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3).
摘要:1979年首次发现食丝谷蛾为害段木栽培黑木耳菌丝后,随即进行了本项研究。本文所指出的这一害虫在我国木耳产区的分布与为害,以及记述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国内尚未见有记载。
1986(3).
摘要:在我国湘西龙山县西北方,离地表约20米处一山洞地下河,发现一种盲眼鱼(Blind fish),经鉴定定名为湘西盲条鳅Noemachei1us xingxiensis sp.nov.。本文描述了这一新种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
1986(3).
摘要:魔芋幼芽和幼嫩芽鞘,经0.1%升汞灭菌20分钟后,接种在附加BA.NA(均为0.6m/1)的MS培养基上,在室温25土1℃,每天照光9小时的条件下培养三周,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入附加4(mg/1)BA、0.25(mg/1)IBA,3(mg/1)GA_3的MS分化培养基上,四周后分化出芽和白色地下茎,其分化颖率为40%,再转移至附加2(mg/1)BA、1(mg/1)IBA、0.3%活性炭的MS培养基中,幼茎和叶片从芽鞘中抽出,茎基部分化出根,形成完整的小植株。
1986(3).
摘要:本文用电泳法比较了成株抗性、全生育期抗性和感病水稻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模式的差异,以及这些品种在人工剪叶接种条件下酶带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白叶枯病不同反应类型的水稻品种健叶组织内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人工剪叶接种能引起叶组织内过氧化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但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白叶枯病病菌的侵染所造成,而是剪叶对叶片的伤害所致。
1986(3).
摘要:用连继回交转育获得的鸡脚叶、正常叶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结果表明,鸡脚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与正常叶无显著差异。鸡脚叶单叶面积极显著地小于正常叶,但单株叶面积与正常叶差异不显著。鸡脚叶群体内日光透射量增加,相对湿度降低,田间小气候明显改善,由此使烂铃减少40.7%,植株中下部位叶片和青铃上的农药附着量分别提高2.2—2.4倍和39.2%—104.3%。
1986(3).
摘要:通过实地考察,查阅地方植物志等方法,对我国主要段木栽培菌——香菇、木耳和银耳的原木资源进行了调查。本文报道了目前认为最有实用价值的148个树种;它们分属于26科、58属。此外还介绍了这些树种的分布与利用情况。
1986(3).
摘要: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及~(60)Co等诱变剂处理获得棒曲霉G987变异株。G987的糖化型淀粉酶活性在固体培养条件下是原始出发菌株FS41的6.6倍,为现今工业上常用的黑曲霉AS3.4309的1.4倍。试验证明,此项研究所设计的以高浓度淀粉(6%)培养基筛选糖化型淀粉酶高产菌的初筛方法是简单而有效的。
1986(3).
摘要:将生长到第十天的苎麻幼苗,自根毛区至子叶节作连续横切面镜检,观察苎麻根一茎过渡区初生维管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中柱鞘以内,成熟区为二原型初生木质部,呈直线排列;在下胚轴中、下部,后生木质部侧向发展,韧皮部左右延伸;在下胚轴中、上部,髓部开始出现,初生木质部分化顺序为内始式;近子叶节横切面,髓扩展为圆形,分立维管束出现,已转变为典型茎的初生结构。这个转变过程与传统的先分割,后扭转、再靠合直至达到180°的模式图不完全一样。
1986(3).
摘要:自泡桐属(Paulownia)在1835年建立以来,至1938年,中外研究者先后发表的新种达18种、3变种,嗣后又相继发表了若干新种,经胡秀英和《中国植物志》分别归为六种和七种一变种。到目前为止,又相继发表了不少新种和变种,泡桐属共有26种7变种(包括异名)。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近年来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标本、资料,对泡桐属分类中存在的异名处理和种与变种废、留欠妥以及泡桐属的归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986(3).
摘要:本实验用200只一日龄白洛克肉用雏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饲喂低晒基础日粮和添加硒0.2、0.5毫克/公斤的日粮,研究了2—9周龄内雏鸡血液。部分淋巴器官组织含硒量及GSHpx对不同硒水平日粮的反应。结果表明血硒和组织含硒量、组织GSHpx活性间,均有显著的线性相关。胸腺、脾、法氏囊三组织中,脾组织含硒量较高,并具有较高的GSHpx活力。还表明法氏囊在低硒营养时组织含硒量受影响幅度大,而胸腺、脾组织含硒量则相对较稳定。
1986(3).
