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3).
摘要:氯化铵作为小麦的氮肥施用,营养平衡时,其肥效与硫铵相近;小麦籽粒粗蛋白总量、面筋含量、蛋白质各组分含量亦差异不大。若麦体营养不平衡时,则氯铵肥效降低、吸氯量增加,氯毒害加重,明显影响小麦产量、品质及生长发育,且降低麦株对N.P.K的累积量。施入土壤中的氯化铵,约5-10%的氯为小麦吸收,约5%残留在耕层土壤中,余则在当季作物期间被淋洗。小麦吸收的氯主要分布在叶片和茎杆中,约占95%,很少向穗部运转。
1988(3).
摘要:本研究从中国高芥酸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油8号与加拿大无芥酸品种Altex杂交的后代中,分离和鉴定出了两种不同的纯合中芥酸基因型,它们在一个基因座位上具有纯合的有芥酸基因E.在另一座位上具有纯合的无芥酸基因c,其基因型组成可分别用E_AE_Ae_Ce_C和e_Ae_AE_CE_C表示。二者的芥酸含量均为27%左右,基本上等于双亲的平均值。这两种基因型的杂交后代和回交后代的分离结果表明,其遗传行为与无芥酸和高芥酸杂交后代的结果相同,这再次证实了芥酸的遗传假说,同时也证实了这两种基因型的遗传组成。文后讨论了这两种基因型的可能用途。
1988(3).
摘要:离体培养陆地棉与亚洲棉杂种胚珠,并以陆地棉自交为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杂种胚胎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能顺利地通过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而达成熟胚。其原因是,胚乳游离核迅速解体,珠心组织也随之解体,而不形成胚乳细胞并使胚囊腔迅速扩展,使杂种胚有足够的营养源,并提供了足够的生长空间。自交胚胎的生育速度远不及杂种胚,发育受抑,尤其是球形胚到心形胚的时期较长。
1988(3).
摘要:本文给出了根据常规气象资料模拟直接太阳辐射、散射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的方法。它是为气候生产力数值模式而设计的。
1988(3).
摘要:用高纤维、低能量(试验组)和高能量、低纤维(对照组)两组饲料配方,分别饲喂2月龄西德系长毛兔各60只,至5月龄结束。结果表明:试验组腹泻死亡率为3.33%,5月龄兔平均体重达2691.93g,净增1746.16g,而对照组的相应值为18.33%、1901.38g、917.71g,二者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本文还给合试验结果讨论了家兔腹泻的发病原因。
1988(3).
摘要:用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At)酶的粗提取物加入到培养猪痢疾密螺旋体(Treponema hyodysenteriae,Th)的培养基中后接种Th(H_(10)菌株)在CO_2:H_220: 80的环境中,37℃培养5天后,收获并制备Th抗原。这种抗原在微量凝集试验(microtitr-ation agglutination test, MAT)中能防止自凝现象。用这种Th H_(10)抗原检测了92头猪痢疾的血清和6头高免兔血清[其中用5株Th,1株无害螺旋体(Ti)高免)。结果表明Th与Ti高免血清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反应,但滴度是有显著区别的。48头SPF猪血清的效价均在64倍以下;而92头猪痢疾痢猪血清的抗体含量在128-2048倍之间,其中仅有一头猪的滴度为64倍,因此该法可用于猪痢疾病猪群的诊断。
1988(3).
摘要:实验采用172只星杂288品系的雌性雏鸡,随机分成四组。从4周龄开始至24周龄。各组分别自由饮用含氟0.16、100、200、300ppm的水。在12、16、20、24周龄,从各组中随机抽取10只左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饮水中高剂量的砜化物(200、300ppm)能使鸡胫骨、股骨、肱骨的弯曲最大负荷及弯曲强度显著降低,并导致骨皮质层略为增厚及骨灰分中F、Mg、Zn含量和血清中F含量显著升高;但未引起骨灰分中Ca、P含量及血清中Ca、P、Mg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
1988(3).
摘要:应用胃泌素抗血清,借助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在鲤鱼、草鱼、青鱼和翘嘴红鲌四种鲤科鱼的肠上皮中均发现胃泌素免疫活性细胞。它们大多数分布在前肠前段,少数分布在前肠后段。其中鲤鱼肠道中胃泌素免疫活性细胞仅分布在前肠前段,而且密度最高。这四种鲤科鱼肠道胃泌素免疫活性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多形性,其中以长梭形最为多见。并且可明显地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二种胃泌素免疫活性细胞。有时在开放型胃泌素免疫活性细胞的胞突上可发现有一个或几个囊状膨胀体,胃泌素贮存于囊中,非一次性释放出细胞。本文比较和讨论了四种鱼的肠道中胃泌素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特点与鱼的食性关系以及它们可能的分泌方式和功能。
1988(3).
摘要:在土培条件下,研究了缺硼和硼中毒对棉花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硼真叶及子叶的叶脉维管束明显增长,输导组织严重受损,细胞畸形,细胞数显著增加,且叶片加厚,但栅栏组织所占比例及其细胞中的内含物减少并解体,导致总叶绿粒和线粒体降低,可能是减弱光介强度的重要原因之一。硼中毒仅影响叶缘及叶尖的解剖结构,表现为栅栏细胞叶绿粒减少,海绵细胞衰老坏死,表皮细胞排列紊乱、缺硼及硼中毒对解剖结构的变化与外观症状一致。
1988(3).
