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三制高产水稻土性状的恶化与稻棉轮作的改良效果
CSTR: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湖北省浠水县十月大队位于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花岗片麻岩低山丘陵区,以栽培水稻为主。该队于1963年全面实行绿肥双季稻两熟制,1965年又开始发展麦子、油菜双季稻三熟制。1972年当水田三熟面积扩大到72%以上时,全年平均亩产达吨粮左右,达到我国当今所总结出的高产水稻土的产量指标。嗣后,虽然这些稻田耕层的氮磷钾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仍具有高产水稻土的指标,但对化学氮肥的胃口增大,作物单产徘徊不前,甚致下降。1977-1981年,我们针对该队高产水稻土性状恶化的原因与危害以及稻棉轮作的改土增产效果,进行了定位的田间试验。前三年的研究工作,已报道部份结果,本文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世俊,李学垣,范业宽,吕国安,刘义新.双三制高产水稻土性状的恶化与稻棉轮作的改良效果[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3,(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