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特别策划:马铃薯产业研究专题
    • 中国马铃薯引进与传播之辨析

      2021, 40(4):1-7.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01

      摘要 (1060) HTML (0) PDF 1.07 M (1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铃薯在南美已有上万年的栽培驯化历史,然其在大陆间的传播仅发生在近代数百年间,海路是唯一可能的途径,但马铃薯引入中国的时间和途径却无定论。 本文根据航海史料及最早发现大陆间特异物种的时间推测,马铃薯引进中国的时间可能为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郑和的第6次航海返回之时。 根据典籍方志所载分析,马铃薯最初200年主要种植于北京,逐步成为皇宫珍肴。清朝时期于相互毗邻的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和秦巴山区广为栽培,是我国马铃薯最早的集中产区。

    • 中国马铃薯从济荒作物到主粮之变迁

      2021, 40(4):8-15.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02

      摘要 (491) HTML (0) PDF 1.17 M (9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铃薯明末清初仅在民间零散种植,对寒苦瘠薄之地的适应,使之在清中后期成为西南及其毗邻地区平民救灾度荒之粮,为清政府在西南实施和巩固“改土归流”的民族治理制度提供了大量移民安生立命的粮食保障。其高产特性使发展马铃薯成为抗战时期保障民食军需的重要措施。1950年以来,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产和产值持续增长,马铃薯对主粮作物产值贡献的比例平均为其所占面积比例的2倍以上。马铃薯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增效以及满足需求侧对食品多元化和健康需求方面,将进一步发挥其独特的生物学优势,彰显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 中国马铃薯科技发展与创新之回顾

      2021, 40(4):16-26.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03

      摘要 (1131) HTML (0) PDF 1.15 M (1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学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支撑,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始终是马铃薯科研的宗旨。推翻清朝帝制后中国始有系统的马铃薯科学研究,迄今仅百余年历史,而每个阶段均有其突出的目标和彰显的成就。20世纪30年代起步的品种筛选和杂交育种奠定了50年代首次品种更新的基础,单产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六五”到“九五”的全国马铃薯科研攻关,系统开展了育种、种植区划、种质资源评价和良种繁育研究,支撑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新世纪以来的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马铃薯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是处于学科前沿的马铃薯性状遗传调控研究,增强了技术创新和科技竞争的潜力,将进一步提升马铃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满足健康生活需求方面的战略地位。

    • 糖信号调控马铃薯块茎发育的研究进展

      2021, 40(4):27-35.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04

      摘要 (1060) HTML (0) PDF 1.93 M (1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铃薯是全球最大的非谷类粮食作物,在全球经济和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块茎是马铃薯的经济器官和繁殖器官,存储了大量淀粉,其发育过程受糖信号调控。糖信号调控马铃薯块茎形态建成及库源关系。本文概述了植物糖信号途径,糖信号调控马铃薯块茎形态建成、淀粉积累及其与光周期、植物激素等信号途径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糖信号调控马铃薯块茎发育的模式,旨在为进一步阐明糖信号调控马铃薯块茎发育的机制提供借鉴。

    • 马铃薯锌营养特性及锌生物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2021, 40(4):36-43.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05

      摘要 (430) HTML (0) PDF 1.13 M (1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锌是植物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缺乏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在马铃薯主粮化背景下,探讨马铃薯锌营养特性及锌生物强化技术手段对实现马铃薯富锌、改善人体缺锌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马铃薯锌营养功能、马铃薯产区土壤锌状况、育种以及农艺强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展望,提出锌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和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农艺强化是目前马铃薯锌营养强化主要技术措施,育种强化需要进一步发掘利用优异种质资源,旨在为科学利用锌生物强化技术实现马铃薯富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马铃薯加工产品丙烯酰胺控制的研究进展

      2021, 40(4):44-53.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06

      摘要 (1125) HTML (0) PDF 1.23 M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铃薯块茎含有丰富的天冬酰胺和还原糖等美拉德反应底物,其加工产品最容易形成致癌物——丙烯酰胺。因此,降低丙烯酰胺含量是马铃薯加工产品如薯片、薯条等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科学指导马铃薯加工产品尤其是休闲食品的安全生产,本文系统梳理了丙烯酰胺形成途径、马铃薯加工产品中丙烯酰胺的控制路径及方法,并基于文献统计学方法评价了不同控制条件对丙烯酰胺形成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控制底物浓度,热烫,使用CaCl2、NaCl、Cys,控制熟制条件等可以有效控制马铃薯产品的丙烯酰胺含量。

