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1).
摘要:供试的四个花椰菜品系对农杆菌T_(37)反应极为敏感,但各品系反应程度有所不同,肿瘤发生率变动于64%-82%之间。利用含有二元载体的农杆菌LBA_(4404)与无菌幼苗的下胚轴切段共培,获得卡拉霉素抗性植株。DNA分子杂交证明,二元载体上的T—DNA确实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其npt嵌合体基因使转化体具有卡拉霉素抗性。由胭脂碱Ti质粒pTiT_(37)诱导的丛生芽,通过组织培养较易分化出不定根,但这些芽状结构很难发育成正常植株。
1988(1).
摘要:将小麦穗部赤霉病扩展至穗轴的速度作为赤霉病抗扩展性的主要指标,以穗轴发病为界,将麦穗赤霉病扩展过程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计算前期日扩展率和后期日扩展率。前后两期日扩展率无相关,任何一个过程的抗性减弱都使病级加重。不同品种的病害扩展进程存在差异而可分别利用。各发病阶段的抗性也都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符合加性一一显性模型。
1988(1).
摘要:对22个野生型紫云英根瘤菌菌株的质粒和抗性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紫云英根瘤菌菌株都含有1-4个数量不等的质粒,其分子量变幅在18.5-300Kb之间。大部分野生型分离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和链霉素的能力;其中抗庆大素和抗卡那霉素的能力超出一般快生型根瘤菌的许多倍。对菌株HR104的热处理消除试验结果表明,抗庆大霉素的因子与其中的一个巨型质粒(p104c)相关。用消除质粒p104c的突变株回接寄主植物仍能够形成有效根瘤,说明该质粒的存在与共生固氮过程无关。
1988(1).
摘要:杜仲灰夜蛾(Polia sp.)系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害虫。该虫在湖北省一年可发生2-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幼虫共分五龄,五龄前为害杜仲嫩叶,五龄至入土化蛹前啃食杜仲经环剥后再生的新皮。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根据该虫的生活习性,可对其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胶环阻隔,在杜仲环剥处的上下方各涂刷一圈粘胶剂,可阻碍或粘死该幼虫。2、铲除越冬蛹,对树干1.3米以内进行林地垦复。3、铲除蜜源植物,切断成虫的营养来源。4、用糖、醋、酒诱杀或灯光诱杀成虫。
1988(1).
摘要:根据七个甘薯品种抗根腐病特性鉴定的结果,用分光光度法和薄层扫描分光光度法来检测受根腐病菌侵染后甘薯块根组织中呋喃类萜植保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接种根腐病菌后的早期状态中,抗病品种徐薯18侵染组织内积累呋喃类萜植保素的速度较快,且含量较高,而感病品种胜利百号积累呋喃类萜植保素速度则较慢,且含量小。于接种24和48小时后分析各个抗感品种病部的呋喃类萜植保素含量与其对根腐病的抗病性高度相关。据此,建议将接种后产生呋喃类萜植保素的特性作为衡量甘薯品种对根腐病抗性的参考指标。
1988(1).
摘要:1985-1987年,在武昌室内恒温26℃±0.5、相对湿度70%±5、日光照18小时的条件下,观察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ealis(Gueaee)卵粒的外表颜色及内部胚胎发育的变化。将胚胎发育期划分为四级,即:1.卵裂,胚盘及胚带形成,胚体开始分节期;2.附肢形成,胚体缩短期;3.背合,胚动期;4.继续背合,静止期。卵的整个历期为107±3小时。
1988(1).
摘要:对人工感染猪痢疾密螺旋体的28只小鼠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在感染后1-5天,小鼠肠道以渗出性炎症为主。具体表现为粘膜下层水肿,血管充血,腺腔扩张、杯状细胞稍有增生;在感染后7-30天转变为以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孤立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增殖为主的变化。
1988(1).
摘要:以猪痢疾密螺旋体超声裂解冻融物作抗原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了感染猪血清中的抗猪痢疾密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最适条件为:抗原10微克蛋白/毫升,血清稀释度100倍左右,酶标结合物1000倍左右。对103份感染猪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平板凝集试验对比测定表明,两法呈高度正相关,而且前法多检出8.74%的阳性样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比平板凝集试验更敏感,有可能成为猪痢疾诊断的一种快速方法。
1988(1).
摘要:北京鸭口服AFB_1的慢性中毒实验中,分别采用白芍粉和白芍醇提物进行防治。根据肝脏组织学病变等观察结果,表明白芍醇提物和白芍粉对AFB_1所导致北京鸭肝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从雏鸭开始,间断给予冲击性剂量的AFB_1,可能有助于肝癌的形成。大剂量白芍对肝脏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这种损害与肝癌的发生并不完全相关。
1988(1).
摘要:一日龄北京雏鸭一次口服AFB_1 12和15微克/只,采用四种白芍制剂分别灌服进行防治。根据雏鸭死亡率,肝脏组织学病变等观察结果,表明白芍醇提物对雏鸭AFB_1急性中毒有明显缓解作用,白芍保健饮料“健康乐”的底料和药液缓解作用较差。
1988(1).
