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新征程上乡村振兴前沿问题研究

      2023(5):1-10.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01

      摘要 (204) HTML (193) PDF 517.69 K (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战略部署,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征程上乡村振兴必然面临诸多新挑战,这些挑战呈现为一系列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和加快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性、全局性、战略性、时代性的问题,可称之为前沿问题。基于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实践调研,选取乡村振兴的政治逻辑、指导思想、两条底线、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县域经济、多轮驱动、深化改革、国际合作和党的领导等十个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阐述,对每一个前沿问题聚焦于回答“为什么是前沿问题”“问题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把握、领会和理解这一问题”三个方面,着眼于为客观认识、准确把握和有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并进一步讨论了加强乡村振兴前沿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内在逻辑与价值意蕴

      2023(5):11-19.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02

      摘要 (282) HTML (114) PDF 513.30 K (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 、“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 >农业经济
    • 小农的绿色发展转型:人力资本维度的考察来自农民工回流农户的证据

      2023(5):20-30.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03

      摘要 (422) HTML (319) PDF 597.03 K (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绿色化转型与务农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紧密关联。回流农民工形成的人力资本补偿,对于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RHPS)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回流对农户绿色化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回流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化肥施用强度,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民工回流通过机械化施肥和农地规模扩大两条路径实现化肥的减量施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回流农民工对农业绿色化经营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受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回流农民工能显著降低化肥的施用;农民工回流与化肥施用之间的关系还受农作物种植类型的影响,农民工回流对经济作物种植户的化肥减量效应更加明显。由此认为,为推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的绿色化转型,应重视异质性人力资本回流农民工的自我演化和自我改造作用。

    • 数字化支付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吗?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3(5):31-41.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04

      摘要 (782) HTML (291) PDF 699.64 K (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构建数字化支付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化支付对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数字化支付能有效降低商品消费的价格敏感性和资金约束,通过心理账户和消费信贷两条中介路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不同资金来源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基于活期储蓄的数字化支付较基于消费信贷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建议聚焦数字赋能以改善农村数字化支付环境,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农村居民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 0+1
    • 乡村数字化可以促进农业碳减排吗?

      2023(5):42-52.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05

      摘要 (557) HTML (334) PDF 642.92 K (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农业碳减排则是“三农”问题的难点,研究数字化与农业碳减排二者关系,有助于为农业生产领域“双碳”目标实现探寻新的路径。在构建乡村数字化水平和农业碳减排指标的基础上,对2003-2018年30个省(市、区)乡村数字化水平和农业碳减排二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区域乡村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乡村数字化对农业碳减排的动态影响呈现出产业差异,面临乡村数字化的冲击,种植业净碳汇在整个考察期呈现出稳定的正面响应,畜牧业碳排放则总体呈现出负面响应,从后期趋势来看乡村数字化对种植业的冲击力度要大于畜牧业;(2)乡村数字化水平提升可以显著促进全国层面农业碳减排,但乡村数字化水平对畜牧业的影响则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对种植业的影响则不会受到制约;(3)乡村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和产业差异,有利于显著增加东部地区种植业净碳汇,显著降低东部和中部畜牧业碳排放量,但对中西部种植业和西部畜牧业不显著;(4)财政支农力度的增加有助于农业碳减排,财政支农力度除对西部地区畜牧业碳减排不显著外,对其他地区农业碳减排都比较显著。

      • 0+1
    • 互联网使用、农业生产效率与乡村振兴的内涵式发展

      2023(5):53-65.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06

      摘要 (424) HTML (249) PDF 659.71 K (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推进农业智能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基于2010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和内在机制,最后讨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对乡村振兴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农户使用互联网可以加速推广应用农业新兴技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强化社会网络关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村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和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提高农户互联网使用率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4)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助于巩固脱贫成果、增加农业家庭收入、助力农民需求升级和提升农民幸福感,从而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内涵式发展。

      • 0+1
    • 政策传播视角下农业保险购买行为研究

      2023(5):66-76.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07

      摘要 (276) HTML (175) PDF 587.50 K (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加强农业保险政策宣传、贴近农户内在需求,是促进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先行手段。基于湖南、湖北、河南3省985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结合传播学中“自我互动”理论和趋同心理,构建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系统估计联立方程,考察政策传播下农户购买农业保险行为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政策宣传会通过提高农户的内部农业保险认知度和外界舆论感知度对农业保险购买行为产生积极作用。两条作用路径相比较,政策认知度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随着年龄和收入的增加,农户的农业保险购买决策会从倾向于内在政策认知度偏向于外在舆论感知度,而教育水平的增加则会使政策认知度的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信息宣传工作,重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内在需求,营造良好的投保舆论环境。

      • 0+1
    • 制度质量是否促进了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全球柑橘贸易的证据

