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7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胜利油菜开花习性的研究

      1957(2).

      摘要 (1369) HTML (0) PDF 0.00 Byte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研究目的优良品种胜利油菜自1955年起在全国油菜主要产区全面推广,群众普遍表示欢迎,華中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都获得高产记录,但本品种成熟期较迟,一般比本地早中熟品种迟熟10—15天,迟熟的原因,除由各个生育階段进行分析外,本品种开花习性生物学的研究,对进一步了解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揭发其开花期长短与成熟期迟早的关系,不仅在理论上有重大意义,而且在生产上推行群众性选种留种工作可以提供科学根据。根据1954年—1956年華中农学院和華中农科所两年间观察,胜利油菜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水稻分蘖的初步研究(分蘖和栽植密度的关系)

      1957(2).

      摘要 (914) HTML (0) PDF 0.00 Byte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前言水稻的分蘗習性是影响產量的主要因素,而分蘗力的强弱、有效分蘗百分此的大小以及不同位次分蘗的穗重,又因品种、栽培密度、地力肥瘠……等等,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因此研究不同品种和各种栽植密度对分蘗的影响及其与產量的关系,不論在理论上或生產实踐上,都有重大的意义。关于水稻直播和在單本植情况下分蘗發生的規律,苏联Π.С.耶雷金(2)以及日本片山佃和木户三夫等[1,820,22)曾進行过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我國楊开渠教授对不同品种的分蘗習性也作过系統的試驗(6,7),但是,如何把水稻分蘗規律应用于生產实踐中,亦即結合不同栽植密度來研究水稻分蘗發生的規律,則是今后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問題。

    • 葡萄黑痘病抗病性研究

      1957(2).

      摘要 (987) HTML (0) PDF 0.00 Byte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黑痘病(Elsinoe ampelina Shear)是葡萄嚴重的病害之一,凡葡萄栽培地区幾乎都不免有所發生,尤其是在華中地区栽培萄葡,由于黑痘病的为害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很多品质优良而在華中地区生長开花結实良好的品种,如紫玫瑰香(Muscat Hamburg)白香水(Muscat Blanc)等,由于此病的嚴重为害,受到很大的損失,甚至產量全無,枝葉枯死,植株衰弱。我院栽培的葡萄,由于此病的大流行,植株的生長和果实的產量,年年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失,近年來山于各方面的努力,摸索和累積經驗,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如搞好排水通風

    • 获得武汉郊区晚熟大白菜高产量的农业技术

      1957(2).

      摘要 (929) HTML (0) PDF 0.00 Byte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白菜產量高,品質好,耐貯藏,是秋冬以至早春供应的主要蔬菜之一。在湖北省的西部北以及漢水沿岸各縣栽培面積較廣;在武漢郊区以往栽培面積甚小;为了这一主要蔬菜在郊区的發展上提供栽培的技術,華中農学院蔬菜教研組曾進行过幾年的栽培研究,1955年獲得了初步結果,1956年基本上解决了在生產上的主要技術問題獲得比較高的產量,播种面積3.65畝,品种为福山大白菜,于8月20日至23日播种到11月30日至12月12日收獲,每畝最高產量16005斤,最低15174斤,平均15378.7斤(荒菜)。茲將幾个比較重要的技術措施分述如下:

    • 在武汉地区获得番茄早熟高产的农业技术

      1957(2).

      摘要 (865) HTML (0) PDF 0.00 Byte (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番茄是一种富于营养的蔬菜,解放后,在武漢郊区才开始發展栽培,由于栽培的經驗不久,在1951年前,產量一般停滯在5000斤左右,華中農学院蔬菜教研組为了使郊区的番茄能提早成熱和提高產量,以滿足城市人民的要求,曾進行育苗問題和栽培技術的研究,为郊区番茄栽培的發展,提供了技術的帮助,近年來郊区番茄的產量有着相应的提高,一般每畝为8000斤左右,个别合作社已达10000斤以上,成熟期一般也提早10至15天,我們为了使郊区的番茄產量不断的提高,在栽培技術上,曾進一步加以研究,1956年上季在本院教学实習農場二畝三分的面積,达到28,578,75斤的收獲量,每畝平均產量为12425.54斤,为武漢地区獲得早熟高產穩產,更創造了条件,茲將農業技術要点述如下:

    • 1956年湖北省稻瘟病(稻热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总结

      1957(2).