摘要:绵羊舌丝状乳头上皮存在两型透明角质颗粒。I型颗粒为均质的电子致密体,其基质中穿插有张力细丝束。它的超微结构不受固定剂的影响,其组成成分具有脂蛋白的性质。Ⅱ型颗粒不与张力细丝束结合,但周边围有游离核蛋白体。不同固定剂使Ⅱ型颗粒呈现不同的超微结构,其组成成分除具有脂蛋白的性质外,还具有非饱和脂类的性质。
1988(1).
摘要:PAP方法显示水牛消化道五羟色胺(5-HT)免疫反应细胞(EC细胞),以十二指肠最多(251/mm_2),直肠次之(217/mm_2),由十二指肠至结肠EC细胞密度逐渐减少,胃部EC细胞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颗粒均匀分布于核周围,细胞顶端一般不达腺腔。肠部EC细胞为长形或锥形,颗粒集中分布于细胞的基部,向顶端逐渐稀疏,顶端有明显的达到腺腔现象。
1988(1).
摘要: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存在于水牛胃肠道各段管壁中,但主要分布在胃腺和十二指肠的肠腺。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上皮,以及十二指肠腺也有少量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十二指肠以后段肠管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数量极少,偶而可见位于腺上皮细胞之间。胰中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主要位于胰岛,极少数分布在主胰管上皮和粘液腺以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根据其形态分为三类:(1)锥形细胞,主要分布在腺上皮,其顶端朝向腺腔;(2)长形细胞,存在于粘膜上皮中;(3)不规则形细胞,位于胰岛。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既不被Grimelius方法着色,又不与Masson改良法产生反应。
1988(1).
摘要:对湖北白猪Ⅲ系公猪的繁殖特性进行较系统的研究表明:小公猪初次出现性爬跨并伸出阴茎的日龄为98天,体重37公斤;第一次采得精液的日龄为130天、体重49公斤。最早能使母猪怀孕的日龄为150~155天、体重62~65公斤。从90日龄开始,睾丸和副睾指数迅速增加,180日龄时达高峰。120日龄时睾丸曲细精管中出现较多的精子,副睾管中有少量的精子。血液中睾酮含量从75日龄至165日龄上升很快,在165日龄时达856ng/100ml。240日龄的精液质量接近成年公猪的水平,从而认为湖Ⅲ公猪在120日龄进入初情期;150日龄进入性成熟期;初配期可在240~270日龄。
1988(1).
摘要:水牛GEP内分泌系统的不同部位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后的观察表明均存在着分泌高糖素的内分泌细胞,从十二指肠后段向后,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出现上升的趋势,直肠处分布密度达最高峰,但盲肠处分布密度最低。在胰中,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在胰岛上分布最多,切片染色镜检呈棕黑色。在胰腺上,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较少,为深棕色。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有长颈瓶形、锥形、梭形及椭圆形等。可明显观察到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随着长的细胞突起进入腺腔、肠腔及邻近细胞或细胞间隙之中。有时可见一个腺管上有多个内分泌细胞。并且见到一个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同时进入腺腔和邻近细胞或细胞间隙之中。
1988(1).
摘要:自Stevens(1906)首次指出雌雄个体中不同性染色体与性别的关系以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动物的正常性别是由一对性染色体来决定的。根据这一理论,一个个体的性别取决于受精时雌雄配子所携带的性染色体类型。因此,在动物性控研究中只要抓住两类精子的鉴别和分离的问题,性控就有希望。这一点,不但在理论上是正确的,而且从已经取得的某些进展来看,两类精子的鉴别和分离是有可能的。
1988(1).
摘要:本文报道了XJ-L-15/4.5×2微型水轮机的设计,以及样机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头为10-30m,流量为0.03-0.06m~3/s条件下,样机的功率可达0.9-13.2kw,可供山区农民照明和农产品加工之需。
1988(1).
摘要:本科世界已记载的有一万多种,国内记载一千多种,其中许多种类直接或间接的为害各种农作物和农副产品。作者于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在武当山共采集到螟蛾科昆虫标本2076号,经初步整理已鉴定的有蜡螟亚科Galleriinae Zeller,1848;草螟亚科CrambinaeZeller,1839;禾螟亚科Schoenobiinae Duponchel,1844;斑螟亚科Phycitinae Cotes,1889;丛螟亚科Epipaschiinae Butler,1889;螟蛾亚科Pyralinae Ragenot,1891;水螟亚科
1988(1).
摘要:在植物叶上有气孔器,这是众所周知的,在植物花冠、花萼上也有气孔器,但在花药上是否有气孔器,尚未见研究报道。我们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锦葵科(Malva-ceae)、蔷薇科(Rosac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伞形科(Umbolliferae)、杜鹃科(Eriaceae)等二十余种植物的花药表面纹饰,发现花药上均有气孔器。这些气孔器常常分布在花药的某一特殊位置,往往不容易观察到。如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大麦(Hordeum vulgare L.),只着生在花药纵沟的两侧,呈单
电话: 027-87287437,027-87287364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hnlkxb@mail.hzau.edu.cn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