      2023(5):77-89.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08

      摘要 (555) HTML (203) PDF 700.15 K (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提高制度质量对于我国农业深度参与全球农业分工与合作、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结构引力模型和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探究制度质量对不同附加值柑橘产品出口影响的异质性以及对柑橘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效应。结果表明:总体制度质量对中、高附加值柑橘产品的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低附加值柑橘产品的出口具有抑制作用;腐败控制、政府效率和法治程度对柑橘产品出口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制度距离对所有柑橘产品的出口具有抑制作用。另外,制度质量对低制度质量经济体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大,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趋势,且对出口结构具有调节效应,促进了柑橘产品出口由“低端”向“高端”升级。由此认为,新发展格局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对于提升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0+1
      • 1+1
    • >农村社会
    • 发展型治理: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建构及其运行机制

      2023(5):90-99.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09

      摘要 (422) HTML (46) PDF 660.25 K (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集体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案例村集体经济“两因素三阶段四主体”的考察,发现集体经济治理的独特规律在于“发展型治理”,即发展优先治理,治理服务发展。具体而言,在集体经济兴起阶段,各主体以发展为第一追求,并形成产权模糊和政府支持的状态。发展阶段村民的权利诉求并不一定能打破村级组织与地方政府的二元合作主导状态。但是,随着中央价值引导以及对产权清晰化的推动,倒逼集体经济进入治理体系变革阶段。“发展型治理”的实现得益于三大机制的有效运行,即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不同阶段的错位支持,集体产权在不同时段的差异性配置以及国家对社会价值的强势性政策引导。未来,需要进一步正视农民权利诉求,转变政府支持方式,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内生能力建设。

      • 0+1
      • 1+1
      • 2+1
      • 3+1
    • 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双重认同”逻辑以云村人居环境治理实践为例

      2023(5):100-108.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10

      摘要 (217) HTML (273) PDF 562.60 K (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引导及配套资金投入,更需要农民的支持与参与。引导农民充分参与,既是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必要条件,也是改进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基于云村人居环境治理案例,指出引导农民参与是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国家组织动员与个体行为选择的匹配与耦合。摆脱了基本生活压力的农民,参与行为不仅受利益逻辑的驱动,也受到认同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对国家政策理念和人居环境本身的价值认同,重新评估人居环境治理的价值;另一方面是对乡土秩序和伦理关系的情感认同,重建与村庄之间的联系。建立以认同为核心的农民参与机制,不仅有助于破解实践中“政府干、农民看”的难题,而且有助于农民主体性的生成。

      • 0+1
    • 村社赋权何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四川战旗村村社组织再造过程为例

      2023(5):109-119.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11

      摘要 (321) HTML (80) PDF 539.18 K (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拥有多维复合型权力的村社组织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关键,而不同来源的村社赋权塑造了乡村治理能力的不同面向。基于村社赋权的分析框架,对四川战旗村村社组织再造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村社组织的权力来源于乡土社会、国家与市场的递进式赋权。首先,乡土赋权是一种内源性的赋权,村社内生的土地资源与社会资源赋予村社组织丰富的实践权力,形塑村社组织的连带式治理能力,促进村庄社会秩序和公共价值的再生产。其次,国家赋权是一种“能促性赋权”,即通过党建、试点、项目赋权赋予了村社组织能动性的政治权力,强化村社组织的统合型治理能力,建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一核多元”的乡村治理体系,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最后,市场赋权遵循着一种嵌入性赋权的逻辑,在资本、人才和技术赋权的过程中为村社组织提供可持续运作的市场权能,增强村社组织的经营型治理能力,有利于在维系乡村治理秩序的基础上促进乡村发展与共同富裕。因此,无论是乡土社会,还是国家和市场,都要注重赋予村社组织可支配的资源与权力,在此基础上增强村社组织的治理与发展能力。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法体系独立性审视与趋势展望基于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双重进路

      2023(5):120-131.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12

      摘要 (228) HTML (248) PDF 607.49 K (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下,对涉农法律的立法目标、立法原则、立法内容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对农业法体系的逻辑自洽提出了更高要求。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作为我国法学研究两种典型范式,将其嵌入农业法领域审视农业法体系独立性,可更加直观地考察农业法体系的张力与限度,进而廓清农业法体系自主、体系扩容、体系补强路径。农业法应跳出现有部门法尤其是经济法部门的桎梏,在传统部门法体系之外单列作为专门性独立法部门,以体系自主性来加快《农业农村基本法》制定,为未来农业法法典化做准备条件。农业法作为跨部门法、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集成体系,以体系扩容统合农业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证立农业法体系独立性提供理论支撑。在诸如行业法、领域法等条块集合研究、点状集成研究日趋关注背景下,农业法可在体系自主性前提下,吸收其理论范式,补强行业法治、农业农村重大改革问题等方面的制度整合。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的社会基础