    • 马铃薯微型薯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2021, 40(4):54-62.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07

      摘要 (825) HTML (0) PDF 2.25 M (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马铃薯脱毒技术日益成熟,马铃薯微型薯(简称“微型薯”)的产量逐年增加,但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严重制约了优质微型薯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对微型薯生产的农艺过程进行了总结,简述茎尖脱毒、试管培养、组培继代、介质培养、种薯大田扩繁的基本农艺过程;分析了微型薯每个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包括组培继代过程中所需的机器视觉系统以及组培苗的抓取和切割技术、介质栽培过程中所需的温室生长条件控制系统和智能化环境监控系统、微型薯播种过程中所需的微型薯播种技术等;对国内外微型薯生产相关机械化装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组培继代、介质培养、微型薯播种等过程中所需的机械化装备;提出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研究、加速基础共性技术机制的研究、争取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加快我国种薯产业及机械化的发展等意见和建议,以推进微型薯生产技术与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发展,从而提高优质微型薯的应用量,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马铃薯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2021, 40(4):63-71.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08

      摘要 (785) HTML (0) PDF 1.46 M (1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马铃薯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保持我国马铃薯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本研究运用VAR模型对1982-2018年影响我国马铃薯产量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揭示我国马铃薯生产影响机制,最后对合理引导我国马铃薯生产平稳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显示:(1)自然因素对产量波动多为负向影响,经济、科技和政策以正向影响为主;(2)自然、科技和市场因素对马铃薯产量波动的影响较大,科技进步与政策影响较为长远。研究认为应从制定适当生产引导政策、提升马铃薯生产效率水平、增强应对自然因素冲击能力、拓展多种马铃薯产品消费途径四个方面采取对策措施,稳定马铃薯生产。

    • 不同处理对蛭石栽培的微型薯疮痂病防控效果及其微生态效应分析

      2021, 40(4):72-79.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09

      摘要 (606) HTML (0) PDF 2.28 M (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6个不同处理对蛭石栽培的微型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并采用16S核糖体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蛭石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棉隆+青霉菌34107处理对疮痂病防效最好(93.43%),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中生菌素处理(65.10%);而且商品薯的数量和经济效益也最高,分别达到348.3万个/hm2和35.70万元/hm2。蛭石中细菌相对丰度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最高,但不同处理之间丰度差异较大。除青霉菌34107处理外,其余处理细菌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棉隆+青霉菌34107处理较中生菌素处理高,且显著高于棉隆处理(P<0.05)。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总共185个属的丰度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92个属(49.7%)为5个处理共有。棉隆和青霉菌34107处理发生显著变化属的数量最多(112个),而棉隆+青霉菌34107处理最少,仅30个属上调。在青霉菌34107和棉隆+青霉菌34107处理中,有益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数量显著增加,说明青霉菌34107处理,尤其是与棉隆协同使用,能有效促进蛭石中有益菌繁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蛭石中链霉菌丰度与55个属细菌呈显著正相关(P<0.05,r>0.6),包括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Solirubrobacter、包层不黏柄菌(Asticcacaulis)等,而与Dyadobacter、Pedobacter、Paenarthrobacter等8个属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r<-0.6)。研究结果表明,以棉隆消毒联合青霉菌34107处理对微型薯疮痂病防效最好,同时促进了蛭石中细菌多样性和有益菌的增殖。此外,还发现链霉菌的数量与土壤多种细菌密切相关。

    • 激光切割对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生长指标的影响

      2021, 40(4):80-84.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10

      摘要 (635) HTML (0) PDF 3.95 M (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机械剪切方式作为对照,使用以CO2激光器在垂直照射、离焦量12 mm、光输出功率10 W的条件下的激光,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无接触式切割,并对激光切割和机械剪切后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激光进行马铃薯组培苗切割不会影响其生物活性;在培养21 d后,无论是单切口茎段还是双切口茎段,激光切割马铃薯组培苗的存活率、株高、节间数、节间长度、茎粗、根长、去根鲜质量等生长指标均优于机械剪切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以激光切割方式代替传统机械剪切方式进行马铃薯组培苗的无接触式切割,极大简化了组培苗移栽时的动作,能有效避免组培苗交叉感染,促进移栽的组培苗茎段成活。

