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2).
摘要:以遗传基础各不相同的6个甘蓝型油菜品系与甘蓝杂交,观察授粉后3、8和24小时花粉在柱头上附着,萌发及花粉管在柱头和花柱中的生长情况。从对花粉和柱头乳突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和统计分析的结果看,母本基因型对种间的花粉一雌蕊相互作用影响很大。对杂交幼果田间脱落率的调查结果支持这一论点。供试材料中以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184×甘蓝的授粉亲和性最高,因此自交不亲和与种间杂交不亲和似乎是分别受极为相似的两套基因系统控制的。
1988(2).
摘要:用云南稻品种(籼粳各二)与普通稻品种(籼粳各一)杂交,其F_2的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株高、主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百粒重六性状均出现了广泛的分离,从中可以选择出综合性状较好的个体。
1988(2).
摘要:研究了水稻亚种间杂交后代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后代的成株期抗性呈现单个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抗性的遗传,与亚种内杂交基本一致,但在全抗亲本的亚种间杂交后代中,部分植株苗期感病,以后转为抗病。早生爱国3号、中新120、南粳15、辛尼斯的抗病基因分别与IR_(1545-339)和IR_(28)的抗病基因呈独立遗传,IR_(28)的抗病基因与南粳15的抗病基因连锁,其重组率为20.56%。
1988(2).
摘要:在五种不同恒温条件下,观察了黄岗仓花蝽各世代的存活率及成虫的繁殖力。结果表明,该虫的世代存活率及成虫的繁殖力均以28℃下的为最高,36℃下的为最低。进而根据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数据,组建了该虫实验种群生命表,并用数学模型描述了温度与种群增长的关系,可用以预测该虫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增长趋势。
1988(2).
摘要:用农抗5102产生菌的两株不同营养缺陷型突变体WNF-2-1-90和WNF-2-1一135所进行的原生质体融合条件试验。结果表明,1000、4000和6000三种分子量的PEG,各以30%、40%和50%的浓度加入两株突变体的混合原生质体悬液,其融合率达1.8-4.1%,比不加PEG的提高2-7倍;较佳的PEG浓度,则因其分子量不同而异,1000PEG的诱导效果随加入浓度升高而增大,余二者则相反。混合原生质体悬液在4℃和28℃中放置4小时后,其融合率几乎和加PEG的相近。融合前立即用UV照射混合原生质体悬液,其融合率比未照射的提高2倍以上。比较直接选择法和间接选择法检出融合子,表明间接法比直接法检出的要高1倍以上。
1988(2).
摘要:从湖北分离的11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在大豆矮脚早、猴子毛、泰兴黑豆和鄂豆2号上能有效共生,有些菌株的固氮能力强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113—2和005。所有快生型菌株无氢酶。竞争结瘤表明,快生型大豆根瘤菌ZA_1、ZA_6和ZA_(11)菌株在矮脚早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而快生型GH_(35)、GH_(37)菌株在猴子毛上是不良的竞争者。
1988(2).
摘要:用植物生长延缓剂B_9(N,N-二甲基琥珀酰胺酸)及PIX(N,N-二甲基哌啶(钅翁)氯化物)处理番茄幼苗,可增加西茄植株的干物质含量,比叶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及叶片束缚水含量,同时降低叶片自由水含量、织织水势和冠根比。经处理的幼苗茎皮层及维管束宽度增加,导管较大,机械组织发达。处理植株较对照植株有较强的抗旱和抗寒能力。
1988(2).
摘要:本文介绍了林木改良由个体改良转变为群体改良的沿革,阐述了林木群体改良的方法、步骤,对我国目前沿用的某些概念作了评论,并对我国高校本课程教材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1988(2).
摘要:对六头水牛胃胰(GEP)系统中内分泌细胞的研究表明:水牛胃动素免疫反应细胞数量最少,仪存在于十二指肠;胆囊收缩素免疫反应细胞分布于除同肠和盲肠外的其他部位;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主要分布于胃贲门和幽门区以及十二指肠。胰高血糖素免疫反应细胞存在于大肠、小肠和胰脏。胃泌素、胆囊收缩素和胰高血糖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随所在部位不同而呈锥形、长形或不规则形,并常见基底旁突起。胃动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不清楚,仅见分泌颗粒位于细胞基部和核周围区域。
1988(2).
摘要:用于分离和鉴定多杀巴氏杆菌的选择指示培养基的主要成份为胰蛋白膘(1%),胰蛋白胨(0.5%),蔗糖(1%),2.5%石蕊水溶液(0.25%)和1%中性红(0.5%)等。接种于该培养基后,于37℃培养24-48小时,多杀巴氏杆菌呈微红至玫瑰红色的露水珠样菌落,菌落边缘显示红色或兰绿荧光。而非多杀巴氏杆菌在37℃培养18-24小时的菌落显深紫红色(发酵蔗糖的细菌)或淡兰绿色或无色(不发酵蔗糖的细菌),在透射光线下观察,其边缘均不显荧光。当分离多杀巴氏杆菌时,如果在该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出现3-5个典型菌落时,则对多杀巴氏杆菌的鉴别率通常可以达到100%。
1988(2).
