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不同群体结构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Ⅰ.群体的构成与光合性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研究了“细叶绿”品种的四种栽培密度的光合性状:1000蔸/亩头麻的有效分蘖时期最长,为27天,二、三麻较短,为16天左右。三季麻的叶面积均在黑杆始期出现高峰。在叶面积指数达到4以前,随叶面积的增长,群体对光的吸收能力迅速加大,距麻茎顶端10厘米处,叶群叶子分布最多。封行后冠层10厘米的光照强度降低39—89%。在高温高光强季节,高密度群体的下层光照强度常常可达光补偿点以上。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胡立勇,杨曾盛.苧麻不同群体结构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Ⅰ.群体的构成与光合性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6,(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