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 11(4).
摘要:
1992, 11(4).
摘要:将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正常可育农垦58N适时播种,使其光敏感期处于自然长日照控制下。于苗期、分蘖期、第二次枝梗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及减数分裂期分别在暗、光下取其幼穗及第一全展叶作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发现了17个特异的蛋白质组分。其中11个组分在可育与不育水稻间表现为有或无的差异;3个组分表现为表达量的变化;另3个组分表现为位置在双向电泳图谱上的平移。研究结果还表明低温和异常高温不仅可使光敏不育水稻的花粉育性出现部分恢复,而且高温处理还导致了电泳图谱上蛋白组分的相应改变。
1992, 11(4).
摘要:本文利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籼粳亚种杂交组合亚优2号、w6154s×cy85—41、32001s×02428和对照材料桂朝2号及汕优63的光合作用和~(14)C光合产物的运输分配特性。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组合与汕优63在苗期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在分蘖期籼粳杂交组合从主茎向分蘖运送~(14)C光合产物的比率低于汕优63,其中亚优2号、w6154s×cy85—41向分蘖的分配与汕优63差异显著;抽穗开花后,各籼粳杂交组合的剑叶向穗部运送~(14)C光合产物的比率略高于桂朝2号,而与汕优63不相上下。因此,亚种组合的结实率偏低不能用运输系统欠发达来解释。
1992, 11(4).
摘要:对陆地棉栽培种与四个陆地棉半野生种族系杂交的F_2—F_4的抗枯、黄萎病特性鉴定筛选结果表明:四个组合后代抗黄萎性较强,病指在11.5%以下;鄂沙28×莫尔利棉和尖斑棉两个组合后代与对照86—1比较,抗枯萎性最强,鄂沙28×墨西哥棉和阔叶棉组合后代抗枯萎性较差,说明四个半野生种族系具有较强的抗萎性因子存在。对陆地棉与半野生种族系杂交低世代进行连续抗病筛选,抗病效果明显提高。
1992, 11(4).
摘要:前人的工作已证明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频率和变异幅度比其他育种方法创造的变异要大要广。在小麦抗赤霉病性方面,无性系的变异规律,正在开始研究。余毓君等提出(崇阳红麦×鄂恩一号)幼胚培养F_2R_2代的抗赤霉病性遗传特点表现在:R_2代较F_2代更具有发病慢、病情轻、抗性增强、株系间差异显著等特点。本试验进一步选用多种材料,从基因型间、株间、穗间的差异进行无性系R_2代变异特点的研究,以加深对无性系抗赤霉病性变异规律的认识。
1992, 11(4).
摘要:应用特定根瘤菌株接种豆科植物与土著根瘤菌竞争结瘤,在竞争中特定根瘤菌结瘤数占总瘤数的百分数称为占瘤率。这是分析特定根瘤菌株产生增产效果的重要因素。测定占瘤率的方法,主要有抗性标记技术,荧光抗体技术,酶连免疫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和红外线指纹图谱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本研究利用HN32菌株的四环素抗性测定技术和α—~(32)P标记的pHN32为探针进行的DNA/DNA杂交技术来考查田间接种大豆根瘤菌工程菌株HN32的占瘤率。
1992, 11(4).
摘要:绮落l期再论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张自国等(l)光敏核不育水稻两个光周期反应的遗传研究······························……张自国等(7)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蔡得田陈冬玲(15)多胚水稻多胚类型的研究···················································……孙蒙祥等(21)小麦幼胚愈伤组织…
1992, 11(4).
摘要:对天宝山垂直系列土壤胶体吸附磷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海拔升高,土壤胶体对磷的吸附量急剧增加。②无定形铁铝氧化物是土壤胶体吸附磷的主要载体,而晶形氧化物的作用较小。③1.4 nm过渡矿物的层间羟基铝是层状矿物吸附磷的主要载体之一。④决定不同海拔高度土壤胶体吸磷能力的因子是不同的,黄棕壤中主要是层状粘土矿物和无定形铁铝氧化物,暗黄棕壤中主要是无定形铁铝氧化物和层状粘土矿物,而山地棕壤中以无定形铁铝氧化物占绝对优势。
1992, 11(4).
摘要:经两年的土培试验初步确定芝麻生长的土壤有效硼诊断指标为:小于0.2 mg/kg为严重缺乏,0.2—0.4 mg/kg为轻度缺乏,0.4—0.8 mg/kg为适宜浓度范围,超过1.0—1.5mg/kg为硼过量。缺硼使芝麻茎顶端生长点的生长分化缓慢或停止,严重时生长点坏死,而侧芽增生形成多头状。叶片小并呈齿状的新月形,同时叶片变薄变脆,茎基易腐烂倒伏。缺硼和硼过量均降低芝麻的产量。田间试验结果,单施硼肥增产不显著,而在适量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硼肥能显著地增加芝麻的产量。
1992, 11(4).
摘要:将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HN32菌株中的外源质粒pHN32,通过三亲本杂交转入大肠杆菌HB101中,继而转入Bradyrizobium japonicum22—10中,得到一系列抗性杂交子HNF1,HNF3及HNF5,检测其中所含质粒,并以22—10,HNF5及HN32进行盆栽试验,pHN32的增效作用得到了证实。
1992, 11(4).
摘要:对24头湖北白猪Ⅳ系五世代初产母猪产后各周体重及仔猪窝重进行测定研究表明:母猪哺乳期体重呈下降趋势,全期降重21.17kg,下降幅度为12.98%,平均每天降重353g,降重规律为前期快后期慢,降重高峰在产后28天;仔猪窝重呈直线增长,全期增重150.75kg,头平均日增重353g,增重规律为前期慢后期快;哺乳母猪体重与仔猪窝重呈显著负相关。
1992, 11(4).
摘要:研究了三个可变电荷土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Zn、Cd次级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重金属的次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次级吸附量的大小顺序是,湖北孝感黄棕壤>湖北咸宁红壤>湖南桃源红壤。土壤吸附磷酸根后,可使重金属的次级吸附量增加,解吸率下降,并有线性关系。供试土壤吸附磷酸根后,表面负电荷增加,表面负电荷的增量与重金属次级吸附量的增量呈线性关系,这表明土壤吸附磷酸根后,表面负电荷的增加,可能是影响重金属次级吸附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2, 11(4).
摘要:
1992, 11(4).
摘要:
电话: 027-87287437,027-87287364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hnlkxb@mail.hzau.edu.cn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