部常形成许多瘤状愈伤组织,不定根难以形成。
1998, 17(1).
摘要:对用相同鲜叶加工成8种名优绿休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名茶间差异较大。未经揉捻的名茶茶多酚含量高于经过揉捻的名茶;扁形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其它名茶。叶绿素分析表明,各名茶间Chla,Pya的差异较大,其次是Chlb,而Cdb,Cda,Pyb的差异较小。
1998, 17(1).
摘要:对24份柑桔胚性愈伤组织的保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种和品种的柑桔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周期和适宜的保存培养基有所不同。通过检查保存13年的锦橙胚性愈伤组织的染色体数,发现99%以上的细胞染色体数没有变异,通过胚状体途径再生的锦橙植株形态,倍性也没有变异。
1998, 17(1).
摘要:包心芥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初步研究陈玉萍1)田志宏2)陈爱武2)孟金陵2)(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2)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STUDIESONMICROSPORECULTUREOFBrasicajunceavar...
1998, 17(1).
摘要:采用压电声电传感器将单粒排种落粒物理量转变电量,通过惠斯登电桥和比较放大器进行信号变换。代表落粒脉冲的电压矩形波被送到单片机系统的守量/计数器,精确检测每两次落粒之间的时间,通过软件设计,可以检测单粒排种器排种的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性能参数。
电话: 027-87287437,027-87287364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hnlkxb@mail.hzau.edu.cn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