摘要:黄棕壤装盆,施用等量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再投加用Cr_2(S0_4)_3·6H_2O配制的不同浓度的三价铬,而后种植小麦、水稻、小白菜。根据三种作物产量所受的影响和可食部分的三价铬残留量,并参照有关的卫生标准,建议在酸性土壤施用铬渣钙镁磷肥时,其三价铬的最大投加量是,旱地为100ppm,水田为400ppm。
1988(3).
摘要:本文对湖北省9种赤眼蜂在不同生境植物上的分布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9种赤眼蜂可寄生在21科25属25种植物的虫卵上,根据25种植物的生态特点,可划为农田型、沼泽型、林间型和广布型四类。属于农田型有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广赤眼蜂(T.evanescens),林间型有舟蛾赤眼蜂(T.closterae)和风蝶赤眼蜂(T.seticini),沼泽型有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广布型有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松毛虫赤眼上(T.dendrolimi)、毒蛾赤眼峰(T.ivelae)和粘虫赤眼蜂(T.1eucaniae)。
1988(3).
摘要:一九八八年硕士研究生招收工作已结束,经国家教委审批,我校共录取硕士生83名,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占49.4%;在职人员占50.6%。在已录取的83人中,党员有15人,团员61人,党团员占总数的91.6%。为了进一步支援边远省、区,解决需求与分配之间的矛盾,今年招定向生9人,占总数10.8%。
1988(3).
摘要:通过对棉蝗头部的解剖、观察表明,棉蝗头部的构造与非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migratorioides Reiche et Fairmaire和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nilensis Meyen均有几处明显的不同,即棉蝗的蜕裂线呈秤钩状;具有后头后颊沟;额隆线伸达额的下缘:额脊上方1/3部分平坦,2/3部分略凹;左上颚切齿有四个大齿和一个小齿,比右上颚切齿多一大齿,臼齿呈椭圆形。
1988(3).
摘要:调查了湖北省95种主要栽培植物,包括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及中药材等植物上寄生的线虫种类。采集421分标本,现已鉴定出39种线虫,隶属于垫刃亚目7科,11亚科,16属。其中34种为国内的新纪录,本文对这些植物线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1988(3).
摘要:应用流体力学的理论,分析了气-水流道分离式增氧机形成涡流而抽吸空气的增氧原理;讨论了增氧机的提水量、吸气量和功率间的匹配关系;以及增氧机的增氧器潜水深度及控制因素。
1988(3).
摘要:甘薯(Ipomea batatas)根腐病,亦称开花病,是甘薯的一种新的毁灭性病害,主要症状为烂根,地上部表现为小叶,节间缩短,叶片自基部开始发黄,而后逐渐脱落,且大量开花。大量实验证明,植株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受体内激素平衡的影响。脱落酸(AbscisicAcid,简称ABA)作为一种抑制型植物激素与蕾铃脱落关系密切,但在叶片脱落、促进开花中所起调节作用如何尚不清楚。为了探明脱落酸在感染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 f.sp.batatas)的甘薯植株体内的含量变化及其与品种抗性的关系,我们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对甘薯抗感品种中病株和健株体内的脱落酸含量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
1988(3).
摘要:烟叶中的色素大致来源于,天然存在的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叶黄素等。它们在烟叶中的含量随烟草的成熟阶段、施肥条件、气候土质及烟草的加工调制技术有关;各种类型的烟叶如烤烟、晾晒烟等在烘烤、晾晒等加工过程中,存在于烟叶中的糖分(或在烟叶回潮中加入糖分)和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等通过美拉德(Maillard)反应发生褐变产生的类黑精(Melanoidin),从而使烟叶颜色转深;烟叶中的酚、单宁一类物质在烟叶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酶促氧化褐变作用。本文报道了在碱性条件和有KI存在的条件下,采用过氧化氢氧化上述色素,使烟丝色泽由棕褐转变至棕黄,以符合消费者的习惯,同时在改善燃烧性能等方面,也有所改善。
1988(3).
摘要:在苏芸金杆菌的分类鉴定中,H-型是一项重要指标。而对于苏芸金杆菌O-抗原的血清学研究还不多,但却逐渐受到重视,Yasutaka等在Ohba和Aizawa工作的基础上,对属于17个H-型的23个苏芸金杆菌菌株进行O-抗原的研究,并将这23个菌株分为13个类群。我们利用OH-抗血清与O-抗原的凝集和交叉凝集实验,曾对苏芸金杆菌的部分菌株进行过O-抗原的研究,但至今还没有对苏芸金杆菌的O-抗原作较系统的研究。本文将报道用热稳定性体抗原(O-抗原)的凝集实验,研究苏芸金杆菌的系统结果。
1988(3).
摘要: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是大巴山山脉向东南的延伸部分。全保护区面积约3250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年降水量在800-2500mm之间。夏季降水一般在300-700mm,占全年降水量的39-45%,最大暴雨日降水量可达171.0mm。该地区地质地貌复杂,母岩种类较多。由于地势陡峭,风化强烈及冲刷、搬运频繁,形成了该地区不同的母质和母质层次,影响了该地区的土壤构型和土壤性质。该地区生物资源丰富,既是自然保护区,也是发展林特产品的良好基地。1986年7-8月份,我们从东北向西南(简称北线,代号N),另从南向北(简称南线,代号S),进行该区的土壤及其环境条件的考察,并采土样分析研究。本文仅就土壤物理性质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电话: 027-87287437,027-87287364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hnlkxb@mail.hzau.edu.cn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