      摘要 (996) HTML (0) PDF 0.00 Byte (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前言稻瘟病往年在湖北省不是个嚴重問題,主要是由于栽种秈稻,而秈稻比較抗病,糯谷虽感病較重,但栽培面積很少,并不引起注意。自大量引种粳稻后,稻瘟病就成为突出問題之一,正因为这是个毁滅性病害,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并領導試驗研究和教学机关共同進行研究,使科学技術赶上客观要求。今年在湖北省很多地方防治了稻瘟病,并取得了粳稻的丰收,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技術貫澈不够,也遭受了一定的損失。本文从彙报資料及調查試驗中加以分析研究,找出在湖北地区的發病規律,总結今年的防治技術,提出今后对此病防治的意見,以供参考。

    • 红安县花生“发气”调查报告

      1957(2).

      摘要 (1005) HTML (0) PDF 0.00 Byte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紅安位于湖北东北部屬黄岡專区,北臨大別山与河南接壤,全縣丘嶺起伏,北部高而南部較低,常年降雨量1200公厘,無霜期約5月,全縣耕地面積440,285畝水田多系稻麥兩熟,旱地多系丘嶺或河畈,以沙土为主,因其土層薄,肥料少,劳动力不足,不能种植經济作物,而花生省工省肥,且收益較高,故農民乐于种植,其栽培面積占旱地面積51.1%。解放以來,由于党和政府的正確领導,合作化高潮的澎湃發展,花生產量已大大提高,栽培面積亦逐年擴大,本年全縣播种面積已达5万畝以上。

    • 红菜苔软腐病防治试验

      1957(2).

      摘要 (1241) HTML (0) PDF 0.00 Byte (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紅菜苔軟腐病在武漢郊区發生很嚴重,常造成很大损失。地上部份的莖和葉柄及地下的根部均能被病原細菌Erwinia aroideae侵染。本試驗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礎上(1.2)進一步探求防治途徑。試驗內容分为三部份:1.昆虫帶病研究,2.幾种藥剂对紅菜苔病原細菌生育及致病力的影响及3.藥剂防治效果。

    • 几种新发现的仓库伪步

      1957(2).

      摘要 (791) HTML (0) PDF 0.00 Byte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許多种常見的倉庫害虫,如赤拟谷盗,雜拟谷盜,姬拟谷盜,長头谷盗,黑粉虫,黄粉虫,黑菌虫,暗黑菌虫,二帶黑菌虫等等都屬于鞘翅目伪步科,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但据作者近年來在各地采集的倉庫害虫标本中,發現还有若干种过去尚未詳细记載的伪步,茲特初步記述如下,以供参考。

    • 长江中下游绿化树种的耐水力(摘要)

      1957(2).

      摘要 (1072) HTML (0) PDF 0.00 Byte (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我國進行樹种耐水力的調查研究,始自1931年江淮河汉洪水之后,范圍僅及南京和漢口市区。至1954年江淮流域發生了百年來未有过的洪水之后,才作了遍及五省幾十处的較全面的深入的調查工作。由于被調查的樹种繁多,樹齡和生長狀况不一,加之淹水情况复雜万分,即同一樹种耐水程度調查記載也有出入,因此在参考上不免有取捨为难之感。本文根据下列調查报告作了综合研究,進行了樹种耐水力的鑑定和分级,希望能由此初步解决参考此項資料时的困难。

    • 湖北神农架的植物垂直分布和冷湿针叶林带的植物羣落

      1957(2).

      摘要 (1058) HTML (0) PDF 0.00 Byte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前言随着國家经济建設对木材的需要,湖北省林業局与木材公司兩單位组成了湖北省神農架森林資源勘查隊,于1956年5月進入湖北神農架原始森林区,進行了歷时約六十天的勘查工作。筆者趁此机会参加了这項工作,目的在于对神農架地区的林型進行初步的調查研究。由于此項工作的要求,对該地区的植被作了初步的調查。調查的方法,除了根据地形的特点進行了綫路調查外,还根据各个不同的环境和植物群落類型,选擇典型的地点,采用記名样方調查和圖解样方調查。以測定植物群落的成分和結構,結合視察訪問,以期了解植物分布的規律和各种植物群落的特点,对該地区的經营利用,提出一些有根据的意見。

    • 湖北省“猪喘气病”的研充 第一报 流行病学的调查

      1957(2).