摘要:将含有枯氏住肉孢子虫缓殖子的心肌碎末混悬液,叠加在含有四种不同梯度密度的珀珂(Percll)溶液之上(从底部至上层舶州密度分别为1.10,1.07,1.037和1.02g/ml)的离心管中,然后放在与转轴成45°的离心机内,离心力为1024g(3200转/分),于15℃离心20分钟。然后,从离心管底部获得非常纯净的住肉孢子虫缓殖子。
1988(2).
摘要:通过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10种哺乳动物激素培育出的抗血清对三尾草鱼肠道中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进行了鉴别。与其中6种抗血清起反应的分别是: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样免疫反应物、抑胃肽、亮氨酸脑啡肽,P物质和牛胰多肽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其它4种抗血清在三尾草鱼肠道中没有发现免疫活性反应。草鱼肠道中各种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大多数为开放型,少数为封闭型或兼有两种类型的特点。对6种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其在肠道各段的密度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1988(2).
摘要:研究武昌南湖華花(鱼骨)的繁殖特性。结果表明,其V期卵巢的成熟系数为14.10一30.72%;个体绝对怀卵量在4985—102850粒之间,平均为43844粒;生殖鱼群的雌雄比例为1:2.56,雌雄鱼性成熟年龄为1冬龄;产卵期为4月初-4月下旬,属一次产卵类型。
1988(2).
摘要:本文描述了昆虫种群增长所遵循的逻辑斯蒂曲线的较佳拟合方法一一统计优选法。这一方法较传统的目测法、三点法、枚举法等方法的计算工作量小,曲线拟合精度要高。
1988(2).
摘要:该联机系统在于用NEC PC一880l 8位微机与日本富士通公司提供的FACOM M-340S中型机进行联机通信,充分共享其丰富的软、硬件资源,达到快速、准确的传送,以实现远程终端通信和办公室自动化。
1988(2).
摘要: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和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4月4日至5日,我校召开了首届科技推广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除校、系(处)的领导,在科技推广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教师和学生代表外,农牧渔业部陈耀邦副部长、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省教委和有关县(区)的负责同志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1988(2).
摘要:为了了解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和发育历期,我们对异色瓢虫的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在实验室大量饲养异色瓢虫成虫,将同时刻产的卵,分置25℃、29℃、33℃三种不同恒温中培养。每隔15分钟观察一次,从不同温度处理中抽取部分卵在显微镜下观察发育阶段和
1988(2).
摘要:长江中游江汉平原棉区,每年受红铃虫为害造成棉花产量损失达10%左右。过去,由于未能充分运用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和综合的研究方法,以致在测报及确定防治指标等方面经常出现失误。华中农业大学电脑农业应用协作组应用江汉平原地区20个主要产棉县30年有关气候、红
1988(2).
摘要:蜡蝉(lancernfly)是植物的一大类害虫。据周尧等报道,国内为害柑桔的蜡蝉有12种。近年来,蜡蝉在宜昌地区已上升为柑桔的主要害虫。蜡蝉主要以其成、若虫吸取寄主叶片及嫩梢的汁液,造成叶片脱落和枝梢枯萎,其间接为害是,由于蜡蝉分泌的蜜露,导致煤污病的普遍发生,从而妨碍叶片同化作用的进行,造成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柑桔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为了弄清宜昌地区为害柑桔的蜡蝉种类及主要种类的生活史,以便为防治提供依据,我们于1983-1986年在湖北宜昌地区进行了调查,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1988(2).
摘要:中药材仓库害虫的危害,不仅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为了开展我省中药材仓库害虫的治理和植物检疫,提高中药材保护的效益,作者于1986年在宜昌市及宜昌县中药材仓库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方法1986年6-8月,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每五天查一次,将成虫标本带回室内进行整理和鉴定。对于采到难于识别的幼虫和蛹,带回室内饲养到成虫后进行鉴定。在调查时,对各类药材的名称及受害情况也及时作了记载。
1988(2).
摘要:本文报告了从一只黑叶猴体内分离大肠杆菌O_(147):K_(88)及O_(55):K_(59)(B_5)菌株的结果。材料和方法一、病料来源某市动物园于1986年12月送检病死成年猴1只。据称,该猴两天前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曾肌肉注射氯霉素未见好转,后食欲废绝,体温逐步下降而死亡。死后约4小时送至本系,剖检见胃底部有大片斑点状出血区,肠道粘膜亦有点状出血,肠系膜巴结肿大2-3倍,肝稍肿大,其它脏器无眼观病理变化。无菌采集肝、肺、肠系膜淋巴结、小肠(十二指肠)内
1988(2).
摘要:根据育种理论和实践提出一种“血系繁育法”。该法可分为四个阶段:血系基础群的建立;血统维持与闭锁繁育;血统间的交叉选配;血统的重新组建。一个血系群包含2-3个独立血统,每个血统最少应有3头以上公猪与相应数量的母猪。同时制定了血统划分标准,论证了在血系繁育的一般情况下,选择效率是:个体选择>血统内选择>血统选择。还设计了非近交的循环交配模式。
电话: 027-87287437,027-87287364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hnlkxb@mail.hzau.edu.cn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