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1-9.
摘要:农业的专业化是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文章阐述了农户参与横向分工与专业化的主要方式和决定机理,构建了农户种植业分工与专业化的指标,并基于广东省农户的问卷调查,对农户种植业横向专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分析和比较,得出:粮食的专业化程度受土地规模的影响较大,较高的专业化程度须匹配较大规模,即较大的种植面积和相对较少的地块数;蔬菜的专业化程度受土地规模的影响较小,而农业劳动力的弱质化对其影响亦不是很大;水果花卉受土地规模、市场销售、劳动力弱质化、资本投入、村庄交通条件等的影响较大。
2015(2):10-16.
摘要:小规模农户的普遍特征是农业的多样化经营。但要实现比较优势和潜在收益,专业化应该是经营方式转换的必然趋势。农户的横向专业化取决于农户的资源禀赋、行为能力以及农户参与分工的交易特性。文章构建“行为能力——交易特性——横向专业化程度”的分析框架,基于农户抽样调查问卷,从种植种类数集中度、种植规模集中度、销售规模集中度3个角度对农户横向专业化程度进行测度,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如水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是影响专业化的重要因素;土地的平坦与连片是专业化经营的基本条件,农户的处置能力对横向专业化影响较大;交易的规模性与风险性作用不显著。
2015(2):17-24.
摘要:将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分为9个环节,基于农业生产环节交易特性与农户行为能力两个层面,测度农业生产环节进行服务外包的影响因子。农业生产环节的交易特性细分为专用性、规模性与风险性3个维度,农户行为能力则由排他能力、处置能力和交易能力3个维度表达。基于专家问卷,借助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方法,对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显示,同样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农业生产环节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不同的影响因素在同一个农业生产环节中表现出的特征也有所差异。
2015(2):25-32.
摘要:农业大省是我国农业的中坚力量,构建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事关我国整个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际竞争力。介绍了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作用及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路径:搞好农业功能分区和区域布局,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开发农业的多功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提出了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政策建议:改善农业设施装备、增加补贴范围和补贴额度、扶持粮食主产区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
2015(2):33-40.
摘要:为测定随机冲击对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利用Beveridge-Nelson分解技术对主要粮食价格进行趋势周期分解,并运用Cochrane方差比统计量测定随机冲击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籼稻、粳稻、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价格存在着平稳增长的确定性趋势和负的随机趋势,外部随机冲击对粮食价格具有负作用,并在1998-2003年间表现最严重;粮食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并受随机冲击影响;从短期看,随机冲击对籼稻、粳稻和大豆价格的影响在20期左右达到最大值,对玉米价格冲击在10期左右达到最大值,是价格短期波动的重要诱因。
2015(2):41-48.
摘要:基于广东省7个地级市216位农民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人格特质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大五人格特质中的外倾性、情绪稳定性和尽责性特质对农民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本在尽责性和外倾性特质与农民创业绩效的关系中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提出农民创业者应该重视人格特质的培养,加大教育、培训、实践经验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入;政府部门必须健全农民创业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激励有条件的农民积极投身于创业事业。
2015(2):49-57.
摘要:基于武汉市6个郊区519户菜农的调查数据,对影响菜农购买种子满意度的外部因素及其显著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影响菜农购种行为的外部因素来源于市场化组织、种子质量、他人种植经验、市场中介、宣传、蔬菜价格、服务、信任等8个方面。种子质量、信任因子、蔬菜价格、宣传因子对购种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他人种植经验、市场中介、经销商服务对购种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市场化组织对购种满意度无显著影响。提出国家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蔬菜价格和种植面积的预警系统,充分发挥蔬菜合作社的作用,蔬菜育种机构应进一步明确蔬菜育种方向的优先序,种子经销商应树立诚信形象。
2015(2):58-62.
摘要:从我国玉米未来需求与生产能力的缺口不断扩大的实际出发,分析了长江中下游传统粮棉产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发现该区域内水稻生产集中度基本维持不变;小麦生产集中度除安徽有明显上涨趋势外,其余3省生产集中度则均在下降;湖北、安徽、湖南的玉米生产均有所上升;棉花在一些地区种植面积持续调减。基于传统玉米种植区玉米种植面积难以再扩大的背景,从国家产业布局、资源环境约束角度提出长江中下游传统粮棉产区扩大玉米生产的可能性,并对未来该区域扩大玉米种植进行了展望。
2015(2):63-72.
摘要:应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适度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VAR模型对中国农村金融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985-2011年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并不与农业经济增长相适应。具有外生性的农村金融资本深化率并没有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而具有内生性的农村金融资本比率和农业金融资本比率却有助于农业经济增长。
2015(2):73-78.