    • >特约综述
    • 黄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021, 40(4):85-93.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11

      摘要 (950) HTML (0) PDF 1.93 M (1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床上黄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易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黄病毒可以通过血源性途径、特洛伊木马途径和神经轴突转运的方式跨越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病毒穿越BBB进入CNS后,被病毒激活的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和上调表达黏附分子,将白细胞募集到CNS,白细胞浸润携带更多病毒进入CNS。普遍认为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是导致BBB通透性增大的主要诱因。本文对黄病毒破坏BBB入侵CNS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黄病毒的致病机制,更有效地防范黄病毒的蔓延。

    • 种蛋孵化信息的无损检测研究进展

      2021, 40(4):94-101.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12

      摘要 (768) HTML (0) PDF 1.59 M (1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种蛋孵化信息检测对于提升孵化品质、合理利用种蛋资源、提高孵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种蛋孵化信息检测技术应用落后、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较低、禽蛋资源浪费严重,迫切需要加强种蛋孵化信息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创新,确保孵化质量,实现公母分养,保护动物福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蛋鸡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本文着重从家鸡种蛋的孵前受精检测、孵化期成活性检测及孵化期性别检测三个方面,总结了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种蛋孵化信息检测领域的新兴技术和研究进展,指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种蛋孵化信息无损检测提供综合性参考。

    • >果实风味与环境专题
    • 2种果园管理模式下梁平柚果实挥发性物质和苦味物质的变化

      2021, 40(4):102-113.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13

      摘要 (347) HTML (0) PDF 1.19 M (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正常栽培管理果园和弃管果园中的梁平柚果实为材料,借助GC-MS和HPLC分别对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谱和主要苦味物质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揭示其风味品质相关代谢物质的差异和果实品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与正常栽培管理果园的果实相比,弃管果园中的梁平柚果实总单萜类物质、总倍半萜类物质、总非萜类物质以及挥发性物质总量均显著降低,但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组成与含量百分比保持稳定;柚皮苷的含量在弃管果园果实所有组织中均显著升高,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在除有色层以外的组织中显著增高。弃管模式导致了梁平柚果实香味降低、苦味增强,鲜食品质大大降低,消费者接收度低;针对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的果园弃管问题,可通过科普苦味物质保健功能的介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弃管果园土地产出价值。

    • 有机肥和菌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及香气的影响

      2021, 40(4):114-122.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14

      摘要 (581) HTML (0) PDF 3.01 M (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置施用不同有机肥和菌肥处理,研究其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及香气的影响,旨在为制定高品质库尔勒香梨栽培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菌肥均整体提高了果实外在、内在品质,尤其能显著增加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和大部分矿质元素含量,显著降低有机酸含量;有机肥和菌肥处理不仅能有效提高香气物质总量和特征香气含量,而且均增加了3种香气物质,分别为醇类物质9-癸烯醇、醛类物质2,6,10-三甲基-9-十一烯醛和烷烃物质壬癸烷;主成分分析表明,海藻酸冲施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菌肥施用效果最优。

    • 新疆南疆不同灰枣产区果实品质分析及优生区划分

      2021, 40(4):123-132.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15

      摘要 (931) HTML (0) PDF 3.31 M (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新疆南疆18个灰枣产区的完熟期果实为试材,探讨各产区果实品质指标的差异性,并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明确新疆南疆灰枣优生区,旨在为新疆南疆灰枣产业提质增效、科学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灰枣各品质指标在不同产区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各品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因子分析提取了4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82.058%,以各因子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产区灰枣综合得分并排序,聚类分析将18个产区分为3类,且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地区灰枣果实综合品质优于西北部地区。与根据新疆气象资料分析结果进行交叉分析得出,若羌、民丰、洛浦、且末4个产区不仅在气候因子方面极其适宜灰枣生长发育,而且灰枣果实的综合品质也较好,因此这4个产区为新疆南疆灰枣最佳优生区。

