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加强对农林收三结合的研究

      1979(1).

      摘要 (736) HTML (0) PDF 0.00 Byte (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行农林牧三结合,建立农林牧的合理结构,对于高速度发展我国农业,加快现代化步伐,有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农业生产,归根到底,是太阳能的转化与利用。太阳的光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产品,畜牧业为农业提供大量的有机肥,作物吸收了这些养分,就能更好地利用太阳的光能,从而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森林能够调节气候,增加雨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使气候、土壤、植被等生态条件保持对农业有利的状态,从而保障了农、牧业的高产稳产;农业高产稳产了,又促进了牧业、林业的更大发展。这就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 玉米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

      1979(1).

      摘要 (875) HTML (0) PDF 0.00 Byte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玉米杂交种利用面积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增产作用,这是积极的因素,我们应努力扩大这种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杂交种本身亲缘的狭窄和地方品种群体逐渐被压缩,则会造成遗传基础的贫乏,以致降低对不良条件的抵抗力和阻碍玉米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这是消极的影响,我们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美国1970年主要自交系的用种量所占的比重,就可看出这种遗传基础狭窄的明显趋势。

    • 棉花化学杀雄、化学整枝、化学催熟研究初报

      1979(1).

      摘要 (944) HTML (0) PDF 0.00 Byte (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实现农业机械化,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以及解决大面积生产“三高一低”(高产量、高质量、高劳动生产率,用费成本低)的问题。我们从1976年开始,先后进行了化学杀雄、化学整枝和化学催熟的研究,初步结果如下:

    • 土壤中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消长规律研究初报

      1979(1).

      摘要 (811) HTML (0) PDF 0.00 Byte (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湖北省棉花枯萎病从1964年以来由零星病株扩散到点片发生危害,早已成为主要棉区的严重棉病。为了协同全国有关单位弄清土壤中病菌消长规律,给综合防治该病提供理论根据,尽快的控制或消灭其危害。兹将本年研究结果简要报导为后,以供参考。

    • 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1979(1).

      摘要 (855) HTML (0) PDF 0.00 Byte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水稻白叶枯病,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是选育抗病品种,为了提高选育抗病品种的效率,必须了解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方式。由于抗病性遗传牵涉到水稻抗病性的遗传物质与白叶枯病致病性的遗传物质的相互作用,因而抗性的遗传比其他性状的遗传行为要复杂得多。国外关于抗源的抗性的遗传研究结果,对本地区抗病育种有的是参考价值的,有的则没有用处。因此,必须自己筛选抗源,研究对本地区白叶枯病菌系抗性的遗传规律,以提高抗病育种水平。

    • 水稻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 Dowson)交叉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1979(1).

      摘要 (911) HTML (0) PDF 0.00 Byte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项工作于1978年在温室内进行。从水稻不同品种上分离获得四个毒力不同的白叶枯菌菌系,根据其致病力,将菌系分成两组:定名为弱致病菌系1和弱致病菌系2;强致病菌系1和强致病菌系2(凋萎型)。首先,在不同品种的叶片上,用喷雾法接种弱致病菌系1。当症状表现时,立即在病叶上用同法接种强致病菌系1。试验结果表明:交叉接种,在感、抗病品种上的防效分别为20%和24%。值得提出的是,用弱致病菌系2接种的叶片发病后再接强致病菌系2,同样获得较好的结果。对调萎型白叶病的交保防效为66.8%。

    • 害虫发生期的统计相关回归预测法和预测尺的试制

      1979(1).

      摘要 (1001) HTML (0) PDF 0.00 Byte (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统计相关回归计算作为害虫发生期的予测,如果选用材料恰当,可以达到相当准确的效果,本文选用湖北省汉阳县测报站1961—1970年各年二化螟越冬代发蛾始盛期和3月份4月份各旬的平均温度的相关性,得出二化螟越各代发蛾始盛期和3月上旬平均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7713,相关极为显著,与3月上、中、下旬及4四上,中旬五旬平均温度的平均数的相关系数为—0.7637,相关显著,与其余各旬平均温度相关不显著。因此本文采用该县二化螟越冬代发蛾始盛期和3月上旬平均温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求出其直线回归式为:

    • 对流免疫电泳诊断家畜伊氏锥虫病初步试验结果

      1979(1).

      摘要 (811) HTML (0) PDF 0.00 Byte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组于1977年在实验室作对流免疫电泳诊断伊氏锥虫病试验初步成功的基础上,1978年进一步摸索后,与天门县畜牧兽医站合作,对该县(锥虫病疫区)送来的几千头牛马等的被检血清在全部用补体结合反应试验的普查基础上以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检验了一部分血清,并且对非疫区省品改站送来的几十头牛的被检血清进行了对比试验,其效果尚好,现将试验的方法和结果简述如下:

    • 海福特牛与本地黄牛杂交的初步效果

      1979(1).

      摘要 (907) HTML (0) PDF 0.00 Byte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海福特牛的杂交效果,探索我省条件下肉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组合,为培养我省肉用牛新品种创造条件。我们选择了襄阳地区宜城县欧乐公社菜牛场和流水公社菜牛场作为试点,集中年龄相近的海×本一代和本地黄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作了预种牛与本地黄牛的对比试验观察,着重了解了海×本一代牛的生长发育,现将试验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湖北省本地黄母牛的若干繁殖情况观察

      1979(1).

      摘要 (1009) HTML (0) PDF 0.00 Byte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适龄母牛的繁殖力:根据对一个菜牛场及其所属生产队的调查,适龄繁殖的母牛,连续三年,平均发情配种率为72.7%,(68.4—75.1%);受胎率为82.8%(75.5—87.2%),产犊率为91.5%(90.1—93.5%),全群适龄母牛繁殖犊牛成活率为48.6%(36.4—58.7%)。由于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适龄母牛根本不表现发情,犊牛的成活率不高,加之受胎率及产犊率的限制,每年每两头适龄繁殖母牛还增殖不到一头犊牛,繁殖力是相当低的(表一)。

    • 双缩脲法测定大米中蛋白质改良方法的研究

      1979(1).

      摘要 (1071) HTML (0) PDF 0.00 Byte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食品谷物品质的鉴定方面,快速而准确的测定蛋白质含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既高产又含高蛋白的谷物,是农业选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凯氏定氮法至今仍为谷物蛋白质分析的常规方法、几十年来,此法虽有很多改进,但整个操作过程仍感繁杂费时,不少分析工作者曾提出许多测定蛋白质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根据报道其中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与凯氏法的结果较为符合,适用范围比较广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