      摘要 (1100) HTML (0) PDF 0.00 Byte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前言 1955年1月,華中農業科学研究所畜牧獸医系在我省黄岡專区工作报告称:“在黄岡專区所屬大冶、黄岡、鄂城等縣發現有一种以喘气为特征的猪流行病”①;又据該所在1955年6月所提出的报告中:“……于去年(1954)9月終至10月初先后發生……目前,本病流行范圍很大,死亡率很高……”②;1956年7月,湖北省農業綜合試驗站畜牧場猪群中亦开始發生同样的“喘气病猪”③;作者等曾前往進行診治調查,該場最初發病的是1头由大冶買回后怀孕的母猪,以后,各栋猪舍猪只都陸續散發,当时即怀疑此病可能是从大冶帶來,

    • 武昌大桥乡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水稻改制中的问题

      1957(2).

      摘要 (915) HTML (0) PDF 0.00 Byte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武昌大桥鄉紅旗農業社是在1956年春季由低級社擴大昇为高級社的。現有社員159戶,劳力252人,其中男劳力144人,女劳力108人;耕地面積2,468畝,其中水田1,170畝,旱地1,298畝。位于粤汉铁路左,右濱湯蓀湖,交通尚称便利;經济条件方面由于地廣人稀劳力甚感缺乏(平均每一劳力負担耕地面積9.8畝),生產上有重視水田輕視旱地,重早春輕晚的習慣。

    • 水稻田苕子翻耕后水稻生长期间土壤耕层中占优势的兼性及专性嫌气性有机营养型微生物类羣的研究(摘要)

      1957(2).

      摘要 (902) HTML (0) PDF 0.00 Byte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实驗的研究目的在于分离出水稻土中占优势的腐生性細菌,并了解水稻土中細菌数量的情况。54年秋开始進行探索性实驗,在55年和56年中進行了下述工作: (1)研究水稻土中細菌的数量变化:55年僅測定了在嫌气环境里最高稀釋皿中的菌数。56年除重复55年工作外,另增作以下兩个項目:1.進行了好气培养的細菌数目測定。2.進行了水稻經常灌水2—3寸深与水稻分蘗时落水晒田的微生物数目的比較,以此來观察泡水田和落水田在其它条件一致时微生物数目的变化情况。 (2)研究水稻土中占优势的細菌(即用稀釋分离培养法最高稀釋皿中生長的細菌)种類。

    • 水稻田苕子翻耕后,土壤中主要嫌气蛋白质分解细菌之研究(摘要)

      1957(2).

      摘要 (932) HTML (0) PDF 0.00 Byte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項工作主要于1954年秋——1955年秋進行。采用的方法是:(1)用蛋白質选擇性培养基分离培养蛋白質分解細菌:1955年春自苕子翻耕至水稻生長后期,定期采取土样分离嫌气蛋白質分解細菌共11次。在取样当天用稀釋平面分离法,用豌豆粉培养基(注一)在嫌气条件下作选擇培养。保溫30℃,培养48小时后取出观察并測数。分离菌落至純,留种于牛肉蛋白胨琼脂斜面上,留待鑑定。如此,共得菌株66。其中黴菌6,放綫菌1,細菌59株。(2)進一步选擇蛋白質分解細菌:由于豌豆粉中还含有少量的氨基酸态氮(34ppm)及銨态氮(19ppm),培养基的选擇性是不够高的。

    • 水稻田苕子翻耕后土壤中强烈分解有机磷的细菌(摘要)

      1957(2).

      摘要 (807) HTML (0) PDF 0.00 Byte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細菌的分離: 本項工作主要于1954年秋——1955年秋進行。 1955年春自苕子翻耕至水稻生長后期,定期采取土样,应用稀釋平面分离法,在嫌气条件下分离細菌共11次。所用培养基,除有机磷源用生雞蛋黃代替外均同曼吉娜氏培养某,其成分如下:

    • 水稻田苕子翻耕后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摘要)

      1957(2).