      2023(5):132-142.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13

      摘要 (279) HTML (102) PDF 685.56 K (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活垃圾分类越来越成为全国各地农村尝试开展与实施的环境治理工程,但如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一直困扰着地方环境管理者。通过对浙北码头村的案例分析,总结该村在长期实践中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以及不同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策略,并深入挖掘长效机制建设背后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地方文化等社会基础。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的互动联系,提出内生于村庄社会的制度规范、有效的组织动员结构、可适用的治理技术手段是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的社会基础,以此来反映符合农村社会特点、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 0+1
    • 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健康的影响效应及其性别差异

      2023(5):143-155.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14

      摘要 (370) HTML (222) PDF 622.52 K (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11-2018年CHARLS四期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相结合的因果识别策略,实证检验了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及其性别差异,考察了居住安排模式在隔代照料和祖辈健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隔代照料影响祖辈健康的潜在机制路径。结果显示,总体来看,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与低强度照料相比,高强度照料更可能对祖辈身心健康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在祖母群体中比在祖父群体中更高。不与子女同住但与孙辈同住会强化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而与子女同住则会显著缓解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居住安排模式对隔代照料健康效应的上述调节作用在祖母群体中更为显著。促进社会参与和增加代际经济支持是缓解隔代照料负向健康效应的重要路径。在农村祖辈参与隔代照料愈发普遍的背景下,未来可以通过下述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祖辈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第一,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幼托服务可及性;第二,针对参与隔代照料的祖母群体展开照料能力建设和健康干预;第三,消除制度障碍促进流动人口子女随迁,降低农村隔代家庭比例;第四,通过文化倡导和制度激励来鼓励成年子女给予祖辈更多的经济和情感支持。

      • 0+1
    • 城乡互益性养老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

      2023(5):156-166.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15

      摘要 (166) HTML (49) PDF 611.52 K (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乡互益性养老是通过乡村康养产业开发、志愿服务开展等形式,使城乡老年人共享互惠的新型养老形态。虽然这一现象在国内还没有形成普遍趋势,但伴随健康养老需求的增长、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引领、乡村体闲旅游热度的攀升以及农村康养产业的开发,城乡互益存在着较多发展可能。从理论上看,城乡互益性养老以产业协作为基础,以组织协同为关键,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高产业协作-高组织协同、高产业协作-低组织协同、低产业协作-高组织协同、低产业协作-低组织协同四种实践雏形,但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谁来组织、谁来服务、服务什么、如何服务的问题,建议采用地域开发的整体性视野来通盘考虑城乡养老中的可能交集与互惠交流问题,统筹规划城乡养老产业布局,着力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深入推进智慧医养康养融合,科学设计城乡互益服务流程。

      • 0+1
    • >土地问题
    • “双碳”目标下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

      2023(5):167-181.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16

      摘要 (639) HTML (65) PDF 1.90 M (7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学测度和分析“双碳”目标下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对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出发,基于碳汇、碳排放和面源污染视角构建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混合超效率SBM-DEA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2001—2020年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结果表明:①中国省级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三大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的区域分布格局。②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是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内基尼系数超过全国总体基尼系数。③除粮食主产区外,全国及其他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或多级分化现象。④除粮食主产区存在发散特征外,全国、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状况、城镇化率等对不同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

      • 0+1
      • 1+1
      • 2+1
      • 3+1
      • 4+1
    • >科技发展与科学传播
    • 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评价研究

      2023(5):182-192.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17

      摘要 (164) HTML (77) PDF 683.56 K (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有利于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并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以长江中游经济区为例,构建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鄂湘赣三省2005-2019年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动态耦合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9年,长江中游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均有大幅提升,二者呈现同步发展的态势但整体水平仍待提高,各省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差异显著;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逐年向好,湖北省的耦合协调水平最高,江西省和湖南省的耦合协调度距离优质协调还有一定距离。由此从强化区域协同效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战略及深化创新驱动的角度,提出应改善长江中游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水平,推动长江中游经济区成为以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经济、社会、生态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 0+1
      • 1+1
      • 2+1
    • 中国涉农公务员群体转基因态度、认知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2023(5):193-200.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23.05.018

      摘要 (360) HTML (235) PDF 535.78 K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特殊的职业属性与身份特质,公务员群体的转基因态度对社会公众具有一定的示范与引导作用。通过对全国3018名主要涉农公务员进行转基因态度及认知的问卷调查发现:公务员群体整体上对转基因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但同时伴有一定的担忧情绪。在转基因议题上,公务员群体呈现出明显的个人行为态度与国家行为态度的二元分化。在个人消费层面上,公务员群体依旧抱有较为保守的反对态度;而在国家研发与管控层面上,公务员群体则表现出与国家政策方针较为一致的支持态度。此外,公务员群体整体基因科学素养不高,并倾向于对转基因阴谋论持有中立或认可的态度。心理风险感知是公务员群体支持或反对转基因最为重要的认知因素。因此,有必要针对公务员群体开展定向的转基因科普宣传,提高这一群体的基因科学素养、降低其阴谋论认知并对其心理风险感知进行有的放矢的干涉。这些工作有望改善公务员群体对转基因的态度,进而推动我国转基因产业化的进程。

      • 0+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