摘要:利用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正常与患出血病的草鱼血清和肝脏、脾脏、肾脏、鳃、肠道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的活性作了比较,初步得出:正常与患病血清草鱼LDH同功酶相对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病鱼与正常鱼的肝、肾、鳃LDH同功酶活性有显著性差异,各组份活性大小的次序也有改变,据此可作为草鱼出血病的一个病理标志。
1986(3).
摘要:本文介绍了垂直双风道气流法清选装置对小区水稻种子进行清选的试验结果,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了风道气流速度、水稻品种、生产率等因素与清选净度、损失率、分离不清度等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供设计这一装置重合理选择上述参数的参考。
1986(3).
摘要:微生物数值分类是通过对各菌株的数十个鉴定指标进行数字处理,找出其相似值,以确定各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达到分类归群的目的。而完成这项工作需要数十万次甚至上千万次的计算,只有用电子计算机运算才能迅速、精确地获得结果。本文遵循文献[1,4]的微生数值分类原理,设计了用NEC公司产品PC—8801B微型电子数字计算机(日本)和N_(88)—BASIC语言编制的微生物数值分类程序。
1986(3).
摘要:江汉平原是长江中游的主要粮棉生产基地。在长期棉麦套种耕作下,旱地土壤的板结加重,肥效减低,杂草与病虫害加剧,有碍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成本。长期肥稻稻的水田土壤发生滞水,有的则产生潜育化危害,致使肥效下降,产量难以提高。在总积农民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曾进行过水旱轮作(即稻棉轮作)的试验,无论棉田种稻,或是稻田植棉,只要经过水旱轮作,都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在双三制的稻田上,实行水旱轮作,还收到了改善土壤渗透性的效果。一九八四年以来,在研究水旱轮作
1986(3).
摘要:用华椒17号为材料,从开花到胚成熟期间,分期取样,作切片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胚在发育期间各期形态特征为指形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经历时间比Cochron观察的约早5—10天;辣椒胚的发育属茄型;胚柄横分裂后即行纵分裂,形成多列多细胞的胚柄;当胚完全成熟时,胚柄消失;胚乳在极核受精后立即分裂,属细胞型胚乳。辣椒是常异交作物,易受精,故而高产。
1986(3).
摘要:凝集反应在微生物学上广泛用于测定抗体效价或鉴定病原菌以诊断疾病。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可靠性也高的是V型或U型孔有机玻璃板的微量凝集试验(MAT)。然而,由于新分离菌株出现自凝现象,而常常影响微量凝集试验的进行,如我们在初代分离的一株沙门氏菌属的细菌,由于出现自凝,无法用沙门氏菌因子血清作出常规鉴定;在研究猪痢疾密螺旋体(T。h。)的微量凝集试验过程中,也发现某些T。h。菌株在7代以内就出现自凝,从
1986(3).
摘要: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是危害蚕豆籽粒的一种害虫。研究其田向分布型,对确定资料代换和相应抽样技术及提高测报质量和防治技术都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于1982年和1985年对蚕豆象成虫的田间分布型进行了调查,并对抽样方法和抽样数量进行了比较,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1986(3).
摘要:棉花叶片中含有大量色素,严重干扰其内源激素的分离测定。本文报道了采用柱层及薄层层析(或纸层)纯化,然后用高压液相色谱法鉴定棉花叶片的生长素、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以及用荧光分光光度法鉴定赤霉素的实验结果: 一、有机溶剂和离于吸附柱提取分离采用溶剂提取和柱层析分离的流程,基本上是参照文献的方法进行的,只是在分相
1986(3).
摘要:植物名称:洋葱(Allium cepa L。) 材料类别:茎尖培养条件:取已春化处理10天的球茎,在球茎基部1.5cm处横切,取出茎尖,浸入70%酒精2—5秒钟,然后浸入Antiformin溶液中灭菌15分钟。再剔除外部叶鞘,用无菌蒸馏水冲洗3—4次,将鳞盘均等6份,移入培养基中(茎尖以2—5mm为宜)。采用MS培养基,外加Kinetin4—12mg/1:NAA0.1—1.0mg/1促进根和芽的生
电话: 027-87287437,027-87287364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hnlkxb@mail.hzau.edu.cn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