      摘要 (1126) HTML (0) PDF 0.00 Byte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稻田綠肥压青、泡水种水稻后,用下列幾种方法檢查,獲得嫌气性的分解纖維素的孢子細菌: (1)直接檢查腐解中的苕子植物体。 (2)埋濾紙于土壤中二星期后取出檢查。 (3)用土壤接种,做加富培养(用庫文培养基)。 (4)用腐爛的苕子莖叶接种做加富培养。我們只得到了加富培养体,而得不到純化培养体,經鑑定証明:在綠肥压青后,水稻土中分解纖維素的細菌主要种類只有一种,即Bac. Omelianskii,它具有下列的特征。

    • 关于Bac.cereus和Bac.megathennom定名问题之讨论

      1957(2).

      摘要 (940) HTML (0) PDF 0.00 Byte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我們三人的研究工作中,应用了不同的培养基來分离土壤中的細菌,在分离出之菌种中,都獲得了出現次数最多之同一胞子桿菌,它分解蛋白質及有机磷的能力特別强,顯然,这一种細菌在水稻田的物質轉化中是起着積極作用的。最初,經过鑑定,我們將它定名为Bac. megatherium,但在系統地参考了旁人的資料和反复地試驗后,我們重將此一菌种更名为Bac. cereus,为甚么要更改这个名字呢?在表述我們的意見之先,先就这兩菌种之区别予以討論。这兩菌种之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都很相近,而且不很穩定;因此,对于怎样來区別它們,各家的意見是不一致的。克拉西尔尼可夫[1]主要是根据菌体的大小將这兩种

    • 武汉地区梨军配虫之初步研究

      1957(2).

      摘要 (1152) HTML (0) PDF 0.00 Byte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1.梨軍配虫最喜为害梨与苹果的葉片是梨与苹果的嚴重而且普遍發生的害虫之一。 2.在華中農学院之校区內發現有兩种軍配虫: (一) 梨軍配虫,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cya (二) 柳樹軍配虫,(学名未定)主要为害柳樹 3.梨軍配虫一年發生五代以未交配之成虫在当陽避風較干燥之枯枝落葉雜草樹干老樹皮的縫隙以及樹冠之表土下越冬。 4.梨軍配虫性喜高溫和比較干燥的气候,在夏秋气溫高之时,發生速度快,最易猖獗成灾。 5.在防治方面:清園工作是基本的防治法,在活动时期亦要注意藥剂防治特別是在越冬成虫活动盛期与若虫發生盛期噴射藥剂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使用藥剂的种類方面我們認为六六六是防治梨軍配虫有效而且經济的藥剂。

    • 新疆玛纳斯河苏联棉种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1957(2).

      摘要 (873) HTML (0) PDF 0.00 Byte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瑪河流域陰雨少,日照时数長,溫度也适合于棉花各个發育时期要求,但無霜期短,有效結蕾鈴期亦短,棉花生育早期和晚期气溫不穩定。因而栽培棉花主要問題是促進早熟,611Б和C—3173为早熟棉种,适合本区栽培,而所运用之栽培技術,也都符合促進早熟原則。 2.611БC—3173品种經受晚霜为害無死苗現象,因此当地溫升高到12℃以上时,就可播种棉花,不必过多顧慮晚霜为害,而延迟播期。 3.611БC—3173同为早熟棉种,611Б比C—3173更为早熟,出苗早一天,現蕾早一天,开花早二天吐絮早三天。 4.棉花各个發育时期的早迟与溫度有密切关系,溫度愈高,各个發育时期可以提早出現。 5.611Б品种现蕾横向間隙6.23天。C—3173为5.53天,近主干果節較离主干远的果節下部果枝較上部果枝所着生的蕾,現蕾横向間隙为短。早期出現較晚期出現的蕾現蕾横向間隙短。出現时期相同,着生部位不同的蕾其現蕾横向間隙無顯著差别,現蕾横向間隙因蕾的部位不同而有差別的原因,是由于不同部位着生的蕾出現时期不同所致。 6.611Б品种現蕾縱向間隙为2.73日C—3173为2.52日。近主干果節較离主干远的果節下部果枝較上部果枝着生的蕾,現蕾縱向間隙短。 7.611Б蕾期为30.31日C—3173为30.88日,蕾期随蕾的出現早晚而遞增。 8.蕾期因着生部位而有差异,蕾着生在离主干愈远之果節上愈上部之果枝上,愈外層之圓錐体上,蕾期愈長。 9.611Б鈴期为61.81日,C—3173为61日,鈴期随鈴的出現早晚而遞增,而鈴着生在离主干愈远之果節上,鈴期愈長。 10.鈴蕾脫落比例相近,落鈴略占优势,近主干果節落鈴比例大,离主干远的果節落蕾比例大。 11.脫落率随蕾鈴出現之早迟而遞增,着生在离主干愈远果節上,愈上部的果枝上,愈外層的圓錐体上,脫落率愈高。 12.落蕾集中时期,为棉株开花最盛时,落鈴集中时期为盛花后十日內。 13.任何年齡的蕾均可脫落,落鈴則以1—12天幼鈴最易脫落。 14.同一时期出現,着生在近主干果節較离主干远的果節蕾期,鈴期短,脫落率低,因此运用密植,和多留果枝少留果節整枝技術,可以促進早熟,提高產量。