摘要:基于1 415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WLS方法,分别从全国、东中西3个区域层面,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性、城镇化率、转移劳动力家庭年收入及农村人均土地经营面积等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结论:在全国、区域层面,选择性变量对城乡差距的作用有正有负,而农村人均经营土地面积变量的扩大均会使城乡差距缩小;东中西区域对比分析得出西部劳动力向省外转移较东中部会使城乡差距缩小。据此提出政策建议:继续引导和鼓励农村劳动力的多元转移;积极培育新型主体;通过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双向互动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2015(2):79-88.
摘要:当前的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很少涉足农村义务教育领域,且其构建存在重量轻质、数据来源单一以及理论依据非本土化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农民生活实际寻找公平指标,对教育公平指标体系进行重构。基于扎根理论对湖北省武穴市农民进行深入访谈,得到了衡量教育公平的指标;依据这些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整体现状,为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工具。
2015(2):89-96.
摘要:采用对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5个城市建筑工地农民工工作场所越轨行为进行274份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运用层次聚类分析越轨行为、污名效应与城市融合感知,发现存在生产过失型、政治斗争型、违法型和财产型4种类型的越轨行为,并测算了这些越轨行为存在不同的严重程度;55%以上的农民工认同越轨行为存在污名效应,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在污名效应方面不存在显著差距,污名效应与农民工城市融合感知显著相关。提出了减少农民工工作越轨行为、减轻农民工负面形象及增强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之间的群际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2015(2):97-103.
摘要: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乡村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农民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应然之举。当前,我国在乡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却面临着多元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竞相涌现,基层干部理论匮乏与行为失范,农民知识的贫困与信仰的迷失,传播媒介资源缺失与功能弱化,宣传内容的缺位与表达形式的晦涩难懂等现实困境。透视乡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面临的现实问题,可从强化理论宣传队伍建设,发展生产力与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同时并举,科学选择与合理安排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建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加快农村传媒建设、强化大众传媒功能等路径寻求出路。
2015(2):104-109.
摘要:借助DPSIR模型建立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驱动力—耕地占用压力—耕地存在状态—耕地占用影响因素分析—耕地保护政策响应”系统,运用IPAT方程脱钩计算法和变化量综合分析法定量评价了近10年来武汉市域和区域耕地占用和经济增长的脱钩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域尺度2003-2012年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呈“扩张性复钩—强脱钩”的周期性变化;武汉市各区尺度2007-2012年扩张性复钩区由中心城区向远城区转移;影响建设占用耕地的因素主要包括耕地资源的自然条件差异、区位经济优势的差异和政策的导向。政府应制定差别化的耕地保护措施和土地调控政策,才能有效遏制武汉市建设占用耕地的态势。
2015(2):110-117.
摘要:关于征地拆迁,法律关系主体是作为征地拆迁方的国家和作为被征地拆迁方的土地相关权利人,二者之间是行政法律关系。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征地拆迁中常涉及三类主体:农户、开发商和政府,由于开发商介入征地,征地拆迁中的补偿标准逐渐由政府规定标准转变为农户与开发商的协商标准。通过对开发商介入的征地拆迁模式的发生机制和实践后果展开分析,发现该模式训练了农民的谈判能力,被征地拆迁的农民正在成为土地增值收益的分享者,而调整措施的缺失将会导致这部分群体转化为土地食利者阶层。
2015(2):118-125.
摘要:以有机番茄为例,引入BDM机制拍卖实验研究了食品安全标识的消费者偏好,并借助多变量Probit模型对相应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加贴欧盟有机标识的番茄的出价远高于加贴中国有机标识的番茄,与同时加贴中欧两种标识番茄的出价相差不大;不同个体特征消费者偏好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与有机知识对支付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环境意识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不显著。政府认证制度安排与厂商战略决策应充分考虑消费者对不同认证标识的偏好倾向,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2015(2):127-132.
摘要:通过整体描述湖北武陵民族地区行政村贫困总体现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对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及因病因灾返贫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少数民族人口率对贫困发生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返贫率不具有影响;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对二者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劳动力输出率对贫困发生率具有负向影响,而对返贫率有正向影响;有文化活动室率及有卫生室率对贫困发生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有文化活动室率对返贫率没有影响,而有卫生室率对返贫率有显著负向影响;通自来水率及通油路率对贫困发生率有显著负向影响;通油路率及通电率对返贫率没有影响。据此,提出推进湖北武陵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升民族人口综合素质;完善劳务输出战略,增强贫困人口反贫脱贫能力;因时因地因村制宜,完善民族地区人口扶贫方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村级社会事业发展;建立村级贫困数据库,形成扶贫事业新局面。
2015(2):133-140.
摘要:清中期,玉米作为一种新粮食作物,在秦巴山区的引进和广泛种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原有的生产与生活模式。玉米以其环境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等优点,吸引了更多外来移民来此垦种,使秦巴山区民众的生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打破了这一地区的封闭状态。但因人口过度增长所产生的粮食压力,又使秦巴山区遭到破坏性开垦,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邮编:430070 传真:010-84321139
电话:027-87287002 E-mail:hnwkxb@mail.hzau.edu.cn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