    • 新疆南疆杏核心种质种仁氨基酸比较分析

      2021, 40(4):133-140.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16

      摘要 (725) HTML (0) PDF 1.16 M (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南疆29个杏品种的种仁氨基酸组分与含量,筛选出品质好的仁用杏品种。结果显示:新疆南疆29个杏品种的种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150~13.276 g/100 g,总氨基酸量含量11.840~42.868 g/100 g,其比值系数分(SRC值)为23.168~67.013;主成分分析表明丝氨酸、半胱氨酸为南疆杏种仁的特征性氨基酸。苦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药用氨基酸含量,均以‘旦杏’含量最高,‘轮台甜仁杏’含量最低;而酸味氨基酸含量以‘胡安娜’最高;在29个杏品种中,‘旦杏’种仁氨基酸含量高,品质优良。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日本鲺(Argulus japonicus)寄生大口黑鲈的首次报道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2021, 40(4):141-148.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17

      摘要 (768) HTML (0) PDF 4.52 M (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1种寄生于大口黑鲈体表的鲺(Argulus sp.)进行鉴定,并根据SSU rDNA序列探究鲺属内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鲺体呈淡黄色;雌性体长1.93±0.46(1.42~2.54) mm,雄性体长2.18±0.49(1.57~2.87) mm;背甲马蹄形,侧叶末端伸达第三游泳足后缘;吸盘由多条(雌性:44~52;雄性:46~47)几丁质条组成,每条几丁质条含不等数量(雌性:5~6;雄性:7~8)的几丁质片。形态学与形态测量学结果与日本鲺(Argulus japonicus Thiele,1900)最为相似。比对该物种SSU rDNA序列发现与日本鲺JN558647的序列相似性高达99.77%(1 274/1 277),进一步支持鉴定为日本鲺。ML系统进化树显示:鲺属内物种主要分为3个进化支;其中,日本鲺株系多位于Clade I中且与A. foliaceus和A. rhipidiophorus呈并系类群;本次采集的日本鲺(MW866569)聚于Clade I的基部,与日本鲺KF747859和KF747860株系亲缘关系最近。

    • 团头鲂scxa基因SNP位点与肌间骨数目的关联性分析

      2021, 40(4):149-156.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18

      摘要 (786) HTML (0) PDF 1.96 M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scxa基因序列的多态性与团头鲂肌间骨数量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以期进一步获得团头鲂肌间骨数目显著相关的SNP标记,通过克隆获得团头鲂scxa基因的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为609 bp,共编码202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团头鲂scxa基因与斑马鱼、鲤、鲫、金线鲃具有较高保守性。荧光定量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团头鲂肌肉和肌间骨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且肌肉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肌间骨(P<0.05)。通过比较肌间骨数量极端群体scxa基因外显子序列,共获得与肌间骨数目显著相关的2个SNP位点及1个插入/缺失位点。以上结果表明,scxa基因在肌间骨发育过程中发挥潜在作用,其序列多态性与肌间骨数目具有显著相关性。

    • 鳜不同亚型瘦素受体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2021, 40(4):157-165.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19

      摘要 (1219) HTML (0) PDF 1.97 M (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鳜(Siniperca chuatsi)为研究对象,使用cDNA 3′末端快速克隆法扩增瘦素受体基因(lepr)cDNA序列,获得了由mRNA 3′端可变剪切产生的鳜lepr的4个不同亚型,包括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 长度为3 474 bp、编码1 157个氨基酸的长型受体亚型lepr-L,以及3个短型受体亚型lepr-S1、lepr-S2和lepr-S3,CDS长度分别为1 512、945和915 bp,分别编码503、314、304个氨基酸。对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域分析和多重比对发现,鳜lepr长型受体亚型包含完整的功能域,短型受体亚型无跨膜区及胞内结构,鳜lepr及其leptin结合域(leptin binding domain,LBD)序列保守程度高。鳜lepr在鳃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肾和垂体,腹腔注射鳜leptin B而非leptin A的同源重组蛋白2 h后引起脑lepr表达量的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鳜leptins能引起组织中lepr表达的不同变化而发挥独特的生理功能。