    • 甘藷栽培试验初报

      1957(2).

      摘要 (913) HTML (0) PDF 0.00 Byte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引言一般栽培甘藷,采用扦插方法:供扦插用的种蔓有頂部、中部、基部之別;扦插的方式,有平插,斜插,直插之分,在生產上孰优孰劣,國內尚少研究,大家各执异說,莫衷一是。甘藷剪蔓和架蔓是控制甘藷地上部生長促進其地下部生長的方法;剪下的蔓,又可作为种苗和飼料之用。但这种方法有無推廣价值,及应該怎样去合理利用,有待研究的必要。 1956年我們針对上列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观察,本文是这些試驗观察的初步結果报告。

    • 湖北鄂城、湖南·陵稻田耕作制度调查总结

      1957(2).

      摘要 (1128) HTML (0) PDF 0.00 Byte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稻田在南方占有主要地位,鄂城稻田面積占全縣耕地的57.45%,醴陵稻田面積則占全縣耕地的89.43%,該二縣为兩湖主要双季稻区,(目前仍以秈稻为主)复种指数高,又为改制重点之一,歷來耕作精细,單位面積產量高,農民經驗丰富,此外地形对多丘陵的兩湖地区也有很大的代表性。由于耕作制包含內容廣泛,本次調查对象着重在調節土壤有效肥力的輪种法,土壤耕作法及施肥法等方面,因調查时間較短,調查地点限于少数較有代表性的農業社(鄂城为華光一社,華光四社,群益五社,醴陵为东鄉的南桥光明社,南鄉的新源塘社及妙泉社),故报告內容有其局限性。

    • 阳新柑桔防冻生产经验讨论

      1957(2).

      摘要 (779) HTML (0) PDF 0.00 Byte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壹)基本情况陽新柑桔栽培已有200年以上歷史,栽培总面積約2,000畝,总株数約50,000株,1954年以前年產10,000—20,000担,〔一〕分布于江边的新合鄉和海口鄉,丘陵地区的新建鄉和柏林鄉,山区的龍潭鄉和筠山鄉等6个鄉;而以新合鄉和龍潭鄉出產为多。抗寒丰產的迟桔占栽培总株数90%以上,抗寒早熟的早桔約占5%;余为柑子、縐紋皮柑,甜橙,南丰桔等。柑桔收入占各鄉重点農業合作社总收入50—70%,由于1955年元月絕对低溫达到—8.6℃,冷凍賡續35天,且大凍前亢旱3个多月綜合的構成严重的凍害。虽然实生苗生活力强,但凍害普遍嚴重;龍潭鄉迟桔,早柑,桔子等凍死50—70%,減產90以上,新合鄉100多株甜橙幾乎全部凍死;就9个重点農業合作社統計,〔二〕迟桔27,555株凍死17.5%,早桔1,305株凍死16.8%;一般非3—5年內所能恢复。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