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编委会
联系我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版权协议
伦理规范
资源中心
常用下载
多媒体中心
English
首页
>
过刊浏览
>
1997年第16卷第1期
>
优先出版
PDF
HTML阅读
XML下载
导出引用
引用提醒
甘蓝型油菜显性黄籽种质的研究
DOI:
CSTR:
[cstr]
作者:
吴江生 刘后利
吴江生 刘后利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S565.402
基金项目:
Author: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摘要
|
图/表
|
访问统计
|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20]
|
引证文献
|
资源附件
|
文章评论
摘要: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 黄籽
Abstract:
Key words:
甘蓝型油菜 显性 黄籽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
吴江生 刘后利.
甘蓝型油菜显性黄籽种质的研究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16(1):26-28.
[2]
董遵,刘敬阳.
我国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研究进展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18(6):533-536.
[3]
董艳珍,李宇,胥婷,李关荣,李加纳.
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RAPD标记的初步研究
[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5):529-531.
[4]
梁艳丽,梁颖,李加纳,谌利.
甘蓝型油菜黄籽与黑籽种皮多酚及PPO的比较
[J].西南大学学报,2002,24(2).
[5]
张瑞茂,安兴智.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及育种研究进展
[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2):75-78.
[6]
王瑞,李加纳,谌利,唐章林,张学昆.
甘蓝型黄籽油菜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J].西南大学学报,2004,26(5).
[7]
王瑞,李加纳,唐章林,谌利,张学昆.
甘蓝型黄籽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J].勤云标准版测试,2004(5).
[8]
王瑞,李加纳,谌利,唐章林,张学昆.
甘蓝型黄籽油菜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5):532-534.
[9]
朱刚,邵明波,陈雪妮,徐春.
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及其含油量
[J].贵州农业科学,2001,29(1):9-12.
[10]
欧阳丽莹,唐章林,殷家明,谌利,李加纳.
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再生能力研究
[J].西南大学学报,2006,28(1).
[11]
王瑞,李加纳,谌利,唐章林,张学昆.
甘蓝型黄籽油菜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3):248-250,261.
[12]
王瑞,李加纳,谌利,唐章林,张学昆.
甘蓝型黄籽油菜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J].西南大学学报,2003,25(3).
[13]
欧阳丽莹,唐章林,殷家明,谌利,李加纳,GUYANG Li-ying,TANG Zhang-lin,YIN Jia-ming,CHEN Li,LI Jia-na.
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再生能力研究
[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1):12-16.
[14]
严明理,刘忠松,官春云,陈社员.
甘蓝型油菜黄籽育种研究进展
[J].湖南农业科学,2008(5).
[15]
张泽敏.
甘蓝型黄籽油菜--渝黄1号
[J].中国农技推广,2005(1).
[16]
梁艳丽,梁颖,李加纳,谌利.
甘蓝型油菜黄籽与黑籽种皮多酚及PPO的比较
[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2):128-130.
[17]
刘志文,王英,傅廷栋,涂金星.
甘蓝型黄籽油菜研究进展
[J].河南农业科学,2006(2):9-14.
[18]
鲁坤存,刘淑艳,郭家保,刘忠松.
芥甘杂交选育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
[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2):116-119.
[19]
许本波,谢伶俐,田志宏,严寒,何勇.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转化体系初探
[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4-6.
[20]
张泽敏.
甘蓝型黄籽油菜——渝黄1号
[J].中国农技推广,2005(1):46-46.
引证文献
引证文献 [0]
[1]
刘雪平 涂金星 陈宝元 傅廷栋.
甘蓝型黄籽油菜研究进展
[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2):87-91.
[2]
陈功华 田森林 刘淑艳.
黄籽油菜的育种及推广
[J].作物研究,2005,19(2):126-128,131.
[3]
严明理,刘忠松,官春云,陈社员.
甘蓝型油菜黄籽育种研究进展
[J].湖南农业科学,2008(5).
[4]
黄先群 沈永珍 等.
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的分离研究Ⅰ.自交
[J].西南农业学报,2001,14(1):3-45.
[5]
刘志文 王英 傅廷栋 涂金星.
甘蓝型黄籽油菜研究进展
[J].河南农业科学,2006(2):9-14.
[6]
史仕军 吴江生.
甘蓝型油菜黄籽粒色性状研究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22(6):608-612.
[7]
朱刚 邵明波 等.
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及其含油量
[J].贵州农业科学,2001,29(1):9-12.
[8]
傅鹰,覃锋,梅家琴,李加纳,徐新福,刘列钊,谌利,李海渤,钱伟.
白菜型油菜黄子资源的初步遗传研究
[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6).
[9]
赵燕妮,李晓荣,张菁雯,于澄宇.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5):156-164.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吴江生 刘后利.甘蓝型油菜显性黄籽种质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16(1):
复制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指标
点击次数:
998
下载次数:
134
HTML阅读次数:
0
引用次数:
0
历史
收稿日期:
最后修改日期:
录用日期:
在线发布日期: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