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3).
摘要:以甘蓝对甘蓝型油菜授粉后,观察花粉在柱头上附着、萌发,花粉管在柱头表面和花柱中生长,以及杂种早期的胚胎发育。结果表明,该杂交组合的主要障碍在于杂交不亲和,表现在甘蓝花粉粒很难在甘蓝油菜柱头上萌发以及萌发的花粉管难于穿过沉积有胼胝质的柱头乳突细胞。这种不亲和反应与孢子体自交不亲和反应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初步提出了解决该杂交组合不育的可能途径。
1987(3).
摘要:在武汉地区七、八月的气候条件下,水稻剑叶的a/b呈现出7:00-9:30的高比值,午后15-17点比值降到最低,傍晚又略有回升。叶绿素a/b比值的日变化与叶绿素b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叶绿素a则看不出相关性。短时间的恒温(30℃)与恒温加全光照或全黑暗,能改变这种变化的幅度和出现高低比值的时间,但仍表现出相似于自然光温条件下的变化节奏,说这明叶绿素a/b比值的日变化可能是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条件所形成的一种内部节律,不易为短时间的温光等条件的改变而消失。
1987(3).
摘要:以陆地棉作母本,分别与草棉、瑟伯氏棉杂交,陆地棉自交作对照,采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技术观察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的生长。结果是:自交对照的花粉在授粉后30分钟开始萌发,而两个异种的花粉与陆地棉柱头接触后1小时才开始萌发。异种花粉管在陆地棉花柱中生长时,出现膨大、分叉、扭曲折叠和花粉管尖而细长等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是,陆地棉×草棉是在授粉后12-21小时,而陆地×瑟伯氏棉则是在授粉后6-12小时。进入子房的异种花粉管大多数先后停滞下来,不能进入胚珠,异常生长的主要表现是尖端膨大。
1987(3).
摘要:用五个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的双列杂交设计,对含油量、硫甙总量按Hayman分析公式进行了全双列杂交分析,对蛋白质含量按Singh(1981)公式进行了半双列杂交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品质性状都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含油量和硫甙总量均呈部分显性,狭义遗传力分别为59.6%和87.4%,蛋白质含量呈超显性遗传((H./D)~(1/2)=1.58),狭义遗传力为42.4%。
1987(3).
摘要:赤霉病菌粗毒素能使小麦根细胞透性增加,其增加程度与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强弱有关。抗性强的增加程度小。因此,根细胞透性可作为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的一个生理指标。
1987(3).
摘要:本文依据数理统计学原理,对数量遗传学中非分离世代方差的算术平均数作为环境方差估值的公式作了修正,提出根据P_1.P_2、F_1代的自由度加权计算合并方差作为环境方差的估值,其有效性要高于前者,仅当样本容量相同时,两者数值相等且有效性相同。文中还列举了一些实例具体说明环境方差估计方法不同对对遗传力大小的影响。
1987(3).
摘要:1982~1985年在湖北省25个县(区),调查了49种植物,采集了130种昆虫卵,经饲养获得赤眼蜂24747头,已定出种名的有9种,其中5种为湖北省首次记录。根据9种赤眼蜂在湖北省不同农业区内的种类组成、分布频率及其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植被特征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初步把湖北省赤眼蜂地理分布分为鄂南区I和鄂中北区Ⅱ。其中鄂南区Ⅰ分为鄂西南林特区Ⅰ_A和鄂东南稻麻区I_B二小区,鄂中北区Ⅱ分为鄂西北林特区Ⅱ_A、鄂中东北粮棉区Ⅱ_B、鄂西粮特区Ⅱ_C、江汉平原粮棉区Ⅱ_D、鄂东沿江平原粮棉区Ⅱ_E五小区。
1987(3).
摘要:以Au.793菌株为材料,研究了8种营养物质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深层培养黑木耳菌丝的适宜培养基配方:葡萄糖0.5%,麸皮4%,黄豆粉0.2%。同时确定了深层培养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工艺条件:温度28℃,培养基pH值6~6.5,罐压0.6kg/cm~2,通气量0.25~0.5v/v/m,搅拌速度500rpm,接种量10~15%,种龄48小时。用液体菌种进行代料栽培,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比传统的固体菌种迟缓期短,污染率低,生长快,可提前10~12天出耳。
1987(3).
摘要:用6种不同含盐浓度的水分淋洗Tulare粘土,分层测定0-150cm土层的EC和Cl~-值,采用经典统计和半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壤剖面EC和Cl~-的分布特征、EC和Cl~-的相关性,以及72个取样点间的EC和Cl~-的空间连续性。
1987(3).
