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特约专稿
    • 《农政全书》编辑思想浅析

      2017(1):1-7.

      摘要 (909) HTML (0) PDF 1.01 M (2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编辑思想是书稿在出版过程中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并贯穿始终的编辑观念。《农政全书》的编辑思想集中体现在发展农业为国家富强之本;突出农政,主张荒政;重视农技,编著详实;杂采众家,兼出独见;有章有法,图文并茂诸方面。

    • >农业补贴政策专题
    • 农业补贴政策的区域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湖北省武汉、荆门、黄冈等典型主体功能区为实证

      2017(1):8-15.

      摘要 (913) HTML (0) PDF 466.67 K (1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等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划的分析框架,以武汉、黄冈以及荆门等典型地区的6个乡镇42个行政村的518个农户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主体功能类型区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应,并运用HLM模型进行分层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存在提升效用,但因农业补贴强化了农民的承包权意识,因而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建立的情景下对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一定的抑制性。(2)村庄和农户个体两个层面均有指标对农业补贴实施效应存在着显著影响;在村庄层面,是否有公交对农户感知农业补贴的实施效果有着显著影响。在农户个体层面,村干部经历、自身自信程度、抵抗灾害能力、耕地块数、农业生产工具等对农业补贴的实施效应也有着显著影响。(3)不同主体功能区受访农民对农业补贴实施效果的评价存在着明显差异。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所占收入比重较大,受访农民对政府农业补贴标准的敏感度较高,对农业补贴实施效应的评价略低于重点开发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农民。

    • 太湖流域双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上游宜兴、湖州和下游苏州市为例

      2017(1):16-22.

      摘要 (815) HTML (0) PDF 1.04 M (1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上游宜兴、湖州和下游的苏州市为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模拟假想市场,分别对上游和下游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太湖流域下游基于激励机制的支付意愿比上游基于惩罚机制的支付意愿平均高56.90元/(户?年),下游苏州和上游湖州、宜兴市的平均最大支付意愿分别为275.81元/(户?年)、194.90元/(户?年)和162.47元/(户?年)。太湖流域双向生态补偿最大支付意愿与受访者的年龄、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以及对太湖流域的依赖程度呈显著相关性。流域双向生态补偿的方式可采用政府补贴为主,同时采用税收和捐款的方式,支付金额需要考虑当地的经济水平和居民可支付能力。双向生态补偿资金需要建立专户,严格监管。

    • >农业经济
    • 社会资本多维视角与农户销售渠道选择——基于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

      2017(1):23-31.

      摘要 (843) HTML (0) PDF 1.05 M (1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陕、甘、鲁、豫苹果主产区微观农户数据,运用多元选择模型,以外地客商渠道作为参照,从社区社会资本、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社会声望多维视角探究社会资本影响农户销售渠道选择的机理。结果表明:社区社会资本越丰富,农户选择公司渠道、合作社渠道及自销的概率越小;社会网络越丰富,农户选择外地客商渠道的概率越大;社会信任程度越高,农户选择公司渠道及自销渠道的概率越大;社会声望越高农户选择公司渠道、合作社渠道及自销渠道的概率越大;社会参与程度越大,农户选择公司渠道、合作社渠道及自销渠道的概率越大。此外,户主文化程度、风险认知程度、是否为社员、家庭收入及销售地点等对农户销售渠道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发展潜力分析

      2017(1):32-43.

      摘要 (792) HTML (0) PDF 1.14 M (2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主粮为例并结合FAOSTAT数据库2013年数据,利用GAEZ v3.0方法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发展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印度和俄罗斯粮食发展潜力位处前两位,乌克兰、泰国、土耳其、罗马尼亚、伊朗、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具有较强粮食发展潜力。从总体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发展潜力约在3.82~4.10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40.34%~43.29%之间;小麦发展潜力约在1.92~2.18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59.63%~67.62%之间;稻谷发展潜力约在0.88~0.92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19.41%~20.36%之间;玉米发展潜力约在1.00~1.04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58.30%~60.88%之间。

    • 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测度与时空分析

      2017(1):44-54.

      摘要 (971) HTML (0) PDF 1.15 M (1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MRIO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在2002-2011年间的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我国农产品出口、进口隐含碳排放量总体均处于增长态势,且后者增速较之前者更快;农产品净出口隐含碳排放逐年降低,自2003年开始成为碳排放污染转出国;我国农产品隐含碳排放与净出口隐含碳排放较大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隐含碳排放量相对较小。继而采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进一步分解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有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最后提出优化农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全方位监管“隐性”碳排放的国际转移;设定区域农产品生产环境规制级差,实施区域碳转移补偿制度等政策建议。

    • 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基于产业链视角

      2017(1):55-63.