    • 泥鳅cyp19a1基因克隆及其在倍性间的表达差异

      2021, 40(4):166-176.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20

      摘要 (576) HTML (0) PDF 11.80 M (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克隆并分析泥鳅cyp19a1a的全长cDNA和5′侧翼序列,用qRT-PCR技术比较cyp19a1a在二倍体、四倍体泥鳅组织间和倍性间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泥鳅cyp19a1a的cDNA全长1 905 bp,包括29 bp的5′TR、301 bp的3′UTR和1 575 bp的ORF序列,其氨基酸序列中存在I-螺旋区、芳香化酶特异保守区以及血红素结合区等重要功能域。用hiTAIL-PCR克隆获得2 040 bp的5′侧翼序列,在该序列上预测到典型元件TATA-box,以及C/EBPβ、SRY、ER、CREB、GR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12月龄四倍体泥鳅的体长、体质量均显著高于二倍体,但性腺发育明显滞后于二倍体。cyp19a1a和cyp19a1b分别在二倍体、四倍体泥鳅的性腺和脑中的表达量最高。倍性间比较结果显示,cyp19a1a在四倍体各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二倍体(除精巢外);cyp19a1b在四倍体雌鳅脑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二倍体,但在四倍体雄鳅脑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二倍体。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四倍体中相对较高的cyp19a1a表达可能与其性腺所处发育时期有关,较晚的性成熟有利于泥鳅将更多能量用于个体生长。由于cyp19a1及其催化产生的雌激素还可以通过GH-IGF通路调节鱼类的生长,推测cyp19a1在泥鳅倍性间的差异表达可能与二倍体、四倍体间的生长生殖差异密切相关。

    • 乌鳢水泡病毒L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2021, 40(4):177-181.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21

      摘要 (644) HTML (0) PDF 2.10 M (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L蛋白在乌鳢水泡病毒(snakehead vesiculovirus,SHVV)增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扩增SHVV L基因的前900个碱基,将其克隆到载体pET-32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L,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设置不同温度、IPTG浓度及诱导时间,选择最佳的表达条件。通过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蛋白,并利用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观察L蛋白在SHVV感染斑点叉尾鮰卵巢细胞(channel catfish ovary,CCO)中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纯化的L蛋白分子质量约42 ku,与预期大小相符。制备的L蛋白多克隆抗体可以与 L蛋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且L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表明L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成功。

    • >食品与农业工程
    • Plackett-Burman联合效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枳雀总酚工艺

      2021, 40(4):182-190.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22

      摘要 (455) HTML (0) PDF 1.35 M (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枳雀总酚的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工艺及组成成分,采用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为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和超声温度,再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得出最佳条件为:浸泡时间15 min,乙醇体积分数44%,液料比45.5 mL/g,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34℃,此时,枳雀冻干粉的总酚含量为16.29±0.12 mg/g。此外,HPLC结果显示,枳雀提取液中主要含有18种酚类物质,包括4种黄酮醇类物质、1种黄烷醇类物质、6种二氢黄酮类物质、4种酚酸类物质和3种多甲氧基黄酮类物质,其中,柚皮苷含量占总酚含量的91.36%。

    • 圆柚酮生物转化菌种筛选及培养基组分优化

      2021, 40(4):191-199.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23

      摘要 (1191) HTML (0) PDF 1.62 M (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具有特定生物转化功能的菌株,从柑橘果园取得土样,以生长曲线及转化瓦伦西亚橘烯生成圆柚酮的产量为指标,进行菌株的初筛和复筛。利用SPME-GC-MS技术,对菌株转化瓦伦西亚橘烯生成的产物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通过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测序对所筛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所筛菌株为伯克霍尔德菌属,将其命名为Burkholderia sp. PZQ14。在LB培养基的基础上,以圆柚酮转化量为指标,进行培养基成分单因素试验,再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探讨培养基成分不同质量浓度组合对圆柚酮转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38 g/L,蛋白胨25 g/L,FeSO40.60 g/L。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圆柚酮转化量为328.69±17.88 mg/L,转化率为35.73%±1.24%,相比LB培养基,圆柚酮转化量提高了251 mg/L。

    • 液氮冻结温度对调理草鱼片品质的影响

      2021, 40(4):200-208.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24

      摘要 (702) HTML (0) PDF 1.22 M (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水产品在冻结过程中品质下降的问题,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原料,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调理鱼片,研究了-60、-80、-100和-196℃液氮冻结对调理草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液氮冻结温度对调理草鱼片品质有显著影响。随着液氮冻结温度的降低,调理草鱼片的冻结速率显著加快,其硬度、咀嚼性、盐溶性蛋白含量提高,而解冻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下降。在5种冻结处理中,采用-80℃液氮喷淋冻结草鱼片的质构特性、蒸煮损失率、盐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与-100℃液氮喷淋冻结、-196℃液氮浸渍冻结的样品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8℃冻结和-60℃液氮喷淋冻结的草鱼片,且调理处理可提高草鱼片品质的冻结-解冻稳定性,调理6 h 的草鱼片的品质稳定性最好。结果表明,将调理6 h的草鱼片用-80℃液氮冻结处理,可获得高品质的调理草鱼片。