摘要:在施用定量铬渣钙镁磷肥的基础上,添加序列浓度的六价铬,盆(或微区)栽小麦、水稻、小白菜,根据这些作物的生长反应和收获物中的六价铬含量,并参照有关的卫生标准,建议施用铬渣制钙镁磷肥中六价铬的控制指标是,对旱作物,六价铬最大添加量为20ppm;对水稻,六价铬最大添加量为100ppm。
1987(3).
摘要:用脂肪酶等四种生物酶分离温州蜜柑汁囊,结果表明:以脂肪酶分离温州蜜柑汁囊的得率达70%,果胶酶等三种酶分离汁囊的得率仅为38-40%。扫锚电镜观察发现未经酶作用的汁囊表面呈连续波纹状,由光滑均匀的蜡质覆盖,经酶处理后,蜡质呈无规则非连续网络状。
1987(3).
摘要:用活力为8.6U/mg的脂肪酶分离温州蜜柑,经比较试验表明,酶的最佳作用条件为:酶液浓度0.025%,温度45℃下作用45-60分钟,酶液pH6.5-8.0。在此条件下的汁囊得率为74.99%。酶液中加入0.5M的K、Ca、Fe、Cu、Mg和Zn金属离子,对汁囊的分离效果无明显影响。经酶分离的汁囊中维生索C、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损失少于10%,糖酸比无明显变化。
1987(3).
摘要:本文在考虑后裔测定总费用受限或者遗传进展一定时,探讨了几种情况下的公畜(禽)后裔组的最佳值。应用本文所给公式,即可求得实际测定中能使遗传进展最大或使经济费用最小时后裔组的最佳值。
1987(3).
摘要:文中给出了在后裔测定的规模一定时,求解单位费用遗传进展最大时最佳后裔组值的公式,并对后裔测定分三种情况进行了讨论。
1987(3).
摘要:对高关水库96尾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160尾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作常规的生物学测定和统计运算后得出,鲢、鳙鱼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体长与体重星幂函致相关。鲢、鳙鱼的生长规律符合Von.Bertalarffy生长方程。计算得鲢、鳙鱼的生长参数为:L_∞=80.884厘米、107.927厘米,W_∞=7332.75克、16334.598克,K=0.322、0.219,t_0=O.214年、0.308年,生长拐点年龄为3.627年、5.326年,拐点体重为2173.89克、4842.28克。高关水库以鲢鱼的拐点体重(2173.89克)作为捕捞规格、年捕捞强度为0.80、放养鱼种的规格在5寸以上,则鱼产量可望达到30万公斤。
1987(3).
摘要:鱼类的耗氧率是反映鱼体代谢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耗氧率的测定,不仅对研究鱼类生理和阶段发育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为鱼类运输、饲养作业确定合理的密度提供依据。文献已分别对我国几种主要养殖鱼类苗种阶段的耗氧率进行了研究。但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耗氧率的研究尚少有报道。本文将花(鱼骨)鱼苗的耗氧率窒息点的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1987(3).
摘要:玉带凤蝶Papilio polytes Linnaeus 属鳞翅目凤蝶科,其幼虫咬食柑桔嫩芽、幼叶,猖獗时可将全部叶片吃光,是柑桔的重要害虫之一。过去关于玉带凤蝶幼虫形态特征的描述多限于老熟幼虫的体色与斑纹。1-5
1987(3).
摘要:本校一九八七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已结束,共录取新生86名(硕土生78名,博士生8名),是原计划的97.5%。为提高研究生的政治、业务素质,保证新生质量,在招生工作中加强了
1987(3).
摘要:著名生统遗传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K.Mather爵士和J.L./inks教授合著的《生统遗传学》第三版(1982年6月英国出版)的中译本将于1988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本校青年教师刘定富、韩继祥和张金发翻译,刘后利教授审校。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生物连续变异的遗传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建立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各种证据。内容包括:遗传基础、性状,变异来源、均值分量、变异分量、随机交配群体、双列杂交、非二体遗传、有效
1987(3).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11个品种(系)穗粒重形成过程中的干物质累积分配特性。小麦开花后穗粒重形成可分为初期(即穗粒形成期,开花至花后10天)、中期(花后10天至30天),和后期(花后30天至成熟)三个阶段穗粒重与中、后期的灌浆速率密切相关,其相关数分别为0.9757和0.8518后期灌浆速率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可供育种家利用。本研究指出,重穗育种应在增加同化源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穗粒数。
电话: 027-87287437,027-87287364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hnlkxb@mail.hzau.edu.cn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