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13(6).
摘要:蝇蛆养殖技术研究Ⅱ.影响幼虫生长的因子作用模型鲁汉平,钟昌珍(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关键词蝇蛆;幼虫生长;模型PRELIMINARYSTUDIESONHOUSEFLY(MUSCADOMESTICAVICINAMACQ.)LARVALP...
1994, 13(6).
摘要:以双低、低硫、低芥3种类型的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系为亲本,配置了双低×低芥、低硫×双低和低芥×低硫3套不完全双列杂交系统.通过配合力分析,选出了各自的优良亲本和优良组合;重复亲本在各系统中显著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表现为:效应值方向一致,大小上略有差异,相对位置稳定;当选的优良组合亲本至少有一为优良的,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与相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一致.
1994, 13(6).
摘要:采自新疆库尔勒香梨树上的1种新害虫,经鉴定为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优斑螟属1新种,其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1994, 13(6).
摘要:对紫云英根瘤菌7653R基因文库的5个重组质粒,即pNR102,pNR103,pNR108、pNR203,pNR213进行各种内切酶的酶切分析。结果证实它们均含有1.7kb的EcoRⅠ-BglⅡ双酶切片段和1.9kb的EcoRⅠ-SacⅠ双酶切片段,而pNR213的外源片段最大,包含有其余质粒所具有的各种片段。以pNR108的外源片段作探针,进行DIG杂交,发现探针与其余4个重组质粒的外源片段有强
1994, 13(6).
摘要:以IR36等11个灿稻品种和秋光等8个粳稻品种为测验种,对毫梅、毫秕等12个云南光壳稻亲和品种的亲和谱和亲和力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2个云南光壳稻亲和品种中,品种毫秕对10个灿稻和7个粳稻测验种表现亲和,亲和组合百分率最高(84.2%),亲合组合百分率在60%以上的还有毫梅(75.0%)和镰刀谷(68.4%);亲和力最好的是大白糯,其与灿、粳测验种表现亲合的各组合的F1平均小穗结实率为7
1994, 13(6).
摘要:为有效地利用我甸玉米的种质资源,对选自我国西南地区的27个玉米地方品种和3个美国玉米群体(BSSS、Lancaster和品种综合种)进行了配合力分析。方差分析表明,12个性状在组合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大多数性状尤其是株高、倒伏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基因型方差中,一般配合力方差占的比例较高。白瘦地根、大子白、花六十早和六十早等几个地方品种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一般配合力,是组建基础群体的重
1994, 13(6).
摘要:采自新疆库尔勒香梨树上的1种新害虫,经鉴定为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优斑螟属1新种,其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1994, 13(6).
摘要:采用等位性测定方法,利用日本稻瘟病单基因鉴别品种和鉴别菌系,测定了滇农1号、282、六云1号、旱谷、楚粳4号、楚粳5号、轰杂141等7个云南水稻品种的基因等位性,结果表明:有2个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由单基因控制,鉴定为Pi-z;另5个品种则由3对基因控制。它们都至少有1个基因与已命名的基因等位,但其它尚未推断的基因则需进一步分析鉴定。
1994, 13(6).
摘要:从湖北8个地区46个县市广泛采样分离纯化获得208个稻白叶枯病菌株,按国内统一标准进行致病力的鉴定,结果表明:湖北省当前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的分化,主要表现为以强弱数量变化为主的0、Ⅰ、Ⅱ、Ⅲ和Ⅳ致病型,其中第Ⅳ致病型是流行优势致病型。按行政区域以及按水稻的种植区划,比较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分化情况,表明不同区域各致病型的流行强度不一致。强毒力的第Ⅳ致病型菌的多少,与水稻的复种指数关系不大,而同稻区土
1994, 13(6).