    • 田间作物表型检测平台设计与试验

      2021, 40(4):209-218.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25

      摘要 (733) HTML (0) PDF 5.53 M (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高灵活度、稳定有效地获取田间作物表型信息,设计了一种四轮独立驱动、独立转向的田间作物表型检测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行走系统、控制系统和表型信息采集系统,采用Creo软件对平台进行结构设计并对主体框架不同工况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以西门子1200系列PLC为主控制器开发了一套控制系统,实现平台的原地转向、横向移动和阿克曼转向模式控制,采用基于模糊PID的四轮协同控制方法实现了四轮同步运动。设计的检测平台可根据检测需求挂载RGB相机、热红外相机、高光谱相机等不同传感器进行表型信息采集,并在采集过程中形成移动暗室,有效降低外界环境对表型信息采集效果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设计的检测平台在满电量状况下单次不间断作业可达6 h;四轮协同运动试验结果显示,车轮转速最大偏差率为1%,在水泥地面和田间直线行驶时平均偏移率分别为2.14%和2.57%,具有良好的移动稳定性;挂载RGB和热红外相机进行作物表型信息获取时,每小时可检测120个田间育种小区;在不同时间段,分别采集非暗室环境与暗室环境下棉花RGB图像并提取叶面积,结果表明平台所采集RGB图像更加稳定可靠;对暗室环境下RGB图像、热红外和高光谱图像进行采集分析,结果表明该平台所采集图像均质量良好且可获得有效信息。

    • 油菜正负气压组合式穴播器设计与试验

      2021, 40(4):219-230. DOI: DOI: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26

      摘要 (482) HTML (0) PDF 10.31 M (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实际生产中油菜机械铺膜穴播缺乏穴粒数精确可控排种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负压吸种、正压卸种、鸭嘴成穴、二次投种的油菜正负气压组合式穴播器,实现油菜机械铺膜穴播1~3粒的作业要求。建立吸种、携种和卸种过程种子的力学模型并结合FLUENT仿真分析,分析确定了油菜正负气压组合式穴播器结构及其参数;选取影响穴播器排种性能的负压、种层高度、排种轮主轴转速和正压开展了以穴粒数合格率、空穴率为试验指标的穴播器排种性能单因素试验,并按照响应曲面法的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开展了工作参数的优化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穴播器穴粒数合格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负压、排种轮主轴转速、正压,穴播器最佳排种性能工作参数组合为排种轮主轴转速7.5 r/min、负压-2 000 Pa、正压850 Pa。台架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穴播器的穴粒数合格率(1~3粒)为88.15%,空穴率为4.43%,满足油菜机械铺膜穴播的要求。

    • 施力方向与加载速率对藠头种子力学特性的影响

      2021, 40(4):231-238.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27

      摘要 (703) HTML (0) PDF 2.74 M (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大叶藠(Allium chinense G.Don)为研究对象,利用质构仪对藠头种子横向X轴、侧向Y轴和纵向Z轴进行压缩与剪切试验,考察不同施力方向及不同加载速率对藠头种子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藠头种子X、Y、Z方向的压缩极限载荷分别为89.20~139.20、120.70~294.70、101.40~184.60 N;加载速率分别为20、40、60、80、100 mm/min时,藠头种子的弹性模量均值分别为1.65、1.07、1.89、2.01、1.85 MPa,X、Y、Z方向的弹性模量均值分别为2.65、1.30、1.13 MPa,藠头种子的切断力均值分别为20.05、12.74、11.23、14.02、16.72 N,最小切断力为6.12 N,X、Y、Z方向的切断力均值分别为11.06、18.07、15.73 N。研究结果表明,施力方向与加载速率对藠头种子的极限载荷、弹性模量和切断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藠头种子Y方向有较好的抗挤压和抗剪切能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