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12(4).
摘要:盆栽农垦58S及农垦58原种.幼苗6叶期经不同光照长度和光质处理。结果表明,在幼穗发育的第Ⅳ期到第Ⅴ期,农垦58S叶片中叶绿体Ca~(2+)-ATP酶在长日处理和红光间断暗期处理下活性下降,在短日处理和红光/远红光间断暗期处理下活性升高。该酶的活性变化可能与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有关。
1993, 12(4).
摘要:用ASI法和Olsen法测定中、酸性土壤有效磷含量,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结果。18个供试土壤有效磷测定值中,ASI法略高于Olsen法,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均很好,且ASI法测定值与高梁幼苗生物产量、植物吸磷量均呈极显著相关。用ASI法多次重复测定,其结果重现性好,精密度高。
1993, 12(4).
摘要:通过剪除部分颖花和部分功能叶片以及~(14)CO_2标记光合产物等处理,探讨了亚种组合结实率偏低的生理原因。结果证明:光合产物供给水平是制约亚种组合结实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虽然亚种组合的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叶面积比常规籼稻大得多,但由于每穗颖花数多。以至每朵颖花占有的叶面积并无明显优势,且其光合速率低于常规籼稻,因而分配给每朵颖花的光合产物量相对减少,限制了部分颖花的发育。~(14)C光合产物分配到穗部的比率不但不低于常规籼稻,而且比其略高,说明亚种组合输导组织的运输能力不是结实率偏低的限制因素。
1993, 12(4).
摘要: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MS11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QM9414两菌株原生质体形成的缓冲系统均以0.05 mol/L(pH5.8)柠檬酸缓冲溶液为好,渗透压稳定剂则分别以0.4 mol/L MgCl_2和0.6 mol/L NaCl为最佳。产量可达3.1×10~7个/ml。再生稳定荆均以0.6 mol/L蔗糖为最好,再生率可达40%以上。对两菌株形成和再生的3种酶较合适的配比组合(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茵酶)(mg/ml)分别是(5~10:2.5~5:2.0~2.5)和(3~8:1.5~4:1.5~2)。两者原生质体大小相当,约为5~10μm。其释放方式有顶端鱼贯而出和原位释放两种,再生方式则均以酵母出芽链状为主。
1993, 12(4).
摘要: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持下,1993年6月23~25日在我校召开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与利用研究(编号938804)”的成果鉴定和验收会议。生物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梁栋材及湖北省副省长韩南鹏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1993, 12(4).
摘要:
1993, 12(4).
摘要: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GCMS)三系是在综合了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三系和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本文根据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显隐性的不同,将GCMS分成显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DGCMS)和隐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RGCMS)。
1993, 12(4).
摘要:用改良理查德液体产毒培养基培养棉花枯萎病菌,取其培养滤液作为毒素液。测试了毒素液对抗病、感病品种种子发芽、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的毒害作用和对幼苗的致萎作用以及对叶片电导率的影响。为毒素液应用于抗病资源的快速筛选与鉴定、体细胞抗性突变体的筛选等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1993, 12(4).
摘要:利用具有棉属野生种和半野生种族系血统的种质系与陆地棉品种杂交的5个组合F_1和6个组合F_2为材料,分析了F_1和F_2的皮棉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竞争优势,F_1和F_2性状表型值的相关和F_2的优势降低率。结果表明:F_1和F_2的皮棉产量竞争优势分别为12.4%和5.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增加单株结铃数对产量影响最大,衣分次之,有些组合中增加铃重有重要作用。F_1和F_2的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因组合不同,F_1和F_2的增产潜力差异较大,少数组合F_2仍具有一定利用价值;F_1和F_2性状表型值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以衣分、衣指、绒长和僵瓣率的相关性较高,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F_2的产量和构成产量因素的衰退比纤维品质明显。
1993, 12(4).
摘要:比较了鄂沙28和7010两个陆地棉的正常苞叶与其窄卷苞叶近等基因系的多个生理性状,结果表明,窄卷苞叶棉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和单株叶面积无显著变化,但光合速率下降,干物质积累较少,分配到生殖器官中的有机物相对百分率降低,其苞叶面积只有正常苞叶的63%。
1993, 12(4).
摘要:
1993, 12(4).
摘要:应用不同含水量的食物饲养家蝇,其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及幼虫体重,蛹重、成蝇繁殖力均有明显差异,在供试食物含水量40%~80%内,以食物含水量50%~60%最有利家蝇的生存,体重增长和成蝇产卵。食物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家蝇的生长发育。
1993, 12(4).