摘要:选用4种易于取得的中草药、香料和食用油,分别对玉米象、赤似谷盗和绿豆象的驱避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山柰、黑胡椒、米糠油对玉米象成虫、赤拟谷盗幼虫和绿豆象成虫及八角对玉米象成虫、赤拟谷盗幼虫都有明显驱避作用,其中山柰的驱避作用最强。当按0.3ml·皿(-1)的浓度拌小麦和绿豆时,处理48h,山柰对玉米象和绿豆象的驱避率高达100%;黑胡椒对玉米象的驱避率为86%;对绿豆象为80.5%;八角对玉米象的驱避率为78.2%。用滤纸法处理72h,山柰、八角、黑胡椒、米糠油对赤拟谷盗幼虫的驱避率依次为94.7%、84.3%、50.1%和33.2%。
1994, 13(6).
摘要:从湖北省洪湖市土壤中分离纯化了92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用来自8个取样地点的12个快生型典型菌株和1个慢生型菌株的抗血清检测了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群体的抗原构成。其中65株菌归入15个血清型,20.7%属于USDA205型,15.2%为Ad301(1)型。有27株不与已知抗血清反应,为未知的血清型。对供试菌株质粒进行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各菌株均含有2~6个质粒,其中最大的质粒在500Md左右。含4个质
1994, 13(6).
摘要:有60只断乳SD大白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自由饮用添加有0、0、0、150、150、150mg/L氟化钠的水,分别采食添加有0、25、100、0、25、100mg/kg钼酸铵的日粮。实验观察3个月。结果表明,实验第3组大白鼠临床上出现典型的氟斑牙,血清F,骨灰F和肝Cu含量升高,骨灰Cu含量下降;骨骼弯曲强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实验第5组大白鼠骨骼、肾等组织Cu含量
1994, 13(6).
摘要:禽类的性决定、性分化和性别控制方面的研究现状表明:禽类的性决定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除了公认的性染色体理论,还有常染色体/Z染色体平衡理论的争论。但性别最终由基因决定,在禽类尚未发现象Y染色体上的SRY片段。作者提出了“Z染色体上的性别基因可能以剂量效应来决定性别”的设想。禽类性别的有效控制将取决于对其性决定、性分化本质的了解。
1994, 13(6).
摘要:对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卵巢组织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新银鱼的卵巢发育基本上相同。均属分批产卵类型;只有一个春夏季繁殖群体;当年6月至翌年1月卵巢处于Ⅱ、Ⅲ期,翌年2月末发育到第Ⅳ期;3至5月为生殖期。
1994, 13(6).
摘要:用电镜观察淤泥湖的近太湖新银鱼第Ⅳ时相、第Ⅴ时相的卵母细胞和受精卵的卵细胞粘丝的出现时相;卵细胞粘丝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讨论了卵细胞粘丝的功能。
1994, 13(6).
摘要:将酚灭活的点状气单胞菌和柱状屈桡杆菌菌苗按不同比例制备成二联菌苗,注射接种草鱼后,通过检测受免草鱼血清中的凝集抗体效价和攻毒试验,初步证明了由这两种菌制备的酚灭活菌苗,可刺激草鱼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免疫保护力达到56.0%~73.0%。
1994, 13(6).
摘要:本文记述了武汉南湖摇蚊幼虫中国新记录属、种。6个新记录种为美丽前突摇蚊Procladius (Psilotanypus)bell-us(Loew),毛突摇蚊Chaetocladius sp.,普隆蒂内曼摇蚊Thienemaniola ploenensis Kieffer,伸足凯氏摇蚊Kiefferulus tendipediformis Goetghebuer,微小摇蚊Microchironomu
1994, 13(6).
摘要:为了对湖北省农业干旱作出客观而科学的评价,本文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出发,用“条件”水分平衡方法,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水分盈亏和同期作物需水量的农业干旱指标I0(P-Ep)/Q,并用此指标分析了湖北省近30年来主要干旱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结合各地各种类型各级干旱出现频次进行了农业干旱分区。
1994, 13(6).
摘要:农作物种质改良与遗传育种是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回顾近45年来我国农作物种质改良与遗传育种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上述两个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我国农作物种质改良与遗传育种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
1994, 13(6).
摘要:光质对农垦58s黄化苗形态建成、色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刘清丽,李合生,伍素辉(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土化系,武汉430070)关键词农垦58s;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光形态建成;蛋白质;光波长THEEFFECTOFDIFFE...
电话: 027-87287437,027-87287364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hnlkxb@mail.hzau.edu.cn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