      摘要 (1148) HTML (0) PDF 1.13 M (1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系统揭示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风险与特征,在可储存商品市场理性预期的假设下,基于产业链视角建立扩展的GARCH簇实证模型,运用2000-2015年月度价格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特征。结果显示: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ARCH效应和非对称性,价格上涨信息引起的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大于下跌信息引起的价格波动;我国生猪饲料市场并不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该市场的多数交易者在做决策时非理性因素大于理性因素;在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中,玉米价格收益率显著影响了生猪饲料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为此,未来我国应从产业链视角进一步完善包括玉米价格在内的生猪饲料价格波动的预警系统;提高对饲料价格上涨及驱动因素的关注度和警惕性,并不断完善生猪饲料市场,引导饲料市场相关主体理性投资与决策。

    • 基于循环修正模型的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综合评价

      2017(1):64-71.

      摘要 (803) HTML (0) PDF 1.07 M (1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构建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循环修正模型对陕西省各地市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一致性检验,并利用K—均值聚类对各地市现代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且呈现出关中—陕北—陕南梯度发展态势;关中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因素明显,陕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而陕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成为影响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明显制约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从农业产业结构、农业投入、农业投入 产出管理、农业体制机制创新等4个方面提高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 正态线形模型下缺失值的贝叶斯多重插补——基于柑橘数据的分析

      2017(1):72-77.

      摘要 (931) HTML (0) PDF 1.21 M (2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缺失值是调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利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正态线形模型利用不存在缺失值的变量对存在缺失值的变量进行插补。较之单一插补,多重插补更能有效地估计总体方差,因此更多地被使用;特别是采用贝叶斯多重插补,其模型的差数和残差估计均来自相应后验分布的随机抽取,这样对总体方差的估计更为精确。通过大量模拟试验,发现贝叶斯多重插补较之单一插补和一般多重插补能构建更宽的置信区间从而有更准确的总体参数覆盖率,这点在数据缺失比重很大时优势更明显。

    • 基于生态视域的德国市民“小果菜园”探究与启示

      2017(1):78-83.

      摘要 (659) HTML (0) PDF 1.06 M (1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更好地促进城乡要素互动、化解食品安全危机,为生态中国建设提供经验和范式借鉴,从德国市民“小果菜园”的发展概况、历史由来、法律地位、管理模式、社会价值、生态效应六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市民“小果菜园”在德国已遍地开花,历史悠久,其发展还受到专门法律的保护和规范,管理模式成熟,社会价值多维,生态效应明显。〖JP2〗市民“小果菜园”符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符合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主张,也符合中国市民的消费发展需求,试点和发展我国市民“小果菜园”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基本成熟。

    • >农村社会
    • 农民合作社社员参与村委会选举行动力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1):84-91.

      摘要 (658) HTML (0) PDF 1.03 M (1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村域范围内的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兴的经济组织开始向政治领域延伸,并在村委会选举中与传统的社会组织宗族形成了对比。依据8省48个乡镇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合作社社员与宗族成员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行动力差异,并进一步运用多元层次回归模型从个人组织特征、民主构建、利益相关性认知三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合作社成员村委会选举行动力的内部因素。结果显示,农民合作社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行动力比宗族更高,合作社成员的入社年数、接受合作社服务、参与合作社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以及利益相关性认知均对社员的选举行动力产生正向影响作用,并利用社员组织身份的分组样本证实了结论的稳健性。因此,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有利于重构村庄民主新秩序,从深层挖掘推动基层民主发展进程的主干力量。

    • 城镇化进程中古村落旅游社区发展的“去权”与“增权” ——以陕西省韩城市Y村为例

      2017(1):92-97.

      摘要 (934) HTML (0) PDF 1.02 M (1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古村落旅游社区发展的“去权”与“失权”问题普遍存在。以陕西省韩城市Y村为例,运用深入访谈法对社区村民的去权情况展开实地调查,研究表明:当地村民在古村落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旅游参与去权、获益去权、建议去权及知情去权问题,严重背离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社区增权理论,提出应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决策参与机制、挖掘社区村民的文化自觉和进行全方位的社区建设,以实现古村落旅游社区村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 农村自我养老的研究进路与类型诠释:一个文献综述

      2017(1):98-104.