摘要:采样分析了幕阜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的基本性状和粘土矿物组合,结果表明:①土壤粘粒中均含有高岭石、1.4nm矿物和水云母等粘土矿物,但海拔800 m以下的土壤中以高岭石为主,800 m以上的土壤中则以2:1型矿物为主。②粘粒化学组成中,随着海拔升高,SiO_2含量降低,Al_2O_2含量相对升高,粘粒的硅铝率下降,这与土壤形成过程中雨量增多,淋溶作用增强有关。③随着海拔升高,土壤质地变轻,pH值升高,盐基饱和度及粉粒/粘粒比增加,都反映了土壤的形成作用减弱。
1993, 12(4).
摘要:在土培条件下,研究了对过量硼毒害敏感和强抗性的两类作物吸收累积硼的规律,以及SOD、CAT、POX 3种保护酶括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对过量硼毒害抗性,不同作物体内硼的累积量没有规律性,而与3种保护酶活性的差异密切相关。这3种保护酶活性的差异可能就是作物对过量硼毒害抗性不同的重要机理之一。
1993, 12(4).
摘要:以初产昆明小鼠为材料,配种前在其母鼠日粮中加入不同组合的3种物质。在3次实验的635只母鼠中得到395窝仔鼠。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喂25%葡萄糖能显著降低子代雄性比率,且产仔数不受影响;添喂3%氯化钠使性比和产产仔数均降低;0.7%精氨酸盐的添加中未显示出对性比的影响;上述3种物质以不同浓度的组合都显示出性比降低、产仔数未受影响的效应。80只母鼠配种前血清睾酮含量分析,发现添喂葡萄糖或葡萄糖、精氨酸盐酸盐、氯化钠混合物使母鼠血清睾酮含量降低。
1993, 12(4).
摘要:摄食后5小时将试验鲤急性宰杀,分别收集前肠、中肠、后肠内含物,测定鲤消化道不同部位对饲烊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率。结果表明,鲤对饲料氨基酸的吸收主要在前肠及中肠,后肠对饲烊氨基酸几乎没有吸收。后肠切取法收集粪便测定蛋白质、氨基酸消化率是可行的,后肠切取法收集粪便所测氨基酸真消化率较以吸管从水中中取刚排泄的粪便所测值低5.16%。
1993, 12(4).
摘要:本文根据主导因子及综合分区原理,对与我省森林火灾有关的主要气候要素进行单项及综合区划,共得到3级共8个林火气候区,其中,重、中等火灾区各占1/7,轻火灾区占5/7。
1993, 12(4).
摘要:
1993, 12(4).
摘要: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终生以活饵为食这一摄食习性引起了许多学者对它的极大关注。人们企图从视觉、嗅觉、味觉、侧线感觉及其摄食行为诸方面,采用形态学、组织学、电生理学及行为学等方法来探讨其摄食机制。动物的组织结构是与机能相统一的。长期执行某种机能会使组织细胞在形态结构上产生某种适应性变化。因此研究鳜鱼的主要摄食器官—口咽腔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对全面了解口咽腔在摄食过程中起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3, 12(4).
摘要:早在五十至六十年代,日本及欧美一些国家相继实现了菠菜生产的品种杂优化。在有关的栽培技术研究中,Gonzalez等指出,播种期和采收期不仅影响菠菜的生长发育,而且在英国的气候环境条件下,秋季采收比春季采收的菠菜品质好。我国的菠菜生产至今仍主要采用常规品种,而且以秋冬栽培为主。在南方,一般为一次播种分期采收,往往不注重选择最佳播种和采收时期。关于播种和采收期对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尚未见有人研究报导,故用“华菠1号”杂交菠菜为材料,探讨播种期、采收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在长江流域条件下新品种的适宜播种期、采收期,为新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1993, 12(4).
摘要:菌核是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orum(Lib。)deBary)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的结构,同时也是构成油莱等作物菌核病的初侵染源。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生物因素是影响菌核存活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夏季高温的环境。因此作者选择了两块油菜后作旱地,考察菌核在其中的存活及其同菌核相关的其他生物类群,现初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核来源以灭菌(121℃/30分钟)的胡萝卜片培养核盘菌菌核,培养4星期之后取出,水洗后置于室温下风干。
电话: 027-87287437,027-87287364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hnlkxb@mail.hzau.edu.cn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