      摘要 (942) HTML (0) PDF 1.03 M (3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我养老作为规避农村养老风险、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需求以及获得生活自主性的重要手段,其现实意义不容忽视。在对既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农村自我养老的概念内涵、形成原因和现实类型进行了评述,并对农村自我养老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分析发现,农村家庭养老的弱化和社会养老的缺失是导致自我养老日渐趋于主流的原因,而土地自养、互助自养、储蓄自养和再就业自养则是主要的实践类型。伴随农村养老观念和养老需求的变动,亟需加强自我养老方面的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

    • >土地问题
    • 农地流转中的禀赋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框架

      2017(1):105-112.

      摘要 (839) HTML (0) PDF 1.08 M (2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行为经济学的禀赋效应前沿理论,归纳和梳理出一般物品交易中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而将其应用于我国农地流转的交易情境下,从人地依赖关系、人地权利关系维度构建一个农地流转中禀赋效应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且分析了禀赋效应影响机制的代际差异,从而从农民与农地之间的行为心理特征角度,丰富和拓展农地流转问题研究的理论视角,为推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政策制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农田生态补偿利益相关群体分析

      2017(1):113-119.

      摘要 (849) HTML (0) PDF 1.11 M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田生态补偿作为政府再分配的一个环节,是政府为协调各经济主体利益平衡的主要手段,其相关利益群体的准确界定和关系分析是农田生态补偿工作推进的基础和前提。在广泛查阅和梳理国内外农田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农田生态补偿的研究框架,从农田生态补偿标准——农田生态补偿方式偏好与模式选择——区域农田生态补偿转移等四个农田生态补偿工作的环节出发,分别对参与研究框架的各环节相关利益群体概念进行界定和相互关系展开分析。研究明确了农田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群体关系,可为政府协调农田生态补偿各方利益提供初步的政策建议。

    • >经济与社会
    • 新援助格局下中国对非洲援助实践的改革路径:美国经验

      2017(1):120-128.

      摘要 (828) HTML (0) PDF 1.09 M (3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急速扩大,中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新兴”援助提供者,对外援助政策制定与管理实施的规范化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新议题。美国长期以来是对非洲实施援助规模最大的国家,其援助政策的演变伴随着严格的法案与协定的更替,确保了援助宏观层面政策与制度的延续性。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千年挑战公司”是美国对非援助的核心机构,保障了微观层面援助项目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估的科学性与透明性。中国在对非援助上具备自身的策略特点与条件优势,但在规范管理方面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在未来的对非援助中应逐步推动援助的制度化、科学化、透明化、多边合作化。

    • 论“礼”的社会建构

      2017(1):129-133.

      摘要 (822) HTML (0) PDF 1.00 M (1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礼”是构成传统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前提与纽带,具有规范性、差异性、公平性以及有序性等特征,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须臾不可分离之物。它把人教化成社会的人并结成家庭宗族、群体组织乃至民族国家,从而形成完整的社会价值体系以及差序格局式的社会规范及制度体系,推动着社会治理与社会变迁。借鉴“礼”的思想,就是要树立差异性公平的社会建设理念,切实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实现身心、人我、天人之间的和谐,采取多元整合的社会建设策略以及循序渐进的社会建设路径,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与蓝图设计、规范体系与整合手段的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当代中国社会的建设实践,为形成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提供坚强支撑。

    • 论“孝”的起源、演变及其当代转化

      2017(1):134-139.

      摘要 (1929) HTML (0) PDF 1021.91 K (5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孝”是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以“孝”的历史变迁为纵轴,以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为横轴,全面分析了“孝”的起源、演变及其当代转化。自殷商的祖宗崇拜产生“孝”为始,经周代为利于宗法统治而将祖先崇拜向人伦秩序转化,到孔子把“孝”与“敬”、“养”、“礼”结合起来,才完成孝道的伦理构建。后经汉代“移孝作忠”的发展,“孝”的含义不断得到扩展,由调整自然亲情的伦理秩序转变为具有政治教化和宗教信仰等多种功能的普遍道德。此后一直到清末民初皆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和民间所认同。历史上发挥巨大作用的“孝”,在面对现代社会变迁的冲击之时,也不得不顺应时代变化而发生转化。提出孝道伦理应顺应时代变迁的要求,由原来适应家族主义的传统孝道转变为适应个人主义社会的现代孝道。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